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9: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可 研 究 性 报 告

1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四川兴云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址

项目位于县。

1.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3.1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 1.3.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工作以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的建设理由、建设条件、配置标准、工程方案、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作为重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项目建设理由; 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工程技术方案; 环保、消防与安全; 节能专篇;

组织机构和项目进度;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效益分析。

2

1.4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4.1建设规模及内容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征用土地面积18190平方米,建设尾气检测楼以及办公楼等建筑共建筑面积9560.6平方米,购置尾气检测线15条。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提高大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1.4.2资金筹措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所需总投资31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993.3万元;其他费用732.8万元;预备费186.3万元;建设期利息57.6万元。

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自筹解决。 1.4.3进度安排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建设条件和特点,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至2014年3月建成,2015年3月投入使用。

1.5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是实施蓝天工程,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而提出的。项目的建设是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实施蓝天工程的需要;是建设**车管所配套设施的需要;是培育**中国汽车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需要。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2、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征用土地

3

面积18190平方米,建设尾气检测楼以及办公楼等建筑共建筑面积9560.6平方米,购置尾气检测线15条。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提高大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3、实施本项目,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有效管理汽车尾气检测,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商贸**的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人员、工程技术条件基本成熟,项目建设基本上是可行的。

4、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外围配套条件较完善,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5、项目的建设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大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市的要求。

6、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5.2 建议

1、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在设计和施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收益,保证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2、本项目投资额较多,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控制不可预计风险因素,保证项目有序推进。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购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2009年,中国人共买了1000多万辆乘用车。而**人更是出手惊人,据市车管所统计,县汽车的上牌量为63994辆,其中市区15618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5万辆。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那就是汽车尾气的控制问题,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目前,**生态市建设正在积极开展中,提升空气质量,有效控制CO2排放、SO2排放的是一项主要的控制指标。在提升空气质量的各项工作中,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一直是县的一项重要抓手,2008年下半年,县政府出台了《县区进一步深化蓝天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汽车尾气监测,建立和健全汽车尾气检测机构,制定汽车尾气检测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只有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才能在县办理转入手续,对其他不达标机动车不予办理。目前,县还没有专门的尾气检测机构,为加强尾气的控制和检测要求,管委会提出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以满足尾气检测的需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实施蓝天工程的需要

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也

5

越来越严重,城市污染空气中有6种对人体危害最大,其中二氧化碳等4种几乎完全来自汽车尾气,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汽车的消费依旧旺盛,2009年县汽车的上牌量为63994辆,其中市区15618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5万辆。汽车尾气污染也影响着**的空气环境,为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市政府出台了《县区进一步深化蓝天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汽车尾气监测,建立和健全汽车尾气检测机构,制定汽车尾气检测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2.2.2是建设**车管所配套设施的需要

2008年9月,县车管所已正式迁至**康宁路新址,为此车辆的管理事项如过户、上牌、交易和备案登记等,车主都将去**新址办理相关手续。而根据有关规定只有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才能在县办理转入手续,对其他不达标机动车不予办理。为配合相关规定的执行,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以方便广大车主办理相关手续。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2.2.3是培育**中国汽车城发展的需要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城取得了较快发展,汽车城共销售汽车2.15万辆,同比出现了超过40%的高增长,实现销售额58.3亿元,同比增长29.8%。汽车城品牌4S店也达到了26家,汽车品牌增加到35个。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市场城汽车城的发展,政府配套服务设施也有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县车管所、车辆检测线以及

6

汽车城汽车展示服务中心都已经入驻汽车市场城。因此,本项目作为汽车配套服务的组成部分在落户建设是必要的。 2.2.4是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需要

近几年来,**的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全省开发区前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正在古城**之北崛起。2007年9月,的挂牌标志着**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将主动接轨越州新城建设,不断完善新区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三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

一个现代化的新城离不开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工作、生活,为建设**新城作出贡献。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汽车市场城的配套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7

