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61工作面下付巷安装转载机安全技术措施

更新时间:2023-07-17 22: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80061工作面下付巷安装转载机安全技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280061工作面下付巷安装转载机安全技术措施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工程简介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Y110204综采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毗邻关系

(1)地面投影位置:位于井田南翼的戈壁沙丘, 切眼位于55勘探线南600米、火烧坡背斜北326米处。

(2)井下位置:井下位置:回风巷在+1142m水平, 运输巷在

+1100m水平, 该工作面与Y110202工作面的阶段煤柱为25m。目前,

第2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Y110202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并已进行封闭, 四邻无采掘影响。

2、地质概况

(1)煤层及顶底板岩性变化:110204综采工作面开采煤层为2#煤层, 平均煤厚7.74m。该煤层为黑色、稳定, 块状, 半暗型煤, 结构单一。二煤伪顶为碳质泥岩(厚0.2m), 直接顶岩性为粉沙岩(厚1.56m), 老顶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平均厚9.72m, 细砂岩上为一煤和粗砂岩。煤层普氏系数f=1-2, 煤层老底为粉砂岩, 厚2.39m。

(2)地质构造:煤层倾角11°-12°,倾向150°。工作面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但次级褶皱发育。

(3)水文地质:

自Y110202工作面回采完后, Y110204进风巷内一直有涌水, 预计在Y110204综采工作面回收过程中, 进风巷内的积水会通过煤层中的节理、裂隙渗透到煤层之中。应在工作面下运巷设置水仓, 备好水泵和排水管路, 施工好泄水孔、水沟, 及时排水。

第3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4)瓦斯及煤尘情况:

第二节回收工程简述

一、回收工程简述

1、Y110204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收工程主要包括地面及井下运输、工作面设备回收及上运巷设备回收等环节。

2、Y110204综采工作面回收的设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设备列车、液压支架和胶带输送机全部升井, 此次工程共回收大小设备529台(件、架), 辅助运输设备40辆。

3、上下运输巷最大设备尺寸为上、下端头支架:长7300mm, 宽

第4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1500mm, 高2100mm, 宽度最大的设备为破碎机主体:长3700mm, 宽2078 mm, 高1770mm;Y110204工作面回撤运输的最重设备为端头支架, 重量为22.8T;上运巷运输的最重设备为破碎机主体, 重量为22T。

附表:Y110204综采工作面回收设备一览表

工作面回收辅助运输设备一览表

第二章回收前的准备

第一节施工人员组织及培训

1、根据现场情况及设备回收技术要求编制《Y110204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并在工作面施工前完成审批工作。

第5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2、工作面回收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 使职工做到熟悉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掌握设备回收顺序、回收工艺、回收方法及设备结构原理。

3、在施工前, 向所有施工人员分工种贯彻学习《Y110204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收施工组织设计》, 并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参加施工的所有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节回收前的准备

一、准备工作

1、在Y110204进风巷安装转盘道和主副绞车, 同时在Y110204进风巷安装两台JH-20绞车, 用于支架车辆的运输。

2、工作面回采至上运巷1#联络巷100m时, 提前将Y110204上运巷设备列车整体移至+1100车场南翼绕道, 并将附属装置及管线

第6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按规定连接好, 确保工作面正常生产。

3、工作面回采至上运巷2#联络巷前30米时, 在2#联络巷上口打四个连锁木垛。

4、工作面在距停采线20m时, 必须将工作面调采与停采线平齐。

5、在110204进风巷主井联络巷安设好一台2×15KW的风机, 备好风筒, 主副绞车硐室施工好后安设2.2KW的风机保证该处通风。

6、在回撤通道上口绞车硐室内安装两台JDHB-30/3.5绞车, 在回撤通道内安装一台调向绞车(JH-20)。在110204进风巷梭

第7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车硐室内安设一套临时泵站(一泵一箱)作为临时供液系统。

7、回收前对设备按回撤先后顺序一一编号, 并标明大件设备的装车、运输、升井方向。备用一定数量的小木箱和小麻袋, 对解体设备零部件分类清点, 装箱管理, 班班交接, 以防丢失。

二、回撤通道的准备

1、距停采线35~20m时开始将工作面采高逐渐降到3.5m, 保证施工的回撤通道高度与设计高度一致, 做通道时控制开采层位, 留底煤厚度控制在0.5~1.0m, 上下端头15个支架范围内对顶煤留设不做要求, 顶煤在此处留设厚度平缓过渡。

2、回采距停采线18m时, 开始铺单层金属顶网(规格:10×1.05m2的小孔经纬网, 网孔为40×40), 距停采线16m开始铺三层网, 两片铅丝网下面铺设塑钢网(规格:10×1.25m2的小孔经纬网, 一直铺到工作面支架停止前移为止。两层铅丝网对齐用14#铅丝扣扣相联, 至少拧三圈以上联接, 塑钢网与铅丝网长短边均错开, 错开距离不少于300mm, 三层网长边对接, 短边搭接, 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网边

第8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要求沿风巷上帮和沿机巷下帮各垂下1.0m, 铺网时要求铺平、铺直、铺展。

