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士解剖真题

更新时间:2024-06-04 1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试科目:①501英语 ②686人体解剖学(基础课) ③948外科学(骨外) 2014年骨科试题 Thomas sign Shoemaker line Benett fracture Lindner sign OPLL 简答: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切开复位的适应征, 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疼痛机制, 骨肉瘤的治疗原则。 论述: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2001解剖专业: 1名词解释

Subarachnoid space; corpus striatum; pontine nucleus; spinothalamic trace; chorda tympani 2试述食管、直肠和子宫的淋巴引流

3试述胃的分部、动脉供应、静脉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4试述膜迷路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

5试述第一躯体运动区、听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视区的具体位置,接受神经冲动的特 点及其动脉供应

6试述胰的位置、分部、胰管的开口部位,并说明胰头肿大可压迫哪些主要结构和引起 何症状

7试述后纵隔的位置及其主要结构

8试用箭头表示眼前方的灯光经哪些结构被光感受器感受,其神经冲动经何具体途径投 射至视中枢(视区)

9试述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及其回流受阻时产生的侧枝循环的途径

10试述睫状神经节、翼鳄神经节、下领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有关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的来

源、伴行神经及其节后纤维的分部

一、必答题

1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和运动,并分析其稳固性和灵活性的因素

2试述胰的位置、分部、胰管的开口部位,并说明胰头肿大可压迫哪些主要结构和引

起何症状

3试述第一躯体运动区、听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视区的具体位置,接受神经冲动的

特点及其动脉供应

4试述前臂各血管神经束的位置、组成,其中各神经的具体分部范围 5简述心脏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

6根据所学眼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下列眼病发生的形态学基础:青光眼白内障老视

近视远视

7试述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马蹄内翻足”是哪支神经受损,哪些肌群麻痹造成 8试述腹腔干的发起部位、分支及供血范围

9举例说出挠腕关节开始向远侧,手部有哪些类型的关节,各可做哪些运动,产生运

动的肌肉及神经支配

10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特点、运动形式及其相关肌肉,膝关节的神经分部 11试述椎骨间的连接

12试述翠丸下降与腹股沟庙发生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

1名词解释:inguinal triangle mitral complex internal capsal本体感受器 灰、白交通支

2试述膝关节的组成、运动及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

3试述颈深筋膜的层次、写出5各颈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及间隙内的结构 4试述心脏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及神经支配

5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各部的毗邻及十二指肠的动脉供应

6试述以足背静脉注入药物,经何具体途径抵达直肠、子宫和视网膜 7试述手部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的具体范围

8试述结膜、面部皮肤、下领牙齿的痛觉冲动沿何具体途径传入中枢?最后达中枢的哪

些部位?

9试写出五个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具体位置、功能特点和动脉供应 10试述眼球内肌和眼球外肌的名称、作用和神经支配

11试述泪器的组成、泪腺的位置和分泌神经;泪液的功能和排泄途径

12试述髓关节的组成、运动髓关节的肌肉名称和作用及髓周动脉网的组成 13试述椎骨间的连接

14试述肛管的形态、结构、肛门括约肌的组成、作用及神经支配 巧试述尿生殖隔的构成、会阴浅、深隙的位置及内容

名词解释:pterioncupula of pleura mediastinumplinea alba inguinal canal 试述颅内外静脉交通途径

试述甲状腺被膜的构成、甲状腺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试述纵隔内淋巴结的分群及注流关系

试述胰头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胰液的引流途径

试述肾上腺的位置、毗邻关系、动脉供应及静脉回流 试述男女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试述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构成及各腔隙内的结构 试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试述面神经的纤维成分及相关脑神经核团的名称、各种纤维的分布范围 试述膀肤的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试述手掌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各鞘内的主要结构

1名词解释:thoracolumbar fascia carpal canal 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 terminal cistern lower motor neurons 2试述肝蒂、肺根、’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 3试述腮腺的位置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4肺段、肝段、’肾段的分段依据是什么?

5颈动脉鞘和股鞘是怎样形成的?分别叙述两鞘内的结构及其排列关系 6阴部管、腕管、踩管内通过的结构是什么?