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项目位置

项目选址位于项目位于县。 3.1.2场址状况

项目范围内属平原水网地区,地形低平,河道纵横。项目建设地块呈梯形,场地现状为空地,地块地下无重要矿产压覆。周围供电、供热、通讯、供排水、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3.1.3土地利用分析

项目总用地面积18190平方米,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土地获取方式为行政划拨。该项目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项目建设理想用地。

3.2自然条件

3.2.1气象气候

贵带时夏平多小秒摄摄历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云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无酷暑。常年主导风向及频率:C,NE(55,10),历年均风速:0.9米/秒,历年平均蒸发量:1174.7MM,年最风向及频率:C,NE(55,10),年平均日照时数:1296.9时,冬季:室外风速0.9米/秒,夏季:室外风速1.0米/,年极大风速(定时):12米/秒,极端最高气温:39.9氏度,极端最低气温:-9.0摄氏度,历年平均气温:16.8氏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历年最大相对湿度:100%,年最小相对湿度:9%,历年平均气压:962.2百帕,历年

8

平均降水量:1113.4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621.6毫米,历年最少降水量:678.7毫米,日平均温度〈=5.0摄氏度的天数:50.4天,最大积雪深度:17MM,冬季大气压力:969.1百帕,夏季大气压力:953.0百帕,最低气温出现日期:77.1.30,最高气温出现日期:71.7.27,最热月、最冷月:热7月,冷1月,年平均有霜期:74天。

3.2.2地形地貌

我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1m,高低点直距46.12km。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于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中东部梵净山前缘地带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缓不等,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冲刷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带海拔800-1000m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蚀地貌和河流冲刷地貌为主;境内海拔在700-800m一带,相对高差200-300m,坡度较小,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带,经河水的常年冲刷,形成了一些相对较平的河谷冲刷堆积地貌,但面积不大。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别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流入乌江。

植被情况:>>>

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全县森林植被有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类型,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针叶林、人工针叶林和人工阔叶林等。

9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43.76万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以原有建制设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东距铜仁·凤凰机场135公里,西距省会贵阳324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车站100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80公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303、304省道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家级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人杰地灵,民族风情浓厚,世居着土家、苗、汉等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家长号亢奋、激越,傩戏古朴、神秘,土家花灯洒脱、俚趣,浓浓的民族风情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书法底蕴丰厚,有“书法之乡”的美誉,以题写“颐和园”匾额而名扬海内外的严寅亮先生就是其杰出代表之一;孕育了国务委员戴秉国、美籍太空博士吴学超等一批仁人志士的。彰显着千百年来凝聚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博大精深。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境内有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黔金丝猴、穿山甲、大鲵等30余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样,有锰、硅、镁、花岗石、玉带石、煤、硫铁矿、重晶石等50余种,其中花岗石、紫袍玉等产品蜚声全国,炼镁白云岩矿、硅石矿储量超过千万吨。全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万千瓦,已建成甘金桥、坨寨、阳坝等水电站10余座,电力支撑有保障。有地下热水泉10余处,其中凯望温泉有“中国珍贵矿泉水”之称。主要经济林木有梵净山绿茶、天麻、杜仲、银杏、黄柏、柑桔等,其中梵净山绿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梵净山

10

翠位保尔文抓电新新取入出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于县城东部的梵净山,1986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自然护区,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是闻名遐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以梵净山佛教文化为主体的民族化、红色文化、书法文化开发潜力巨大。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以水利、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台阶,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3

3.4基础配套设施

项目区周围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完全可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 1、供水

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为小舜江水,水压大于0.25Mpa,水质达到生活用水标准。项目给水管网可由丁港直路供水管网接入,满足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2、供电

电源由县政供电网络斗门变110KVA接入,供电可靠。 3、排污

项目排污管网可从丁港直路排污管网接入。目前县污水处理厂拥有60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4、交通 项目区位于县。