3、回采距停采线18m时, 沿工作面倾向从上向下拉一根直径不小于Φ22mm的钢丝绳, 钢丝绳两端用2.3m长的锚杆(全长锚固)分别固定在进风巷上帮和上运巷下帮肩窝处(当铺设护顶钢丝绳的长度不足时, 应使用绳卡把绳头接好, 每个绳接头不少于4个绳卡(绳卡一正一反排列), 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0m。打锚杆前, 必须将进风巷上帮和上运巷下帮固定锚杆处的片帮煤清理干净, 保证锚杆固定

在实体煤壁中)。两端用相应的的绳卡进行固定, 绳卡数量不少于4个, 绳卡间距为100~150mm(所有铺设的护顶钢丝绳的固定均按上述规定进行固定)。

中间每隔1.0m与铅丝网联在一起, 距停采线15m时铺设第二道钢丝绳, 以后每刀铺设一根钢丝绳, 共铺15根。

4、铺设第一道钢丝绳前, 先在工作面内由上向下在支架顶梁前端(每隔5-8个支架)的架间沿顶板向上以450打设规格为φ20×2300的钢筋螺纹锚杆1根(每根锚杆使用2节Ф23×700mm的树脂药卷), 用吊环或马蹄环和锚杆端头紧固在一起, 用于穿钢丝绳。

第9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5、工作面采至倒数第四个循环时(回采距停采线3.2m时), 支架停止前移, 将伸缩梁和护帮板全部打出, 用于支护顶板和煤帮, 然后推出刮板机, 采用采煤机施工回撤通道。即采煤机下行割煤后, 上行至133#支架, 从下向上将工作面支架(1#-3#、156#-158#支架除外)与刮板机脱开。然后从下向上交替使用2.5m或2.8m单体支柱将工作面刮板机推至煤帮, 使用采煤机再割3刀做出净宽3.2m, 净高3.5m 的回撤通道。

6、通道支护方式为钢棚联合锚索梁支护。

采煤机割倒数第四循环时, 打出伸缩梁和护帮板维护顶板和煤帮。采煤机割倒数第三循环时, 在每个支架顶梁上沿工作面走向架设3.8m长л型钢梁(每个支架上2根, 间距为750mm)维护顶板。采煤机割倒数第二循环时, 人员站在采煤机上将已架设的л型钢梁逐架抽至煤壁, 支架工升起支架接实顶板, 然后人员进入煤帮侧在煤壁梁端支设4.2m或3.8m单体支柱护帮。使用4台锚杆钻机分段从上向下在相邻支架顶梁上所架设的л型钢梁空档处沿走向施工锚索托梁(托梁为2400×120×10mm的14#槽钢(在两端各打1个眼, 眼距2.0m, 眼口距托梁端部200 mm),间排距2.0m, 外端使用锁具固定。锚索规格为φ15.24mm(1×7)×8300mm, 每根锚索使用700mm的树脂药卷6

第10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节),施工完成后将单体支柱全部卸掉割第四刀煤。割完最后循环, 紧靠煤帮侧支设4.2m或3.8m单体支柱。支设单体支柱前使用采煤机将煤帮侧浮煤清理干净。

6、回撤通道北帮(煤帮侧)采用φ20×2300mm钢筋螺纹锚杆, 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每根锚杆使用Ф23×700mm树脂药卷2节及用120×120×10mm的铁托板和400×400×50mm的木托板各1块, 挂双层10×1.05m2的铅丝网, 搭接100mm并用14#铅丝相连。打锚杆时, 必须将煤壁片帮清理干净, 保证网子和锚杆托板紧贴煤壁且锚杆打入实体煤壁中。同时在煤帮侧沿底板向上1.0m处打专用调向锚杆(φ20×2500mm), 锚杆间距1.0m, 全长锚固, 作为辅助调向点。

7、回撤通道做好后, 必须经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收工作。综采二队每天必须指派专人对通道内的支护进行维护。

三、下端头支架的回撤准备

1、在回撤通道施工前, 在上运巷停采线前后10m范围内补打锚索托梁, 托梁为5000×120×10mm的14#槽钢(在两端及中间各打1个眼, 眼距1.0m),排距1.0m;外端使用锁具固定, 在20米范围内沿

第11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走向布置倾向锚索托梁, 锚索规格为φ15.24×8300mm, 每根锚索使用700mm的树脂药卷6节。

2、工作面距停采线10m时, 在顶板上沿倾向架设5.0m长Л型钢梁, 数量8根, 棚距0.80m。

3、1#-3#支架与刮板机连接装置不脱开, 配合单体液压支柱继续推移刮板机直至停采线。1#-3#支架, 每撤出一架在5.0m长Л型钢梁下支设3.15m单体支柱维护顶板, 并在该处架设2个木垛维护顶板。

四、上端头架的回撤准备

第12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在Y110204回风巷停采线前后10m范围内沿走向打设锚索托梁, 托梁为3000×120×10mm 的14#槽钢(在两端各打1个眼, 眼距2.0m),排距1.0m, 外端使用锁具固定, 加强支护。锚索规格为

