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9 03: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 项目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国策,“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

项目名称:“数字某”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建设

业主单位:某市规划和建设局

技术支持单位: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建设内容:通过整合某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某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某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某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本项目的示范应用工程

建设周期:1年;

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业主单位与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某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职责: 主要是负责贯彻城乡规划、测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详和各类专业规划;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各类管线的放线、验线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各项活动执法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的选址定点和方案审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某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和某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于1997年7月合署成立,是某省测绘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程、科研项目、基础地理数据采集、4D产品生产、卫星遥感及其应用、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发,提供省内各种比例尺密级地形图、三角点、水准点成果,提供省内各种分辨率卫星和航空影像,提供各种比例尺挂图、图集,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工程,写真级彩图喷绘、工程图纸复印、地图覆膜、测绘档案查询、测绘技术咨询。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具备较成熟技术支持经验。

1.1.3 项目提出的依据

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十一五”期间某市科技事业发展的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技术提升传统的信息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以及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专业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测绘局把“数字某”确定为2010年“灾后重建”项目。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某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模式。某市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主体,某市规划和建设局为项目建设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项目建设技术支持单位。

1.1.4 项目预期目标

数字城市的建设战略目标是将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和相关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数字某”项目建设目标是计划从2010年5月开始用1年的时间,对相关专业部门、专题数据及网络、科技资源、技术标准等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收集整理覆盖某市所辖区域的1:25万、1:5万、1:1万以及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改造某市已有1:500 地理空间数据,完成与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相关的数据改造、整合;建设某市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市范围矢量数据库、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及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的专题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库;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经数据的整合加工、服务功能的开发完善,建立某市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 项目建设内容

“数字某”建设规划包括:

(1)政策引导:通过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的管理,形成了一种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氛围,对符合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的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信息共享:明确凡通过财政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的成果,其所有权归市政府所有,积极促成主要职能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3)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和着手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等一系列具有基础性和共用性的系统建设,为本地区信息的集成奠定技术基础。

(4)应用示范:在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系统平台在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应用示范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5)逐步推进:在实施策略上,重点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的思路,先安排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的项目,解决有关问题,再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的效果决定是否推广。

因此,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2 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

在项目总投资中,资金来源:国家测绘局、某省测绘局投入500万元人民币;某市人民政府投入500万元人民币;业主方自筹110万元人民币。

1.3 问题与建议

1.3.1 项目实施的关键

“数字某”建设项目内容多,涉及范围大,对基础数据的应用、专题数据收集整理都必须与某市多家政府机关、专业部门深度联系。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组织机构是保障;同时,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相关部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各领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很关键。项目建设周期为期1年,时间紧迫,因此做好前期设计以及与某市各政府机关、相关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是按时完成项目的关键。

1.3.2 建议

1)切实加强对“数字某”建设的认识

作为地震灾区,某市已全面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期,国家、省测绘局加大了对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某市政府也急需提高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因此,将“数字某”建设纳入相关领导工作议程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建设工作,报市财政局审批,明确政府采购以及项目招标范围,完成某市政府审批流程,并提交国家测绘局批复,尽早实现某市发展的新跨越。

2)认真落实政策保障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应用国家、省、市关于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的有关政策规定,依法保障和落实各种投入,尤其是随着后重建时期的来临,要实现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尽早实施“数字某”建设工程。

3)加强合作与交流

“数字某”建设项目内容多而且涉及多个政府机关、专业部门,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支撑,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成果的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4)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数字某”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相结合,全面提升相关专业科技人才管理和应用水平,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5)加强应用宣传与市场推广工作

“数字某”建设工程是面向某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推动某市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务科学决策能力的发展思路,因此,各级政府及各相关专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其功能,以示范工程为样板,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真正体现项目建设的实际意义,形成一套完善的项目建成后系统运行与维护机制。

第二章项目区域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2.1 某市自然人文及经济现状

某市古称利州,位于某省北部,某盆地西北缘,嘉陵江上游,地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至32゜56′,东经104゜36′,至106゜45′之间,北与甘肃省武都县、文县、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交界;南与南充市的南部县、阆中市为邻;西与绵阳市的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相连;东与巴中市的南江县、巴州区接壤。幅员面积16313.78平方公里。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辖利州、元坝、朝天3区和青川、旺苍、剑阁、苍溪4县。全市总人口303.76万。州内汉族占人口的大多数,亦有回、藏、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市人民政府驻地某市利州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为米仓山西段摩天岭南麓与龙门山的交接地带,其中大草坪海拔3837 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为米仓山中山与川北低山的交接地带,东北部光头山位于米仓山南麓,仍为中山与低山交接带,西南部地处龙门山北段东南端,地形以低山为主,向东南倾斜。南部地带地势已降至海拔400-600米左右,市内水系流向与地势走向一致,流向东南出境,全为嘉陵江水系。

某市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明代后一直为历代州、府、郡、路首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主体地段纵贯全境,享誉中外的皇泽寺、千佛崖、三国遗址、古栈道驰名中外,正在筹建的“世界女儿长城”,更加突出某的女性文化色彩。

某是某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中药材以及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水电、煤炭、纺织、制药等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某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工业采用的矿藏30多种,储量较大的有煤、黄金、石灰石、大理石、铝土矿、白云岩、陶土等。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的加快,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2 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随着许多地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发展迅速,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建设方面,已经开发出一批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一些城市加大力度,从整体上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使“数字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通过几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政策引导、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应用示范、逐步推进”为主要特征的“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字城市”建设模式。

为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个城市参加了试点与推广工作,今后还将以每年几十个城市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很多信息化进程快的二级城市甚至三级城市的热情高涨,也开始积极申请建设数字城市。

2008年,国家测绘局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精神,出台了《关于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国测办字[2008]11号),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一批地级市加快推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加大推广力度”的要求。

目前国家测绘局每年投入上千万、地方配套好几亿元来建设数字城市,可谓真枪实战、扎扎实实地在推进。经国家测绘局核准后列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推广计划的城市,在城市影像获取、国家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指导等方面获得国家和省测绘主管部门的支持。

从应用方面来讲,更多的城市具备了整体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条件,相关专业部门参照示范工程的建设,也陆续建立专业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信息资源、专业信息资源和建设经验。同时,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应急指挥、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安警用、工商管理、精细农业、环境监测、地产开发、电子商务、数字房产、土地管理、数字医疗、电子警务、电子社区等应用越来越多,各类信息化内容逐步以地理空间信息作为基础实现了大集成。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正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更加务实和理性化,数字城市的作用和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9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