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量子重点实验室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0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日,实验室几项重要研究成果分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hysics、PRL上发表。

Xiaolong Su, Shuhong Hao, Xiaowei Deng, Lingyu Ma, Meihong Wang, Xiaojun Jia, Changde Xie, and Kunchi Peng, Gate sequence for continuous variable one-way quantum comput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4,2828 (2013)

量子逻辑门序列是进行量子计算的基础。之前,由于未制备出高于四组份的连续变量cluster纠缠态,国际上只实现了单个量子逻辑门操作。我们以连续变量六组份cluster纠缠态光场为资源,实验实现了两个量子逻辑门的级联操作。一个输入态经过单模压缩门后,其输出的量子态作为下一个量子逻辑门的输入态,实现了门序列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输出态之间存在量子纠缠,且量子纠缠同时依赖于两个逻辑门。输出态的保真度高于经典极限。特别重要的是,这个门序列是完全可控的,通过控制测量位相,可以操控输出量子态的特性。这个工作为构建由多个逻辑门组成的真实量子计算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向实现连续变量量子计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Zhengkun Fu, Lianghui Huang, Zengming Meng, PengjunWang, Long Zhang, Shizhong Zhang,

Hui Zhai, Peng Zhang and Jing Zhang*, Production of Feshbach molecules induced by spin–orbit coupling in Fermi gases,Nature Physics(DOI: 10.1038/NPHYS2824)(第一完成单位,合作单位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Princeton大学的Waseem Bakr教授对该工作进行了专题评述《Pairing with a twist》)

原子气体冷却到纳开尔文(nK)量级时,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量子特性,人们可以通过任意改变外部的束缚势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构造人为的量子系统,因而这个领域激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张靖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实验产生量子简并费米气体,随后在超冷原子自旋轨道耦合方向上完成了多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在以前实验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这个美妙的实验,这项实验研究表明自旋轨道耦合在费米原子成对到结合为弱束缚的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在单组份的超冷费米子中,引入了光场导致的自旋轨道耦合,使得单组份的费米子变为两自旋态的相干叠加态,这些相干态强烈地依赖于动量的变化。由于超冷费米气体具有一定的动量宽度,所以相反动量的原子在排斥相互作用下,结合成对最后形成Feshbach 分子。这个研究同时表明自旋轨道耦合相干地耦合了单纯态和三重态,其中的三重态组分可以进一步冷却并且结合光晶格技术束缚到一维系统,将有可能观测到拓扑超流。 Zhongxiao Xu, Yuelong Wu, Long Tian, Lirong Chen, Zhiying Zhang, Zhihui Yan, Shujing Li, Hai Wang,Changde Xie, and Kunchi Peng, Long Lifetime and High-Fidelity Quantum of Photonic Polarization Qubit by Lifting Zeeman Degeneracy, Phys. Rev. Lett 111, 240503 (2013)

长寿命高保真度任意偏振光量子存储是构建可扩展量子网络的重要基础。冷原子中的EIT过程是实现量子存储的重要工具。然而, 由于磁敏感自旋波的退相干效应,使任意偏振光量子记忆寿命受到了限制(<100ms)。为消除磁敏感自旋波对量子记忆的影响,我们将一个中等强度的磁场(13G)施加到冷原子上,消除了磁敏感自旋波对量子记忆的影响,获得了长寿命高保真度光量子比特存储。实验测得量子偏振保真度在200ms是98.6% 在4.5ms是78.4%。 相关工作都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资助。

●陈刚老师的博士论文《微腔中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相变及其调控》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日前正式下文,实验室陈刚老师的博士论文《微腔中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相变及其调控》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项目“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课题“单频激光器关键技术”召开验收会。

2013年3月23日,由来自科技部、清华大学、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科院半导体所、山西省科技厅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实验室郑耀辉老师主持的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项目“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课题“单频激光器关键技术”进行了验收。学校科研处董川处长、曹建平副处长出席了此次会议。彭堃墀院士和张宽收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自验收报告,审阅了相关验收文件,考察了试验现场,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完成了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量子调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光场量子态的量子信息研究”2012年度总结会在实验室顺利召开。

