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24 13: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南省永州市(县市)暑期社会

实践团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实践活动主题

湖南省东安县新农村信息化调研

2.活动意义与目的

2.1、课题研究理论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谓千头万绪,因而,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根本性地改变农村面貌,就要从全局着眼,从实事入手。针对中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应是农村信息化建设。

2.2、课题研究实践意义

1)、 调查东安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旨在通过分析现状找到该县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较为现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以助其优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其经济效益发展。

2)、 研究成果为其地方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东安县潜在的或正在开发的特色产业众多,诸如东安县葡萄产业,柑橘产业,旅游业以及特产东安鸡产业等。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均有赖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中,我们将有针对的对东安县的特色产业进行跟踪调查,并结合所学专业的信息管理知识,分析当地农村特色产业链,为优化农村信息化产业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宣传农村信息化知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以及重视后将带来的丰厚收益。

2.3、课题延伸意义——“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

和谐社会从和谐个人做起,到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去,磨砺意志,克服大学生养尊处优的心理优越感,多面认识社会。通过实践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升自身素质,成才成人,在新时代,为奉献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好的基础。在此,我们团队统一行动,团结一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懂得了团队战友的可贵。

2.4、传播农村信息化建设理念,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秉承“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迈出大学校园,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向社会介绍华中农业大学风貌,向社会展现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的“奉献意识强、服务精神真、综合素质高”的美好风貌。

实践中我们安排了 “农村信息化建设”宣传手册发放活动、田间地头科普知识普及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对当地村民的宣传教育,将信息化理念、新农村理念广泛传播;同时在当地的支持下,深入挖掘东安县已有的农村信息化资源,传播先进的现代信息化理念,寻求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发展。

并且在次过程中我们重点调研了东安县井头圩镇群山村,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优化方案。

3.活动前期准备

1)到图书馆、网络收集东安县信息化建设概况以及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国家政策,东安县产业链的结构等,整理基本资料为以后进行实地调查做好准备。

2)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针对农民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及信息化建设对他们产业的影响。

3)和指导老师讨论材料,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

4)进行小组讨论,预计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5)制定出实践过程的纪律、规定、确保团队的团结性。

6)有效地分配职责,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调查期间,每天晚上进行总结反馈、总结每天的得失、并互相激励。

7)预计实践过程中的费用。

8)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数据。

4.活动时间

2009-7-1-2009-7-7

5.活动地点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

6.活动方法

调研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前期准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结论与展望)。

1、前期准备:明确课题的核心。1)、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获取有关经济发展的现状的资料,进行筛选,走后得到真是详尽的资料。这可以为实地考察提供一条线索。2)、以现有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包括农民、村干部、当地政府)做三份调查问卷或调查提纲。

2、实地调研:1)、在当地查询统计年鉴,了解发展背景。2)、深入县城,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一些相关权威机构访谈交流。3)、农村调研,被访问的人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地村民,另外是村干部。4)、观察当地的现象得出结论,比如根据村容村貌等。

3、数据分析(结论与展望):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概括最终得出结论。例如,关于村信息化建设前后居民的生活水平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等。

二、实践情况

1.团队实际参加人员名单(共8人)

2.日程安排:

三、实践总结 成员日记

7月1日

今天凌晨一点五十五分到达永州,然后去组长刘慧悦家休息,当天上午就在家里进行休整。中午组员聚集在一起进行第一次开会讨论,决定当天下午的行程。下午走访当地各局进行调查访问,包括永州市地税局,电力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市委市政府等,并且受到了其中一些局里领导的接见,获得了大量的年鉴等有效资料。最后前往永州市广电总局,联系当地媒体,希望为我们实践调研进行报道。晚上回到组长家中,整理下午获得的资料,开会决定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及任务安排。

7月2日

第二天前往东安县群山村进行实地调研。早上8点出发,于10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并联系群山村村长。在等待村长的过程中采访了当地的一位村民,并向让她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而后,我们又采访了当地一位葡萄生产的带头人,文振川,由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群山村正在筹划中的葡萄酒品牌。村长蒋XX到后,又由村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村山群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一些计划等。中午在村长家中吃饭,并在这里采访到了村里的另一位葡萄种植大户,村支委周克龙。从他那里我们又了解到了群山村葡萄种植的一些情况。下午由村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村里的一些基础建设,比如宣传葡萄种植和国家各方面政策法规的宣传栏,道路和饮水方面的的建设等等。同时村长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葡萄酒品牌的具体筹划工作。采访结束后,黄昏时分回到永州市冷水滩区。晚上小组开会,整理今天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调查问卷,安排明天的行程。

7月3日

今天是我们去东安县调查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到农村实地考察。天下着毛毛细雨,上午8点我们准时坐在了去东安县群山村的车上。今天的任务主要是进一步深入采访当地村民以及去葡萄地亲身实践和发放宣传手册。相对于昨

天,大家显得自信多了,因为通过昨天一整天的调查,大家对当地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懂得了怎样和村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熟悉的群山村。一下车大家就分三个小组开始行动,村里农户有近 150?家我们按照市场调研的法则随机抽取了10%?的比例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小组需要调查5?家农户。当地的村民住得较为分散,要采访到这些农户无疑给我们的行动增加了难度。

