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1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师姓名 级别 天然产物化学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027-87283201 sunzhida@mail.hzau.edu.cn 人和蔼 评价 孙智达 副教授,硕导 何慧 副教授,硕导 天然产物中及经改性后得到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食品安全、分析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 027-87282111 hehui@mail.hzau.edu.cn 刘晓宇 副教授,硕导 liuxiaoyu@mail.hzau.edu.cn 87282111 还不错的老师,很牛 熊善柏 教授,博导 食品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食品品质控制;食品酶学 王清章 教授,硕导 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 xiongsb@mail.hzau.edu.cn 027-87288375(O),87285712 qingzw@mail .hzau.edu.cn 87286381 副院长,很牛的老师,不过是他老婆赵思明管的 听说人很很好,许金荣的导师 彭光华 副教授,硕导 天然活性成分化学 guangh@mail.hzau.edu.cn 62315727 不了解 潘思轶 教授,博导 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食品加工工艺 黄文 副教授,硕导 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昆虫资源加工利用 027-87283778 pansiyi@mail.hzau.edu.cn 027-87282426 huangwen@mail.hzau.edu.cn 院长,很牛,分要高,英语要好 还不错的老师 1

赵思明 教授,博导 食品大分子结构;粮食、水产加工;食品工程 李春美 副教授,硕导 天然活性成分化学与保健功能 王承明 副教授,硕导 黄凤洪 马美湖 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化学 蛋制品 027-87288375(O),13871533218 zsmjx@mail.hzau.edu.cn 很严格的导师,也是我的导师,大家的一致反应是:受不了了,快得精神病了 lichmyl@mail.hzau.edu.cn 还可以吧 cmwang@mail.hzau.edu.cn 87286922 暂时没有 暂时没有 很牛,另有补贴 很牛,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专业名称 食品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性别 硕/博导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理学硕士 27-87288375(O),87285712 食品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食品品质控制;食品酶学 E-mail xiongsb@mail.hzau.edu.cn 男 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 所在院系 1963.09 食品科技学院 姓名 职称 熊善柏 教授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2

主要工作简历:

2001年至今,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任教授; 1996年-2001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任副教授; 1991年-1996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任讲师; 1987年-1991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任助教; 1985-1987年毕业留校至食品科技系任教学秘书、总支秘书。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粮油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畜产加工研究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湖北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标准协会理事。 主要研究成果和论著: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3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6项,企业委托项目15项。在稻米淀粉结构、功能特性(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及其与淀粉质食品品质之关系,蛋白质结构、特性及其酶水解产品功能特性,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以及食品(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率先提出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工艺、淡水鱼糜制品的冰温气调保鲜技术、米饭的压力无沸腾蒸煮工艺、方便米饭的微波热风干燥技术、淀粉质食品的高温高湿干燥技术、超甜玉米的微波保鲜技术、红枣的复合酶浸渍液化技术等新技术。取得省级鉴定成果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

共发表论文90余篇,近5年来发表论文57篇,其中有20余篇被CA、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2篇在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上宣读并获优秀论文奖,参编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专著1部。 目前主持科研课题:

1. 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 水产品的冰温气调保鲜与含气调理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3. 应用低值鱼为原料生产鱼糜制品及风味食品的技术开发,武汉市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重大专项;

3

4

专业名称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姓名 赵思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12.13 职称 教 授 硕/博导 博士生导师 所在院系 食品科技学院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 联系电话 027-87288375(O),13871533218 E-mail zsmjx@mail.hzau.edu.cn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食品大分子结构;粮食、水产加工;食品工程 主要工作简历: 1. 1994.09-至今 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历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2. 2002.6-2004.10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暨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博士后工作站 3. 1985.07-1994.08在武汉市粮食局武汉一米厂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成果和论著: 主要从事稻米、淀粉、淡水产品加工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的研究。在食品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食品加工和贮藏程的生化反应核物理变化动力学及其数学模型;食品微细粉体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食品信息学;粮食加工高新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18项,其中国家级3项。取得省级鉴定成果和验收成果10项,发明专利6项。共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1部。 目前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 1. 大宗低值鱼加工新产品与超低温急冻装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5

2. 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3. 新型健康大米方便食品开发与中试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4. 大米淀粉特性与米制品品质的相关性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新型营养配方方便食品开发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计划; 6. 米饭营养、品质评价及蒸煮工艺优化,横向; 7. 粮食的微波防虫防霉技术与产业化,横向;

8. 稻米仓储害虫的综合治理体系与虫害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横向; 9. 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研究生11人,目前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1人、在读博士生1人。主要从事稻米、淀粉、淡水产品加工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的研究。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 王承明 副教授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的 主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87286922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性别 硕/博导 男 硕导 出生年月日 1964年10月24日 所在院系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日本福井大学,工学博士 E-mail cmwang@mail.hzau.edu.cn 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化学 起止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6

要科研工作 土霉素在草鱼中的代谢与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活性 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在农业部研究课题,子课题 食品中的快速检测 土霉素和呋喃唑酮在鱼和虾华中农业大学人才引进科研中的代谢与毒活性 启动基金 2004.6- 2006.5 2004.10-2006.3 2004.3- 2006.2 1万元 8万元 3万元 主持 主持 主持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1987、1990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分别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东渡日本福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访问研究工作,获物质工学博士。期间受到国际著名分析化学专家、国际学术核心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编委 Koichi Aoki教授的指导。2004年初回国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并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任湖北省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理事。 从事“仪器分析”、“分析化学”、“ 食品营养学”、“食品法典”、“食品标准与法规” “化工基础”、“文献检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研究工作主要以分析化学等化学手段、物理手段和生化技术研究食品安全、食品品质控制、菜籽加工综合利用和生物柴油等食品加工。分析对象研究有食物复杂多组分的分析、食物复杂体系的研究等。分析技术和方法研究有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及光谱分析,显微分析,图像解析等。 承担和参与过多项国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际核心期刊Anal. Chem.、Langmuir、 J. Electroanal. Chem.和国内《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色谱》、《化学试剂》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6篇,最高影响因子5.25,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曾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色谱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7