7试述腹前壁层次结构与阴囊、精索被膜层次结构的对应关系

8试述挠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名称、最易损伤的部位以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9试述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10试述心脏的神经支配

11试述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其意义 12试述子宫和乳房的淋巴引流

aphenous hiatus

suspensory muscle of duodenum pyI

amidal trace arterial ligament 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

试述海绵窦的位置、交通、毗邻关系及穿经海绵窦内和外侧壁的结构 mapleav@ 163. com

少声六了盛了旅考月行kiktf 鲁馨衷赢含

3试述甲状腺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4试述乳房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及淋巴引流

5何谓肺根?按排列规则论述肺根内的结构及肺根的毗邻 6试述隔下间隙的分区及各间隙的交通 7试述前列腺的位置、被膜及毗邻

8试述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相关脑神经核团的名称、各种纤维的分布范围 9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0试述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 11试述肝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吻合途径 12试述腋淋巴结的分群及流注关系 13试述胭窝的境界及其内容的排列关系

09年山大试题局部解剖和系统解剖都考 1、无人区 2、5\症

3、硬化性骨脓肿(Garre's ) 4、Bennet骨折 5、chance骨折

6、Guyon 's管(腕尺管) 7、alien实验 8、Jones骨折

二、简答题

1、开放骨折的Gustilo分型 2、临床上如何预防骨科术后DVT 3、半月板的诊断与治疗 4、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型 5、髋臼骨折的常用手术入路 6、脊柱结核脓肿的流注部位

三、论述题:试述腰腿痛的病因分类

2009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 一、名词解释 5*2分 1、angle of mandible

2、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3、hepatogastric ligament 4、infrapiriform foramen 5、ductusarterious triangle 二、简答 9*10分 1、肌三角的境界及内容物 2、颞区的境界及解剖层次

3、肺的血管、神经支配及淋巴引流 4、脾的韧带及其中结构

5、腰上、下三角的境界和临床意义 6、第一二三肝门的位置及走行结构 7、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物 8、迷走神经的神经纤维成分和分布 9、试述脑干内4种丘系的起止及功能

2014

名解10分帽状腱膜,椎前筋膜,奇静脉,肋膈隐窝,髂胫束全英文出

大题每题10分面侧深区境界内容。上纵隔结构层次。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筋膜配布及临床意义。盆壁筋膜和盆脏筋膜配布及…。肾被膜及意义。上下神经元损伤区别。胸交感干组成和节前后纤维分布。胸锁乳突肌区范围及内容。肩关节和肌腱袖的构成。

头部 垂体与垂体窝 垂体窝

①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膈,其前上方有视角叉和视神经。垂体前叶的肿瘤可将鞍膈的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

②底:仅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垂体病变时,可使垂体窝的深度增加,甚至侵及蝶窦。 ③前:鞍结节

④后:鞍背。垂体肿瘤时,两处的骨质可因受压而变薄,甚至出现骨质破坏现象。

⑤两侧:为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展时,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淤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

海绵窦 毗邻

①外侧壁: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②前端: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交通 ③内侧壁:上部与垂体相邻 下部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 ④后端:与岩上、下窦相连 与三叉神经靠近

与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相连 ⑤内部:颈内动脉和展神经 交通

①前方:眼静脉面静脉

②后方:岩上窦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岩下窦颈内静脉

斜坡上的基底静脉椎内静脉丛腔静脉系 ③两侧:大脑中静脉

④下方:卵圆孔网和破裂孔的导静脉翼丛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①通过面静脉与翼丛的交通途径

I 颈内静脉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海绵窦

II 颈内静脉面静脉面深静脉翼丛卵圆孔静脉丛和破裂孔导血管海绵窦 ②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

I 顶导静脉:颞浅静脉顶孔上矢状窦 II 乳突导静脉:枕静脉乳突孔乙状窦 III髁导静脉:枕下静脉髁管乙状窦

IV额导静脉:额窦及鼻腔的静脉盲孔上矢状窦 ③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 I 额板障静脉:眶上静脉上矢状窦 II 颞前板障静脉:颞深前静脉蝶顶窦 III颞后板障静脉:颅外浅静脉横窦 IV枕板障静脉:枕静脉横窦 颈部

二腹肌后腹的毗邻

①浅面: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和面神经颈支

②深面:颈内动、静脉和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 ③上缘: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 ④下缘: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甲状腺 位置:

①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 ②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毗邻

①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肾的被膜

①肾筋膜(Gerota筋膜):质地坚韧,分为前、后两层(前层为肾前筋膜,后层为肾后筋膜)。两层筋膜从前、后方包绕肾和肾上腺。在肾的外侧缘,前、后两层筋膜相互融合,并与腹横筋膜相连接。在肾的内侧,肾前筋膜越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的肾前筋膜相续。肾后筋膜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膜汇合后,在内侧附于椎体和椎间盘。在肾的上方,两层筋膜于肾上腺的上方相融合,并与膈下筋膜相延续。在肾的下方,肾前筋膜向下消失于腹膜下筋膜中,肾后筋膜向下至髂嵴与髂筋膜愈着。肾筋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对肾有固定作用。

