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更新时间:2023-06-08 20: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第八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化学反应的分类 依据反应特点 沉淀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热分解反应 取代反应 依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或氧化值(数)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02—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1.1 元素的氧化值 (或称:氧化数)

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 氧化值:化合物中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表观荷电数 (apparent charge number)。

元素氧化值计算规则 单质的氧化值为零; 在多原子分子中所有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零; 在多原子

离子中所有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一般为+1,但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 中为–1 (如NaH,CaH2等); 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一般为–2; 在过氧化物中为–1; 在 超氧化物中为–1/2; 在OF2中为+2; 氟在化合物中氧化值为–1; 共价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归属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上一页 下一页 —03—

2013-8-13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例1:

计算下列物质中以红色标注的元素氧化值: Na2O2 过氧化钠、 K2MnO4 锰酸钾、 MnO2 、 +4 -1 +6 Na2C2O4草酸钠、 Fe3O4 、Na2S4O6 连四硫酸钠 +3 +8/3 +5/2

1.2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1) 原始定义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 Cu(s)+ ½ O2(g) = CuO(s) 铜的氧化 还原指从氧化物中去除氧恢复到未被氧化前的状态的反应 CuO(s)+ H2(g) = Cu(s)+H2O(l) 氧化铜的还原 定义逐渐扩大,氧化不一定专指和氧化合,和Cl Br S 等非金属化合也称氧化。 (2) 得失电子角度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在反应前后氧化值发生了变化的一类反应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04—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氧化还原反应 Cu(s)+ ½ O2(g) = CuO(s) 元素氧化值升高的过程 Cu(s) → Cu2+(aq) + 2e– 失去电子—氧化 氧化半反应 ½ O2(g) + 2e– → O2– 元素氧化值降低的过程 得到电子—还原 还原半反应还原剂 Cu2+ + Zn = Cu + Zn2+ Zn: 发生氧化反应 +2 0 0 +2 Cu2+ : 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 -2e+2e-

Ox + ne– Red 共轭的氧化还原体系或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反应可看成两个共轭的氧化还原体系或氧化还 原电对组成,反应中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同时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氧化值发生改变;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转移。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05—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反应过程中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发生在同一化

合物 自氧化–还原反应 +5 –1 +5

+7 –1 2KClO3 = 2KCl + 3O2 4KClO3 = 3KClO4 + KCl –2 0 反应过程中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发生在同一化 合物中的同一元素 歧化反应

歧 +0 +0 +1 –1 化 Cl2 + Cl2 + 2H2O 2HClO + 2HCl 反 +5 +7 –1 应 4NaClO 3NaClO4 + NaCl 33NaClO3 + NaClO32013-8-13

Cl2 + H2O

+0

HClO + HCl

+1

–1

+5

+5

3NaClO4 + NaCl上一页 下一页

+7

–1

—06—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1.3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获得电子、氧化值降低的物质。 活泼非金属单质,如卤素、氧等; 含高氧化值元素的化合物,如HNO3、KMnO4、 K2Cr2O7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的物质。 活泼的金属,如Na、K等; 含低氧化值元素的化合物,如:KI、SnCl2、FeSO4 等。+1 氧 化 剂 +2 –1 介 质 还 原 产 物上一页

+3 氧 化 产 物下一页 —07—

NaClO + 2FeSO4 + H2SO4还 原 剂

NaCl + Fe2(SO4)3 + H2O

2013-8-13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1.4 氧化还原电对 (1)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反应可看成两个共轭的氧化还原体系或 氧化还原电对组成 Cu2+ + Zn Zn2+ + Cu Cu Zn2+ Zn Cu2+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型物质 共同作用的结果 Cu2+ + Zn2013-8-13

还原型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是两个 (或两个以上) 氧化还原电对

Zn2+ + Cu上一页 下一页 —08—

(氧化剂)1 (还原剂)1 (氧化剂)2 (还原剂)2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2) 氧化还原半反应式 Cu2+ / Cu Cu2+ + 2e– Cu Zn2+ / Zn Zn Zn2+ + 2e– MnO4– / Mn2+ MnO4– + 8H+ + 5e– SO42– / SO32– SO42– + 2H+ + 2e– 氧化型 + n eOx + n e还原型 Red

Mn2+ + 4H2O SO32– + H2On: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

氧化型/还原型之间因电子得失存在“共轭关系”

氧化剂降低氧化值的趋势越强, 其氧化能力越强,则其共轭还

原剂升高氧化值的趋势就越弱,还原能力越弱,MnO4– / Mn2+ 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则其共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弱, Sn4+ / Sn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反应一般按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 相互作用的方向进行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09—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第二节

电极电势

2.1 原电池 [Cu-Zn原电池、丹聂尔(Daniell)电池] 盐桥:在U型管

中装满用饱和 KCl溶液和琼胶 作成的冻胶。

1. Zn片溶解; 2. Cu片上有新的单 质Cu沉积;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0—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半电池反应

负极 (电子流出):Zn(s) – 2e– Zn2+(aq) 氧化反应 正极 (电子流入):Cu2+(aq) + 2e– Cu(s) 还原反应 半电池又称为电极(electrode) 电池反应:Zn(s) + Cu2+(aq)

