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7奇怪的大石头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21 09: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7奇怪的大石头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看拼音,写词语。

李四光kǎo chá ( )了大石头,知道了它是从遥远的qín lǐng ( )来的。他发现在长江liú yù ( )有大量冰川活动的yí jì ( )。这一成果zhèn jīng( )了全世界。 一、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 严严实实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闻名 著名

1、李四光是我国( )的地质学家。 2、洛阳的龙门石窟( )全国。 兴趣 乐趣

1、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 )。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 )。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1、这块巨石立在草地上。

2、同学们打扫卫生。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

“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 。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参考答案:

一、考查 秦岭 流域 震惊 二、白花花 笑盈盈 乐呵呵

认认真真 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

三、著名 闻名 乐趣 兴趣 四、1、这块巨石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

2、同学们认真打扫卫生。

五、(1)①莱特兄弟; 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附送: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8.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我国当代词作家乔雨所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歌颂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党。

全诗共3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第1小节写了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第2节写阳光明媚,我们的心情舒畅,尽情歌唱;第3节则点明了我们一天的学习,心情愉快,荡舟水面,尽情欢乐。最后用反问的方式引发思考:我们的生活是谁安排的?

3个小节的结尾相同:小船轻荡,晚风凉爽,描绘了一派如诗如画的情景。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儿童生活,表达出人们追求美好童年的意愿,因此深受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经典歌曲。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桨、愉。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中写“桨、映、塔”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4、联系生活想象续编儿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成长中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5、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党的热爱。 6、联系生活续编儿歌。感受成长中的幸福。初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建议

1、本课的导入可以先请学生欣赏同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在优美的歌声中体会童年的幸福快乐;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上课伊始播放课件,让学生加深理解童年的生活多么幸福,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引出课题。

2、首先让学生用自由读课文的方式来解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3、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字方法能比较熟悉的运用,而且本年级的识字虽然仍是重要任务,但不再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独立识字的学习方式,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字型记忆生字。如:本课出现的2个生字“奖”和“愉”,教学时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浆”与“奖”、“愉”与“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形近字。此外,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让学生认一认、写一写;还可以补充摘抄一部分词语,如: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等。培养学生认、写和谐发展的能力。

4、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要重视朗读教学,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自读的基础上,运用如: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朗读表演、背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诗的内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如有条件可将《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想象童年中自己还度过了那些快乐的时光。 拓展习题

一、按要求填空。

浆( ) 愉( ) 映( ) 奖( ) 偷( ) 应( )

二、读一读,抄一抄。

倒映 环绕 飘荡 凉爽 尽情

我还喜欢这些词语: 三、填空。

红领巾 太阳,阳光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地听我们 。

小船儿 在水中,迎面吹来 的风。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白塔 的风 的生活 的伙伴 相关资料

双浆:划船用具,多为木制,上半圆柱形,下半扁而略宽 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挂图 录音机 生字卡片 各种活动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群群的小朋友在做游戏,进行各种活动)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想象一下他们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3、是啊,童年是多么美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述美好童年的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请生认真看师板书)

4、请生认读词语“双桨”,并说一说什么是“双桨”,然后单独认读“桨” 5、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随音乐一起唱),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情况。(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做搭桥游戏:请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读搭桥用的“石块”上的生字,如果认识了,就在弯曲的桥梁上铺上一块“石头”。

4、同桌合作。

(1)相互读读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中的第一行词语(⊙倒映、环绕 飘荡 凉爽 尽情) (2)自己还会读哪些词语了,在文中圈出来,互相读一读。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能否读的流利、正确。(可以小组合作读、竞赛读、同桌互读、个人读等)

三、理解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请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可以边读边看图)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的地推开波浪,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朗读体会)

3.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小节(在小组里说一说本小节的内容,议一议该怎样读,读一读,评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8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