现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曾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培养和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4名。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李春美 副教授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性别 硕/博导 87280015 E-mail 女 硕导 出生年月 所在院系 lichmyl@mail.hzau.edu.cn 1973.2 食品科技学院 200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天然活性成分化学与保健功能 8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等) 1995年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主要从事食品化学和天然活性成分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省“十五”重点科技公关、省自然科学基金、校创新基金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银杏黄酮的提取分离研究;儿茶素新药的研究;原花青素及其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魔芋的产业化开发研究;柚皮黄酮分离提纯及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等。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一部,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一篇,CA收录4篇,另外有三篇论文正在出版中。曾协助谢笔钧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一名已毕业,另一位正在学习中

9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 食品科学 性别 硕/博导 男 硕导 出生年月 所在院系 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 87288377 E-mail Xionghanguo@163.com 生物降解材料及生物医用材料 1964.08 熊汉国 副教授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10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1982.9—1986.6 湖北大学化学系本科 1986.7—1993.8 武汉华中橡胶厂技术干部 1993.9—1996.6 华中农业大学食科系硕士 1996.7—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食科院教师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部“863”农膜的研究。以天然再生资源—淀粉、纤维及壳聚糖为原料,代替石油原料(塑料树脂),制造全生物降解一次性餐具(餐盒、碗、筷等)、一次性薄膜(购物袋、农用地膜等)、淀粉玩具及工艺品、家用电器包装器皿、生物降解口香糖。其中有三项成果通过科技部门的鉴定及一项专利,且多项成果已被推广应用。1.“水溶解及全生物降解粒料及制品”技术获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鄂科鉴字[2000]第0002301号(主持人熊汉国)2.“生物降解粒料及淀粉玩具制品” 技术获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鄂科鉴字[2000]第1090354号(主持人熊汉国)3.“可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母料及制品” 技术获武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水平”。武汉鉴字[1999]第032号(主要完成人熊汉国)4.专利技术“一种可生物降解口香糖的生产方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申请号:02115932.7

专业名称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11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黄文 副教授 性别 硕/博导 女 硕导 出生年月日 所在院系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 1968年1月11日 食品科技学院 027-87282426 E-mail huangwen@mail.hzau.edu.cn 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昆虫资源加工利用 12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1. 工作经历 自1989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食品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9-1992年于商业部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1995.7-今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3-200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进行研究工作。 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主要从事食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现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干扰素IFNα/β诱导蝇蛆Mx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高附加值茯苓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研究”、华中农业大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白果活性蛋白的功能研究”,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子课题《膳食纤维研究》、横向课题《昆虫食品研究》、《壳聚糖保鲜的研究》、《天然保鲜剂研究》、《白羽乌鸡深加工》、《草鱼深加工》和《竹叶提取物研究》等,还参加了省科技厅攻关课题《银杏功能食品开发》、《香椿深加工》和市科委的《板栗贮藏与加工》和《莲藕防褐研究》等课题,均为主要参加人。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部;主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参加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成果3项。 3.培养研究生情况 现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0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人。 13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 潘思轶 教授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性别 硕/博导 男 博导 出生年月 所在院系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 027-87283778 E-mail pansiyi@mail.hzau.edu.cn 1965.1 食品科技学院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食品加工工艺 14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潘思轶,现任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1998年被筛选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骨干,200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食品科学》杂志编委;《农产品加工·学刊》杂志编委;《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湖北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农学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食品学院院长联谊会常务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性农产品贮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探讨植物性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理论、化学变化机理。现阶段主持科研课题5项,与加拿大Manitoba大学联合申报MRAC国际合作科研课题1项。主持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魔芋加工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特色资源魔芋开发利用程度低、增值率低等问题,开展应用创新技术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对魔芋葡甘聚糖的结构进行物理的或化学的修饰与改性,研究开发魔芋水处理絮凝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提升魔芋产业化水平,提高魔芋产业的整体综合效益。主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农业部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和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浓缩和非浓缩柑橘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针对柑橘汁加工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对于柑橘风味成分、色素组成、质量特性和加工贮藏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构建我国柑橘浓缩和非浓缩汁加工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柑橘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主持武汉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专项攻关课题“城郊绿色蔬菜安全生产和加工流通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及销售安全体系。主持湖北省人事厅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择优支持项目和校创新基金课题“蛋白质与淀粉复合凝胶体系形成机理及质构特性研究”,率先研究了大豆7S、11S蛋白的提取技术、加工特性、分子修饰技术和应用特性,探讨食品中两种生物大分子的加工特性。 15

前已发表论文十数篇,其中2篇被SCI源期刊收录。 曾协助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2005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2006年计划招生2-3名,欢迎报考。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 何慧 副教授 性别 硕/博导 女 硕导 食品科学 出生年月日 所在院系 武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027-87282111 E-mail hehui@mail.hzau.edu.cn 1960年1月 食品科技学院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中及经改性后得到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21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本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后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多年。1993年至今在华中农业大学食科系从事食品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主要承担国家科技部、湖北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从事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肽及经改性后得到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近几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论文近10篇。 在读研究生有3名,研究课题均为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已毕业的一名研究生其硕士论文《灵芝中肽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2002年10月荣获首届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专业名称 姓名 食品科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日 孙智达 63.5 22

职称 副教授 硕/博导 硕 所在院系 博士 华中农大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毕业学校及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027-87283201 E-mail 天然产物化学 sunzhida@mail.hzau.edu.cn 简介(内容包括主要经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培养研究生情况): 作为主持人,利用魔芋淀粉,特别是以魔芋精粉和/或加工后的下脚料--飞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形成一种新型的制造内外墙腻子用的粘结剂,再通过与其他原料的配合生产适合内外墙墙体处理用的腻子。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国家科委的重大项目“高活性银杏叶提取物新工艺技术项目”的研究。高活性银杏叶提取物新工艺技术是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HB-96为添加剂的水溶液浸提,通过相转变原理将银杏叶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整个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有效成分利用率在95%以上。该技术经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人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合作研究十五个月, 从事油菜菜籽蛋白质的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 确定了从菜籽饼中脱除抗营养物质的化学方法。第二,建立了测定菜籽饼和所提取蛋白质中多酚化合物的新方法。第三,建立了测定所提蛋白质热力学特性的一系列参数,该测定方法可很好地监测在提取过程中各步骤对蛋白质质量的影响。第四,初步确定了提取蛋白质的工艺路线。 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作为骨干参加了湖北省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枸杞多糖研究”工作,本人主要承担研究新工艺的工作。首次采用新型柱填料对枸杞多糖进行分级,首次用凝胶法测定了枸杞多糖的分子量,并测定了其特征粘度,首次运用电泳法对枸杞多糖进行了电泳分析。建立了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方法。该项研究已通过湖北省科委的成果鉴定 23