②脂肪囊(肾床):为脂肪组织,成人厚度可达2cm,在肾的后面和边缘较为发达。脂肪囊有支持和保护肾的作用。

③纤维囊(纤维膜):为肾的固有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质薄而坚韧,被覆于肾表面,有保护肾的作用。 肾上腺

①毗邻:左、右肾上腺的毗邻不同,左肾上腺前面的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下部与胰尾、脾血管相邻,内侧缘接近腹主动脉。右肾上腺的前面为肝,前面的外上部没有腹膜,直接与肝的裸区相邻,内侧缘紧邻下腔静脉。左、右肾上腺的后面均为膈。两侧肾上腺之间为腹腔丛。 ②动脉:肾上腺上动脉发自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发自腹主动脉;肾上腺下动脉发自肾动脉。这些动脉进入肾上腺后,于肾上腺被膜内形成丰富的吻合,并发出细小分支进入皮质和髓质。一部分在皮质和髓质内形成血窦,一部分在细胞索间吻合成网,皮质和髓质的血窦集合成中央静脉,穿出肾上腺,即肾上腺静脉。

③静脉:左肾上腺静脉通常为一支,少数为两支,汇入左肾静脉;右肾静脉通常只有一支,汇入下腔静脉。

左侧睾丸静脉曲张较右侧常见的原因

①左侧睾丸静脉的血液流经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流程较长; ②左侧睾丸静脉垂直上升,垂直汇入左肾静脉,回流阻力较大; ③上行过程中有乙状结肠跨过,易受其压迫;

④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所形成的夹角中经过汇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回流受阻亦可累及左睾丸静脉。 盆部和会阴 盆底肌

①肛提肌:为一对四边形的薄片肌,起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向下、向后、向内,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左右联合成漏斗状。按纤维起止及排列可将其分为四部分:⑴前列腺提肌(女性为耻骨阴道肌):起自耻骨体后面和肛提肌腱弓的前分,纤维几乎水平向后,夹持前列腺尖的两侧,止于会阴中心腱,有固定前列腺的作用。女性此肌纤维向后夹持尿道及阴道两侧,并与尿道壁和阴道壁的肌纤维交织,在阴道后方两侧的肌纤维联合,止于会阴中心腱,有固定和收缩阴道的作用。⑵耻骨直肠肌:起自耻骨盆面和肛提肌腱弓的前分、肌纤维位于其它部分的上方,行向后,绕过直肠肛管交界处的两侧和后方,止于肛管侧壁、后壁及会阴中心腱,并与对侧的肌纤维连接,构成“U”形袢,还有部分纤维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纤维相融合。此肌是肛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又可拉直肠肛管交界处向前,阻止粪便由直肠进入肛管,对肛门自制有重要作用。肛瘘手术时,切勿伤及此肌,以免引起大便失禁。⑶耻尾肌和⑷髂尾肌:分别起自耻骨盆面及肛提肌腱弓中份、后份和坐骨棘盆面,止于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都有固定直肠的作用。

②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呈三角形,紧贴骶棘韧带上面,起自坐骨棘盆面,止于尾骨和骶骨下部的侧缘。

直肠毗邻

①直肠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骨、尾骨和梨状肌邻接,在疏松结缔组织内有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静脉丛、骶丛、骶交感干和奇神经节等;

②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腔的直肠旁窝,两侧下部与盆丛、直肠上血管、直肠下血管及肛提肌等邻贴;

③男女两性直肠前方的毗邻关系有很大的差别。在男性,腹膜返折线以上的直肠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返折线以下的直肠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部相邻。在女性,腹膜返折线以上的直肠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穹后部相邻,返折线以下的直肠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区别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上皮类型 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动脉来源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静脉回流 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系)、髂内静脉 髂内静脉 淋巴引流 肠系膜下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支配 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 躯体神经(痛觉敏锐) 坐骨直肠窝

位置:位于肛管的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 组成:

①窝尖由盆膈下筋膜和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三角区的浅筋膜和皮肤。 ②内侧壁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外肛提肌、尾骨肌以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 ③外侧壁下份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份为闭孔内肌和筋膜。 ④前壁为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份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 脊柱区 腰上三角