φ15.24×8300mm, 每根锚索使用700mm的树脂药卷6节。待上端头距离停采线12m时, 可视现场情况在158#支架上帮沿走向架设4个木垛, 维护顶板, 木垛距离上帮300mm, 枕木外露长度均为150mm, 木垛间距为500mm。

五、地面措施工程

1.工作面撤除的所有设备全部运往地面。

2.运输一队检查井口工业广场的轨道铺设, 清除轨道两边的障碍物。

3.矿自备一辆10T叉车和花栏车若干辆。

4.机修厂在回收设备前检查龙门吊车, 确保撤除的支架运往地面后安全卸车。

第13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5、机电动力中心检查回收辅助专用工具, 确保完好。

6、综采设备运往地面卸车后, 必须及时将捆绑用的绳扣、吊链等工器具运往Y110204工作面, 确保不影响综采设备的回撤、装车。

六、井下措施工程(见附表)

1、Y110204工作面回撤通道上方的主副绞车硐室的尺寸和支护设计由生产技术中心提供。Y110204工作面回撤通道上口主副绞车硐室采用炮掘方法提前施工, 回撤通道采用采煤机施工。

2、主副绞车采用基础灌浆(砼标号不小于C20)、地脚螺栓及压杠固定, 回撤通道内的调向绞车使用“四压两戗”固定(戗柱角度为650~750, 压柱垂直于绞车底座和顶板, 安装要稳定牢固, 操作方便), 其它绞车用4根地脚螺栓和“四压两戗”固定。绞车基础必须提前施工, 确保养护期达到7天。

3、Y110204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完毕后进行铺轨。在回收

第14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通道内先铺设30kg/m轻轨以回收刮板机机尾及采煤机, 其他边回收框架边铺设轨道(5.0m/节)。轨道的铺设必须按照永久轨道的铺设进行。

4、风巷绞车的安装在回撤通道铺道前完成。在回撤通道上口安装转盘道, 便于回收设备调向。

5、起吊环通过φ20×2300mm钢筋锚杆固定在巷道顶板上。要求钢筋锚杆必须全长锚固;锚杆外露长度为100mm;锚杆托盘紧贴岩面;锚固力大于10kN;锚杆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拉力试验。

6、回收Y110204工作面支架前, 通风一队按《Y110204工作面防火及通风设计》布置通风及防灭火系统。

7、回收前所有设备由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并对设备数量、完好情况统一造册。

8、回收前, 由运输一队负责检查副井提升钢丝绳及运输路线内的轨道情况, 确保提升运输安全。回收期间, 综采二队使用的绞车及

第15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钢丝绳必须每班进行检查, 并做好检查记录。

9、工作面回收前, 使用进风巷和上运巷原有通讯系统。由矿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在Y110204工作面回撤通道上口的绞车硐室和回撤通道内各安装一部电话。

10、工作面下端头架回收完后, 由通风一队负责调整工作面局部通风系统, 要求将风筒布置到8#支架立柱前。(工作面风筒布置附图)

11、Y110204工作面回收时, 使用语音信号系统。

附图2-1 Y110204工作面主副绞车硐室布置及支护方式、转盘道布置图

附图2-2 JDHB-30/3.5型绞车安装基础图

附图2-3 Y110204工作面正压通风系统

第16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第三章回收工程及施工工艺

第一节综采设备的回撤工艺

井下回收包括上运巷设备的回收和工作面设备回收。采用流水作业和平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现分别叙述如下(见附表)。

第17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一、回收工作面所用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⑴、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 m3/min;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取1.5

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取1.3

K温——采煤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取1.0

Q基本=60×V采i×S采i×70%(m3/min)

第18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计算得出: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60×V采×S采×70%×K采高×K采面长×K温

=60×0.7×8.84×0.7×1.5×1.3×1

=506.8m3/min

式中: V采-工作面风速:0.7m/s

S采-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综采支架断面积

S=5.2×3.5-11=7.2(m2)

式中:工作面控顶距--最大和最小控顶距平均值;

(5.545+4.745)÷2=5.2m;

第19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工作面实际采高-3.5m;综采支架断面积-11m2;

⑵、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60×V采×S采

=60×0.7×13.69

=575.4m3/min

式中: V-工作面风速:0.7m/s。S采= 13.69(m2)

式中:H为采高-3.5m;

S采-最大控顶距和最小控顶距的平均断面。

Lmax为最大控顶距;Lmin为最小控顶距;

⑶、按人数计算: Q=4N=4×50=200m3/min

第20页/共152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N-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50人

⑷、按风速进行验算:Q≥15S采=15×13.69=205.35m3/min

Q≤240S采=240×13.69=3285.6m3/min

故采煤工作面设计风量为575.4m3/min

⑸、回收工作面按备用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不得少于采煤工作面实际风量的50%:

Q回=Q×50%(m3/min)

=575.4×50%

=287.7 m3/min 故回收工作面设计风量为287.7m3/min

2、风筒距迎头的距离

第21页/共15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