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22 11: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教学设计(1课时)

深圳宝安高级中学 白红艳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位于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从教材的地位上讲,这一节课可以很好的将前两章的内容综合利用起来,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和第二章的基本公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例如公式法,图像法等。在整个高中阶段来看,它是解决力学及动力问题的一个基础,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正因为可以考察的内容多,也使出题的角度变多,对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在本节课,我们除了重点让学生更加熟练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的公式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分析刹车行驶安全的思路问题,即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要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分析物理过程,如何通过阅读题目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从理论到实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都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进行讲授的,但是对于匀变速直线规律中公式如何恰当选取与灵活应用以及对物理过程分析等方面,学生仍然是存在很多模糊甚至是不清楚的地方。

由于刹车过程中要考虑的物理量比较多,例如要考虑时间、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在学生看来就显得综合性比较强,在理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上,常常是感觉随处可以入手,但又无处可以入手,头绪多而且乱。我们在这节课第一个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理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解决他们潜意识当中的“为难”情绪,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逐步过渡到有判断条件出现的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上,加深分析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在应用规律与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找到解决刹车问题的切入点,突显时间、位移、速度之间的联系 通过实际解决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及合理分析、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安全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教学难点]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到解题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量涵盖学生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使汽车行驶安全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步实现从现象分析到理论抽象的高度上来,即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刹车问题的方法,再由理论转回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和灵活应用的目的。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入,及对问题的层层深入,配以多媒体辅助,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结合发现式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发现解决刹车问题的切入点,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物理规律,通过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递进式的层层突破,使学生在学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1

驾证考试试题引出行驶安全问题——引题

分析影响行驶安全驾驶的原因——现象初探

影响行驶安全的原因可以对应学过的物理量——由现象逐步转化到理论上分析对应的物理量

探究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形成解决刹车问题的思路

拓展为刹车的物理过程——突出解题中不变的因素

例题回归——理论到实践的再应用,强化实际解题能力

课堂小结——强化、巩固,突出本节重点

作业:拓展、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一、导入: 为,被处罚_____的,吊销驾驶证。 A.1次以上 B.2次以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 提出热点话题,引出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1、一年内有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导入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参与答们越来越多的人,题,对不确定的内容引发思 C.3次以上 D.4次以上 成了有车一族,考2、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_____的,驾照一时间变成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作出处罚决定之日止。 A.10% B.30% C.40% D.50% 3、 图中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的_____。 A.平均时速限制 B.最低时速限制 C.解除最低限速 D.最高时速限制 了一种时尚,“你考和争议 拿到驾照了吗?”成为人们闲谈当中的常见话题。现在我们就来考考同学们,看看大家有没有潜力拿到驾照! 4、 汽车遇雾天,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多媒体展示考驾最高时速不准超过_____。 照的笔试题目。 A.45公里 B.30公里 C.50公里 D.60公里 二、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人的原因 1.驾驶员的原因 提问: (1)通过考驾照 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自由发言,列举影响行 从表象上,让学生对刹车问题有初步的一个认识。 超速行驶、违章操作、违章超车、逆道题目,我们可以看行驶、违章装载、酒后驾车、车距太近。 到,题中关注最多2.骑车人的原因 的是对驾驶者在 2