①位于背阔肌深面,第十二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②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3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肾周围脓肿时,可在此处切开引流。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可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 腰下三角

①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②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会有明显压痛。腰区深部脓肿也可经腰下三角出现于皮下。 脊髓被膜

①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长筒状的硬脊膜囊。上方紧密附于枕骨大孔边缘;向下在第2骶椎高度形成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硬脊膜囊内有脊髓和31对脊神经根,每对脊神经根穿硬脊膜囊时被其紧密包被,硬脊膜则延续形成神经外膜,并与椎间孔周围的结缔组织紧密相连,起固定作用。

②脊髓蛛网膜:薄而半透明,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平第2骶椎高度成一盲端。此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

③软脊膜:柔软并富于血管,与脊髓表面紧密相贴。在脊髓的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处,有软脊膜前纤维索和后纤维沟与它相连。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向外突,形成齿状韧带,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 脊膜腔隙

①硬膜外隙: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充填脂肪、椎内静脉丛、窦椎神经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正常呈负压。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度,下端终于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紧密附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隙与颅内不相通。硬膜外隙被脊神经根划分为前、后两隙。前隙窄小,后隙较大,内有脂肪、静脉丛和脊神经根等结构。在正中线上,前隙有疏松结缔组织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后隙有纤维隔连于椎弓板与硬脊膜后面。

②硬膜下隙:在活体,是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③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在活体,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脊神经周围隙。此隙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扩大形成终池,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终丝。 脊髓的血管

①动脉:⑴脊髓前动脉:起自椎动脉颅内段,向内下行一小段距离即合为一干,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至脊髓下端,沿途发出分支营养脊髓灰质(后角后部除外)和侧、前索的深部。行程中常有狭窄甚或中断,其供应范围主要是颈1~4节,颈5以下由节段性动脉加强和营养。脊髓前动脉在脊髓下端变细,于脊髓圆锥高度向侧方发出圆锥吻合动脉,向后与脊髓后动脉吻合。⑵脊髓后动脉:起自椎动脉颅内段,斜向后内下,沿后外侧沟下行,有时在下行中两动脉合为一干行走一段,沿途分支互相吻合成动脉网,营养脊髓后角的后部和后索。⑶根动脉:起自节段性动脉的脊支。颈段主要来自椎动脉和颈升动脉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腰段来自腰动脉,骶尾段来自骶外侧动脉。根动脉伴脊神经穿椎间孔入椎管,分为前、后根动脉和脊膜支。前根动脉沿脊神经前根至脊髓,发出分支与脊髓前动脉吻合,并分出升、降支连接相邻的前根动脉。前根动脉供应脊髓下颈节以下腹侧2/3区域。后根动脉沿脊神经后根至脊髓,与脊髓后动脉吻合,分支营养脊髓侧索后部。在脊髓表面有连接脊髓前、后动脉,前、后根动脉和两条脊髓后动脉间的动脉血管,形成环状,称动脉冠,分支营养脊髓周边部。

②静脉: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静脉,行于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和前、后外侧沟内。纵行静脉之间有许多交通支互相吻合,并穿硬脊膜注入椎内静脉丛。 上肢 腋窝的构成

①顶:由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向上通颈根部。 ②底:朝向下外,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共同构成。

③壁:⑴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隙构成。⑵外侧壁:由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组成。⑶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⑷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

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和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

腋后壁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形成2个肌间隙。

①内侧者称为三边孔,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

②外侧者称四边孔,其上、下界与三边孔相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 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少数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在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后壁,沿肩胛下血管和神经排列,收纳背部、肩部和胸后壁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和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面,沿腋静脉近端排列,收纳中央群和其它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乳房上部的淋巴。其输出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 下肢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第2~4骶椎的骶前孔外侧,当向外穿经坐骨大孔时,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留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下孔。

①梨状肌上孔:上缘为骨性的坐骨大切迹上部,下缘为梨状肌。穿经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臀上神经分上、下支分别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后部。臀上动脉分浅、深两支,浅支主要营养臀大肌,深支营养臀中、小肌及髋关节。静脉与动脉伴行。 ②梨状肌下孔:上缘为梨状肌,下缘为坐骨棘和骶棘韧带。穿经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臀下动、静脉主要供应臀大肌,并与臀上血管吻合,还发出分支供应髋关节;阴部内动、静脉自梨状肌下孔穿出后,随即越过骶棘韧带穿入坐骨直肠窝,供应会阴部结构;股后皮神经伴随坐骨神经下行至股后部皮肤,并发分支至臀下部皮肤;阴部神经伴阴部内动、静脉进入坐骨直肠窝支配会阴部。 髋关节血液供应