2013年3月9日,“量子调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光场量子态的量子信息研究”2012年度总结会在实验室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包括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处长,山西省科技厅郭春林副厅长,山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李国栋处长,山西大学高策副校长,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清华大学王力军教授、王向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教授、张卫平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刘伍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参与项目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等30余人。

项目首席王海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对项目2012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及下年度的研究计划进行了汇报,彭堃墀院士等主要项目成员就专家的提问进行了回答和讨论。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2012年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项目研究总目标的角度对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部张峰处长针对“97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实验室张靖、王海、张天才获准首批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

近日,根据《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的通知》精神,经过专家评审、公示,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名单。实验室张靖、王海、张天才获准首批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充分显示出实验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实验室 张靖、王海、张天才、郜江瑞、张宽收入选2012年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日前,经过基层单位申报、主管部门推荐、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初审、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公示等程序,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山西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了2012年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名单,实验室 张靖、王海、张天才、郜江瑞、张宽收入选,显示了实验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一行莅临实验室考察调研

2月16日上午,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一行在校党委书记秦良玉、校长贾锁堂等的陪同下,来实验室考察调研,认真听取了彭堃墀院士、张靖教授关于各项工作的情况介绍,对实验室取得的突出成绩及其在我省科技界的示范、引领作用给予了高度赞扬。党办、校办、科技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调研活动。

●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来实验室视察慰问。

2月8日上午,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在校长贾锁堂、校党委委员党志峰、丁耀武陪同下,来实验室看望了彭堃墀院士及长江学者张天才、张靖两位教授并发放慰问金。

●学生王雅君喜获2012年度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光学奖)

王大珩光学奖是在1996年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光学学会设立的基金,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注资。该奖旨在促进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新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王大珩光学奖分为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和高校学生光学奖。从1996年设立颁奖至今已评选了8届,获得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的10人,获得高校学生光学奖的78人。

●实验室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启动会召开

2013年1月14日,由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牵头、实验室参与的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原子自旋效应的超高灵敏磁场与惯性测量实验研究装置”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基金委副主任孙家广院士、综合计划局郑永和副局长及谢焕瑛副处长、信息学部秦玉文常务副主任、张兆田副主任、综合处吴国政主管、三处王成红处长、四处何杰处长和潘庆主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技术创新处王锐、王乃东主管等领导出席会议,该项目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中科院理化所许祖彦院士、中科院半导体所李树深院士、清华大学李春文教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研究员等参加了启动会。会议由基金委信息学部秦玉文常务副主任主持,项目依托单位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致欢迎词。包括主持单位和参研单位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会。该项目由北航牵头,山西大学、华东师大以及中科院化学所、物理所和系统所等五家单位参加,山西大学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具体负责基于原子自旋测量的量子探针光的研制,承担项目中两个子任务。会上,张天才教授代表山西大学课题组就承担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等作了详细汇报。课题组王军民教授、张玉驰博士参加了会议。

●2012年11月30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y J. Glauber教授来实验室交流参观,下午在我校文科楼三层报告厅作了题为“Two Hundred Years of Light Waves,One Hundred Years

of Light Quanta”的学术报告。

Roy J. Glauber,194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上个世纪60年代,Glauber教授建立了量子光学理论,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光的本性、理解光与物质作用的基本问题。由于其在光的相干性的量子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J. Hall 教授和T.W.Hansch教授一起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2012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刘峰松莅临我校访问,并在校长贾锁堂陪同下参观了实验室。

●太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太原市院士工作站建设领导组组长刘海芸,太原市副市长王爱琴等一行来实验室参观座谈。

2012年10月16日上午,太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太原市院士工作站建设领导组组长刘海芸,太原市副市长王爱琴等一行在贾锁堂校长、行龙副校长等校领导陪同下视察实验室,并开展了关于院士工作站的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座谈。