11

5、其它

绿化、电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

12

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

4.1建设规模及内容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征用土地面积18190平方米,建设尾气检测楼以及办公楼等建筑共建筑面积9560.6平方米,购置尾气检测线15条。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提高大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4.2总图

4.2.1总平面布置

项目基地为一梯形区域,根据检测流水线分为三个功能区快,东侧为办公区域,中间为待检停车区,西侧为尾气检测楼。项目整个平面布置合理,办事流水线顺畅。 4.2.2交通组织

根据功能区块,工程将主入口布置在丁港直路上,主出入口主要负责检测车辆和内部办公人员的出入,检测车辆经过办公区域登记后进入中间待检停车区等候,待汽车通过尾气检测楼检测后驶入基地西北侧已检停车区,再从北侧次入口出去。交通组织顺畅,交通道路需满足消防要求。 4.2.3竖向设计

本项目场地地势比较平坦,根据规划,场地黄海标高拟定为5.50,区域内主干道标高为5.50~5.65,室内外高差0.15~0.30。 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征用土地面积:18190平方米

13

总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3253平方米 容积率:0.526 建筑密度:17.9% 绿地率:13% 停车位:184辆

4.3土建

4.3.1建筑形态设计

整个检测中心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局部以板块及构架作装饰,色彩以深色调及灰白色为主,里面力求做到简洁、明快、大方、醒目、并考虑周围建筑的相互协调。 4.3.2建筑单体

项目根据检测中心功能需求,在区块内布置5幢建筑,其中办公楼一为2~4层建筑,建筑面积3820平方米;办公楼二为5层建筑,建筑面积4587平方米;尾气检测楼为1层建筑,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门卫为1层建筑,建筑面积24平方米;配电房为1层建筑,建筑面积45平方米。 4.3.3建筑结构

项目办公楼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砌体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4.3.4建筑功能

办公用房一:主要为检测站工作人员提供就餐、住宿等。

14

检测楼:主要布置尾气检测线15条,其中轻汽12条线、轻柴2条线、重柴1条线。

15

第五章 公用工程

5.1给排水

5.1.1给水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生活消防给水水源皆由丁岗路城市自来水管供给,在室外连结成环状供水管网,供项目生活和消防用水。

用水 名称 工作人员 办事人员 不可预见 合计 用水 标准 100L/人.d 10L/人.d 20% 用水 规模 60 3600 变化 系数 1.5 1.5 2 用水 时间 10h 10 h 15 h 用水量 最高日 6m3 36 m3 8.4m3 50.4m3 最高时 0.9m3 5.4 m3 1.2 m3 7.5m3 设计最大日用水量50.4m3,最高时用水量7.5m3,预计年新增用水量18396吨。

消防用水量按发生一次,室外消火栓一次流量为15L/S,室内消火栓系统一次流量为20L/S,持续时间2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345.6吨。 5.1.2雨水

1、暴雨强度公式参县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1年,降雨历时为5分钟。

q=3512.344(1+0.593Lgp)/(t+11.814)0.872升/秒.公顷 雨水设计流量为:3.40升/秒.公顷

2、屋面及道路雨水经有组织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

16

5.1.3排水

排水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采用分质排水,粪便污水由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汇同生活废水统一纳入市政排污管网。污水排量按用水量85%计算,日新增最高排水量为42.8吨/日,预计年排污量15636吨。

5.2电气

5.2.1 负荷估算

本项目新增建筑面积为9560.6平方米,由于建筑用电负荷均为电气照明用电,因此用电有功功率按40w/m2估算,总有功功率达375KW,考虑功率因数0.9,则视在功率约为416.6kVA;设负荷同时系数为0.7。则计算得用电设备的视在功率约为292kVA。项目新增400KVA变压器一台,负载率73%,能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 5.2.2电源

