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26 17: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 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 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 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三 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 分化逐步凸显。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 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 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消费方面,网上商品零售、通讯类商品、旅游等领域消费高速增长,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出口保持正增长,而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下降。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显著,多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而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

重庆和贵州两地逆市上行,实现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长,领跑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相对平稳,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长区间;辽宁、山西等资源型、重化工业大省下行压力较大,减速幅度大,增速低于3%,甚至其省内部分地市出现负增长,情况极不乐观。

企业景气分化,同一行业内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上市企业紧抓市场、政策机遇,发挥其规模、品牌等优势,发展相对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

民 生持续改善,收入就业指标表现较好。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5.2%。居民收入实现 了“两个高于”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6367元,同比实际增长7.7%,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3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结构性通缩压力加大。受新拉 涨因素不足,及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全年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低于2%,个别月份低于1%,物价总水平平稳。但受国内需求总体偏弱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持续下跌的影响,生产领域中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5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大,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风险已较为突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4.7%,较上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 更低,新开工大项目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受到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经济增速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部 分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致使部分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

同时,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动服务意识差,仍然存在投资项目需要各部门串联会签审批现象,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低也影响稳增长措施的落实。

二是市场出清困难。截至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负增长记录,且伴随经济增速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局面缓解难度进一步加大,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

1 —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到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 47.5%。10月份,全国22个城市5大类品种钢材社会库存环比有所上升。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830.81万吨,比上月增加26.93万吨,上升 3.35%。当前急需通过市场出清恢复市场供需平衡。

但受过剩产能行业重资产技术经济特征、地方政府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和清除“僵尸企业”仍面临种种困难。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是就业压力逐步凸显。今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就业稳定,但受资本市场波动、总需求低迷影响,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在下行,10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已较7月份的年内高点降低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

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部分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目前勉力维持的就业局面可能会被打破,部分隐藏性失业可能会显性化,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可能将对明年的就业稳定造成影响。

同 时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调研中反映,图书、服装、家电等产 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

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四 是金融风险加大。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效益恶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金融领域传导。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 逐季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连续16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进一步升至 1.59%,环比上升0.09%,同期拨备覆盖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集资问题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 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016年投资增长可能降至9%左右。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一是企业经营景气度下降影响投资积极性。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解释。

201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负增长,较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恶化抑制企业扩大投资。且上半年受益于股票市场持续活跃,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若去除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利润数据显示的还要差。

二 是产能过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资动力不足。从今年行业统计数据来看,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且伴随经济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行业有扩展之 势。三是高新制造业规模尚小,难以提供足够投资支撑。全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出全部制造业投资近4个百分点,但其占比不足10%,对制造业投资增 长拉动较弱。

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一是当前的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虽然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增速连续多月提高。但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都连续多月负增长,仅有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正增长。

二 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1%。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当前房 地产市场景气上行是结构性上行而非整体上行。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景气上行更多,三四线城市低迷。从房屋购买结构看,改善型住房景气度高,而刚需房和高端 房类的景气度相对较低。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下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回落2个百分点。一是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受经济下行 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明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次下降,则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将受到极大约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政府投资扩 张。新预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资竞争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

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

一 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7%,高于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但年度比较来看,却是持续减速。二是受失业显性化等因素的 影响,消费信心可能有所减弱。三是一些热点消费可能减速。首先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效应减弱。其次,今年受黄金价格波动及股市波动引发的避险情绪增强的影 响,三季度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金银珠宝类消费大幅走强,平均增速达到13%,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

一是外部 环境依然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报告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复苏会有所减弱,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环境优化 和低基数可能提高出口增速,进口可能低速增长。今年进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致,进口数量降幅不大。预计明年进口数量将窄幅下 降,价格影响降低,进口实现低速增长。

总体来看,明年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2016年宏观政策选择

2016年宏观政策的重点仍是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平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供需两侧发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度。第一,建议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提高赤字率,新增赤字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

第二,建议考虑加大中央国债发行规模,并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继续适时推进债务置换工作,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为地方腾出部分空间用于其他领域支出,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供给,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进一步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第四,适当加大针对东北地区及其他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配合其他相关政策,增强其自主增长动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松紧适度。第一,建议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在资本外流增多的情况下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在保持汇率总体走势基本稳定的大局下,根据市场情况,继续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减轻出口部门压力。