●光电所全体教职人员在所三层会议室集中学习“山西大学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2012年9月22日上午,光电所全体教职人员在所三层会议室召开会议,集中学习“山西大学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并结合贾校长讲话内容,对本下一步工作规划作了详细安排部署。

●科技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郭向远一行视察实验室。

2012年4月11日下午,科技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郭向远一行七人,在山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贺天才、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副校长梁吉业等陪同下来实验室视察。

●实验室郑耀辉副教授主持的863计划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

2012年4月5日,由来自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对实验室郑耀辉副教授主持的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项目“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课题“单频激光器关键技术”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副校长梁吉业,科研处董川处长、曹建平副处长代表学校出席了此次会议。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堃墀院士和张宽收主任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材料处史东梅处长主持,通过课题负责人工作进展汇报、现场答辩以及专家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严格按照任务书规定的年度计划要求执行,并达到相关考核指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并对课题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建议。同行的两位财务专家对课题的财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会后,科技部领导和专家一起参观了位于高新区的激光器生产线。

相信通过这次检查评估,能为该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张天才教授喜获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近日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知,我所张天才喜获本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经费200万元,开展“冷原子与腔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实现了我所在承担国家优秀人才项目和重大课题方面新的突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层面上第一个面向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人才专项基金,不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人才基金项目,也是评价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审工作始终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科学道德、科研业绩和创新潜力作为主要遴选标准,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旨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张天才教授是我省本年度唯一入选者。该基金的获得也使山西大学的杰出基金获得者增加到3人,他们全部来自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学科和光电研究所。该基金的获得不仅是对张天才教授以往成绩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与推动。

●中法“原子与光子的量子操控国际研讨会”(太原)在山西大学召开

由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主办的中法“原子与光子的量子操控国际研讨会” (太原)(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Quantum Manipulation of Atoms and Photons(Taiyuan))于2011年10月24-26日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顺利召开。会议的前期在上海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此次会议是继去年10月在上海签署中法“基于光子与原子的量子调控国际合作协议”(Agreement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GDRI): Quantum Manipulation of Atoms and Photons (QMAP)”)之后,在我国进行的中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一部分。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张天才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并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回顾了中法之间从1981年彭堃墀教授和谢常德教授赴法国访问直到现在,三十年来双方开展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的历程。法国方面Elisabeth Giacobino教授介绍了法方参与GDRI协议的相关研究所和大学的基本情况。

来自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六大、巴黎十三大等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共22名在量子光学和冷原子冷分子物理方面的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在山西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流。巴黎十三大学的Marial Ducloy教授、巴黎六大的Elisabeth Giacobino教授、巴黎十一大和法国国家科学中心Aime Cotton实验室的Pierre Pillet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Hans Bachor教授等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原子-界面相互作用、原子的量子信息存储、超冷里德堡原子、空间量子纠缠光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会学者以讲座、邀请报告和张贴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学术交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在内的100多名师生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在彭堃墀院士的陪同下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新实验楼,双方对进一步扩大合作交流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山西大学副校长梁吉业教授在百忙中参加了欢迎晚宴。在之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前一阶段会议的学术交流中,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派出了十名师生参加了会议并报告了实验室近期的工作,其中张天才教授和张靖教授作了主旨报告。

原子和光子的量子调控是国家中长期科学规划的重要方向,目前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的两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都与此密切相关。本次中法“原子与光子的量子操控国际研讨会”使我们对法国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展示了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的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月27日)

