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期末考试试卷A

更新时间:2024-01-03 19:3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级期末考试试卷(A)

2008级期末考试试卷(A) 一、单选题(1×20=20分。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道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 分)

1. 在我国,法律律体系按照部门划分为 。 (1分) A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C 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等 D 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答案: A

2.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主要方面具有一致性,体现在 (1分) A 本质特征 B 调整范围 C 实施保障 D 调节方式

答案: A

3.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1分) A 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B 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 具有创新开拓精神

答案: C

4. 爱国主义包含着 、 、 三个基本方面。 (1分) A 情感、追求、义务 B 思想、义务、追求 C 情感、思想、义务 D 情感、行为、思想

答案: D

5. 人生价值的根本体现是 (1分) A 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 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 C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答案: B

6. 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每年多养活3000万人口,他因此得到了无数的荣誉和奖励。这说明 (1分)

A .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

B 人生价值的外在尺度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自我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D 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答案: D

7. 下列关于道德的功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1分) A 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 道德能决定经济的发展

D 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答案: C

8. 人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1分) A 道德理想 B 道德行为 C 道德品质

D 道德原则规范

答案: C

9. 学习和践行 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1分) A 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B 科学发展观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 D

10. “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这句话说明,恋爱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1分) A 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欲望 B 人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地位 C 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D 人的外貌特征和仪表形象

答案: C

11.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1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答案: C

1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律适用的机关是 (1分) A 国家行政机关 B 国家权力机关 C 党的领导机关

D 司法律机关及国家的授权机关

答案: D

13.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包括 (1分) A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 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 C 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 D 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

答案: A

14. 在法院审理一个离婚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对一方当事人出据的“本单位营业状况”证据没有采信,说明该份证据不具有 (1分) A 主观性 B 关联性 C 客观性 D 合法性

答案: B

15. 下列案件的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1分) A 甲欠乙的钱到期不还 B 甲侵害了丙的专利权 C 甲烫伤了丁

D 甲拾得戊的贵重物品不还

答案: C

16. 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王某与李某二人之间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1分) A 合同之债 B 不当得利之债 C 无因管理之债 D 侵权之债

答案: B

17. 公民甲持刀抢劫公民乙的财物。乙在争夺甲手中所持刀具时,将甲撞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乙的行为属于 (1分) A 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故意杀人

答案: B

18.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1分)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答案: C

19. 下列关于刑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分) A 主刑能独立适用,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 B 死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必须同时适用

C 主刑与附加刑在轻重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 D 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

答案: B

20.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 (1分)

A 办事公道 B 爱岗敬业 C 遵纪守法 D 勤俭持家

答案: C

二、多选题(2×10=20分。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道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20 分)

21. 下列哪些行为是侵害他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行为 (2分) A 甲传播某人有婚外情

B 乙在公共场所说一未婚女子有了某人的私生子 C 甲乙离婚后,甲常向别人讲乙的一些不良嗜好 D 丙将某人曾被判刑的事告诉别人

E 商场保安丁因怀疑某顾客购物未付款当众搜查其身体 F “人肉搜索”网站将公民的住

址、通讯和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广而告知

答案: ABCEF

22.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2分) A 自愿原则 B 按劳分配原则 C 男女平等原则

D 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E 公民享有劳动权利的原则 F 公民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答案: ABCEF

2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2分) A 国家的利益 B 社会的利益 C 集体的利益

D 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E 外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F 本人的利益

答案: ABCDE

24. 王某在某电脑公司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频繁死机,王某与电脑公司发生了纠纷,对此纠纷的解决途径有 (2分) A 王某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B 王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王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D 王某可与某电脑公司协调和解 E 王某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F 王某不可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答案: ABCDE

25. 从业者在下列职业活动中,体现了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2分) A 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B 诚实劳动,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 C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平等待人,秉公办事,不违章犯纪,不滥用职权 D 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 E 恪尽职守,顾全大局,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奉献 F .利作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培训,掌握多种技能,使自已不至于成为下岗人员

答案: ABCDE

26. 党的十七大在我国传统道德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人们四大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这“四德”分别是__________。 (2分) A 社会公德 B 职业道德 C 家庭美德 D 公民道德 E 个人品德 F 生态道德

答案: ABCE

27. 诚实守信既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法律原则。体现在 (2分) A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B 个人品德 C 职业道德规范 D 合同法原则 E 婚姻法原则 F 民法原则

答案: ACDF

28.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 (2分) A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B 体现为人民服务思想

C 回答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D .使人在为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的同时,也使自己感到并得到幸福 E 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为社会作出贡献,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 F 调整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ABDE

29.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 E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F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ABC

30.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应是 (2分) A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 视野开阔、胸怀宽 E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F 思乡幽古、书生意气

答案: ABCDE

三、判断题(1×10=10分。每小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0 分) 1.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不需要遵守道德规约和法律管束。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2. 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3. 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中,最重要和最充分的就是处分权。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4. “人之初,性本善”表明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5. 违反治安管理,处以警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6.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慎独”、“内省”仍是现代人形成廉洁品性重要的修身方法。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7. 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重要基础。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8. 宗教信仰是非科学信念形式。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9. 合道德的都是合法的,不合法的都是不道德的。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10. 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目的的基本观点。 (A ;B) (1分)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案例(二)