本项目供电性质属于三级负荷,可直接从市政供电网络引入10kV电源,作为变配电所电源。 5.2.3配电及线路

低压380/220V电源引自变电所低压配电柜各出线回路,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混合供电形式。

主干线一般选用绞联电力电缆,消防负荷选用耐火型,支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在电缆井内垂直敷设时用电缆桥架保护敷设,在水平敷设时用电缆桥架和穿保护管敷设相结合的形式。 5.2.4照明

17

照明灯具一般选用高效,节能型的日光灯为主,个别根据装饰要求定。照明标准按国家民用建筑照度标准为依据。

在主要通道及出入口设有应急疏散灯,主要动力房及消防控制中心设有应急事故照明灯。 5.2.5防雷与接地

供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制式,在各支路电源进入建筑物时,设置重复接地极和总等电位联结,重复接地极与防雷接地合用,其阻值小于1欧姆。

5.3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安全防范及视频监控系统等。 5.3.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校园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针对学校中的电话系统、计算机系统统一布线。最终为以上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的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先进的和可扩展的线路基础。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共由二级星形拓扑结构来构成。第一级:从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MDF)到综合楼的管理间(IDF)或分配线箱(UDF),传输介质为光缆、市话电缆;第二级:从综合楼的配线箱至各信息点引出插座,传输介质为超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为方便使用,减少跳接错误,配线架在水平侧采用全RJ45模块端接。 5.3.2有线电视系统

本系统可接入学校现有有线电视台的信号,满足综合楼内部收看

18

到图像质量优秀及节目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

为了使有线电视系统能适应现代化信息网络时代,使有线电视系统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园有线电视网络的前期建设时,设计为国家所规定的最高电视上限频率为860MHZ的网络传输方式。可适合任何电视频道使用,满足双向网的传输要求。适应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在有线电视网上的多方面应用,为信息传输和一些增值服务提供一个优化的网络平台,为同时建设的校园多媒体教学平台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艺术综合楼内的有线电视点主要分布在办公室、教室、计算机房等地方。

5.3.3计算机网络系统

学校校园网络系统应为全校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管理、交流、学习与生活的平台,教师的日常工作可以能过校园网络轻松高效地完成;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与提高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学校管理人员和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校园生活的渠道,学校与家长、社会可以进行多方面和深入的沟通。

计算机网络系统选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从学校主计算机网络系统千兆接入,百兆交换到桌面; 5.3.4安全防范及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是通过闭路电视监视、入侵报警等系统与学校监控系统连接,实现学校对大楼的全面的管理和安全防范,建立统一协调管理的

19

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保安监控系统,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功能全面的技术防范体系,满足安全和管理的需要。

闭路电视环境监视子系统通过摄像头对综合楼主要出入口和各楼层通道口等部位进行全天候监视录像,可以实时的了解被监视场所发生的情况并有效的做出响应。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控制装置可对系统内所有监察点进行实时动态监视,并能手、自动的视频及顺序切换,同时具有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监视及图像调用。

入侵报警系统分室内防盗报警系统和周界防盗报警系统。 室内防盗报警系统在机房、楼梯口等场所布置若干个红外双鉴探测器,通过入侵报警系统可以了解防区的情况、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红外双鉴探测器与灯光系统进行联动控制,以提高安全性。

20

第六章 环保、消防与安全

6.1环境保护

6.1.1环境保护的依据和标准

1、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2、国环字(87)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 GB12523-90; 6.1.2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对交通的影响

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将随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2、施工扬尘及噪声的影响

扬尘:工程施工期间,运输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至施工结束,长达数月。堆土裸露,旱干风致,以致车辆过往,满天尘土,使大气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市容和景观,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使邻近的建筑普遍蒙上一层泥土,给周围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阴雨天气,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人步履艰难。

噪声: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和施

21

工桩基处理。特别是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休息。若夜间停止施工,或进行严格控制,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少。