●第五届亚太量子信息国际会议介绍

第五届亚太量子信息国际会议于2010年8月21日至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由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这是亚太量子信息系列会议继台湾、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之后,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代表以及山西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杰夫-金布尔(Jeff H Kimble)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荷华德-卡尔迈克(Howard Carmichael)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以及联合量子研究所的路易斯-奥洛斯克(Luis A.Orozco)教授、美国国家标准局的鲍尔-莱特(Paul Lett)教授、澳大利亚的皮特-卓曼(Peter Drummond)教授等一批国际上从事量子信息的著名科学家以及来自国内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安排了50个邀请报告和38个张贴报告。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前沿学科,具有巨大的基础科学研究价值和重要的潜在应用意义,是未来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基础。量子信息科学从上个世纪后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随着冷原子物理、量子光学以及固态量子操控的发展,最近几年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有些方面的研究,比如量子保密通讯,已经接近实用化。金布尔教授以“量子网络”为题介绍了基于原子系综和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的实验进展,提出了构建未来量子信息存储和量子处理的量子网络可能途径;卓曼教授主要介绍了基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EPR, 贝尔不等式和量子纠缠。一大批学者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原子系综的量子存储、纠缠和压缩的产生、基于光子和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连续和分离变量量子信息以及固态量子信息等方面的工作。来自日本RIKEN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弗兰克-诺雷介绍了国际上利用超导量子比特进行量子信息处理的进展,为我们构想了基于固态量子系统的未来量子信处理的宏伟蓝图。我国量子信息领域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可。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在内的许多单位在若干领域开展了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

本次亚太量子信息国际会议不但促进了各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国外科学家对我们的了解,包括对国内量子信息方面的工作以及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

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了解,还增进了与会代表对中国和山西文化的了解。

大会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光电所张靖教授主持,会议执行主席贾锁堂教授代表会议组委会致开幕辞。山西大学张天才教授等主持了大会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得到了山西省以及山西大学的大力支持。会议为代表们安排了一场由山西大学精心组织的晚宴和专场音乐会,山西大学副校长高策教授到会致辞。与会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们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组织和会务工作。 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0年8月25日) ●苏晓龙副教授获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彭堃墀院士荣获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个人

●近日,以山西大学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西南交大、天津大学、西安交大为合作单位申请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光场量子态的量子信息研究”通过科技部评审。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王海教授,王海、张宽收、郜江瑞、韦联福(西南交大)教授分别为各课题组负责人,申请经费2500万元。 ●张靖教授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

●张靖教授获准享受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

●谢常德教授被美国光学学会主任委员会投票选举为美国光学学会特殊资格会员(OSA Fellow)

●2007.11.21 在近期结束的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中,我校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晓军副教授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贾晓军于2000年7月在山西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山西大学光电所研究生学习,2005年7月博士毕业。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谢常德教授指导下利用连续变量电磁场的正交分量量子纠缠特性,进行了连续变量量子纠缠交换及量子密钥分配等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实现了连续变量无条件的纠缠态的离物传送,即量子纠缠交换。贾晓军攻读博士期间,在Phys. Rev. Lett.等重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2007.8.30 张靖教授小组采用“共同冷却”(sympathetic cooling)的技术在玻色-费米混合气体中通过蒸发冷却87Rb原子得到费米气体40K原子的量子简并(DFG),在国内首次完成了费米气体量子简并的实验。

● 张靖教授研究小组于7月7日成功实现了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张靖教授研究小组于7月7日成功实现了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目前该小组正将铷原子和费米原子钾40同时装入磁阱中,蒸发冷却铷原子来协同冷却钾原子,最终同时实现玻色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费米气体量子简并。

● 谢常德教授获得中国物理学会颁发的2006-2007年度(首届)谢希德物理奖。 ● 谢常德教授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 2007 年 2 月 27 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 谢常德 教授等完成的科研成果 “ 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 ” 荣获 200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 13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将于10.20-25日在张家界召开 紧急通知 第一轮通知 第二轮通知 第三轮通知

第13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背景材料 部分报告题目-20060926 参会人员

●“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会议” 8 月 19 日在江西南昌召开

“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会议” 8 月 19 日在江西南昌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 250 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目前量子光学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由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从 140 余篇学术交流报告评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论文一篇,二等奖论文二篇,三等奖论文三篇)。我所博士生王波、叶晨光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物理学)》在北京举行

