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慈信主讲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论 第06讲-补充材料 上帝与上帝的话-教义的鉴定

更新时间:2023-09-03 07: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论

讲员:林慈信

第06讲 补充材料 上帝与上帝的话-教义的鉴定

今天早上我们发了一些讲义,来温习一下我们昨天所讲过的。第一段是新的材料,让我来解释一下。因为伯克富在他的《神学导论》的

第一段,他就讲人的理性是喜欢整理圣经的材料,我感觉到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开始《神学导论》这个课程。我就说了,解释神的话和应用神的话是同一码事。在讲这句话之前,我想我们再要有一个更好的开始,就是说上帝和上帝的话。让我来解释这里的七点。上帝的话,就是上帝亲自在说话。上帝的话不仅仅自白纸黑字,上帝的话有上帝自己的临在、自己的同在,上帝的话就是上帝亲自在说话。第二,三位一体的第二位,特别有“道”的名称,“道”也就是“字”,显明父的。三位一体的特别第二位有说话,有话语“道”这个名称的。第三,人接触到神的话,就接触到神自己的同在和祂的权能。神的话是带有祂自己亲自的临在和祂的权能的。第四,其实人被造之后,亚当夏娃首先听神说话,才自己说话的。到了神审判亚当夏娃,在《创世记》

第三章魔鬼—蛇根本没有资格开口。但是人是先听了神的话才自己说话的。说话是上帝赐人的恩赐,或者说,说话的能力是上帝赐给人的。第五,上帝的权能,上帝说话所表达的权能,包含了世界所有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学科、行业、人生所有的层面,也是所有的民族社会。第六,上帝的话,或是上帝所启示的话,向我们讲的话,乃是祂在永恒里就计划好要说的话。就是说上帝有个永恒的计划,祂在时间、空间、

在历史中就说了祂计划好要说的话。第七,从另外一角度来看,上帝的话,就是祂约里所讲的权威性的话语。上帝是恩典之约约里的主宰,祂在约中掌权。上帝是立约守约的神。祂的权柄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个我们暂时就不谈了。上帝的话,就是上帝亲自说话临到我们,在约里面讲出祂永恒里计划好的要说的话,就是祂要做我们的救主。 现在从人的角度来看,人怎么来到神的话语面前?归纳法的查经法常常教导我们,查经有三个步骤:观察、解释和应用。其实事情是否这么简单呢?人是从很具体的背景,我们的学科、阅历、个性、需要,我们担不同的责任,我们都有自己的背景,带着这些的背景来到圣经面前的。所以没有一个人是在一个真空里读圣经的,但是,圣经本身又是有神的同在、有神的权柄的话语。因此,一个具体的人带着他的背景,一接触到神的话,神的话的权能就发挥出来。这个权能发挥出来的效果可能是审判,可能是赐福。要看人是不是愿意顺服在神的话的下面。经历到神话语的权能的发挥,就是应用圣经。从人的角度来看,应用就是遵守神的话;从神的角度,应用就是神的权能统治我们,祂的能力发挥出来。我们如何经历到神话语权能的发挥呢?我们可能顺服圣经或不顺服。无论顺服不顺服,都是对神的话作了回应。换言之,无论顺服不顺服,守约或背约,都是上帝话语权能发挥的处境或者场合。因此,解释圣经就是来认识圣经,和应用圣经是同一码事。因为当我们来到圣经面前的时候,神就要发挥祂的权能的。问题只不过是,我们对圣经的回应是守约、顺服的还是背约、不顺服的。好,下面,我再重复这些要点。我们来看系统神学是应用神的话。我们所

有的思维、言语、行为都是在上帝的面前,或者是在上帝的面光之中做的。因此,没有中立的思维、言语、行为。而系统神学与查经一样,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的,肯定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或者语境中进行的。而上帝的话——圣经带有权威,他的每一种的处境都有绝对的权威,包括学术上的、生活上的、文化上的。当我们让上帝的话发挥祂的权能,就是真正应用了神的话了。

