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

更新时间:2023-08-29 13: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导学设问: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2、春秋争霸的原因、目的、性质、概况、影响? 3、战国争霸的背景、目的、性质、概况、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原因、目的、性质、实质 概况分别是什么? 5、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是什么?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特征B.C.1046 B.C.770 B.C.256

西周 春秋

东周战国封建社会形成B.C.221

奴隶社会瓦解

B.C.475

1、大发展:分裂 统一; 2、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称霸,民族不断融合; 3、大变革: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统一、多民族、封建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一)诸侯争霸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 1)背景: 2)性质: 3)目的:

4)过程: 齐桓公首霸5)影响:____、____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 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 映的是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A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①原因: ②标志

燕 赵 魏齐

2)战争的目的:3)兼并战争的史实: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秦 韩

楚长平之战

4)性质: 5)影响:_____、______

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主要民族 北 匈奴 东胡 西 戎

南越融合途径①经济文化交流促融合 ②频繁战争促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奠定了基础。

融合影响: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 之。”这一举措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势力 B.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C.吞并了势力弱小的部落 D.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春秋战国的争霸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我国当 今历史的发展有何启示?春秋战国的争霸说明: ①生产力的进步是历史现象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 ②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国家或割据政权胜败存亡的关 键因素。 ③重用人才、除旧布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措施; 反之,就会延缓历史发展。 启示:①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增强我国的综 合国力;②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我国的历史发 展进程;③重用人才,继续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原因: 生产力发展,诸侯国争霸的需要

目的: 富国强兵性质: 奴隶主的改革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概况: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2、战国时期的改革 原因

: 经济、阶级、思想 目的: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地主阶级的改革 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

性质:

概况: 魏国______、_____、_____。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 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 度,这表明 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 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C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 安诸陵,四方辐轴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 民益玩巧而事末也”,这反映了这些地区 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 祖本姬姓也。其“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母亲的族姓 C、所在地方的地名 D、因功得到的封地

材料1: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 对。私于冉有曰:“求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 (按劳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而砥(砥:平)其远迩……先 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籍指籍田之法) 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 焉!” ——《国语· 鲁语下》 材料2: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 不移。” ——《国语· 齐语》 材料3: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 也。 ——《春秋公羊传》 回答:1)依据材料说明西周至春秋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6分) 2)孔子持什么观点?略加评价。(4分) 1)由按劳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到按土地等级和田亩的多少征税。 2)孔子反对按田亩多少收税 。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原因: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纳。为增加收入,统治 不能与时俱进。 者不得不改变赋税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发展原因:①生产关系的调整(封建生产方式确立)②统治者重视 ③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 ④生产技术进步 ⑤劳动人民的贡献

铁农具的使用:____晚期使用铁器,____出现铁农具,____ 西周 春秋 战国 铁器时代 使用范围扩大;_______到来,标志我国生产力显著提高 农 农用动力 业 牛耕推广:我国农业技术史上________的一次革命 芍陂 桔槔 兴修水利:中原普遍用_____灌溉,春秋时楚修______,战 都江堰 郑国渠 国时秦修_________、________ 土地开垦:由公田到私田

2、 铸铁柔化处理 冶铸业:______________技术,早于欧洲2000多年,青铜铸造 表 莲鹤方壶 ______是珍品,金银错技术,

雕铸艺术新发展 现 手 工 制漆工艺:战国时采用________技术 夹纻 业 麻布残片 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________,纤维相当细密 山西 四川 山东 煮盐业:____的池盐,____的海盐,____的井盐 酿酒业:商周已很发达,春秋战国时用曲造酒 齐国 专著:<考工记>记述____手工业工艺成就,当时世界独一无二 商 ①各地土特产品齐汇中原市场 业 ②各国政治中心也是商业都会,人口众多

材料1: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 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 之事。 ——《荀子·王制》 材料2: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 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 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 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 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 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 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 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郑国)渠就 溉泽卤之 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1)根据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简况及特点。(6) 2)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4分) 概况:各国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设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官职。 (2)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促进了 特点:当时的水利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为多。 农业的发展②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形成 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诸侯争霸 2、各国的改革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gf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