第二,稳定股票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宽进严出,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第三,发挥好定向调控作用,进一步扩大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支持重点领域建设。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各类企业成本,引导“双创”活动走向纵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建立地方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正向激励机制,克服不作为倾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的新型竞争机制,既要保障公平公正,也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一、基本面:数据频现积极信号

外部需求疲软、人口红利减少、落后产能淘汰……这些无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但是,如果仅仅以此来定义中国经济,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具体看,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货物贸易顺差达1331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

在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的同时,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亮点。数据显示,1—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而服务业投资占比继续提升。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增长、PMI连续4个月小幅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盈利出现回升等也都是不容忽视的积极信号。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其实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

二、政策面:求新谋变屡出实招

韧性不小,潜力巨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这些略显严肃的政策公文中,不难找出“众创”、“大数据”、“跨境电商”等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关键词”。这正是6月中旬以来国务院各项求新谋变行动的缩影。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评价国务院推动“互联网+”的新政时认为,11个具体计划行动中涉及诸如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是把“互联网+”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着眼于新经济的政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基于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方向的把握做出了长期规划,从而为我们挖掘经济潜力、释放深层活力奠定了基础。”

三、信心面:高质增长广受好评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未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集聚和安居,意味着巨量居民消费品的置办和更新,也意味着庞大的城镇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各类消费、投资需求也会因此成倍增长,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既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也蕴含着很大商机和合作潜力。7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法国图卢兹

出席中法工商峰会致辞: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

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美好愿景,让不少海内外学者和机构对中国经济普遍充满着信心。“从短期来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意味着政府在结构调整和为解决金融脆弱性所作的政策努力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从中期来说,这些努力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出口转向内需。”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判断。

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中国经济将走出这一轮经济调整中最困难的时刻,迎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内生增长期。

“发达国家如果能有2%的GDP增长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中国则有望在较长时期里保持一个总体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尽管这个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增长的质量显然会比过去更高。”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表示。

二、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

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调,下行压力比较明显。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受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明显下降;房地产销售形势虽然持续好转,但受存量房数量较大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加大;受铁路投资增速较大降低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有所降低。加之工业产品价格40多个月持续下降,企业持续减少库存;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调整力度加大。综合看,经济下行因素增多,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自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工作,在稳定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方面的成效持续累积。从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显露多方面积极变化。

1工业增速缓中趋稳

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业。2012年以来,工业增速在波动中持续下降。但比较2015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工业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增长表现出趋稳的基本态势。9月工业增速下降,与上年基数较高以及阅兵期间一些企业停工等有关。综合分析,工业增长呈现趋稳态势。

2消费持续平稳增长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较8月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持续平稳增长,是政府全力保障民生的结果。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落实,加上服务业发展平稳、创业型就业增加等客观因素支持,近年来就业形势大体稳定。9月调查失业率为5.2%左右,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就业平稳支持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这就必然给消费的平稳增长带来基础性支持。尽管大城市堵车、建房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限制了汽车、住房市场发展,限制了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其扩大消费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基于13.6亿人口日常生活的各项基本消费活动保持平稳,必然奠定消费平稳增长的格局。这也会从市场需求方面对生活资料生产形成稳定的支持。目前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平稳增长,已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在经济转型的复杂形势下,抓住保障基本民生这个龙头,对于实现中高水平的合理增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稳增长的核心目标,现在和未来都应定位于保就业、稳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经济增长筑底的核心支点。

3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回暖

1~9月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5%,增速较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2015年6月以来,房地产销售形势持续回暖,房地产业发展条件趋向改善。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城镇化的持续较快推进,使城镇特别是大城市住房需求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经过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包括限购政策、按揭贷款政策、公积金政策、营业税减免政策等的调整,以及连续5次调低贷款利率,必然会支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从历史经验看,房地产销售形势回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要带动房地产投资由降转升。尽管有存量房消化任务,但大城市存量房持续较快减少,住宅开发投资活动必然会逐步增加。