目前在读的研究生有2人

马美湖,男,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性产品贮藏、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探讨动物性产品的加工技术理论与生化变化分子机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畜产食品科学理论与质量控制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2004年4月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福罗里达大学交流访问,2006年1月前往丹麦、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捷克等欧洲6国考察访问。

现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蛋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筛选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肉食工业》、《中国家禽》和《肉类工业》杂志编委。1992年荣获“湖南省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11月在北京获首届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人物”称号;2005年月12在北京获第二届中国肉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称号。

主持“牛肉嫩化技术及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鹅肉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獭狸养殖与肉食产业化深加工技术研究”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冷却肉生产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湘潭市可持续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大豆系列产品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主持完成“皮蛋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06年通过科技厅组织国内专家的鉴定。主持完成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鹌鹑蛋》标准,主要参加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鲜鸭蛋》标准,均已颁布实施。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纯天然高效肉与肉制品保鲜剂”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屠宰场废血液生物降解与综合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编号30270976),目前正在主持国家948重大滚动项目“蛋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引进与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2项。

主编出版全国高等院校“十五”规划教材《蛋与蛋制品工艺学》,主编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和全国性高校教材《肉与肉制品工艺学》、《现代畜产品加工学》、正在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任副主编出版全国高校十五规划教材《畜产品加工学》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畜产食品加工学》以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概论》,参编出版全国高校教材《肉品工艺学》。主编或独

24

立编著出版的著作有《无公害肉制品综合生产技术》、《蛋品制品生产技术》、《毛皮特种动物加工工艺与技术》、《珍禽野味食品加工工艺与配方》、《特种经济动物产品加工新技术》、《实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含加工利用)、《腌腊肉制品加工》、《熏烤肉制品加工》,任副主编出版《风味小食品制作技术》、《农村实用科技手册-加工业》等11本。在《食品科学》、《中国家禽》、《肉类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 近20年来,长期深入工厂与车间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积极为社会服务,促进全国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多次主持和参与全国的本行业科技活动,分别主持召开“第三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98年长沙),主持召开了“第四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00年昆明)、“第五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02年北京)、“第六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04年北京)、“中国蛋品工业发展座谈会”(04年北京)、“第七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06年北京)和“世界蛋品日在中国首次启动仪式”(06年北京),并参与组织召开了“第五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05年北京)。

陈福生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陈福生,男,1965年8月25日生,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邮 编:430070 电 话:027-87282927

E-mail: chenfs@mail.hzau.edu.cn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9,9~1992,7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硕士 1995,9~1998,7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博士 2003,8~2004,8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 1992,7~现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师

25

主要社会兼职: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副院长 2.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3.中国微生物毒素学会,常务理事; 4.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 5.AOAC会员;

6.湖北省真菌学会,常务理事。 (三)主要研究成绩:

从1992年硕士毕业留校起,开始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食品安全方向,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和特点,将现代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食品安全检测中。近5年来,主持和参加了863计划、湖北省科技厅和武汉市科技局下达的农产品、饲料和食品中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和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的课题6项(主持课题的编号分别为湖北省科技厅2002AA207B07、2005CA013、2004AA203B、2006AA201B11,参加课题的编号为863计划2001AA246041,武汉市科技局20062001018)。完成成果鉴定4项,发表相关论文21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1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

在食品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方向,本课题负责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红曲菌(Monascus spp.)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发酵产品红曲的研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主持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红曲菌产色素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NCET-05-0667),莫哪呵啉(Monacolins)高含量红曲的研制(科技部,99-022-02-03), 红曲菌产桔霉素相关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湖北省科技厅,2005ABA143)等课题。完成成果鉴定1项,发表相关论文18篇,参编专著1部。 (四)近5年承担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角色 项目来源 20062001018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06,01-07,12 主要参加人 武汉市 26

科技局 湖北省 2006AA201B11 食品中常见真菌毒素联合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06,01-08,12 主持人 科技厅 NCET-05-0667 红曲菌产色素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05,01-08,12 主持人 教育部 湖北省 2005CA013 食品中常见病原菌联合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05,01-06,12 主持人 科技厅 湖北省 2004AA203B 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04,01-05,12 主持人 科技厅 湖北省 2005ABA143 红曲霉产桔霉素相关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05,01-06,12 主持人 科技厅 992P0321 抗黄曲霉毒素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99,01-03,12 主持人 湖北省 27

科技厅 科技部 2001AA246041 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 01,01-05,12 参加人 863 湖北省 2002AA207B07 果蔬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02,01-03,12 主持人 科技厅 湖北省 2001AA214B03) 莫哪呵啉(Monacolins)高含量安全红曲的研制 01,01-02,12 主持人 科技厅 (五)主要的研究成果与论文 成果:

1. 食品中常见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主持人,2006年8月10日通过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

2.黄曲霉毒素B1无毒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试剂盒的研制(主持人,2006年8月10日通过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 3. 藠头多菌种低盐发酵技术研究(主持人,2006年6月5日通过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

4. 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卡的研制及其产业化(主持人之一,2003年12月24日通过鉴定,鉴定结果国内领先。) 5.莫哪呵啉高含量红曲的研制(主持人,2002年10月30日通过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 论文:

1. Chen Fusheng & Hu Xiaoqing Study on red fermented ric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monacolin K and low concentration of citrin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5,103:331-337.

28

2. Chen Fusheng & Leick Vagn The protozoan Tetrahymena as a bio-indicator to screen bioactive substances, Journal of Micro- biological Methods, 2004, 59:233-241.

3. Leick Vagan & Chen Fusheng Chemosensory behavior and cilliary cyclic 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European Journal of Protistology, 2004, 40: 303-312.

4. Chen Fusheng & Zhou Qi Comparative study on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sera of anti-aflatoxin B1 from rabbit and laying hen, Nahrung/Food, 2002, 46(6):432-436.

5. Chen Fusheng, Zhuo Qi ,Luo Xinch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cken antisera raised against Aspergillus spp.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Nahrung/Food, 2000, 44(5): 323-327.