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猛拐和抢行。 3.行人的原因 不走人行道,无视交通信号和交通警察指挥横穿马路。 4.乘车人的原因 乘车人将身体伸到车外以及车辆没有停稳就上、下车。 (二)车辆的原因 车辆性能差、机件失灵。 (三)路的原因 混合交通、平面交叉、标志不全、路面障碍和道路不符合标准。 (四)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 交通秩序乱,通过能力低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五)交通管理水平的原因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工具、通讯等比较落后,致使大量路面失控,大部分违章行为得不到纠正。 三、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中有哪些原因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量相关的? (1)超速行驶:行驶速度V (2)酒后驾车:反应时间t 驾驶车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是为了从主观上尽量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那么,你知道“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吗?” (2)注意强调主观因素。(教师要注意引导,适当补充,但不要无限制的扩展,注意和本节课内容的相关性) 驶安全的原因。 从现象当中提炼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上的物理 学生交流讨论,在互相补充当中,尝试找到这些物理量。 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物理量有哪些,突出解决或者判定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切入点,为突破难点做铺垫,寻找依托点。 (3)车距太近:安全距离s 量,对学生来说有(4)车辆的原因: 难度,所以教师在车辆性能差,减速快慢:加速度a 此刻的提问引导 很关键: 四、汽车行驶安全中蕴含的物理规律: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已学的物理量当中,哪些是可以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相联系的? 在明确物理量v,t,s,a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再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而顺势突破重点、难点。 —寻找v,t,s,a的关联性 提问: 例题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请同学们思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m处考例题1当中是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否会存在安全问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s才停下来。问该题,并通过运算说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明自己结论的合理性。

3

学生可能列举出的解题方法: 一、从比较位移的角度出发 第一种解法: v?v0?vt2?302?15m/s 通过典型的例题,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判断,或者同一角度不的不同方面进行判断。 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不同的判断依据进行分类,既要明确解决刹车问题的切入点,又要体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 学生多角度开始思考如何判断汽车行驶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学生利用投影仪在 讲台上,为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判断的方法。 s?vt?15?4?60m<80m 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二种解法: s?(v0?vt)230?02?ts?()?4 s?60m?80m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三种解法: 2as?vt?v02as?0?30a?a?vt?v0t0?304m/s2222 运动规律中公式的应用,掌握的灵活程度不同。 s=60m<80m 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四种解法: a?a?vt?v0t0?30412m/sat22学生切入点的角让学生展度如果不能想全,示个人风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在学生思采,获得体验成功s?v0t?s?30?4?12?304考和讨论的时候,的喜悦。 教师下讲台巡视,?4?60m?80m2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五种解法: 可以选角度典型的同学先展示,再根据时间弹性的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展示。 4

s?12?4?30?60m?80m 不会有安全问题 二、从比较速度的角度出发 第六种解法: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v1?v1?v2?vt?v020?302st?804?15m/s?20m/s v1?v2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七种解法: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s?vt?v02a0?v12a4?7.5m/s222280?a? 0?30v1?34.6m/s?30m/s 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八种解法: s?(v0?0)2v02,,?t80?,?4 v0?40m/s?30m/s 不会有安全问题 三、从比较时间的角度出发 第九种解法:

5

v?v?t?,vt?v020?302sv?8015?15m/s?5.33s?4s 不会有安全问题 四、从比较加速度的角度出发 第十种解法: s?vot?12a1t280?30?4?a1??5m/sa2?vt?v0t212a1?42 0?3042???7.5m/s2a2??7.5m/s?a1不会有安全问题 第十一种解法: s?12at12280?a?422a?10m/sa2?v0?vtt ?230?04?7.5m/s2a2?7.5m/s?a不会有安全问题 五、拓展分析刹车过程,“形”变“神” 学生通过思考、对 增加物理分析过程,突显分析问题的本质没变,从而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方法的理解。 可以为教师讲授追击与相遇的习题问题做很好的不变 提问: 例2:在例1中,如果驾驶员看到交通事如果考虑实际过故的反应时间是0.5s,该汽车是否会出程中的反应时间,比两道题现安全问题? 我们判断汽车行目,回答 驶是否会出现安解题方法和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 全问题又有什么1、从比较位移的角度出发,在原有基础不同? 上要考虑增加的匀速行驶的那段位移。 2、从比较速度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利用此处可以列举其位移算速度时,要去除匀速行驶的那段中一个角度与例位移。

