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福州市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更新时间:2023-11-20 00: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析福州市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北邻闽江,南临福州火车南站,是目前国内最大单体会展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第二大会展中心。整个工程于2010年5月前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福州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和两个展馆组成,占地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3万平方米,地下15万平方米,有福州金山展览城的10倍大,其建筑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此外,该会展中心周边配套设有各类公共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周边路网发达,南江滨大道东端穿岛而过,鼓山大桥、魁岐大桥在会展岛上下游横越闽江,霞洲路、林浦路及三环二期同福峡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同构成了会展岛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

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福州市会展现状

近几年,尽管福州市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目前福州市会展业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外经贸厅、经贸委、贸促会、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均是展会审批机构,多头管理易造成政出多门。如:福建国际会展中心、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反映,由于会展业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容易产生扯皮现象。

(二)会展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福州市会展业协会作为会展业的行业组织,其职能略显不足。福建省会展协会反映,目前协会很难发挥作用,会员单位不服从协会管理。而部分会员单位则反映,协会未能对会展单位提供全面服务。

(三)国际标准认证方面与规划有一定差距。《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福州、厦门两大会展城市各有3-5家会展场馆或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但目前福建省仅有“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与规划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部分展馆利用率偏低。目前国际展览界评价展览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利用率为60%至70%。上海新博览中心利用率达60%,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利用率为45%,广

州锦汉会展中心利用率为35%。而福建省部分展馆总体利用率不高,与沿海一些城市展馆利用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福州展览城和福州国际会展中心2008年利用率仅26%。 (五)部分地区会展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程度低。福州、厦门、泉州等能充分利用区域产业特色发展会展业,特别是泉州充分利用鞋、建材等产业优势,举办了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南安建材经贸洽谈会、全国(晋江)陶瓷博览会等品牌展会,这些展会每届展出的摊位均在1000-2000个,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但部分设区市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特色,如:宁德的机电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没有举办过一届机电方面的展会。

(六)部分展会档次较低,质量偏差。目前,部分展会缺乏明确定位,在档次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不足。如:厦门会展公司反映,有些题材雷同、影响力较差的展览,在相隔不长的时间里举办,浪费了展览资源。参加武夷山“5.13”海峡国际投资洽谈会的部分企业反映,会展相关的仪式较多,没有搭好客商交流的良好平台,影响会展效益。 2006年,福建省制定了《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福建省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向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会展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会展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管理,促进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福建省会展业离规划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前景展望

(一)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建议成立省级会展协调管理小组,负责全省会展活动规划,加强指导协调与监管;研究制定大型展会综合保障实施方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抓紧出台《福建省会展业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市场准入原则,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竞争环境。

(二)加强闽台合作,进一步突出“海峡”特色。2008年,台湾共举办62个国际展览,举办国际会议79场次,在亚洲地区名列第7位,展位面积较2007年增长26%。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台优势,加强闽台合作,用好“海峡”资源,吸收台湾办展先进经验,以创建海峡西岸会展名城为目标,以产业优势、海峡西岸区位特点为依托,以会议、展览、赛事、演出和节庆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发展海西会展业。

(三)加速会展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展会能否达到专业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熟悉业务、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快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重培养高级会展管理人才,是会展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大专院校都设有会展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会展理论知识,更有一些行业组织,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内容,并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参训人员各种学习锻炼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资格证书。因此,建议福建省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院校设置会展相关专业,加速培养一批既有创新和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高级管理人才,尽快提升福建展会服务水平。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也可以组织企业到外省参加展会,或者到省外办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今年漳州市农办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温州市举办的“2009中国温州科技成果交易会农业科技成果展”,并布置“中国·漳州”展区,推介漳州市“打造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对台农业先行区”和建设“水果之乡、花卉之都、蕈业之城、水产基地”成果,效果很好。

(五)培育和发展会展产业链。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的国际会议或展会,不仅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场租费、装修施工费、运输费等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而且能有效促进城市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宾馆、餐饮、印刷、银行、保险、广告、零售、航空、娱乐等

相关行业加快发展,对拉动城市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商机都有明显的、积极的作用。因此,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以会展为核心,促进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宾馆、餐饮、广告等企业的整体发展,形成完整、配套的会展产业链。

(六)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省注重发挥地域的优势,扩大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推进海峡经贸交流发展,突出“海峡”特色,取得较大成功。大批台湾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来闽参展参会十分踊跃,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交会)、海峡两岸老字号暨福建名牌产品博览会、福州春节年货会、中国消费品全球采购会、第五届中国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都有大批台商参会。甚至漳州市举办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石狮市举办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吸引了大量台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3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