6. Wang Ruyi Shao Yanchun Ding Yuedi Chen Fusheng,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and high-efficient transfer system of Monascus spp.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D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6 (accepted. 通讯作者)

7. Shao Yanchun Wang Ruyi Ding Yuedi Chen Fusheng Xie Bijun, T-DNA transformation into Monascus ruber mediated by Agobacterium tumefaciens,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6, (accepted. 通讯作者)

8. Zhou Youxiang Chen Fushe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flatoxin B1 anti-idiotype antibody, Food Safety, 2006 ( accepted. 通讯作者)

9. 邵彦春,王汝毅,丁月娣,陈福生,谢笔钧,农杆菌介导的红曲菌T-DNA插入突变库的构建及色素突变子的性质分析,菌物学报,2006,25(2):247-255。(通讯作者)

10. 丁月娣,邵彦春,许一平,陈福生 红曲霉T-DNA插入转化库中桔霉素突变子的筛选,微生物学通报,2006,33(4):52-57。(通讯作者)

11. 邢淑婕,陈福生 土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食品科学,2005,26(6):242-245。(通讯作者)

12.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等,黄曲霉毒素B1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和应用研究Ⅰ.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和性质研究,菌物系统,2004, 23(1):92-101。 13.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等,黄曲霉毒素B1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和应用研究Ⅱ.抗独特型抗体应用,菌物系统,2004, 23(2):280-285。(通讯

作者)

14. 陈福生,邢淑婕 红曲产品中桔霉素含量的ELISA测定,食品科学,2004,25(8):169-172。

15. 胡晓清,袁梦仙, 陈福生,王汝毅, 周有祥 双向薄层层析测定红曲中Monacolin K,中国酿造, 2004,2:30-32。(通讯作者) 16. 陈福生,王勇,陈九武,β-1,3葡萄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食品科学,2004,25(5):33-35。

29

17. 胡晓清,陈福生,邢淑婕,刘畅 红曲中桔霉素的薄层层析分析,食品科学,2003,24(5):126-129。(通讯作者) 18.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等,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检测 I.抗原的制备,菌物系统,1999, 18(3):316-320。

19.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等,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检测 II.抗体的生产和应用,菌物系统,1999,18(4):409-414。 20.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等,酶联免疫吸附快速检测储存粮食中的污染曲霉,中国粮油学报,1999,14(1):51-54。

专著:

1.食品安全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3.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主编)

4.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副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5.食用蕈菌生物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书版社,2002年,参编) 专利:

1. 一种食品及饲料中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酶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申请书 (申请人,公开号:CN1254843A) 2. 一种聚丙烯凝胶水平电泳槽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人,专利号:ZL99238245.9)

3. 一种能同时富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申请人,申请号:200610018645.3) 4. 一种能检测各种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速测卡(申请人,申请号:200610124480.8) 5. 一种能降低鹌鹑蛋胆固醇含量的饲料添加剂(申请人,申请号:200610124510.5)

(六)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先后面向本专科生,主讲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食品现代生物技术等课程;面向研究生,主 讲了食品微生物学进展、食品发酵原理与工艺等课程。

多次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二、三等奖,2005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30

优质精品课程:

主持食品发酵发酵设备与工艺学校优质课程和精品的建设,参加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和食品毒理学 等校优质课程建设。 教改项目:

主持了省教改课题“建设研究型大学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20050198)、学 校教改课题“2+X”考试方法的探讨(2001B25);参加省教改课题“宽口径创新食品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 践”(200108)、“食品专业实验室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315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 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40146)。其中,“宽口径创新食品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改论文3篇。

1. 陈福生、张俊、王小红等 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点滴谈,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 :146~149。

2. 陈福生、张俊、王小红等“2+X”考试方法的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3, 11:53~54。 3. 陈福生 赵山 罗学林 农林院校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初探,pp114~116。《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 改革》,喻子牛 何绍江 朱火堂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人才培养:

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共指导研究生32名,其2005年毕业3名,直博1名;2006年毕业4名。在读研究生24名,其中博士2名。

赵思明,女,1963年12月生,博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稻米、淀粉、淡水产品加工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的研究。在食品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食品加工和贮藏程的生化反应核物理变化动力学及其数学模型;食品纳米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食品信息工程及

中2003年毕业1名;2004年直博1名;

31

计算机应用;粮食加工高新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申请国家专利4项,成果鉴定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 号 邮 编:430070 电 话:027-87288375

E-mail: zsmjx@mail.hzau.edu.cn (一)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4.8-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6-2004.11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暨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9-2001.7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1.8-1994.6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 1985.7-1994.8 武汉市粮食局武汉一米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81.8-1985.6 武汉工业学院,大学本科,学习 (二) 社会兼职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CC)会员、中国粮油学会资深会员。

32

(三) 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交流)情况

历年农业工程学报国际学术交流大会、食品科学年会等。 (四)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新型健康大米方便食品开发与中试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 鱼米复合制品生产技术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3. 大米淀粉特性与米制品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4. 新型营养配方方便食品开发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计划 5. 米饭营养、品质评价及蒸煮工艺优化 横向 6. 粮食的微波防虫防霉技术与产业化 横向 7. 人造米(方便米饭)生产与原料加工适性研究 横向

8. 稻米仓储害虫的综合治理体系与虫害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横向

9. 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10. 低盐度风干武昌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1. 水产品的冰温气调保鲜与含气调理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2. 应用低值鱼为原料生产鱼糜制品及风味食品的技术开发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重大专项粮食加工主要成果列表