题1中算法的不6

同,其他类推。 3、从比较时间的角度出发,要注意减速用的时间,要增加驾驶员反应的时间。 4、从比较加速度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利用位移算加速度时,匀速行驶的那段位移的影响。 六、深入生活,体现各物理量的实际物理意义 铺垫 回归教材,首尾例3要简单处理,学生分例3:简单分析教材中给出的《驾驶员守看学生是否能看则》中安全距离图,看看v,t,s,a是懂例3图中各数多少? 据所代表的物理例4: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若以量,以及如何算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前进24m经历了t, a即可,如果多长时间?写出汽车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解: t停?0?10?2?5s,汽车5s末停止运动。 12?2?t 2析、计算 呼应,让学生内能够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只阐述方法。 例4:提醒学生要注意停车时间问题,也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如果刹车前面的车也有速度,而不是停止,那么又要如何处理刹车问题,也可请同学课后思考? 教师重申:刹车问题中要注意的时24?10t?解得: t=4s,t=6s(不符合题意舍去) s?10t?s?122?2?t(0?t?5s)20?10 ?25m(t?5s)2?(?2)七、小结 学生总结,解决 强调、巩固、深入提高 间关系,位移关刹车问题系,速度关系等。 的方法和切入点 八、作业 1、小组活动:设计一些方便、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能帮交警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2、思考如果刹车前面的车也有速度,而不是停止,那么又要如何处理刹车问题? 3、教材P24 1、4、5

7

教师布置 学生分组 再次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学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学案

班级 姓名

一、热身过程

1、你能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吗?(课前)

2、你能回答考驾证的题目吗?

(1)一年内有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_____的,吊销驾驶证。 A.1次以上 B.2次以上 C.3次以上 D.4次以上

(2)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_____的,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至作出处罚决定之日止。 A.10% B.30% C.40% D.50% (3)图中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的_____。 A.平均时速限制 B.最低时速限制 C.解除最低限速 D.最高时速限制

(4) 汽车遇雾天,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_____。 A.45公里 B.30公里 C.50公里 D.60公里 3、你知道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因素 因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略) 二、解决刹车问题的切入点 注意两物体在相碰过程的几个关系: 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 4、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中有哪些原因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量相关的? 因素 物理符号 因素 物理符号 二、汽车行驶安全中蕴含的物理规律:—寻找v,t,s,a的关联性 例题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s才停下来。问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

8

拓展:

例2:在例1中,如果驾驶员看到交通事故的反应时间是0.5s,该汽车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请分析例2在分析与解题思路上与例1的不同之处)

三、回归生活

例3:简单分析教材中给出的《驾驶员守则》中安全距离图,看看v,t,s,a是多少?

例4: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若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前进24m经历了多长时间?写出汽车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小组活动:设计一些方便可行性的方案,能帮交警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2、思考如果刹车前面的车也有速度,而不是停止,那么又要如何处理刹车问题? 3、教材P24 1、4、5

9

[教学反思] 讲授后,发现层层深入的引导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学生对寻找解决刹车问题方法的难度,可以很好的实现过渡,而且使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和体会了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物理量,使他们更容易发现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多角度的判断例1中是否存在行驶安全的问题,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踊跃的发言,而且想出了非常多的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他们在交流、比较当中,不仅清楚了解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通过体验成功,更坚定了他们可以把物理学得非常好的决心。

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展示的时间有限,课堂的容量很大,有的地方,学生的讨论还意犹未尽,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是有些遗憾。我想如果在这堂课结束后,如果紧接着再来堂追击和相遇问题的习题课,做个二次拓展:从刹车行驶安全问题涉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拓展到一个考虑反应时间的一个物体的两个过程;再将前面出事故的速度为零的车,拓展为有一定速度的正在前进的车。这样设置两次拓展,既可以让学生在意识当中顺利延用第一堂课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突破追击问题当中的难点,又可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万变不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0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参评课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粤教版 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

作者姓名: 白红艳 工作单位:宝安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13424366889 邮箱:bhysyb@163.com

11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参评课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粤教版 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

作者姓名: 白红艳 工作单位:宝安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13424366889 邮箱:bhysyb@163.com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