4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虽有波动,但势头趋强

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同比增长18.1%,增速较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受铁路投资回落幅度较大影响。城市公共设施投资、水利投资增速都有所提高,表明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从未来趋势看,铁路建设项目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新投资项目不断涌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职能加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大格局奠基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增加等,使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显著扩大。地方债置换等措施,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困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督查力度加大,推动了投资进度的加快。综合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稳中趋升的相关支持因素不断积累和显现。

5过剩产能处置力度加大,股市风险得到控制

市场调节下的优胜劣汰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分化情况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向上游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进程加快。供给端调整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资金和债务链条并未发生普遍断裂。此外股市泡沫基本消除,风险得到控制。如果判断第二季度GDP增长得到股市高涨的支持,则第三季度GDP增速出现小幅降低,恰恰表现经济增长更为健康和可持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在稳中求进中不断构筑新的增长基础,蓄积新的增长动力,企稳向好的态势日益明显,预计经济增速回调已接近触底。

时期实现平稳开局2016年世界经济预计将继续呈现偏弱的增长态势,受美联储加息、资本外流和相关改革滞后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恢复势头脆弱。美国经济预计将继续缓慢恢复,欧洲经济回稳态势比较明显,日本经济困难有所增加。从国内情况看,自2012年以来稳增长政策措施的累积效果以及多项积极因素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底部企稳的态势会日益明显,GDP全年有望实现7%左右的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加快,“十三五”时期将实现平稳开局。

第一,尽管世界银行和IMF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但一致认为2016年美国经济恢复仍然是一个亮点;欧洲经济尽管困难较多,但仍然会保持恢复性增长;新兴经济体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增长水平预计有所降低,分化趋势明显。综合看,2016年世界经济仍呈继续恢复态势。在这一形势下,考虑我国出口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预计出口增速在5%左右。

第二,投资增长将大体趋稳,2016年投资增长率预计为11%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态势有望结束。大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将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从底部回升。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等,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水平稳中略有提高。在市场需求拉动和过剩产能加快调整的支持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稳中趋升。综合分析,全年投资增长可能在11%左右。

第三,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为10.5%左右。近年来保就业的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就业形势比较平稳。此外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调整,有望在2016年趋于平缓,其对消费的负面影响预计会减弱。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16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0.5%左右。

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7%,CPI涨幅在2%左右。综合以上分析,预计“十三五”时期第一年可以取得平稳开局。

三政策建议

必须把稳增长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通过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微观基础和经济结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快培育和巩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1坚持以保就业、防止债务风险全面爆发为底线稳增长

由于增长速度下降到一定低点,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市场需求水平下降进入加速的自我循环,也会导致困难企业数量增加—不良债务扩大加速循环,还会导致市场预期和信心的持续下滑,最终可能会成为不可控制的经济衰退。因此在经济增速下降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集中在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上。针对经济增长触底企稳期的特点,2016年要进一步加大财政

政策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提高地方债置换规模。进一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为防范经济筑底企稳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做好充分准备。

2把启动破产退出的改革放到改革的优先位置

启动破产退出改革,必须建立和加强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没有这一机制保障,市场化改革可能会扩大风险。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本金风险不被关注,资金就会越来越多地流向风险高、利率提高空间大的领域。而伴随着高风险的高利率,又为提高存款利率,争取储蓄资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其结果必将是伴随着风险水平提高的利率水平持续提高和资金紧张,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日益加强的压制,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也会形成沉重打击。因此,应该将破产退出的改革放到改革的优先位置。

3着力重点难点、注重制度建设

在周密准备的基础上,抓住2015年淘汰过剩产能、清理地方债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敢于攻坚克难,果断启动破产退出和财产清算活动。借鉴历史经验,对相关资产、债务进行隔离,例如转入资产管理公司,从而控制影响的范围。坚持从严追究主要领导和负责人责任、切实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并形成相关的财产责任追究制度。

4完善破产退出机制

借鉴国际经验,简化企业登记、注销、破产和资本退出等相关程序,降低退出成本。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规范财产责任,减少政府对

其的过度保护,按照股权多元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向,注意把破产退出活动与国有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5改进基础设施投资方式,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包括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资金、统一考核与问责标准。要以此为抓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工作重点加快集中于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抓紧制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注重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注重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建设之间的配套。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在城市范围内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加快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v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