33

序号 技术名称 大米健康方便食品的原料选择、品质控制和生产规范化操作 系列产品 选料选择标准、产品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化操作体系 方便米饭、人造米、方便米粉、米饼、米粥、米羹、膨化食品 鱼羹、鱼柞、鱼米粉等 米饭品质评价体系、微压电饭煲 大米加工厂虫害控制与规范化操作体系 无公害有机大米 方便米饭、方便米粉、脱水蔬菜 发芽糙米、营养糙米饭、米茶、系列婴儿食品 玉米棒、玉米羹等 粮食加工 粮食加工 应用领域 1 2 大米健康方便食品生产技术 3 鱼米复合制品生产技术 4 米饭的新型蒸煮工艺、营养评价与专用烹饪设备开发 5 稻米仓储害虫的综合治理体系 6 粮食的微波防虫防霉技术 7 食品的高温高湿干燥技术 8 谷芽食品生产技术 9 超甜玉米食品加工技术 10 新性变性淀粉生产及应用技术 11 大米专用粉生产技术 12 大米的多变量配米技术 13 米糠多糖、多肽加工技术 14 米饮料生产技术 15 大米淀粉、米蛋白加工技术 16 籼米食品生产及籼米利用 粮食加工、水产加工 食品机械、烹饪设备 粮食加工、粮食储藏 粮食加工、粮食储藏 粮食、脱水蔬菜加工 粮食加工 粮食加工 水溶性淀粉;纳米淀粉;淀粉基质吸附剂、絮凝剂、果蔬涂膜保鲜剂粮食加工、淀粉加工、食品添加剂、环保、医等 药 复合面窝粉、复合米发糕粉、复合米面包粉、汤圆粉、复合发酵剂等 粮食加工 配米软件;微电脑配料系统 米糠多糖、米糠多肽 米乳、米露 大米淀粉;大米蛋白 籼米甜酒、米粉、米茶、蒸谷米等 粮食加工 食品添加剂、医药 粮食加工 粮食加工 粮食加工 (五) 申请专利

1. 一种节能型谷物微波防虫防霉的方法及专用设备

34

2. 一种水溶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3. 大米或稻谷的微波在线杀虫方法

4. 即食鱼羹及其生产工艺 (六) 出版专著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化工出版社. 2005.5 主编

2. 非谷物饲料生产新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5 参编 (七) 教学工作

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 《化工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食品物性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策划并参加《食品工程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并获2003省级精品课程。 (八) 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7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 2名,目前有在读研究生12名。主要从事稻米、淀粉、淡水产品加工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的研究。 (九)主要发表论文

1. 赵思明, 熊善柏, 潘利群. 饲料厂配料称重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1996, 12(12):205~208 2. 赵思明, 熊善柏, 饶应昌. 料斗秤配料系统微机控制的仿真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1996, 27(2): 55~59 3. 熊善柏, 赵思明, 王毕悦. 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1997, (4):19~23

35

4. 赵思明, 熊善柏, 张仁军. 人造米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 1997, 13(1): 2 11~215 5. 赵思明, 熊善柏, 高福. 人造米干燥过程内部水分传递特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 1998, 19(2):7~10 6. 赵思明, 熊善柏. 人造米干燥动力学及其仿真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7(6): 579~583 7. 赵思明, 熊善柏, 李雄. 藕片的高温高湿干燥研究. 食品科学, 1999,(4):24~27

8.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淀粉老化动力学研究述评. 农业机械学报,2000, 31(6):115~121 9. 熊善柏, 赵思明. 人造米高温高湿干燥研究. 食品科学,2000, 21(8):31~33

10.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淀粉糊物系及其老化特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1, 16(2): 18~21 11. 熊善柏, 赵思明, 饶应昌. 稻米的凝胶特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01, 22(7): 21~25 12. 熊善柏, 赵思明, 张声华. 方便米饭老化特性研究.食品科学, 2001, 22(10):18~21

13. 熊善柏, 赵思明, 董汉萍.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 1.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疏水性的计算. 中国粮油学报, 2001, 16(3):26~29

14. 熊善柏, 赵山, 赵思明.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Ⅱ)蛋白酶的筛选. 中国粮油学报, 2001, 16(6), 5~8 15.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Ⅰ.不同类型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 中国粮油学报, 2002, 17(6), 39~43 16. 赵思明, 熊善柏, 俞兰苓. 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 食品科学, 2002, 23(12), 46-49

17. 赵思明, 李红霞, 熊善柏. 鱼丸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食品科学, 2002, 23(8), 80-82

36

18.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方便米饭的老化机理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2, 17(2), 23~26

19. 熊善柏, 赵思明, 赵思明. 米饭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1), 83-87 20. 21. 22. 18~20

23. 27~30

24. 195~198

25. 26. 27. 28. 29. 30. 熊善柏, 李建林, 赵思明. 米饭的压力无沸腾蒸煮及其工艺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5), 466-470

赵思明, 熊善柏, 陈燕平. 双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动力学研究(Ⅰ)——油脂萃取过程内部扩散特性研究. 中国油脂, 2002, (4), 5~8 赵思明, 熊善柏, 肖建国. 双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动力学研究(Ⅱ)——预处理方法对油脂萃取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02, (5), 熊善柏, 赵思明, 赵山.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Ⅲ.预处理对蛋白质酶水解速率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2, 17(3), 赵思明, 姚松年, 刘友明. 大米淀粉的结晶特性研究(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韩鲁桂主编, 赵思明, 熊善柏, 俞兰苓. 稻米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1), 37~39

赵思明, 俞兰苓, 熊善柏. 稻米支链淀粉的流变学特性. 农业机械学报, 2003, 34(2), 58-60, 215~217

邵小龙, 赵思明(通讯作者), 汪正洁. 稻米仓储害虫的微波致死作用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11), 215~217 刘巧瑜, 赵思明(通讯作者) , 熊善柏. 稻米淀粉及其级分的凝胶色谱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03, 18(1), 28-45 赵思明, 谭汝成, 刘友明等. 方便米粉高温高湿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食品科学, 2003, 24(7), 52~54

赵思明, 刘友明, 熊善柏. 方便米粉高温高湿干燥过程水分的扩散特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2(3), 285~288

37

31. 赵思明, 刘友明, 熊善柏. 高温高湿干燥对方便米粉品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 (2), 11~12

32. 熊善柏, 赵思明, 张声华. 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Ⅱ稻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理化特性. 中国粮油学报, 2003, 18(2), 5~20 33. 熊善柏, 赵思明, 刘友明.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11), 211~214

34. 徐君, 赵思明(通讯作者), 邵小龙. 食品储藏品质的模拟与控制软件设计. 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控制论坛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323-325

35. Zhao Siming, Shao Xiaolong, Xiong Shanbai, Study on Mortality Model of Rice Storage Insect Treated by Microwave, 2004 G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 2004, Vol.1:Ⅱ-49

36. Xiong Shanbai, Liu Qiaoyu, Cheng Xuexun, Zhao Siming, Effect of Microwave on Rice Mould Growth Properties, 2004 G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 2004, Vol.1:Ⅱ-50

37. 刘友明, 谭军, 赵思明. 干燥对稻谷籽粒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4, 19(4), 5~8

38. Haimei Liu, Shanbai Xiong, Chenguang Qiu, Siming Zhao, Effect of Modified Starch on Texture Properties of Surimi Gel, 2004 G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 2004

39. Siming Zhao, Chengguang Qiu, Shanbai Xiong, Youming Liu,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mlopectins from Different Rice Type during Storage,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Secretariat of PRCR4, Edited by Yingshe Lou, Qinhua Rao & Yuanze Xu,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1018 ~1021.