①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分支在大转子处形成吻合,继而发出分支经股骨颈基底部穿髋关节囊至股骨颈,供应股骨颈和股骨头的部分血液。 ②股骨滋养动脉自骨髓腔上行,于股骨颈处与其它动脉相吻合。

③闭孔动脉出闭膜管后,发出髋臼支经髋臼横韧带深面进入髋臼。再分为两支:一支分布于髋臼窝的软组织;另一支经股骨头韧带分布于股骨头,此支可因发育不全而缺如,即使存在,其血液仅供应股骨头凹的有限区域。

④髂内动脉发出的营养支及臀上动脉的深支,还供应髋臼的上部和关节囊的上部,臀下动脉的关节支供应髋臼的后下部及其邻近的关节囊。 股三角

①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②内容: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股管

①前界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角和筛筋膜;后界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界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②股管的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上口称股环,呈卵圆形,内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踝管(malleolar canal)

①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位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此韧

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共同围成的管称踝管。

②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隔成4个通道。其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排列,依次为:⑴胫骨后肌腱,⑵趾长屈肌腱,⑶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⑷拇长屈肌腱。

③踝管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一个重要通道,感染时可借踝管相互蔓延。由于某种原因使踝管通道变狭窄时,有可能压迫踝管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足弓(arch of foot)

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连接而成。

①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楔骨和第1~3跖骨及其间的连接共同构成。主要由胫骨后肌腱、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②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及其间的连接共同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③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的基底部及其间的连接共同构成,又可分为横弓前部和横弓后部。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拇收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

名词解释

翼点(pterin):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约3.8cm)处,多呈“H”形,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神经点: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有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动脉导管三角(ductusarteriosus triangle):在主动脉弓左前方的一三角形区,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临床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环(femoral ring):是股管的上口,其境界是:前方为腹股沟韧带;后方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经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内侧为陷窝韧带(腔隙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Glisson系统:由血管周围纤维囊(Glisson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形成,三者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基本一致。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内有起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

盆膈(pelvic diaphragm):盆底肌(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表面的筋膜构成盆膈。 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肩带肌中的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并相互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也称肩袖。 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横指处阔筋膜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凹陷。

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 肛直肠环(anorectal ring):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

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性环。

提携角(carrying angle):正常时,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角,约为165o~170o,其补角为10o~15o,称为“提携角”。提携角在0o~10o之间时为直肘,小于0o~-10o为肘内翻,大于20o为肘外翻。

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十二肋的交角,称~。肾位于该角的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听诊三角(肩胛旁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称~。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六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肱骨肌管(humeromuscular tunnel,桡神经管):肱三头肌的3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围成一个供神经血管束通行的管道,称为~。管内通过桡神经及其伴行的肱深血管。

肘后三角(posterior cubital triangle):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三角形的尖指向远端。当肘关节伸直时,上述3点成一条直线。 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鼻烟壶(anatomical snuffbox):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当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形成一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舟骨骨折时,“鼻烟壶”可因肿胀而消失,且可有压痛。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结扎桡动脉的合理途径。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曲90~120o,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情况下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如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向此线上方移位。

Kaplan点:卧仰位,两下肢并拢伸直,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作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两侧延长线相交于脐或脐以上,相交点称~。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移向健侧。

2014

考完山大一个月了,还没有出分,因为解剖担惊受怕了一个月。今天我来题目分析一下,嘎嘎!

个人感觉今年山大的解剖有点刁难人,是不是因为历史上首次公布转博名单后竞争更激烈了???综合过往10年的真题,可以发现这次考题目是相应章节里的不是太重点的内容,临床意义相对来说也欠点,而且还不是1道。比如:

1.胸锁乳突肌那个题,有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椎动脉三角这么多重点、有临床意义的不考,反而考了一个胸锁乳突肌区----10多年来第一次考

2.肩关节那个题,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腕管、肘关节,偏偏考个肩关节----10多年来第一次考

3.面部面侧深区那个题,面部有腮腺咬肌区、穿经腮腺的结构、面部的神经与血管、面侧区间隙,偏偏考个面侧深区的解剖----10多年来第一次考

4.上纵隔那个题。胸部这里重点且有临床意义的内容更多了,怎就考了个上纵隔啊!----10多年来第一次考。看,肺部血管神经、肺门神经血管排列、肺的投影、壁胸膜反折、乳房淋巴回流、肋间动脉静脉神经排列关系、心脏的那些三角和窦、胸导管,这些更有意义且复习重点都不考,却考个上纵隔!

