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城镇化建设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弊调查

更新时间:2024-01-14 02: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乡县城镇化建设发展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弊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过程是由政府的政策、当地的经济条件、农民的观念等综合因素主导的。农村城镇化一方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之间达到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有些因为规划不当,城镇盲目建设,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导致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讨论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城镇化的的前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 城镇化 经济

1.调查时间:2010年7月20号至2010年8月2号。

2.调查地点:县镇里面工厂企业。

3.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虎圩乡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调查的县的基本情况:东乡县属江西省抚州市,位于江

西省的东部,总面积1270平方千米。总人口近50万人。东乡的工业经济主要是建材、纺织、医药、矿冶,农业经济很多已形成基地化生产,支柱产业是生猪产业、绿鸡蛋产业、桑蚕产业及商品蔬菜基地。近几年,县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紧紧围绕全县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实现把东乡建设成为“现代工业新区、商贸生态名城、特色农业大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精品县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东乡。

一、城镇化涵义介绍。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的设想。农村城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也是我们判断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标准:如果当地经济发展欠佳、农村人口占多数,那么强制实行城镇化,适得其反;而有能力的地方不及时城镇化不利于赶上工业经济发展的好

机遇。

二、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的利一言以蔽之:经济发展更加有利,交通更加便利, 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镇化对居民住宅进行集中整体规划,节约了大量小家独院占用的耕地,扩大了种粮面积。同时进行城镇化建设的乡镇企业能吸纳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这点可以举我村的例子说明,我村里有四十户,就有十几户的成人在外打工 ,一方面对家里的照顾也不方便,,而且他们在外很多合法权益保护无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一些人开始选择在县里或乡镇企业里做事。

城镇化使人口更加集中,便于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和管理,以及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而城乡差距的缩小。城镇正是县城经济的增长点,是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中枢,是连接城乡、工农的基地,它与城市和农村的差距都不是太大,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可逐步发展农村,缩小城乡差异,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对当今愈加扩大的城乡差距也是个很好的遏制。

家乡的农村分布广泛且相对分散,有些偏僻的地方,还是比较贫困,农民主要靠种田为生。这可以说是实现城镇化的一大障碍。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旦逐步实现城镇化,很多农民可以通过进城做工改变贫穷的现状,生活得必然比住在山里好。目前,好几个乡镇在积极招商引资,建立更多的乡镇企业。这可以说为我县的农村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我认为城镇化对县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促进作用。

当然,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镇的生态环境。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难以跟上城镇发展的需要。到现在,一些城镇尚无系统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而就近排放;有的城镇其生活垃圾还主要采用的是露天堆放等简单处理方式。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和随意堆放的固体垃圾,极易对城镇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三、家乡的农村城镇化建设。

这几年家乡发展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前进。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注重我县城乡体系规划的衔接,科学布局,与小城镇形成梯次和辐射状布局。县城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行的:

1、推进城镇化,关键在项目。要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

必须以完善城镇化功能为目标。把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把它作为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仅2007年以来,东乡县实施了以“行政新区、县城新区建设”为代表的44项重点工程项目,带动社会投入资金30多亿元。建设了火车站迎宾大道、环城绿苑、北港新城、景观大道、工业大道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新建和改建城市主次道8条,总里程12.776公里,面积41.2万平方米,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新装路灯978组,景观灯406组;新增绿化面积19.8万平方米。

2、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在改水、道路、电网改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07年基本实现全县的乡道、村路都修成水泥路,促进乡村的农产品输出。蕖方水库横贯了几个县,为东乡县和乡镇提供安全的饮用水,这也保障城镇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乡里面建成了新农贸市场,规范了以前乱摆摊的情况,也吸引了很多人到镇里做起买卖。我一个亲戚就在镇里买了一套店面做超市,不用辛苦种田,却赚了不少钱。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主要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的工业。并且,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向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适度集中,以节约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像红星的阳光

牛奶厂、红星制药公司不但吸引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4、加大商贸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容量。按照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功能定位,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专业市场培育和特色商业街打造,培育、实施城镇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商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市场化运作,先后建成了名仕步行街、宏鑫商贸城、水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北港休闲街、浩源大厦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为农民进城提供广阔的市场,增加了就业容量和就业机会,让进驻城镇发展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为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创造了条件。

四、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趋势。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快慢、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县大部分城镇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基础设施较差、城镇密度过低。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4.9%,全省平均水平39.8%,东乡县城镇化水平约35%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4.8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偏低水平。

二是规划编制滞后。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没有科学的规划,小城镇建设就会无章可循,就会变成一团乱麻,也将给小城镇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建设造成隐患。从现实情况看,我县9个建制镇,大部分建制镇没有按规定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指导城镇化工作,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又不可以急于求成。

1、坚持适度超前,提升小城镇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小城镇,容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小城镇建设要按照“造度超前不落后、城镇规划不遗憾”和“不求大、但求美、不求全、但求好”的标准,高标准绘制小城镇建设蓝图,要根据小城镇定位、产生特色、自然环境等条件,造度超前、全力打造精品小城镇,优化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全县范围内科学合理地确定一批示范集镇,以示范集镇带动村镇建设。

2、积极稳妥解决农民进城问题。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虽然我县户籍制度已经放开,降低了农民进城的门槛,但农民进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农转非户口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置业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积极稳妥解决农民进城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农民进城居住置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

加快城市建设,全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城镇化化城乡之间的联系紧密,有利于农产品的输出,农村更多富余劳动力可以到县城、乡镇就业,赚的钱多了,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总的来说,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也就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e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