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xaba中国医学

更新时间:2023-10-30 1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中国医学 赵保国/文

中国医学,是靠千年文化滋养、汲取了自然生命源的精华而成熟的自然科学;它源于自然,用于自然;是一门非常独立的自然科学。它的独立不代表孤立,恰好是因为融合了全部自然界万物系变的规律和成份,得以整合与独立。中国医学学者们,被谓之“中医”。

中医,就是中国的民族医学代表;承担着济世救人的天职;受世界爱戴和瞩目!

中医们在千万年来,含辛茹苦地探索着人体奥秘和对疾病的治疗,完全出于自发。更可贵的是,在落后的岁月里,通过最为原始的办法,获得了各种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一系列经典巨著和临床指导思想的诞生,为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缔造了福音。

永远挥之不去的巨大作用和需要,让中医学者们任重而道远。 如果用营养学来衡量,中医会令其低头含羞;如果用西医来衡量,中医会令其愧疚尴尬;如果用现代医学来衡量,中医会令其惊恐失措!

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不是片面地追寻技术上的突破,也不是靠能量或强补来维系、更不是盯着病灶切割、缝补。而是整体宏观其变、微妙辩证其证、标本皆治。还有,中医追求病因、病机,超乎其它单纯地研究病理的不足。诊治上,直捣黄龙,将疾病一举全歼,连根拔掉!

其它保健、治疗办法,居多是强补强耗,被世人喻为岌岌可危的短命医学。而中医是追求本源、回归自然。中医的“应天而生,从阴阳”思想,像汪洋,也像细雨;中医,淳朴而非凡地迎击过无数洪水猛兽般的重大流行病,也濡养了中华民族的人类繁衍生息;博奥的治未病、养生思想,一直保障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之安危。

今天,在现代医学科技的支持下,中医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在全世界的当空。 片言短文,不才拙见,尤可令世人不齿,但,尚属本人潜心研学感悟。望有识之士给予斧正。以下略做文中解释,或解读,抛砖引玉,供大家积极评说,善益众生。

1、源于自然,用于自然;是一门非常独立的自然科学。

中医学,是我们的祖先在应对原始生活中病邪入侵时,通过发现和尝试,逐步整理出来的医学成果。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疾病来自于内因和外因,既七情所伤、外感六淫及其它。所以,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将保健和治疗与自然紧密结合,发明了诸多自然疗法。而且,用于人体本身,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健康法则。人:

受命于自然、养命于自然——病源于自然——治疗取于自然——施治于人体(自然) 2、如果用营养学来衡量,中医会令其低头含羞; 4、如果用西医来衡量,中医会令其愧疚尴尬; 5、如果用现代医学来衡量,中医会令其惊恐失措!

6、其它保健、治疗办法,居多是强补强耗,被世人喻为岌岌可危的短命医学。

以上各养生观和医疗观,基本出自于:强补强耗。严重违背中医学的自然观。

不断的营养补充和健身运动,只能作为养生的部分,绝不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措施;一贯的切割、缝补,只能作为临床急诊“拆东墙补西墙”,大量生化药物的危害更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医学技术观念的误导,让人们忽视了古中医学博大精深的文化性的存在,更不懂得健康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因此,掌握了医学技术,只能是去通过破坏别人的身体、而求全于疾病的短暂控制,实际上,后期的破坏远远超过了疾病本身的危害。

中医,匀平阴阳、调和血气、驱风辟邪、协调五行运换和脏腑运化??遵循自然消长变化;最终,健康养生、治未病,才是人间大道;以后,我们不等到医生开药方,先施治未病,改换食养、结合各方面正确的调整和维护,那时,会很少有人再因为生病而与医院交往。

中医,从上古时期古人类文明发现,至《黄帝内经》的诞生,人类通过不断扩展与逻辑,通过千万年临床中总结,完善整理了中国医学的学术研究和自然科学中的“阴阳、五行”之应用。阴阳、五行与人体正邪对抗、血气生化理论的不断再现,正确有效地指导了基础中医学及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与研究。通过人体经络、脉络,舌象与脏腑的关系,血气、精神的关系,辩证了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还促进了对病理的研究。在辩证人体疾病的产生与潜、散关系中,十分精辟地指引了中医临床诊治方向和路线,达到了“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亡”的至高境界。且实现了“治未病”的独特健康思想。在指导人体平衡关系中,特别彰显了人体平衡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各种联系。系统而精深地发挥着显著的医疗、养生作用。

中国医学受现代医学的推动、医学科技的帮助,更加鲜明地展示出“医学科学全面观”。使整体观更加全面,系统论更加精微。包括西医的影像、解剖、检测数据及检测信息,经中医的合理引用,直接弥补了传统中国的想象、推理等较抽象的内容。例如:影像在骨科的应用,内窥检查对病样的精确,脉象仪、舌象仪等等的辅助。