7月19到22日,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的《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物理学)》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位博士研究生积极交流了各自最新成果,探讨了学科前沿趋势,论坛学术委员会还特邀相关专家从宣读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奖。 我所博士生王波、苏晓龙喜获该奖。 研究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举办,为全国研究型人才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热情,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次论坛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博士生共有 人。 ●李刚同学获得由德国和瑞士大使馆颁发的“爱因斯坦奖”

2006 年 3 月 16 日,首届由德国和瑞士两国驻华使馆设立的“爱因斯坦奖”( Einstein Award )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所博士研究生李刚同学喜获殊荣。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了颁奖会。

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和锡根大学以及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一组专家对爱因斯坦奖计划的参加者进行了面试并最终确定了获奖名单。共有 20 位来自

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博士研究生获得了此奖项。作为奖励,他们将受邀到瑞士和德国科研机构进行为期 3 周的访问,并参观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

2005 年是爱因斯坦发表五篇改变世界的论文 100 周年。为庆祝爱因斯坦著名的“annus mirabilis ”100 周年,德国与瑞士“爱因斯坦奖”在瑞士伯尔尼启动,中国最优秀的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计划。德国大使馆科技参赞柯海明先生介绍, 100 年前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使现在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因斯坦的研究精神,德国和瑞士大使馆共同启动了爱因斯坦奖计划,以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到物理研究中。 来自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克瑞斯汀教授表示,之所以首选中国设立该奖项,是由于目前在德国的中国科研人员,以及与德国和瑞士合作的中方科学家的良好的工作能力及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此次参评的中国物理学博士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赞赏。

爱因斯坦获奖名单:胡剑清华大学、楼慈波南开大学、李刚山西大学、王正汹大连理工大学、吴勇复旦大学、王洪昌同济大学、吴健华东师范大学、欧聪杰厦门大学、涂良成华中科技大学、刘绘华中师范大学、胡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家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吕京涛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赵永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陈忠勇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朱文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李欣北京大学、徐平南京大学。

7. 三能级电磁感应透明中辐射场的量子统计特性研究,光学学报,25,1271 (2005).

8. Generation of continuous-variable tripartite entanglement using cascaded nonlinearities,Phys. Rev. A71, 034305 (2005)

9. Bright entang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bharmonic modes reflected from cavity for type II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J. Opt. Soc.

Am. B22, 878(2005)

10.Entang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bharmonic modes reflected from triply resonant cavity for type-Ⅱ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Phys. Rev A69, 044301(2004)

11.Generation of frequency-tunable twin bea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b–shot-noise FM spectroscopy,Europhys. Lett., 64 (1), pp. 15

–21 (2003)

12.The state evolution formulation of teleportation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Europhys. Lett., 56 (4), pp. 478–484 (2001) 13.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win Beams from an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including an -cut KTP Crystal, Opt. Lett., 23, NO.11,

870 (1998)

14.Tunable continuous-wave doubly resonante OPO by use of a semi-monolithic KTP crystal, Appl. Opt.,41, 1124 (2002) 15.The criteria for teleportation of fock states, Opt. Commu., 207, 213-218 (2002)

16.Quantum Measurement Using a Beamsplitter with Amplitude Squeezed Meter Input, Applied Optics, 40 (32), 5949 (2001) 17.Quantum switch for continuous variable teleportation,J.Opt.B: Quantum Semiclass. Opt. 3 293–297(2001)

18.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EIT and dispersion effects in Cs atoms vapor, Chinese Physics Letter (Overseas Edition), 18(12), 1586

(2001)

19.连续可调谐OPO及其在Cs2 分子频率调制光谱中的应用,物理学报, 51, No.5 ,1011 (2002) 20.LD单端泵浦1.5W单频稳频绿光激光器,中国激光 A29. No.3 (2002)

*会议:

1. Entanglement swapping and quantum correlation transferring, Inte. Conf. on QUANUTUM OP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c. 16-20, 2005

2. The quantum coherence effects in degenerate two-level atomic system, Inte. Conf. on QUANUTUM OP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c. 16-20, 2005

3. continuous variables quantum correlation transferring with classical independent intensity beams, Quantum Electronics and Laser Science

Conference in Long Beach, California, May 21 – 26, 2006

*获奖情况:

1. 光学参量震荡过程各种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研究,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连续YAG内腔倍频稳频激光器,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高吸收ZnSe无镜吸收双稳实验研究,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自聚焦无腔全光学双稳实验与理论研究,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实验室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2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4名。

●彭堃墀院士被美国光学学会主任委员会投票选举为美国光学学会特殊资格会员(OSA Fellow)(05年10月18日) ●美国阿肯色大学肖敏教授受聘我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月21日上午聘任仪式在光电所报告厅举行 ●彭堃墀院士荣获山西省杰出科学技术贡献奖,成为我省首位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获得者。

2005.4.29

●张天才教授被批准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01-07 ●张宽收教授被批准为“200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005-01-07 ●王海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4-09-15

●张靖教授荣获第五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

2004-5-16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崇寿教授来我所做报告

应物电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崇寿教授分别于4月14日和15日上午在我所报告厅作了题为“粒子物理的现代发展”和“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的专题报告,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推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2004-4-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副主任一行到光电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工作,并做了重要指导。4月7日上午8: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副主任一行三人,在副校长贾锁堂教授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了谢常德教授就实验室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的汇报。汲主任一行对实验室现有的工作和成就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下午3:00,汲培文副主任在光电所报告厅作了题为“数理学部基金资助情况介绍”的报告,使与会者对今后在数理学部申请科研项目有了准确、全面的把握和更详细的了解,这必将对提高我校教师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命准率有很大的帮助。工作组于当日下午5:30结束考察离校。 2004-4-7 ●张天才教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3年9月30日“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所张天才教授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颁发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的亲切接见。

●我所派代表参加了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2003年秋季学术会议

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2003年秋季学术会议,于2003年9月17--2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4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和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派代表一行8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安排彭坤墀教授在“量子信息与计算”专题组作“三组份纠缠态光场的产生与量子通讯通道容量的控制”的邀请报告;郜江瑞、张天才教授,肖连团、赵建明副教授和博士生常宏等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与会者对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和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所做的工作表示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会议期间我所代表与各相关单位,如中国科技大学、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上海光机所等单位的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同时还参观了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教授和潘建伟教授的实验室。

会议决定中国物理学会2004年秋季会议在山西大学举办。张天才教授代表山西大学出席了组委会会议,并就2004年在山西大学举办秋季物理学会议的筹备情况向组委会做了汇报。 张天才教授在本届物理学会员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2003-10-6

●彭堃墀教授荣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张靖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题名奖,论文题目为:“全固化激光器强度噪声研究及明亮压缩光在量子信息的应用”,导师彭堃墀教授。

●2003年6月23――26日,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等产品在慕尼黑国际应用激光光电技术贸易博览会上展出

●2003年3月31日,量子测量与量子通讯实验完成了连续变量的量子离物传态。利用一个Ⅱ类匹配双共振OPO产生的双模压缩纠缠态,实现了相干态的离物传送,噪声基准σV 比经典传输极限(无纠缠态时)降低了1dB,对应的保真度F = 0.59。实验中采用的单个光学参量振荡器、无本底直接探测平衡零拍测量等方法,大大简化了实验系统,有利于量子离物传态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

● 2003年2月2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科研成果“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简 介

准开始建设,并于2002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依托单位是山西大学。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山西大学量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2001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的专家论证,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

