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31 02: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第1-10题,每小题3分,第11-20题,每小题3分,共7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2013?嘉兴)臭氧(O3)、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 氧离子 C. 氧气 D. 氧元素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臭氧(O3)、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由三种物质的组成,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 B、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离子,含有氧原子,故B错误. C、臭氧(O3)、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都是纯净物,都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 D、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掌握物质组成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3分)(2013?嘉兴)CeCu2Si2是一种高温超导材料,CeCu2Si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铈(Ce)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4 A.﹣4 B. ﹣2 C. 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利用化学式和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出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已知CeCu2Si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设铈(Ce)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4)×2=0,解得x=+4. 故选D. 点评: 求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基本依据是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掌握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的含义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2013?舟山)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B. 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C.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题意: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混入空气,然后结合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混入空气;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有水,不妨碍氧气的纯度,不符合题意; B、导管口开始出来的气体是试管内的空气,所以要等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此时收集的氧气纯,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不会混入空气,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里面混有空气,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分析和对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考查,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难度不大. 11.(4分)(2013?舟山)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溶液的pH C.D. 生成氢气的质量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估算锌粉、硫酸锌、氢气和溶液的总质量,再分别让锌粉的质量、硫酸锌的质量、氢气的质量和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开始时、反应进行中和反应结束后对应在坐标系中,就能得出相应的图象,再与所给图象对照,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A、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硫酸会不断被消耗,则硫酸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小,直至最终变为0,所以该图不符合. B、硫酸锌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锌过量,因此当硫酸全部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从而不再变化,所以对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上升,再保持水平的一条曲线.所以该图符合. C、硫酸的溶液呈酸性硫酸锌的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硫酸不断变小,溶液的酸性会不断变弱,pH会不断升高,直至硫酸消耗完后,溶液呈中性pH=7不再变化,图线符合. D、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当锌粉全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从而不再变化,所以对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上升,再保持水平的一条曲线.所以该图符合; 故选A 点评: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本意,审清图象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象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才能够正确解题. 15.(4分)(2013?嘉兴)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 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B. 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D. 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压轴实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进行解答; B、根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还应该加入稀硝酸进行解答;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D、根据实验中的设计是否能够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所以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故A正确; B、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还应该加入稀硝酸看白色沉淀是否溶解,所以乙装置不能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可以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7.(4分)(2013?舟山)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B. D. Ba(OH)2→NaOH C. CuCl2→Cu H2SO4→HCl NaNO3→NaCl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 A、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B、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 C、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 D、硝酸钠一般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A、铁、锌、镁、铝等金属都比铜活泼,都能够和氯化铜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能一步实现. B、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一步实现. C、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能一步实现. D、硝酸钠不能和其它物质一步转化出氯化钠,不能一步实现. 故选:D.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教材内容即可顺利解答. ﹣﹣二、解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第21-24题每空2分,第25-29题每空3分,共50分) 23.(4分)(2013?嘉兴)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为科学实验所用,如图所示,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CO2释放剂),将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 甲 (选填“甲”或“乙”)瓶中的铁钉先出现锈迹,原因是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考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CO2释放剂),甲装置中的金鱼藻与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甲的铁钉更易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比乙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甲;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铁锈蚀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6分)(2013?嘉兴)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碳酸钙 .

(2)图乙是某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CO(NH2)2]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D表示的是 氧 元素.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进行解答; (2)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得出的值越大,那么该元素所占的百分数就越大,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分析所给的几种物质可以知道,在碳酸钙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而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一个碳酸钙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都为1,所以很明显,钙元素所占的比例要大于碳元素所占的比例,但是图中碳元素的比例大于了钙元素的比例,所以在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钙; (2)尿素[CO(NH2)2]中C、O、N、H的质量比为:12:16:(14×2):(1×2×2)=12:16:28:4,所以可以知道含量最多为氮元素,其次是氧元素,最少的为氢元素,分析图乙可以知道D是居于第二位的元素,故D表示的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1)碳酸钙; (2)氧.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式计算的考查题,明确反应图示中分子的构成掌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9.(6分)(2013?嘉兴)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先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

(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 氧化钙 .

(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变浑浊,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甲是氧化钙,故填:氧化钙;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乙中是碳酸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2分,共30分) 31.(6分)(2013?舟山)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1 2 3 4 5 6 实验次数 5% 10% 15% 5% 10% 15%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A A A B B B 大理石的种类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 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 大理石的种类 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 颗粒大小 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 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大理石的种类的影响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物颗粒大小影响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进行解答; (3)根据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大理石的种类的影响;

故填:大理石的种类; (2)反应物颗粒大小影响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颗粒大小也相同;故填:颗粒大小; (3)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故填: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生成二氧化碳反应速度的因素.通过对比实验,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结论,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34.(6分)(2013?嘉兴)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一 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Cu和Cu2O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 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解答: 解:(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有氧化亚铜,假设一成立. 故填:一. 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仍有红色固体,不能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因为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也能够生成铜. 故填:不能. (2)假设3克红色固体中只含有氧化亚铜,设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X,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3g X = X=1.3g, 由计算可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和氧化亚铜. 故填:Cu和Cu2O. 点评: 计算时,可以假设3克红色固体是氧化亚铜,计算生成铜的质量,再和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相比较,便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有4小题,35题6分,36题8分,37题7分,38题9分,共30分) 36.(8分)(2013?嘉兴)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

(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并分别加入取自实验室的Na2C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A B C D 烧杯编号 100 100 100 100 水的质量/克 30 35 40 50 加入Na2CO3的质量/克 130 135 140 140 溶液的质量/克 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 CD 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

40g .

(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质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室温下的水100g最多溶解40g碳酸钠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室温下的水100g最多溶解40g碳酸钠,所以烧杯编号为C、D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40g; (2)设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二氧化碳的质量=5.4g+25g﹣28.2g=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4g×x 2.2g x=98.1% 98.1%>98% 所以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点评: 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判断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学生利用在该条件下有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来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是解答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j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