4、生活垃圾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食宿将会安排在附近区域内,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生活废弃物若不妥善安排,则会严惩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尤其是在夏天,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孳生,重则致使施工区作业人员暴发流行疾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5、废弃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废弃物散落满地,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以及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划乱弃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道畅通,破坏自然与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和整治。

6.1.3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

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该地区的交通。项目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于交通特别繁忙的道路要求避让高峰时间。

2、减少扬尘

22

工程施工中季风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学校环境,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刮风的情况下,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路段采取洒水降尘,同时以水泥等运输采取帘志覆盖等遮蔽措施。

3、施工噪声的控制

为了减少运输车辆喇叭声,混凝土搅拌机声以及地基处理打桩声等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工程不允许在晚上十时至次日上行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用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周围的声环境质量。

4、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大批劳动力,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取决于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动者提供临时膳食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当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劳动者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

5、制定废弃物处理和运输计划

项目开发者应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项目开发者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23

6.1.4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建成后其主要污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废气,厨房的餐饮油烟废气及汽车尾气;(2)废水,主要来工作人员及办事人员日常生活用水等产生的生活污水;(3)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主要防止措施有: 1、废水

本项目排水采用完全分流制,分雨水、废水两个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汇总后排入河道。生活废水中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经污水收集池收集汇总后排入城市排污管网。

2、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油烟废气和汽车尾气,油烟废气通过专用管道送至屋顶排放;加强对地面停车场的管理,尽量减少汽车怠速时间,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停车场附近设置相应的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回收或清运填埋、焚烧。

6.2消防

1、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建筑设室内设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按水量最大时计:

室外消火栓:15L/S 火灾延缓时间: 2h

24

室内消火栓:20L/S 火灾延缓时间: 2h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按规范设计室内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消防立管连成环状。消火栓采用SN65双出口带消防卷盘。

3、室外消火栓系统:建独立的消防供水系统,按规范要求的保护半径布置室外消火栓。

4、按规范配置建筑灭火器,变配电间设置气溶胶气体灭火装置,由专业厂商供货,设计并安装。

5、道路宽度和出入口布置符合人流疏散及消防的要求。

6.3劳动安全卫生

6.3.1劳动安全与卫生的依据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其他相关规定与标准; 6.3.2劳动卫生措施 1、给水卫生

生活用水为城市自来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防噪声

挖土机械露天布置,施工场地空旷,噪声对施工人员影响不大。 6.3.3劳动安全措施

25

1、防意外伤害

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发生,设备的传动部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地沟、水井设置盖板;有危险的吊装口、安装孔等处设安全围栏。

2、防地震

当地地震强度为6度,工程设计按抗震设防7度要求设防。 3、防电伤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对人造成危害,所有电报设备均应设置接地保护装置。

总之,遵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治本”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预见,本工程在建设期能够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6.4水土保持

本项目的建设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施工期间开挖地基、施工车辆往来频繁所造成的表土流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方案:

施工期间开挖出的表土要按规定及时清运;场区内充分重视排水设施建设,防止暴雨在场地径流过分造成土壤流失;按照要求及时建设好草皮以及植树绿化工作,以保护当地的天然生态环境。

26

第七章 节能专篇

7.1节能相关规定与标准

1、《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4、《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县区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表》 6、《县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8、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7.2能源供应条件

7.2.1电力资源供应条件

**电网已形成以2座500千伏、15座220千伏变电所和67座110千伏变电所为骨干的主体网架,电力供应维持以大网为主、地方小热(水)电为补充的格局。情况如下:

1、供电设备

2005年底,全市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所148座1409.98万千伏安、线路3570.88千米。其中500千伏变电所2座375万千伏安、线路518.83千米。220千伏变电所15座456万千伏安、线路951.92千米,110千伏变电所67座459.35万千伏安、线路1047.72千米,35千伏变电所64座119.63万千伏安、线路1052.41千米。