我和阿里、陈莎分在了一组。经过一个三叉路口,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叔正在屋前把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装入纸箱,我们走上前去和大叔打招呼。说明来意后我们最终征得同意,到他家里坐下来问一些较为具体的问题。在暗淡狭窄的小屋中我们问起对方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年收入是多少。当我们问大叔有没有想过盖新房时,大叔开心的笑了,他说,过个两三年儿子要娶媳妇,到时候就会盖新房,现在还在崭钱阶段。我看到大叔刚才在把葡萄一串串装入纸箱,就问:“大叔,你们现在具体是怎么卖葡萄的?是有人开着大卡车来收购的吗?”对方说道:“没有大卡车,葡萄放不起,万一卡车收走以后一两天卖不出去葡萄就坏掉了。”我们点点头,发现了其中的销售渠道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新成家的李大哥家里。一到他们家就发现壁柜上发着一台收音机,我随口问道:“你们家经常听收音机吗?”李哥说:“生产方面的信息电视里很少有,收音机里倒可以收听到一些。”“村里应该通广播”,阿里说道。李大哥赞成的点点头,说到现在村里还不够装广播的资金,将来应该会有的。接着我们又走访了一些人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不仅仅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一块,还有存在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等。

中午我们在村长家里落脚休息。总结了上午的调查成果。下午的任务是大家都期盼的,去葡萄地里实地考察。队长一再强调实地调研时不要忘了从中发现问题。村长带我们来到葡萄地里,大家迫不及待地来到地里摘起了葡萄,结果一些还没熟的也被我们摘了下来。村长介绍说这些葡萄都是经过套袋处理的,可以防止病虫侵害,同时又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但是套袋是我葡萄摘起来却很麻烦。我们在各家各地里帮忙摘了一些葡萄,通过地里农民的介绍,认识了许多葡萄的新品种。收获不小。

回来的路上,大家把事先做好的小宣传手册拿出来,发放给路边的村民,村

里的大爷大妈说:“村长了不起,带来了这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村长听了笑开了花。在路上的人们互相谈论着我们的活动,翻看我们的宣传手册,刘超还在一边向村民讲解起了信息化的知识。看到村民好奇的表情,大家也都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向村民们耐心的介绍起了有关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的调研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村长在我们的调研记录上写下了恳切的评语:我见过的最有实践精神和实际行动的调研小组。离开时村长在村口送我们,我们不停的挥手说再见。

再见,明年再见。

7月4日

今天已经是7月4号,实践活动过了一大半了。我们按照昨晚得出的计划决定今天上午收集县里的有关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料,从中选取有典型代表的村的数据,下午尝试一个重大项目——采访市扶贫办主任李一,以期了解东安县的脱贫工作。

我们依旧采取分头搜索的形式,家里一共有三台电脑,有电脑的上网搜索,没有电脑的参考纸质资料。整个屋内不时传来翻书声和敲击键盘的声音。刚开始大家就找到了很多资料,但是因为内容很多很杂,一时理不清头绪起来,不知道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哪些信息不需要包括进去。正所谓没有经过归类的信息都是信息垃圾。面对疑惑,大家马上进行了再讨论,将要找的信息进行了归类,明确每个人到底要找哪方面的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如此一来,我们变得有目标多了。效率也大大加快了。小刘的妈妈看大家这么用功,还捧上西瓜请大家吃,阿姨说:“你们只要认真做好实践,吃住行方面我们会全力照顾好的。”听了阿姨的这番话,大家一下子很受鼓舞,是啊,我们的条件相对来说算好的,那就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把这次实践做好。

吃过中饭,我们稍作修整,准备好要问的问题,就驱车去了市扶贫办。 来到二楼的办公室,一进门,李主任就主动问我们是不是来采访他的社会实践小组。我们连说是的。这个还要特别感谢小刘爸爸不辞辛劳为我们做的联系工作。接着每个人都问了一些问题,陈莎和刘超在一旁认真做了记录。

参访过程中,李主任谈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东安县如今的贫困现状主要是由

于山地面积较多,交通闭塞以及没有找到找到特色发展之路引起的。而现在各个村都在施行新农村建设,道路面积在积极扩大,各色发展之路也在努力探索之中,我们应对东安农村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我们问到国家对东安县的扶贫政策有什么特点时,李主任说:“国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吸收当地劳动力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又问了信息化建设在农村脱贫过程中的地位这个问题,李主任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这一块,只有掌握最新最快的信息,农民才可以紧跟时代步伐,走上社会主义全面小康之路。大家不由得点点头。

李主任的话给了大家很多启示,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安静了很多,每个人心中都是沉甸甸的,思索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晚上我们把对李主任采访的录音资料进行了整理。又详细讨论了一下明天的工作任务。一天到此结束。

7月5日

上午:小组8个人分成两组,每组四人。一个小组将之前几天的资料,其中包括村宣传资料、访谈记录、年鉴等,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汇总对结题报告有用的信息。其中主要是对年鉴资料的筛选,总结出几个样本在过去5年农村建设各方面的总体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便于我们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另一个小组则是对几天调研下来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统计选项,并用Excel作出图表。

中午午餐后,全组人召开会议,总结上午汇总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拟定下午的工作内容。

下午全队人员集中对上午汇总分析的资料,提出在当地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进程所出现的问题,还有汇总在采访中,当地农民向我们反映的问题。然后我们就集中精力,对这些问题讨论出我们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晚上仍然是对所出现的问题讨论对策,并初步形成我们的解决方案。

7月6日

上午:主要工作是对之前几天的工作查缺补漏,尤其是对昨天工作的完善和补充。我们分两个小组,分别从两个途径去获取所缺资料,一个是从所得纸质资

料中去搜索,还有向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咨询,主要是到林业局、扶贫办找相关人员了解,另一个组则是到互联网上去检索。

中午经过小讨论后,对解题报告具体项目进行分工,下午8个人分工把结题报告的内容进行汇总,形成初步框架。

然后是到火车站购买回程的火车票,为回程作好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6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