40. 程学勋, 赵思明(通讯作者), 熊善柏. 高频介电在粮食防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5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第Ⅳ分册, 126~129

38

41. 谭汝成, 赵思明, 熊善柏等. 白鲢腌制过程中鱼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4):3, 298~300

42. 程学勋, 全文琴, 赵思明(通讯作者). 余凡华. 不同加热方法对大米主要化学成分及食味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6, 8, 1~3 43. 李云波, 刘晓翠, 张伟, 赵思明(通讯作者). 米粉凝胶形成过程的质构特性及凝胶品质控制研究. 食品科技, 2006, 7, 39-42 44. 刘小翠, 李云波, 赵思明(通讯作者). 生米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06,27(10):616-619

45. 许永亮, 程科, 邱承光, 赵思明(通讯作者). 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6,21(4):16-20 46. 刘友明, 赵思明, 熊善柏. 米糠蛋白酶水解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分子量分布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6,21(2):1-4

熊善柏,男,1963年9月生,理学硕士,教授/博导,现任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淡水产品、粮食的加工基础理论、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蛋白质结构、特性及其酶水解产品功能特性,稻米淀粉结构、功能特性及其与淀粉质食品品质之关系,食品加工保藏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动力学模型以及食品加工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率先提出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工艺、淡水鱼糜制品的冰温气调保鲜技术、米饭的压力无沸腾蒸煮工艺、方便米饭的微波热风干燥技术、淀粉质食品的高温高湿干燥技术、超甜玉米的微波保鲜技术、红枣的复合酶浸渍液化技术等新技术。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 号 邮 编:430070 电 话:027-87288375

39

E-mail:xiongsb@mail.hzau.edu.cn,xiongsb@163.com

(一)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1.09-1985.07 华中农学院农学系 农学专业 学习

1985.07-1991.12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任助教 1991.12-1996.12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任讲师 1992.09-1995.10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微生物学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 1996.12-2001.12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任副教授2001.12-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任教授 2002.10-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任副院长

(二) 社会兼职

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研发推广中心 主任

40

中国粮油学会 资深会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五届) 理事 湖北省营养学会 常务理事 湖北省标准化协会 理事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评审专家 国家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评审专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编委 武汉市食品安全咨询专家委员会 专家

(三) 获奖情况

1.《宽口径创新食品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研究》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3. 主持研发的四季牌红枣饮料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

41

4. 主持研发的康誉牌风味武昌鱼、美味武昌鱼系列产品获第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

5. 主持建设的《食品工程原理》获2003年度湖北省精品课程;参与建设的《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获学校优秀课程。

6. 在教学是两方面,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次,优秀班主任1次。近3年获大学生创新论文成果指导奖3次。

(四) 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交流)情况

参加国际食品科学年会、2005年农业工程学国际学术年会、2006年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分会年会。

(五)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3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7项,企业委托项目18项。十五以来主持和参加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下: 1. 大宗低值淡水鱼加工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2008); 2. 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2006); 3. 新型淡水鱼风干技术现代化生产技术示范,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2005-2007); 4. 淡水鱼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湖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6-2007) 5. 淡水鱼糜制品及保鲜技术研究,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2006-2008)

42

6. 水产品的冰温气调保鲜与含气调理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5); 7. 低盐度风干武昌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5)

8. 应用低值鱼为原料生产鱼糜制品及风味食品的技术开发,武汉市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重大专项(2002-2006) 9. 大米淀粉特性与米制品品质的相关性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 10. 鱼米(谷物)复合制品生产技术,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3) 11.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 武汉市晨光计划(1999-2001) 12. 新型营养配方方便食品开发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0-2002) 13. 新型健康大米方便食品开发与中试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4)

(六) 授权和申请专利

1. 一种冰温气调保鲜鱼糜食品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ZL200310111590.7 (排名第一) 2. 一种鱼面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ZL200310111591.1 (排名第一) 3. 即食鱼羹及其生产工艺,发明专利ZL02138743.5,(排名第一)

4. 一种低盐度调味风干武昌鱼生产方法,发明专利,ZL200510018347.X (排名第一)

5. 一种节能型谷物微波防虫防霉的方法及专用设备,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18419.5(排名第二) 6. 一种水溶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19683.0(排名第二) 7. 大米或稻谷的微波在线杀虫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310110440.4 (排名第三)

43

(七)鉴定成果

1. 水产品的冰温气调保鲜与含气调理食品保鲜技术研究,鄂科鉴字[2004]第227920019号,国际先进。2004,排名第一 2. 低盐度风干武昌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鄂科鉴字[2005]第22382014号,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2005,排名第一 3. 大米的微波防虫防霉技术研究,鄂科鉴字[2005]第21023066号,国际先进。2005,排名第二 4. 新型健康大米方便食品开发与中试研究,鄂科鉴字[2004]第21582008号,国内领先。2005,排名第二 5. 宽口径创新食品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鄂教高鉴字[2004]100号,国内领先。2004,2005,排名第四; 6. 红枣饮料的研制,(1994)鄂科鉴字委303号,国内先进。1994,排名第一;

7. 鲢鳙鱼鱼松、香酥鱼等系列食品的研制,(1994)鄂科鉴字0066223号,国内先进。1994,排名第二 8. 食品冰温保鲜新技术研究与开发,2005-12-9通过科技部验收 (八)出版专著

1. 熊善柏主编.《水产品保鲜储运与检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1 2. 熊善柏.第二十章:糖果与巧克力制品. 德力格尔上桑主编《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 3. 熊善柏.《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加工技术》第六至八章. 湖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九) 教学工作