2、发电设备

27

2005年底,全市6000千瓦及以上小火(热)、水电厂32座,装机总容量95.01万千瓦。其中水电2座1.86万千瓦,小火(热)电30座93.15万千瓦,地方电厂发(购)电量54.07亿千瓦时。 7.2.2水资源供应条件

7.3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

7.3.1水资源的消耗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用水主要为生活消防用水,水源皆由城市自来水管供给。

项目改扩建后,预计学校新增用水50.4吨/日,年用水量为15120吨。

7.3.2电资源的消耗

经计算,本次建成后预计新增总装机容量375KW,用电设备的视在功率约为292KVA,按平均每日用电8小时,使用系数0.6计算,预计项目年新增用电42万度。 7.3.3能耗分析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建成后年新增消耗能源见下表:

能源消耗表

序号 1 2 名称 水 电 合计 单位 万吨 万度 数量 1.5 42 折算系数 2.429 3.24 标准煤 3.6 136.1 139.7 本项目新增总建筑面积9397平方米,年新增用水量15120吨,年用电量42万度,综合能耗139.7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

28

耗14.87千克标准煤/年。

7.4节能方案

7.4.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主要做法有: (1)、外墙做法

涂料部位外墙做法从外到内分别为:外墙涂料;8厚防水砂浆(掺5%水泥重量的抗渗剂,并增加一层耐碱玻璃网格布);30厚胶份聚苯颗粒保温隔热砂浆;20厚内墙粉刷。

贴面砖和石材部位外墙做法从外到内分别为:石材和面砖;15厚带胶泥沙浆;10厚抗裂砂浆找平;热镀锌钢丝用水泥钉邦执固定; 30厚聚合物保温砂浆;240厚烧结多孔砖;20厚内墙粉刷。

(2)平屋面做法:

上人屋面做法自下而上做法: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80厚轻集料混凝土找坡;1:6煤渣混凝土按2%找坡;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603防水卷材层;25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40厚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

(3)内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

29

(4)窗体:

建筑设计中控制窗墙面积比,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建筑物的外窗气密性等级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的4级;铝合金窗采用中空玻璃,型材选用节能型。

(5)采光和通风;

充分考虑建筑的用途和所处气候,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利用自然光技术。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径,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自动调节进风量的通风器。 7.4.2节水

(1)加强员工的节水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在主要用水出,张贴节水标志。

(2)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减少水资源浪费。 (3)洗手龙头的口径不宜过大。

(4)卫生洁具采用一次性冲水量小于6升的节水型座便器,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冲洗阀。

(5)在冲洗、浇灌时用的皮管出水口加装水嘴,可以随时开关。 7.4.3节电

(1)选用SCB型节能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 (2)尽量使配电间深入负荷中心,减少导线长度,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3)在变电所设置电容器无功补偿,提高系统的功率因素,减

30

少无功损耗。

(4)照明节能:采用高效光源,气体放电灯应灯组带电容补偿器,以减少线路上能耗,荧光灯采用高次谐波小于13%的电志镇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定时、光控开关控制照明,防止长明灯以达到节能目的。

(5)空调节能:公共场所夏季空调室内温度设定在26℃,符合国家节能要求。

7.5节能效果综合分析

项目在建筑节能上通过外墙做法、平屋面做法、内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窗体做法等,可实现建筑节能65%;

在节水上,项目主要为生活用水,在加强节能宣传、选用节水型设备的基础上,能节水20%;

在节电上,主要采用节能设备如SCB型节能变压器、节能灯等,同时,加强平时节电意识:夏季空调室内温度设定在26℃、及时熄灯等,预计可节电15%。

31

第八章 组织管理与工程进度

8.1组织管理

8.1.1组织机构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组织机构包括管理协调机构、技术保障和监督机构组成。

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为管委会,负责整个项目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负责与横向局、委、办的联络协调;负责项目实施中给水、排污、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热力各部门的协调分工。