然而,我们不能过分地求助于现代医学技术,只有在汇集诊疗方案、适应于特殊疾症时,才可以作为综合参考。中医,始终得依靠自身的特殊条件来完成诊治,才能达到中医治疗的目的,才能实现中医治疗的特殊效果。除了医者主观不同外,中医是在包括了治疗技术的基础上,更多地具备了特殊的诊治方法的。一旦依赖于技术支持,将失去中医主动性和中医优势的发挥。《黄帝内经》等经典巨著,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各个要领,也十分正确地指导了临床应用。例如: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精神、经络、诊断、病因病机、治疗、养生保健、运气等等,尤其是在技术方面体现了针灸等外治法。

所以,依赖现代医学技术对患者实施诊治,无异于对应检查结果、选择药物,以药探病。这是旧时庸医所为。凡是良好的中医,务必会六诊合参、辩证施治、施养;还需减少口服调治,居多通过外治法,给予无创痛、无损伤调治。竭尽全力将所有可能产生的副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当然,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一般医生做不到。原因是:中医不仅要进行系统地学习和临床积累,还应具备一定或特殊的天赋,要善于在变化中求变、应变,而且还得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变化的认识,光有认识还远远不够,还得善于观察、分析其变化与适用。适用,个人个因,相宜适度而对应;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绝没有一方一技、一药一物可以供人高枕无忧的事情。均需要如上实施。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或追求什么药、食。

中医诊断最高境界:必须有能力预后。 一、在医疗中,我们应该发现并警觉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 我们经常听得到几种声音:

“医院的中医被‘西化’了,治不了病”(以上基本已经讲述清楚了) “医生避责,生命的消失是无辜的”——从“急则治标”说起:

医案记载、现代临床工作大量反映:许多病人久治不愈、治疗无效、死亡。

有记载:某患者危急,某医来诊,屡治不愈。眼见患者生命不日,另一医来诊,问前医:

“为何此治?”前答:“证在若何!”后又问:“何不解急?”前答:“急则不测!”

后来的大夫不仅清楚病情和疗法,也明白了前面大夫的心理:坚守“原则”,宁可病人死,不能受其害。其实,前面来的大夫完全可以搭救病危、挽救性命,只是不愿意这么做。

那又是为什么呢?

上面有一个词叫“原则”。就是这个原则,让无数生命因一些小毛病而不复存在! 后来大夫与前来大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急则治标,医家常情,你是职业医生,靠此谋生,怕担责任,我能理解,但我不靠行医吃饭,所以我不怕担责任,我来开方救人。”

至此,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 1、原则与责任。

这种所谓的原则,在旧时就存在,也就是一种行业潜规则,承担医疗事故责任,意味着对自己名声的影响。

2、医生与医家。

医生,是职业所在,靠行医谋生;医家,是正宗的医学学者,济世救人,不以个人利益而驱动,纯属公益行为。

由此可见,看似同行,却,两者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和区别。因此,会出现本题目。 而那些所谓的原则,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行医人员的治疗原则和行为道德。首先,要躲避医疗事故的责任。而真正的医疗事故又有多少呢?

事实上,现代医疗中的事故最多,而且十分隐形。可人家总是循规蹈矩,造成受害人无法辩解。自然,就不存在承担过多的医疗事故责任。除非是明摆着的、人为的医疗事故。

是这种“原则”袒护了“凶手”。 总之,回避责任,是现代医学无休止活人试验中、进行生化治疗和机械治疗时出现的“无效医疗”以外的另一个“无效医疗”现象。

这种情况,自古有之。至今不断,几乎时刻在发生着! 然而,旧时可以说:“我不是职业医生,我来救人。”现在却不然,是“非法行医”! 因而,当身体出现病症时,确实难以得到合理的就医待遇。同时,对中医实施的诊治规范,也深感痛惜。毕竟,中医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儿,是真正的学问,是无法用某种条令来约束的无界自然科学。为什么中医谓之药方叫“方子”?

这绝对不同与西医“开药”的概念。

开方子,是中医进行治疗时,经派兵打仗一样的分析过程来组合药物,叫“遣药”。而“方”的含意犹深,方,最多代表的是治疗方略。某种治疗方略尽在一纸方中!

这么博大精深、奥古精微的内含,岂是一般科技能比拟的?

所以,对中医制定的职业条令,制约性远远大于可行性(当然,的确也是个难题)。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对自己及亲人生命负责,正确就医思想。

二、、病不在先,自己是凶手。

一来,是上述原因造成;二来,是自己无视或无知于养生,造成身体亏溃和疾病发生。 至于养生,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而且,因人而异、应时而变、因地制宜。是需要长期、终生来维护的事情。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什么东西,可以让人终生享受这种维护,只能在变化中应变,随着一生的变化而不断改善,至终。

未来,人们的生存将进入到靠健康养生来维系,这是必然。

因此,谁也无法漠视自身、自家的健康养生事项。因为你想活着,更想很好地活着。

赵保国 / 拙作 2010年5月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