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主要根基是感性体悟/理性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27 04: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辩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在座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所谓“道德”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获得社会规范地位的社会化价值体系,用以调整社会关系。而“理性思考”是以逻辑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判断,比较的一种思维活动。“感性体悟”则是指人凭借感官认识,以个人认知为主要依据,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我们说理性思考是道德的主要根基,是因为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理性思考贯穿和主导的,支撑其存在,维护其延续。论证如下:

首先,理性思考是道德产生和存在的主导因素。道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机制,他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基于人类能够理性认识到以合作方式共同生活的重要性。远古人类认识到个体无法对抗自然,需组成群体才能生存繁衍,由此产生的一种合作、互助心理为道德的产生奠定了心理和生理基础。但除此之外,复杂的人性中还有自私斗狠等不利于群体发展的内容,从而激化了生产力发展伴生的社会矛盾,通过理性思考对矛盾的解释和解决,才促成了人类从以求生的动物本能为基础的天然秩序向更高层次的约束性的道德秩序转化。

其次,理性思考是道德不断延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理性思考为主要特征的人类实践活动对道德有能动作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道德的主体,不是机械的被外界灌输现行的社会道德理念,而是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将其纳入自身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影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同时这一过程又反作用于外界现有的道德规范,世代人类理性思考的结晶不断优化和丰富了道德的内涵,实际上,道德的传递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人类的理性思考推动的不断扬弃的过程。从奴隶主义道德到社会主义道德,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到如今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这不仅是道德教化的作用依据和意义所在,也是人类文明的演化力量。(这不是感性体悟能够)

最后,理性思考是决定道德能否实现的主要条件。

道德不仅包括如何做,也包括是否做。我方认为,即使人们能够认可某些道德准则,然而是否落到实处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换言之,这是一个应然和实然的问题,也是一个该不该,值不值的问题。诚然,感性体悟也许可以推动人们去做一些好事,却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无私的圣母。舍生取义的圣人罕见,见利忘义的坏人不少,但趋利避害的普通人,才是社会的主流。在此,我方并非轻视道德,也并非为自私辩护,而是深刻认识到这个命题所代表的现实意义。面对屡见不鲜的“见死不救”和“好人没好报”的事例,急需的不是一味呼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是跳出这种道德追求的悖论,走向法治,如此才能重建社会道德的扩散机制,重新凝聚人们心中的道德共识。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t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