由公司负责工程的财务、设计、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前期及验收审核工作。具体建设工作通过招投标选择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进行实施。

邀请规划部门、设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监理公司等负责项目实施的保障工作。同时审核监督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进度和竣工验收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整个项目的财务审计。

8.1.2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

本项目在建设实施工程中将严格遵守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按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汽车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为中心对项目技术经济负责,做好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将实行全过程的建设监理,对工程技术和经济各方面做好协调与管理工作,加强监督措施,努力实现工程投资省、质量优、工期合

32

理的目标,使项目尽快发挥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8.2工程招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本工程属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按法定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8.3项目进度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建设条件和特点,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期为10个月,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后,进行初步设计的编制、招投标、土地征用、土建施工,项目至2011年3月建成,2011年4月投入使用。

33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编制说明

1、本估算是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的投资估算。 2、估算内容包括土建和装修工程,设备购置、安装,以及内、外道路、绿化等。

9.2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规定的有关投资估算编算方法及行业规定进行;

2、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用手册》;

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4、工程费用参照本区其它工程费用估算取费; 5、该项目设备参照国内同类设备价格取费;

6、公用工程设备及材料的价格均以市场价格信息价估算;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9]158号文件精神暂缓征收;

8、其它费用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9.3投资估算

9.3.1贷款

9.3.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1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993.3万元,包括

34

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程及场外工程等;其他费用732.8万元,包括土地征用费、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及咨询评估费等;工程设预备费186.3万元;建设期利息57.6万元。具体见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1 1.1 1.2 1.3 2 3 二 2.1 2.2 2.3 2.4 2.5 2.6 2.6.1 2.6.2 三 四 建筑物名称 工程费用 建筑工程 土建 安装 二次装修 场外工程 设备工程 其它费用 土地征用费 建设管理费 咨询评估费 勘测设计费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市政配套设施费 人防费用 其他配套费用 预备费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 土建 安装 其他 11.8 0.0 90.6 860.0 11.8 732.8 545.6 89.6 4.5 32.8 17.1 43.2 32.0 11.2 186.3 总额 2993.3 1780.9 1124.8 281.2 374.9 352.4 860.0 732.8 备注 1749.7 1231.8 1499.7 281.2 1124.8 374.9 250.0 0.0 281.2 9373.0 545.6 27.28亩 89.6 4.5 32.8 17.1 43.2 32.0 11.2 186.3 0.008 5% 1749.7 1231.8 930.9 3912.4 0.0 57.6 57.6 35

固定资产投资 1749.7 1231.8 988.5 3100.0 9.3.3项目总投资额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组成,具体估算见下表:

总投资构成表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3 4 6 名称 工程费用 其他费用 预备费用 建设投资 建设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 总投资 费用 2993.3 732.8 186.3 3912.4 57.6 3100.0 0 3100.0 占固定资产比率(%) 75.40 18.46 4.69 98.55 1.45 100.00 说明 计入折旧 计入摊销 计入折旧 9.4资金筹措及安排

9.4.1资金筹措

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其中商请银行贷款资金2000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汽车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自筹解决。 9.4.2资金使用安排

根据工程进度安排,计划2014年投入全部建设资金。

36

第十章 经济、分析社会效益

10.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是县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建设工程的建设,项目建成后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本项目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城市经济社会综合体的一项特殊投资,项目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主要为车辆尾气检测费,就是项目取得的经济价值。

8.2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加上过境车辆,道路超负荷运行,致使汽车缓速爬行,其排放尾气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测定,城市污染空气中有6种对人体危害最大,其中二氧化碳等4种几乎完全来自汽车尾气。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上升,降水酸度加重与汽车尾气有关,而且这种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在阳光直射下还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由此生成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危害甚大,给市民带来各种疾病,并可直接合成大气中各类致癌物质。本项目的建设,通过汽车尾气的检测,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