好,第二页,第五点,所以,系统神学是应用神的话。我们说过什么是系统神学呢?系统神学就是研究整本圣经对某一些问题的教导是什么?假如系统神学和圣经研究、解经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说,系统神学是应用圣经的一种方法。或者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系统神学都是伦理学,因为我们都在回应整本圣经——神的约文在晓谕什么?我们不可能对上帝的话中立的。系统神学教义面对圣经的时候,要么就是守约,要么就是背约,包括我们在学术上的方法、动机与态度。不光光是我们心灵说:“主啊,你若愿意,求你教导我吧,我在这里,凭你的旨意行。”不但是一种祷告,在我们的学术方法上都要是事先有一种守约的心态的。系统神学教义就是问整本圣经神在晓谕什么?好,这是前面在整本书第一章第一段我盼望补充的一些材料。

下面我也列出了第一章神学的系统表达的不同名称,第二页下面有几句话,什么是系统神学?系统神学就是研究整本圣经对某一个题目所教导的是什么?整本圣经不止是一卷书,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书卷有所理解,然后要整合、归纳、总结我们对不同书卷、甚至是不同时期的书卷归纳起来,他们教导的我们归纳起来。整本圣经所教导的是什

么?用这个定义的系统神学有约翰-弗兰姆,我的老师。还有他的学生,也是我的学兄魏敏-格鲁登,他的英文著作有《系统神学》,还有浓缩版中文《圣经教义与实践》,有三本,是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的。这三本中文翻译版邀请了不少香港各神学院的教授作了一些回应文章,也印在这三本书的里面,为了要把这本书的教义处境化。结果这些文章大部分是要推翻原著作者所讲的,因为香港是一个非常后现代的城市。香港的神学家很多都受了后现代的、哲学神学的训练,所以他们来批判魏敏-格鲁登。魏敏-格鲁登是一位改革宗,也是浸信会对灵恩不完全拒绝的、一个比较宽的改革宗的神学家。所以我说,我们读到这种书籍是否应该怀疑出版社这种做法是否有违反职业道德。我的意思是说,一本正统归正、改革宗的、不过对灵恩派有一点同情的书加上一大堆、很多的、十几、二十篇的回应文章是唱反调的,这样来出版,究竟让读者读到回应作者的立场呢?还是遮盖了原著作者的立场?还是说读者还有可能去认识原著作者的立场吗?会贬低原著作者的地位吗?回应文章不应该喧宾夺主。不过那本书也是用了约翰-弗兰姆,我们都是从一位老师教出来的,所以《圣经教义与实践》这本书只要你用这种心态去读,什么心态呢?就是原著作者的三本书你就要用读系统神学的心态去读。至于回应文章你用这种心态来读:回应文章给你一个很好的1990年代香港后现代神学思潮的一个描述,你不要把它们看做是这本书的补充,你就看香港神学如何走样,这是很好的一本当代神学历史书。你把这些回应文章来看,你看是哪一所神学院、哪一位教授写的,你会很吃惊那些神学院的教授这样来表达他

们非常后现代攻击传统、攻击绝对真理这种思潮。香港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马来西亚、新加坡任何的地区都会有同样的问题。

好,我们昨天就讲道到教义的本质。我们已经讲完了教义的形式的第一点,教义的内容是来自圣经的。我们也讲完了第二点,教义是教义反省的结果。在这一点我们昨天下午说,其实历史上的教义争辩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因为每一个真理的问题有不同的层面,我们要看清楚不同的层面,然后这次争辩的要害点在哪里,我们要极力去看出出路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些争辩,其实我们应当感激他们,我们欠他们的债。因为教会藉着研究这些争辩,在认识真理上是有长进的。我们讲了5-6堂课,各位已经发觉,每一个要点、每一个主题都要讲一讲中古时期阿奎那怎么看、现代时期施来马哈怎么看、尼彻尔怎么看、巴特怎么看。老是要问施来马哈怎么看、尼彻尔(就是自由派)怎么看、巴特派怎么看。为什么?这样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把真理、纯正信仰衬托出来。假如我们把这些篇幅都删掉,那也就是《基督教教义概要》、《基督教神学概论》这类的书。正面地教导教义那是非常好的、最基本的教导方法,不过,我们假如要在信仰上再进一步扎根,作为人的师傅,在教会里面担任教导的话,你就不可不去了解到施来马哈怎么说、尼彻尔怎么说、巴特怎么说。还有更新的,我在课堂上偶尔会讲一讲最近的福音派是怎么怎么说。这样,你把它反过来的时候,我们对纯正真理的认识就会更加地鲜明,衬托得更加明显。