44

1. 主讲课程

食品酶学 30学时(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食品工艺学 90学时(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罐藏工艺学原理 60学时(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食品微生物学 60学时(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糖果工艺学 60学时(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2. 参加优质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主持建设的《食品工程原理》获2003年度湖北省精品课程; 参与建设的《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获学校优秀课程。 3. 参加教改项目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研究,湖北省教改重点项目(1999-2004),主持人 食品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3-2007),主要参加人 宽口径创新性食品技术人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改重点项目(2001-2004),主要参加人

面向21世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国家教委教学改革项目(1998-2001),主要参加人4. 发表教研论文

45

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进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寓教于学,在教学中摸索出“坚持三个结合、实行三层次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熊善柏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5月,p195-198

(九) 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11名,协助培养博士 2名,目前有在读研究生25名,在读博士生 1名。培养的研究生分布北京、合肥、哈尔滨、宁波等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已成为技术骨干。 (十) 发表论文

1. 刘海梅,熊善柏*,谢笔钧. 钙离子对白鲢鱼糜热诱导凝胶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2006,27(8):87-90 2. 陈晶,熊善柏*,李洁,石跃. 白鲢鱼骨蛋白酶水解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2006, 27(11):326-330

3. 黄艳春,熊善柏*,赵思明,刘张虎. 鲢肉酶解工艺及其产物对大鼠ACE抑制活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6, 27(1):203-206. 4. 刘茹,刘海梅,熊善柏*,严菁. 提取条件对白鲢肌动球蛋白得率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食品科学,2005,26(6):39-42 5. 王卫芳,李丹丹,熊善柏*,洪艳平. 猪肉添加量对鱼糜凝胶制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2006,27(12): 6. 赵思明,李红霞,熊善柏,郭瑞东.鱼丸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食品科学,2002,23(8):80-82 7. 唐治玉,熊善柏*. 木霉LE02 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生物技术, 2006,16(4):35-38

8. 唐治玉, 王 淮,熊善柏*,王琳. β-1,3-葡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 552-556 9. 刘友明,赵思明,熊善柏,樊云. 米糠的蛋白酶水解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分子量分布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6,21(2):1-4 10. 谭汝成,熊善柏*,鲁长新,曾令彬. 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203-207 11. 谭汝成, 刘敬科, 熊善柏, 鲁长新, 曾令彬. 应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分析腊鱼中的挥发性成分.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6):118-119

46

12. 李丹丹,王卫芳,熊善柏*. 漂洗对鱼肉、猪肉复合凝胶品质的影响. 肉类工业,2006,(7):11-14 13. 程科,李洁,赵思明,熊善柏*. 西红柿的贮藏特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3):28-31

14. 谭汝成,赵思明,熊善柏*. 腌腊鱼主要成分含量对质构特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3): 14-16

15. 唐治玉,王淮,熊善柏*. 自溶-酶-碱法提取啤酒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8-30

16. 谭汝成,赵思明,熊善柏*,周三保,李磊. 白鲢腌制过程中鱼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与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300-303 17. 王淮,唐治玉,熊善柏*. 废啤酒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626-629 18. 李红霞,黄艳春,熊善柏*,谭汝成. 鱼糜制品品质的评价指标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10):52-54

19. Siming Zhao,Chengguang Qiu,Shanbai Xiong,Youming Liu.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mylopectins from Different Rice Type During Storage.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5) pp.1018-1021,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 Haimei Liu, Shanbai Xiong*, Chengguang Qiu, Siming Zhao. Effect of modified starch on texture properties of surimi gel. Collection of Extent Abstracts,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Ⅱ-21

21. Siming Zhao,Xiaolong Shao,Shanbai Xiong,Chengguang Qiu. Study on mortality model of rice storage insect treated by microwave. Collection of Extent Abstracts,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Ⅱ-49

22. Shanbai Xiong,Qiaoyu Liu,Chengguang Qiu, Siming Zhao,Xuexun Cheng. Effect of microwave on growth properties of rice mould. Collection of Extent Abstracts,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Ⅱ-50

23. 熊善柏,赵思明,张声华. 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Ⅱ.稻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理化特性. 中国粮油学报,2003,18(2):5-8

24. 熊善柏. 湖北省淡水鱼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25. 熊善柏,赵思明. 大米蛋白的内水解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3,增刊,211-214

26. 刘海梅,熊善柏*,潭汝城. 脱脂菜籽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 中国油脂,2003,28(7):15-17 27. 赵思明,熊善柏. 张声华. 稻米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3,19(1):37~39 28. 赵思明,俞兰苓,熊善柏. 稻米支链淀粉的流变学特性. 农业机械学报, 2003,34(2):58-60

29. 赵思明,刘友明,熊善柏. 方便米粉高温高湿干燥过程水分的扩散特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22(3):285~288 30. 赵思明,刘友明,熊善柏. 高温高湿干燥对方便米粉品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2):11~12 31. 刘巧瑜,赵思明,熊善柏. 稻米淀粉及其级分的凝胶色谱分析.中国粮油学报, 2003,18(1):28~45 CA

47

32. 赵思明,刘友明,熊善柏. 方便米粉高温高湿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食品科学, 2003,24(8) 33. 汪正洁,赵思明,熊善柏等. 膨化米饼生产工艺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03, (4):5-7

34. 熊善柏,赵思明,李建林,谭汝成. 米饭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83-87 35. 熊善柏,李建林,赵思明,刘友明,王孝斌. 米饭的压力无沸腾蒸煮及其工艺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5):466-470 36. 熊善柏等.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Ⅲ.预处理对蛋白质酶水解速率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2,17(3):27-30

37. 熊善柏,李建林,赵思明等. 稻米的压力无沸腾蒸煮工艺研究. 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199-202 38. 严菁,熊善柏,李清亮. 转谷氨酰胺酶对淡水鱼糜制品凝胶强度的影响.食品科学,2002,23(8):59-62

39. 刘海梅,熊善柏,赵山,赵思明等.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分步水解. 粮食与油脂,2002,(3):2-4 40. 易华西,熊善柏,赵山. 预处理对菊芋中菊糖提取精制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5):9-11 41. 赵思明,熊善柏,张声华. 方便米饭的老化机理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2002,17(2):23-26 42. 赵思明,熊善柏,俞兰玲. 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 食品科学,2002,23(12):46-49