主要研究方向:1、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以量子物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的实验手段,开展光场的非经典性质、量子态的产生、非经典光场的产生机制研究,开拓非经典光场在量子信息、基本量子物理问题的检验等研究领域;2、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量子现象,探索原子与光子作用的量子物理过程,进一步研究冷原子与光场作用过程中的量子现象,以期在获得超冷原子的基础上,实现单粒子水平上对光子与原子作用过程的观察和控制;3、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完善高性能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研制可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全固态小型光压缩器、量子纠缠态源等光量子器件。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和副主任为张靖教授、肖连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为吴培亨院士、彭堃墀院士。实验室以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为主体,以山西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系、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为依托,有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学科的支撑。实验室始终坚持进行量子光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同时以“攀登、奉献”的学风作为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注重学术梯队的培养,已形成一支稳定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中青年学术骨干均在国外优秀的实验室经过1到2年的博士后训练,现已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并主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科研团队中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单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励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3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项目首席单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2项,合作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仪器专项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8项;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海外杰出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0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PRL 14篇,PRA 32篇,Opt Lett 9篇。获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1项,山西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谢希德物理学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技术发明奖各1项,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开发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等系列产品10余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实验室在建设中重视学术交流,在国际上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量子光学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具有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互访关系。由中法互派学者访问的双边合作项目已经成功进行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科研人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彭堃墀 张靖 贾锁堂 谢常德 郜江瑞 张天才 张宽收 王海 王军民

性别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生日

职称

专业 物理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学位 本科 博士 博士 本科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研究方向

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

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实验室职务 学委会副主任 实验室主任,学委会委员

学委会委员

1936-08 正高 1974-01 正高 1958-03 正高 1939-10 正高 1962-04 正高 1966-04 正高 1965-08 正高 1963-09 正高 1967-08 正高

10 张俊香 11 肖连团 12 李永民 13 李昌勇 14 赵建明 15 王宏飞 16 尹王保 17 贾晓军 18

陈刚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1966-04 正高 1966-10 正高 1977-01 正高 1967-05 正高 1966-05 正高 1969-07 正高 1965-02 正高 1979-05 正高 1979-11 正高 1971-11 副高 1975-12 副高 1979-11 副高 1980-12 副高 1979-12 副高 1981-11 副高 1979-03 副高 1981-10 副高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分析化学 光学 光学 理论物理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实验室副主任

19 汪丽蓉 20 赵延霆 21 苏晓龙 22 23

李刚 苏静

24 李淑静 25 郑耀辉 26 冯晋霞

27 马维光 28 杨勇刚 29 30 31

董磊 马杰 张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1976-07 副高 1979-11 副高 1979-10 副高 1980-02 副高 1981-10 副高 1977-05 中级 1982-12 中级 1981-11 中级 1982-09 中级 1981-09 中级 1980-03 中级

光学 物理化学 光学 原子分子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光学 原子分子物理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

32 李凤琴 33 王鹏军 34 张鹏飞 35

何军

36 卢华东 37 张国峰

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012-201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姓名 吴培亨 李树深 彭堃墀 夏建白 许祖彦 孙昌璞 赵宪庚 尤力 王力军 朱诗尧 肖敏 许京军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工作单位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学术委员会职务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研究人员

彭堃墀院士,谢常德教授, 博士生导师 贾晓军副教授,苏晓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2名,硕士生2名

*近期承担的科研项目

1. 实现连续变量纠缠纯化和光与原子量子接口,“量子调控”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30万元,2010.01-2014.12 2. 连续变量线性光学量子计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80万元,2007.01-2011.12 3. 连续变量四组份纠缠cluster态的实验产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万元,2007.01-2009.12

4. 利用连续变量多组份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4万元,2009.01-2011.12 5. 连续变量量子通讯实验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50万元,2002.04-2007.03

*近期发表的学术论文

1.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of eight-partite cluster state for photonic qumodes\Opt. Lett., 37, 5178 (2012)

2. Toward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X operation based on continuous-variable four-partite cluster states and quantum teleporters, Phys. Rev. A 81,

022311(2010)