Zn2+(aq) + Cu(s)

电对:Zn2+/Zn,Cu2+/Cu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盐桥的作用: 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通过

K+ 和Cl– 向两

池扩散构成电流通路; 保证两个半电池溶液 (Zn盐和Cu盐溶液) 一直保持 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消除液接电位差。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1—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电极电势

1889年德国化学家 W.H.Nernst 提出“双 电层理论” :金属晶体里有金属阳离子 和电子。当把金属放入含有该金属离子 的浓溶液时,存在两种反应倾向,并建 立动态平衡

M

溶解

沉积

Mn+(aq) + ne–

电极电势 ( ):产生在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的电势 绝对值无法测定; 大小和正负与金属本性、温度、离子浓度有关。铜-锌原电池的电流方向:因Zn比Cu活泼,故Zn电极比 Cu电极上的电子密度大,Zn2+/Zn电对的电极电势更负 一些,所以电子从Zn极流向Cu极上一页 下一页 —12—

2013-8-13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电极组成式的书写规定: 金属 (电极极板) 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用 “|‖分开; 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之间,以及电极中的其它相 界面用 “ , ‖ 分开; 当气体或液体不能直接和普通导线相连时,应以 惰性导体(如铂或石墨)作电极板起导电作用; 纯气体、液体和固体,应标出其物理状态并紧靠 电极板; 溶液注明浓度,若为气体应标注分压(单位kPa)

如: Zn2+(c)|Zn(s)2013-8-13

Sn2+(c1), Sn4+(c2)|Pt(s)上一页 下一页 —13—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2.2 电极的类型与原电池的表示法(1) 电极的类型 (a)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如: Zn2+/Zn电对所组成的电极电极反应: 电极符号:

Zn2+ + 2e– Zn(s) | Zn2+固体

Zn

固、液两相 之间的界面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4—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b) 气体–离子电极 如: H+/H2电对所组成的电极 电极反应:电极符号: 2H+ + 2e– H2

Pt, H2(g) | H+

如: Cl2/Cl–电对所组成的电极 电极反应: Cl2 + 2e– 2Cl– 电极符号: Pt, Cl2(g) | Cl– 固体导体: Pt, 石墨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5—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c) 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甘汞电极: 金属汞的表面覆盖Hg2Cl2, 然后注入KCl溶液 电极反应: 1 Hg2Cl2 + e– Hg(l) + Cl– 2 电极符号: Hg(l), Hg2Cl2(s) | Cl– 氯化银电极: 涂有AgCl的银丝插入HCl溶液 电极反应: AgCl + e– Ag + Cl– 电极符号: Ag(s), AgCl(s) | Cl–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6—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d) ―氧化还原”电极 组成: 惰性导电材料 (Pt或石墨) 插入含有同 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离子的溶液

Fe2+/Fe3+电极电极反应: Fe3+ + e– Fe2+

电极符号: Pt | Fe3+, Fe2+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7—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2) 原电池的表示法 原电池: 两种不同电极的组合 半电池: 每个电极 原电

池的表示法:负极“(-)‖ ‖正极“(+)‖① 铜、锌原电池

(–)Zn | ZnSO4(c1) || CuSO4(c2) | Cu(+)当浓度为1 mol· -1时可不标注 L

盐 桥

② 铜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所组成的电池

(–)Pt|H2(1.013 105Pa)|H+(1mol· –3)||Cu2+(c)|Cu(+) dm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8—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例2:将反应 2Fe2+(c1) +Cl2 (100kPa) →2Fe3+(c2) + 2Cl–(c3) 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池符号。 解: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Cl2 + 2e– = 2Cl– Fe2+- e– = Fe3+

正极 负极

电极组成: 正极: Cl–(c3) |Cl2(100kPa), Pt 负极: Fe3+(c2), Fe2+(c1) | Pt 电池符号: (-)Pt| Fe3+(c2), Fe2+(c1) ||Cl-(c3) | Cl2(100kPa), Pt(+)归纳:从原则上讲,任何一个自发进行 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组成原电池。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19—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例3: 将下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电池反应,并写出 电极组成和电池组成式。 Cr2O72–(c1) + 6Cl–(c2) +14H+(c3) =2Cr3+(c4) + 3Cl2(p) + 7H2O

解:

正极 Cr2O72- + 14H++ 6e-= 2Cr3+ + 7H2O 负极 6Cl- - 6e- = 3Cl2 正极 Cr2O72- (c1) , Cr3+ (c4) , H+(c3) | Pt (s) 负极 Cl- (c2) | Cl2 (p) , Pt (s)

(-) Pt, Cl2 (p) | Cl- (c2) ‖ Cr2O72- (c1) , Cr3+ (c4) , H+(c3) | Pt (+)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20—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例4:已知反应 Ag+ + Cl- = AgCl(s),试将该反应设计 成一原电池,并写出电池组成式。 解: Ag (s) +Ag+ + Cl- = AgCl (s)+ Ag (s) 正极 Ag+ + e-= Ag (s) 负极 Ag (s) + Cl- - e-= AgCl (s) (-) Ag (s) , AgCl (s) | Cl- (c1) ‖ Ag+ (c2) | Ag (+)

2013-8-13

上一页

下一页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rf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