43. 熊善柏,赵思明,刘友明等.方便米饭的原料适应性与品质特性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1):41-43 44. 赵思明,熊善柏,张声华等.稻米淀粉糊老化过程的流变学和质构特征.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2):161-165

45. 赵思明,熊善柏,张声华.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Ⅰ.不同类型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中国粮油学报, 2002,17(6):39-43

46. 赵思明,熊善柏,陈燕平,肖建国.双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动力学研究(Ⅰ)油脂萃取过程内部扩散特性研究.中国油脂,2002,27(4):5-8 47. 赵思明,熊善柏,俞兰苓.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食品科学,2002,23(12):46-49

48. 赵思明,熊善柏,肖建国,陈燕平.双低油菜籽的油脂萃取动力学研究(Ⅱ) 预处理方法对优质萃取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脂,2002,27(5):18-20

49. 赵思明,熊善柏,姚霓等.方便米粉的原料适应性与品质特性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6):37-39 50. 赵思明,熊善柏,姚霓,张声华.稻米淀粉的糊化动力学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3):9-11

51. 佘珠花,赵思明,刘友明,熊善柏.方便米饭是热处理工艺与复水特性特性研究. 粮食与油脂,2002,(6):5-7 52. 熊善柏,倪德秀,杨尔宁等.膨化即食鱼羹的研制. 食品科学,1996,17(2):31-33. CA收录 53. 熊善柏等.大豆分离蛋白厂豆清的酶解与利用. 中国酿造,1996,(5):27- CA收录 54. 熊善柏等.干燥方法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1997,18(4):19-23 CA收录

48

55. 熊善柏,王启明,赵山.乌鸡肉蛋白质分步酶解工艺与水解液澄清方法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00,(4):17-19 CA收录 56. 熊善柏等.浸泡处理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1998,(4):22-24 CA收录 57. 熊善柏,赵思明等.人造米高温高湿干燥研究. 食品科学,2000,21(8):31-33, CA收录 58. 赵思明,熊善柏等.料斗秤配料系统微机控制的仿真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1996,27(2): EI收录

59. 赵思明,熊善柏等.人造米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1997, 13(1):211-215 EI收录、Rice Abstract收录 60. 熊善柏等.脱水藕片热风干燥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1997,28(增刊):55-58 61. 熊善柏等.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999,20(4):40-41.CA收录

62. 赵思明,熊善柏等.人造米干燥动力学及其仿真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17(6):578-583 63. 赵思明,熊善柏等.饲料厂配料称重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1996,12(2):205-208 64. 赵思明,熊善柏等.藕片的高温高湿干燥研究.食品科学,1999,20(4): 65. 熊善柏等.方便米饭生产工艺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5,(10):12-15

66. 赵思明,熊善柏等.人造米干燥过程内部水分传递特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1998,19(2):7-10 67. 熊善柏等.袋装榨菜肉丝的制作与保鲜研究. 中国调味品,1998,(6):11-14

68. 熊善柏等.稻谷发芽中的营养变化及儿童膨化米粉的研制. 食品科学,1993,14(8):51-54 69. 熊善柏等.浅色蒸谷米生产工艺研究,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9,(4):13-17

70. 董汉萍,熊善柏等.蒸谷米的湿热处理与工艺优化,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12):16-17 71. 熊善柏等.稻米的凝胶特性研究.食品科学,2001,22(7):21-25

72. 熊善柏,赵思明,董汉萍等.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I.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疏水性值的计算.中国粮油学报,2001,16(3):26-29,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3):30-34

73. 熊善柏,赵山,赵思明. 脱脂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研究.Ⅱ.蛋白酶的筛选.中国粮油学报,2001.16(6):5-8 74. 熊善柏等.稻米淀粉的润胀特性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12):12-14

75. 熊善柏等.木瓜蛋白酶在乌鸡蛋白酶分步酶解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科学,2000,21(12):26-29,优秀论文

76. 杨铁贵,熊善柏,戴新明.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载黄金祥主编《两高一优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282-284.该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49

77. 赵思明,熊善柏,张声华. 淀粉老化动力学研究述评. 农业机械学报, 2000, 31(6):114-117 78. 赵思明,熊善柏,张声华. 淀粉物系及其老化特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1, 16(2):18-21 79. 熊善柏,赵思明,张声华. 方便米饭老化特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01,22(10):18-21

80. 戴新明,熊善柏. 我国粮食精深加工及商品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10):1-3 81. 熊善柏等, 菊糖的提取与精制.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1,(4):1-3 82. 熊善柏等,稻米加工与维生素的损失,粮食与油脂,2001,(5):2-3 83. 熊善柏等,稻米淀粉糊化进程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5):14-16 84. 熊善柏等,淀粉在过量水分下糊化机理研究。粮食与油脂,2001,(9):2-4 85. 熊善柏等,酸辣椒的泡制与保鲜研究,中国酿造,1999,(2):25-28 86. 熊善柏等,微波膨化香酥鱼丸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8,5(4):173-17 87. 熊善柏等,石崖茶浸泡动力学研究,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0,6(3):4-6

88. 熊善柏等,乙醇浸泡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及浸泡工艺优化控制.粮食与油脂,2000,(5):39-41 89. 荣建华, 刘海梅, 韩晓, 熊善柏*. 熟制咸蛋食用品质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06,28(19): 67-69

90. 吕凯波,李红霞,熊善柏*. 二氧化碳浓度对冰温气调贮藏鱼丸品质的影响.2006年水产品加工学术年会,2006.11.24-27

91. 熊善柏. 整合主体、创新机制,以服务增值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等编《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92. 赵思明,姚松年,刘友明,熊善柏. 稻米淀粉及其级分的结晶特性研究. 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195-198

93. 许永亮,程科,赵思明,熊善柏. 大米淀粉的分子量分布及其与粘性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6,(12):已收录 94. 曾令彬,谭汝成,熊善柏*,段枣霞. 腌腊鱼加工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工业科技,2007,(2): 收录 95. 刘茹,熊善柏*,赵思明,伍金柱,谢笔钧. 鱼糜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动力学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07, (2): 收录 96. 刘海梅,严菁,熊善柏*,谢笔钧. 淡水鱼肉蛋白质组成及其在鱼糜制品加工中的变化. 食品科学,已收录 97. 黄艳春,熊善柏*. 酶解鲢肉制取ACE抑制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食品科学, 已收录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o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