3.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6 DB continuous variable entanglement from a nondegenerate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Optics Express, 18, 6149-6155

(2010)

4. quantum teamwork for unconditional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with gaussian states, Phys. Rev. Lett. 103, 070501(2009) 5.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utilizing quadripartite entangled states of optical field, Phys. Rev. A 80, 042320 (2009)

6. Continuous 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bution based on optical entangled states without signal modulation, Europhysics Letters 87, 20005 (2009) 7. Experimental peneration of genuine four-partite entangled states with total three-party correlation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Phys. Rev. A 78, 013829 (2008) 8. Anyonic statistics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s Phys. Rev. A 78, 052121 (2008)

9. Generation of GHZ-like and cluster-like quadripartite entangled state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 using a set of quadra-turs squeezed states, Science in china

G 50, 1 (2007) 10.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of Quadripartite Cluster and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Entangled State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Phys. Rev. Lett. 98,

070502(2007)

11.Dense-coding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based on continuous-variable entanglement, Phys. Rev. A 74, 062305(2006) 12.Frequency conversion of an entangled state,Phys. Rev. A 73, 033817(2006) 13.具有经典相干性的两组EPR纠缠态光场的实验产生,物理学报, 54, 2717(2005) 14.连续变量无条件纠缠交换,物理, 34 573 (2005)

15.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Unconditional Entanglement Swapping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Phys. Rev. Lett. 93, 250503 (2004) 16.瓦级连续双波长输出Nd:YAP/KTP稳频激光器,中国激光, 31, 513 (2004)

17.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ripartite entanglement and controlled dense coding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Phys. Rev. Lett.

90, 167903 (2003) 18.Quantum Dense Coding Exploiting a Bright Einstein-Podolskysen Beam, Phys. Rev. Lett. 88, 047904 (2002)

19.Quantum entanglement and squeezing of the quadrature difference of bright light fields, Phys. Rev. A66, 042319 (2002) 20.Controlled dense coding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using three-particle entangled states,Phys. Rev. A 66, 032318 (2002)

*获奖成果

1. 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人:谢常德,张靖,潘庆,郜江瑞,彭堃墀

非经典光场产生与应用实验室

*简介

具有正交振幅和正交位相分量量子关联的纠缠态光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量子离物传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纠缠交换等连续变量量子信息中。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必须首先获得具有高关联度的纠缠态光场。我们通过纠缠态光场操控的方法实现EPR纠缠态光场纠缠度的提高,最近我们将纠缠态光场的纠缠度由初始的5.3dB提高至8.1dB,达到当前国际EPR纠缠态光场最好指标。

为了构建一个真正实用的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网络,需要将与原子存储,光纤传输等不同要求的波长的光场纠缠起来,我们利用级联非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系统制备了分别与光纤传输及原子存储相匹配的三色三组份纠缠态光场。 *研究人员

谢常德教授,彭堃墀院士,博士生导师

贾晓军副教授,苏晓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

*近期承担的科研项目

1. 连续变量量子信息网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190万元,2008.01-2011.12

2. 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放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41万元,2011.1-2013.12

3. 孪生光束量子纠缠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9万元,2007.01-2009.12

4. 用强度差压缩态及光纤传输的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

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万元,2004.1-2006.12 连续变量量子通讯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万元, 2003.01 - 2006.12 *近期发表的学术论文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hree-Color Entanglement a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Atomic Storage Wavelengths, Phys. Rev. Lett., 109, 253604 (2012)

1. Cascaded entanglement enhancement, Phys. Rev. A 85, 040305(R) (2012)

2. Coherent feedback control of multipartite quantum entanglement for optical fields, Phys. Rev. A 84, 062304 (2011) 3.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optical non-classical states of light with 1.34 μm wavelength, Euro. Phys. J. D62, 433 (2011) 4. Continuous variable entanglement enhancement and manipulation by a sub-threshold type-II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Opt.

Lett, 35, 853 (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7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