5.“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筋膜配布及临床意义。” 考腹膜外筋膜还说的过去,毕竟临床意义多。可

考腹横筋膜----10多年来第一次考,有点故意不考其他更有临床意义内容的意图。

6.盆壁筋膜和盆脏筋膜----10多年来第一次考。这个题怎么说呢,有点吃哑巴亏的感觉,不搞妇产科,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很有临床意义,反正学这门解剖时,这个不是很重点。我只知道本章节更有临床意义且考过的是:男女性盆腔脏器位置和与腹膜关系、膀胱和前列腺的内容、子宫的淋巴回流、尿生殖区间隙、腹前壁层次结构与阴囊精索被摸的层次关系

7.胸交感干那个题----10多年来第一次考。这个题最让我吐槽了!!!以前考过颈部交感干的组成和纤维分布,颈部这个多有临床意义啊!可人家不考,专门避开这个有临床意义的,考这个胸部的!!!干嘛啊这是,神经系统本来就晦涩难懂,还考这个死知识,唉!

8.上下运动神经元----10多年来第一次考。虽然不难,但这个题我感觉有点为难非脑科专业的同学了。真是的,放着往年必考的脑内核团、传导通路、脊髓内丘系不考,考了个近乎临床(但又在系解里出现过)的题目,着实为难人。这个题本身简单,但不容易引起同学们备考重视啊。 9.肾被膜。这个题往年考过,今年大题里面,就这一个是往年的原题。

10.名词解释里,奇静脉这个题----10多年来第一次考,感觉又是为难人,明明是系解的内容啊,到这里鹊巢鸠占!

11.帽状腱膜、椎前筋膜、肋隔隐窝在往年的大题中出现过,但帽状腱膜(epicranialaponeuroisis)迷惑性大,不常用、英文不易认出,我以为是颅神经麻痹了,汗;椎前筋膜相对于同样地位的封套筋膜、颈筋膜中层(以及其内的颈动脉鞘)临床意义欠点。髂胫束----10多年来第一次考,有可能会认不出来。

感觉今年山大的出题老师换了,或是换了出题思路和思想。以前的真题一拿到手,就会发现很多周围年份考过的真题,背好10年真题足够过线且高分,今年这条路子似乎走不通。另外,总是有人说山大解剖很变态,可是经过复习10年的真题,哪里变态了?估计是解剖学的早,本身复杂,同学们都生疏了所以觉得难、变态。我今年解剖也是考前临时学的,以前的解剖课本和新的一样。大家都来讨论吧,不要歧视我就可以。

2012 一、

masseter space retromandibularvien pleural recesses renal sinus planter arch

二、面部血管分布与神经支配

三、颈交感干的组成、位置、节后分布 四、胸导管起源、路径及毗邻 五、腹膜形成的系膜及其内结构 六、肝内管道系统及在肝内分布特点 七、肩胛区深层结构

八、股鞘、股管的组成及内容 九、管理骨骼随意肌运动的脑神经核 十、头面温痛觉及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一年一度的山大考博就要出成绩了,作为一名连续两年被山大坑的考生、一名努力准备山大解剖但仍然被坑的考生,有责任站出来解析一下山大人体解剖学的真题。

山大的解剖历来被众多考生诟病,其实仔细学过才发现,卷面上的题其实不偏,都是有临床意义的考点。一般来说每年只有1~2个比较偏和怪的题,去年整套题都很偏的情况毕竟是少见(见

去年我做的解析www.dxy.cn/bbs/thread/28039838#28039838)。每年都有2~3个名解和1~2个简答是重题,所以,只要看好10多年来的真题+7年制局部解剖学全本+吃透7版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过线甚至≥75+不成问题。

大家诟病她,觉得她难,大抵是解剖学的久远,再拾起来比较困难(我亲身感受:复习第一遍时确实费力,从第2遍开始觉得解剖是医学里最简单的科目!)。我也是个学渣,做这个真题解析主要面对一学山大解剖就咬笔杆的弟兄们,像去年所做解析中的@dingdingdang当 美女大神,可以无视我们了,汗。以后的山大解剖真题解析我还会继续做下去,战友们积极来回忆真题啊。 废话一箩筐,下面开始今年的解析,算是为即将出分的山大献礼! 一、名词解释(全英文出题,这是惯例)

1.翼下颌间隙--08原题、11年简答。这个怎么说呢,翼下颌间隙和咬肌间隙,这俩间隙相生相克唇亡齿寒,它俩就隔着个下颌支,一个麻醉一个感染,两个轮着在考卷上登场不知多少次了!很有临床意义的东东!而且教材上介绍面侧区间隙时也说“主要叙述以下两个间隙”,还详述了两者的临床意义。这题丢分的话实在是不应该!