好,教义的来源是圣经,教义是教义反省的结果。第三,教义是由某一个有能力的教会团体正式鉴定的,我们在这里开始。教义的形成

的最后一步就是由某一些教会官方地去接纳,然后把它鉴定。这种教会正式的行动是需要的,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都同意这一点,当然权威的重轻天主教与基督教是不一样的,甚至后乎现代的新派神学家都同意教义是有群体性的,也有权威性的。施来马哈说:“什么是教义呢?只有那些由教会接纳的宗教真理才算是教义。”尼彻尔派的罗可斯代说:“从历史上很准确地看教义,就是由一些有能力的权威——教会加上政府(因为有些地方政教合一,如德国),教义就是由教会或者其他的权威定下来的信条。”好了,我们要问是哪一些教会团体有资格、有权力、有能力去决定基督徒应该信什么呢?自由派神学到了1890年代,20世纪初的哈纳克,也就是巴特之前的,可以说是他的老师。他认为只有普世大公的教会会议代表全世界的教会才有资格定信条的,所以,他认为基督新教是不可能有信条的,他说基督新教把教会的合一破坏了,所以它不可能有合一的教条了。哈纳克的说法是很极端的。宗教改革的教会,就是说路德宗、改革宗等等,他们并不是这样看的。改革宗的教会认为,每一个地方教会都是很完整地代表了耶稣基督的教会。我再说一次,每一个教会只要它有教会的标记,什么标记呢?第一,忠心地宣讲神的话;第二,忠心地施行圣礼;第三,忠心地实行管教或惩戒。它都是一个在地上完整地代表耶稣基督教会的教会。因此,地方教会有教导的权力、权柄,去决定在这个教会里什么是教义,什么是必须相信的。这是第一点,每一个地方教会。第二点,假如这个地方教会是以其他的教会、类似的教会组织成为一个更大的团体的话,很自然地,这个地方教会把教育的问题就会让一个比较大的

大会、公会或总会去决定了。当然,由全世界的普世大公教会会议所定出来的教义是最能满足教会这种群体的意识的,可是,我们不可以说只有大公教会的信条才是信条。顺便一提,我们基督新教和天主教,还有东正教都承认《尼西亚信经》、《迦克顿信经》,之前《使徒信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基督教承认的。我知道很多时候某一些福音派,他们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到早期教义史,本着他们爱主、爱圣经的心,他们就说教条不重要,我们只要耶稣基督、只要圣经就够了。其实圣经写完之后,还没有天主教教皇出现之前,就有了《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顿信经》,这些都是纯正、正统信仰的表达,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的,早期教义史本身就是整整一门3-4个学分的神学课程。那我们要问,这些大公会议、教会定这些教条或者信经是怎么样的权柄?天主教与基督教在这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天主教认为,这些信经或者教条是有绝对的权柄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上帝所启示的真理。记得吗?他们说上帝的启示包括了口传,不但是圣经和真理。他说教条是上帝所启示的真理,不但如此,而且它们由教会无谬误地去了解、提供给信众去相信的。所以,罗马天主教的信众他们会有两重的任务:第一,他们有义务去相信这些教条是真的;第二,他们有义务去相信这些教条是基督教、天主教的神的启示的一部分,不但是真的,是从神而来的,包括那些口传的传统,包括那些教皇和大公会议所决定的都是神的启示,因为神的启示包含了口传的传统。这里教会所做的宣召,肯定是有了一个优先的地位。圣经和传统,包括那些会议的决定等等都是信心的、比较远的、间接的准则,而直接的、最

靠近我们的信心的准则就是教导的教会,或者反过来说教会教导的权柄。说是说圣经和口头传统,其实是谁把圣经和口头传统带给我们?就是教会无谬误的教导的权柄,而且是绝对的权柄。是谁把圣经和口头传统带给我们、传递给我们?是无谬的教会。无谬的教会就是所有的主教和教皇。还有,是谁把圣经本身设立的?就是教会。教会鉴定圣经的正典。所以,信心是什么?就是默信。也就是乖乖的、默然领受教会的教导权柄所教导的。因此,教义的权柄其实就是教会的权柄,这个权柄是绝对的,因为教会是无谬误的。基督教宗教改革的教会是不同意这一点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r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