被公司辞退的陈某,因多次追讨被扣的2000元工资未果,便对公司女经理郭某怀恨在心,寻机报复。2006年5月,陈某多次给郭某的丈夫吕某发短信,说其妻郭某不忠,与一男同事甲关系暧昧,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因郭曾多次在丈夫面前称赞甲,吕某遂起疑心。一天,吕某路遇妻子与甲在一起,甚是亲密,于是吕某冲上前责骂甲并动起手来。此时,甲大喊路过的乙(20岁)、丙(17岁)、丁(13岁):“侄儿们给我打!”甲与三个侄儿合力把吕某撂倒,拳打脚踢,丁随手拾起一块砖头,向吕某砸去,击中吕某头部。经司法鉴定,吕某构成重伤 (10 分)

31. 在致江某重伤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主体有 (2分)

A 陈某 B 郭某 C 甲 D 乙 E 丙 F 丁

答案: DEF

32. 致江某重伤若已构成犯罪,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客体是 (2分) A 陈某所发的短信 B 丙丁拾起的砖头 C 吕某

D 吕某受刑法保护的权利关系 E 吕某的健康权 F 吕某的人格权

答案: DE

3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 甲与乙、丙、丁对吕某实施危害行为以导致伤害结果发生的心态是故意 B 甲与乙、丙、丁对吕某实施危害行为以导致伤害结果发生的心态是过失 C 甲与乙、丙、丁对吕某实施危害行为以导致伤害结果发生的心态是共同故意 D 乙、丙、丁对吕某实施危害行为以导致伤害结果发生的心态是共同过 E 甲为自己的人身不受侵害,打吕某是正当防卫 F 甲为自己的人身不受侵害,将吕某打伤是防卫过当

答案: AC

34. 陈某多次给吕某发短信,说吕妻不忠, (2分) A 违反道德

B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C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D 已构成犯罪 E 不违法

F 不涉及道德评价及法律问题

答案: ABC

35. 陈某被公司拖欠工资,可通过下列哪些途径解决? (2分) A 协商 B 调解

C 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D 提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E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F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 ABCDE

四、案例题案例(一)

林某与李某(女)于1988年设了结婚宴后便同居生活在一起,并生一子一女。因感情不和于1998年5月向法院提起离婚,法院判决准予解除两人的婚姻关系,男孩判给林某抚养,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女儿判给李某抚养。2005年5月,林某因癌症死亡,留下财产计180万元。

在按照法定继承分配林某的遗产时,李某认为她是合法妻子,有继承权,并提供了一份于1998年10月与林某复婚的结婚证。后经法院调查和司法鉴定,结婚证是由镇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工作人员陈某负责办理的,是李某一人去办的,签名与指模均为同一人。法院判定李某提供的复婚结婚证是无效的。 (10 分)

36. 本案按照法定继承,林某的遗产分配: (2分)

A 林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前妻李某各得36万元 B 林的儿子、女儿、前妻李某各得60万元 C 林的儿子、女儿各得90万元

D 林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各得45万元

答案: D

37. 本案林某死亡后,其儿子的法定监护人是 (2分) A 祖父母 B 李某 C 外祖父母 D 村委或居委

答案: B

38. 本案镇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工作人员陈某为李某办理结婚证的行为 (2分)

A 是不合法的行政行为 B 应承担行政责任 C 是不

合法的民事行为 D 应承担民事责任 E 是违法犯罪行为 F 应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 AB

39. 本案结婚证的办理违反了婚姻法的 规定 (2分) A 结婚的必备条件 B 结婚的法定程序 C 结婚的禁止条件

D 男女双方亲自去登记 E 一夫一妻制原则 F 婚姻自由的原则

答案: BDF

40. 本案1988年至1998年期间林某与李某之间的同居关系是 (2分) A 非法同居关系 B 合法同居关系 C 事实婚姻关系 D 合法婚姻关系 E 非法民事行为 F 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 ACE

五、论述题(15×2=30分) 请在下列3道题中任选两题(3题都答按前两道题计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请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人和事,说明教育部将“保护学生安全”加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根据。 (二)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论述公民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

应如何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境界? (三)请结合以下《材料》,试用本课程思想道德法律修养的相关理论,论述加强“廉洁修身”的重要性。

材料:2008年6月23日东莞市人民检察院举办法律咨询活动时,东莞市反贪局副局长周跃峰坦言,现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等高学历、高智商犯罪越来越多,职务犯罪的手法也越来越隐蔽和设计得“天衣无缝”。东莞最为普遍的受贿方式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牟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或金钱。这是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的犯罪形式。周跃峰副局长还透露,目前在查处的案件中,集体分赃、共同犯罪的窝案串案所占的比例高达84%。现在的制度不断完善,让个人的发挥空间和独断专行的机会少了,很多事情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主要犯罪分子就会想方设法拉其他人一起下水,共同作案。

(30 分)

试卷总分: 测试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e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