2.胸膜顶--04原题。胸膜顶位于颈根部,这个部位内容挺多的,但有临床意义的只有胸膜顶和椎动脉三角,课本上详述了胸膜顶的临床意义,不能放过它!

3.心包横窦--13、05考过斜窦。心包横窦&心包斜窦,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血管腔隙&肌腔隙,会阴深隙&会阴浅隙……太多了,都是相生相克唇亡齿寒、前赴后继地出现在考卷上的东西,出题人就这点本事!academicly,这两个窦都是心脏手术的标志性结构,此外还有心包前下窦、动脉导管三角。属于下纵膈局解的基础知识,一点不偏。

4.腕管--05原题、05简答。注意全身这几个有血管神经通过的管:腕管、肘管、阴部管、闭膜管、腹股沟管、踝管……都是有临床意义且常考的内容。

5.肾段--05简答。肾段这东西又是基础知识,属于隐藏在一个大知识点(肾的血管神经支配)里的小知识。肾的临床基础是肾门、肾蒂、肾盂、肾段,类比的话还有肝的肝门、肝蒂、肝段(+Glisson),肺的肺门、肺根、肺段(支气管分段)、肺的血管支配。全都考过。

总结一下:今年的名解很常规、很基础,而且全是历年原题,战友们应该拿全分。放大到山大解剖学层面,各种三角、各种窝、间隙、管、窦、门、孔、段、鞘和韧带,都是必定在考卷上粉墨登场的东东(膈的结构膈的三个孔还没考,16年呢?)。放大到局部解剖学的层面,这不就是我们学解剖、用解剖的意义所在吗? 二、简答。

1.垂体窝的位置、毗邻及临床--10多年来第一次考,06考过海绵窦。头部和颅脑考点其实不多,有额顶枕区局解、颞区局解、面部血管神经分布、腮腺咬肌区、面侧区那俩间隙、海绵窦、颅内外静脉交通。除外去年出现的面侧深区让人措手不及,本题虽没考过,但有和垂体窝相邻的海绵窦06年在这个舞台发挥了一把,非神经科的同学遇到本题可以用海绵窦的知识反推,不至于全军覆没啊。我神经专业,复习时就知道这是重点,因为垂体瘤为神外常见病,周边结构复杂,很有临床意义必须掌握。再退一步讲,垂体窝啊垂体窝,垂体都在这个窝里了它能没有临床意义吗?!况且书上曾详述之!初高中的生物课就教会我们垂体出了事就是大事儿。

2.颈部筋膜间隙--10多年来第一次考。13考过颈筋膜、14考过椎前间隙名解。说实话这个题给我也会挠头,这里不管是教学还是临床意义外加其他学校的考卷,3层颈筋膜才是大头。如果能掌握课本上3层颈筋膜的内容,就能推出本题的胸骨上、气管前、椎前间隙。另外,若是在长久认真复习局解时有了上面“总结”中的感觉,复习到这部分内容时会主动背一背。

3.迷走神经在胸部的走形、毗邻、分支及分布--09年考过。上面我就说了,系统解剖的神经系统要吃透,不过也是重点吃。“重点”究竟是什么很难说,我认为是长久认真复习后形成的一种对某个知识点的感觉,临床意义上的、教学的、各校真题的。来点具体的,神经系统山大常考的有(传导通路后面说):迷走N、舌咽N、三叉N、面N的神经纤维成分、分布、核团,臂丛、

颈丛,什么躯体内脏啊感觉运动啊那一堆核团,只出现过1次的颈部交感干,理论总结性质的交感N与副交感N的区别,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纤维去向。能想起来的就这些,没翻系解课本可能有遗漏。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本题不偏、不变态。(去年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区别和胸部交感干确实难为大部分人,坑啊!)

