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7 08: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 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4 B、5 C、6 D、7

15、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较快,占到了全世界的( B ) A、40% B、42% C、44% D、46%

1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 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17、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 B )吨二氧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C、8.5亿吨 D、9亿吨 18、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19、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 A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0、“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 C ) 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 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 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21、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 A.10棵 B.15棵 C.20棵 D.25棵

22、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 ) A.造纸 B.汽车 C.建筑 D.运输

23、“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A.飞禽走兽

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 24、.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25、( )能源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87% A.太阳能 B.风能 C.潮汐能 D.碳基能源

26、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 )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7、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贮量在( )标准煤左右 A.一万亿吨 B.一万一千亿吨 C.一万两千亿吨 D.一万三千亿吨

2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29、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30、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功率平均每平方米为( )瓦。 A.1350瓦 B.1355瓦 C.1360瓦 D.1367瓦

31、08年国家批准的光伏工程上网电价是( ) A.3元/千瓦时 B.3.5元/千瓦时 C.4元/千瓦时

D.4.5元/千瓦时

32、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 A.30%—35% B.35%—40% C.40%—45% D.45%—50% 33、2006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A.10% B.20% C.30% D.5%

34.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35.与新能源相比,( )能源的范畴更为广泛 A.太阳能 B.地热能 C.绿色能源 D.核

36.( )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提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 B.核能 C.热能 D.水能

二、37.(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A.植被 B.森林 C.草原 D.河床

38.( )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 B.大海 C.环境 D.森林

39.发达国家中,(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40.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 )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41.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 )吨标准煤。 A.4.5亿吨 B.5.5亿吨 C.6.2亿吨 D.6.5亿吨

42.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 )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发展中国家

43.(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44.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二、多选题

45.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46.气候系统有( )。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47.富营养化是由于(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氢 B.氧 C.氮 D.磷

48.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49.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50.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

5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52.“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 )。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5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5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55.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 )。 A.产生气候异常 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D.加剧水土侵蚀

56.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57、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 )。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58、.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 )。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59、.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A.政府 B.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院所

60、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 )。 A.生产领域 B.转移领域 C.消费领域 D.出售领域

6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BCD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6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 ABC )。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63、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 A、复杂性 B、广泛性 C、潜在性 D、累积性

64、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 BC )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65、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D )。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66、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ABC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67、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BD )。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68、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69、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 )。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70、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 )。

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71、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72、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 )。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高效化

72、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74、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 )等方面入手。 A.设计 B.运行 C.经营 D.管理

75、“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76、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 )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

77、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

78、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78、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 )。 A.恒温消费 B.安全消费 C.可持续消费 D.经济消费

79、.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80、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81、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 )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82、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

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 )。

A、制定碳排放标准 B、开放碳交易市场 C、设立碳排放税制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83、众所周知,(AB )产业属于低碳行业。 A、知识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产业密集型

84、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 )。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

85、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ABC )。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86、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BCD )。 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 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8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88、气候系统有(ABCD )。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89、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AB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90、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BC )。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91、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ABC )。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高效化 92、“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 AB )。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9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 )。

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 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D、完善科技法规

94、低碳经济是以(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95、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损害生物

B.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C.腐蚀建筑材料 D.腐蚀金属结构 96、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三.判断题

97、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9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正确

99、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正确

100、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不正确

101、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正确

102、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正确

103、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减碳。 正确

104、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正确

105、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 正确

106、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看,模式孕育着范式,具有局部性的意义。 正确

107.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Y.对 N.错

108.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Y.对 N.错

109.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Y.对 N.错

110.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Y.对 N.错

111.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Y.对 N.错 112、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26“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 Y.对 N.错

113.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Y.对 N.错

114.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Y.对 N.错

11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Y.对 N.错

116.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Y.对 N.错

117.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Y.对 N.错

118.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Y.对 N.错

119.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Y.对 N.错

120.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Y.对 N.错

121.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 Y.对 N.错

122.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Y.对 N.错

123.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Y.对 N.错

124、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管齐下”。 Y.对 N.错

125、“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Y.对 N.错

126.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贮量在( )标准煤左右 A.一万亿吨 B.一万一千亿吨 C.一万两千亿吨 D.一万三千亿吨

127.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 )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六分之一

128.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塑料瓶

129、2007年中国( )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A.煤炭 B.天然气 C.水 D.森林

130、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 )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131、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132、(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阶段 B.资源禀赋 C.消费模式 D.技术进步

133、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很低,仅( ),利用

134、天然气替代煤炭的潜力相对有限。 A.3.9%

135、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酸钾 D.粉煤灰

136、.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 )。 A.高起点 B.高要求 C.高效益 D.高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