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更新时间:2023-05-22 10: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床护理 I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及护理孙海燕

摘要

总结了 4 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呋塞米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包括药物的安全输注,注

重生命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好体位护理及营养支持等。认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呋塞米静脉应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见效快、安全性大、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单硝酸异山梨酯;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南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等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 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病程长,病情易变,并发症多,病

2护理

2 . 1药物安全输注

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

高,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多种药物配伍可现浑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为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在药物配制时,将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呋塞米针剂分开抽吸,分别注入输液瓶轻轻摇匀。单硝酸异山梨酯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和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血压明显降低,严重者可致晕厥。本科将其纳入高风险药物管理,在输液瓶上挂放“特殊用药”标识以提醒护理人员重视,并在推注的注射器外以醒目的标签注明药物名称、剂量、象入速率等,严格拎捌给

死率较高_ l】。传统的疗法是洋地黄加利尿剂,不仅疗效差,而且病人耐受量低,极易引起毒副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能显著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 呋塞米亦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有协同作用。 本院呼吸内科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2例,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 . 1一般资料

2 0 1 2年 1 1 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

药速度, ̄ l l d qf l l量缓慢静脉注射、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速度。南于输液泵在使用一段时问后,其输液精度会下降,而相对流速误差较大,且部分输液管的弹性不够,输液泵轮齿反复挤压

源性心脏病患者 4 2例,男性 3 9例,女性 3例,年龄 5

6~8 4 岁,以上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 Y HA )标准分级,其中心功能 2级7例, 3级 1 6例, 4级 1 9例。 4 2例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导致的输液管破损也屡有发生。为确保用药安全,本科使用微量注射泵缓慢注射,注射时二人核对推注速率,加强巡视观察,注意观察残液量与速率是否相符,以确保输注安全。由于药液输注时间较长,常规应用 2 1 m l/ m i n巾小流量留置钳.建立静脉通路,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处的血管,贴膜妥善阎定,以避免长时间输液过程中输液不畅或药液外渗的发生,同时亦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病史 1 0~3 0年,伴发绀、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部哕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浮肿等临床表现。 1 . 2治疗方法 4 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通畅呼吸道、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强

心利尿、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单硝酸异山梨酯 2 5 m g、呋塞米 2 0~4 0 m g加入氯化钠 5 0—1 0 0 m l,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缓慢泵入 6~8 h,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速度, 1次/d,疗程为 1 0~1 4 d。

2 . 2观察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2 . 2 . 1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监测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呋塞米两药联用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

I _ 3疗效标准显效:心悸、发绀、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基本消失,肺部哕音减轻或消失,肝脏缩小,心功能改善 2级。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心功能改善 1级。无效: 上述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 . 4治疗结果 4 2例患者中显效 2 6例 ( 6 1 . 9%),有效 1 2例 ( 2 8 . 6%),无效 4例f 9 . 5%),总有效率 9 0 . 5%。治疗中有 4例发生头痛、头晕、血压偏低, 3倒发生面部潮红, 2例患者现恶心、全身无力症状,急查电解质为低钾血症,补钾后症状好转,

生低血压,所以在输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后有 3 0%的病例在

3 0 m i n内血压开始下降,一般在 2 h降至最低值,之后 l兀明显动态改变, 此在输注前需监测 1次血压作为基础血压,输注进行后 3 0 m i n、 l h、 2 h,再各测一次血压与基础血压对比,

以此来了解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多次监测血压最低值不宜低于9 O/6 0 m mH g,血压下降幅度占基础血压的 1 0%~ 2 0%为

最佳,并根据血压和临J末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反射性心率增快、心悸、胸闷等,注意意识状态、发绀及呼吸困难的程度。 2 . 2 . 2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如心悸、发绀、肺部哕音有无当代护士 上旬刊

余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工作单位: 2 2 6 6 0 0海安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呼吸内科孙海燕: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 20l 3—02~0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0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