4.肝韧带的延续--12年考过一个超大的题“腹膜所形成的系膜及所包含的结构”。这个题,若我在考场第一印象是写上链状、冠状、左三角、右三角及肝裸区,基本上交枪不杀缴械投降了。不过,考场上岂能give up?!考场上分分必争!现在还不是交枪的时候,老兵永远不死!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前世修了多少年的福分,今生让我对12年“腹膜所形成的系膜及所包含的结构”回眸一笑!这个超大的题,包含有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系膜、胃的韧带、脾的韧带和没记太牢的肝的韧带。仔细回忆和推理,可以把小网膜里的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也写上,总之不能束手就擒。回头看看,12年这道题包含的都是重点+有临床意义。不是肝胆外的同学,不一定知道这些韧带的重要意义,很可能复习时不重视。肝这块的山大历年考题有:一二三肝门、肝蒂、couinaud肝段划分、Glisson系统、肝静脉、肝门静脉与腔静脉的吻合、膈下间隙,今年都避过去了。16年的考卷中,会不会出现肝裂?10几年来肝这块唯一没考过的。 5.网膜囊和网膜孔的构成及临床意义--10年超大的题“结肠上区的脏器与腹膜的关系”。这个题我真没法解析,题目考过,不偏不变态。就是有临床意义,就是这么任性,不掌握都不行。真要讲讲理的话,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各种间隙、各种囊、各种孔、各种窦、各种旁沟,四通八达,脓液在此四处流窜无法无天。不过有的能封住它,有的是它四处作案的帮凶。

6.盆膈及尿生殖膈的构成及穿过结构--13、07年会阴深隙和会阴浅隙,盆膈是10多年来第一次考。关于盆部,去年的题就呈现这样的思路:将以往常考的、最有临床意义的避之不考,没考过、临床意义较一般的结构则进入考题。今年在盆膈再次呈现。而尿生殖膈呢,是会阴深隙会阴浅隙的变体考法,作答时需要分男女性。我不是泌尿外科,对盆膈的临床意义不了解,书上也没详述。盆部这一块啊,从04到15,没考过的内容集中在墨绿色封皮的7年制《局部解剖学》第2版(王怀经张绍祥)P222-227和直肠,后面的内容95%都在山大的历年真题上出现过。会阴区是P239-241没考过,包括一些小概念、齿状线上下、坐骨肛门窝等,其后的内容98%都曾在山大解剖真题上登场。都是靠前面的内容。

7.踝管的构成、通行结构及临床意义--太简单了,都懒得找是哪一年的原题。本题咱就不说了吧,上面我在解析4.腕管时就已说得很清楚。

8.脑神经副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神经纤维的分布--10多年来第一次考;华中科大13年神经解剖有过类似。今年出了这么多神经系统的题目!这个题对非神经科的同学实在太为难了,对神经科的同学也会造成麻烦。如果你有上面3.迷走神经说的“感觉”,那么复习到这个内容时绝对会把它记牢。本题的答案在人卫7版《系统解剖学》P399-400,不得不说是12年颈交感干这道题给了我这4个神经节的重点感。

9.视辐射与听辐射--04视觉传导通路+07&09的四种丘系。基本上每年神经传导通路都处于压轴地位,是不是要给考生条出路开开心心走出考场啊?不过你必须答好了才有通路,答不上越走越添堵。到底它是拦路虎总BOSS还是奈何桥?顺利走过这座奈何桥,忘记你曾考过山大解剖吧!本题的两种通路都写全字数也不多,短短的篇幅和其他题目长篇大论让自己也心虚(类似的情况以前也有,dejavu啊!)。总结吧,传导通路就这么几条,十几年来该考的都考了。为了防止2013“锥体外系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及临床意义”这种题再次刁难我们,目前还没考的通路有(7版人卫《系统解剖学》):P411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P415平衡觉传导通路,P416内脏感觉传导通路,P420锥体外系(二)(三)(四)通路,P422四种化学通路。

一整天,终于写完!2014年的山大解剖我没有通过,因此没有走奈何桥喝下孟婆汤,无法忘记

我曾考过山大解剖学!对于山大真是爱之深恨之切,以后的真题解析我还会再做下去,战友们都来回忆大SDU人体解剖学真题吧!

2013年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体解剖学真题

1、简述海绵体的位置、交通及临床意义。 2、颈前筋膜的层次及内容。

3、壁胸膜返折处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4、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神经、淋巴分布及临床意义。 5、会阴浅间隙与会阴深间隙的境界及临床意义。 6、简述肾脏的血管及神经分布。

7、简述肌间隙与血管间隙的境界及内容。 8、简述心脏的神经支配。

9、简述锥体外系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及临床意义。

山东大学骨科博士专业理论 1.名词解释 eaton sign jefferson骨折 颈干角 侧方应力试验 2.问答题 骨折的专有体征 骨折延迟愈合

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进程 3.论述题

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