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权主义角度论琐事的主题

更新时间:2023-11-30 01:1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授课学期 2014学年至 2015 学年 第 2 学期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学科教学(英语) 学姓

号 2014010521 名 谢文静

任课教师 王美萍

交稿日期 2015年9月10日 成

阅读教师签名 日 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从女性主义角度论琐事的主题

摘要

女性主义问题是文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时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分析了Trifles中的女性形象。文中对女性在社会逼迫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做出的反应进行了阐述,从而分析了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Susan Glaspell, Trifles,琐事

Abstract

Femi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bout literature analysis.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women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of women in America. Furthermore, the paper makes description of responses under the press of society on feminism, and makes deeper analysis of the feminism which is reflected in Trifles.

Key words: Feminism, Susan Glaspell, trifles

正文

作为剧作家,格拉斯佩尔还是先锋戏剧团体“普林温斯顿剧社”(Provincetown Players)的创始人之一,培养了一批青年剧作家,对当时的美国戏剧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她的剧作极具个人风格,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为女性剧作家,格拉斯佩尔特别关注女性,经常在作品中刻画出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苏珊·格拉斯贝尔(Susan Glaspell)1915年与奥尼尔、库克(cook)共同创建了普林温斯顿剧团(Provincetown Players),继1916年她的独幕剧《琐事》问世以后,又相继完成了《伯妮斯》(Benriee,1920)、《继承人》(ThehIlteritosr,1921)、《边界》(Thevegre,1921)、《喜剧演员》(The comic Artsit,1928)、《爱丽森的房屋》(Alison’s House, 1930)等剧作,为本土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她却被很多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戏剧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如马西亚·诺亚(Marcia Noe)、吉哈得·巴赫(Gerhard Bach)和林达·本兹 威(Linda Benzi)等重新审视她的剧作,评价其艺术成就,认为她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女性主义戏剧的经典(赵惠君,2005)。获得普利策奖的剧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Susan Glaspell,1876-1948)名声鹊起。其独幕剧《琐事》(Trifles, 1916),短小精悍,脍炙人口。作品中国的女权主义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琐事》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琐事》于1916年上演,是格拉斯佩尔最负盛名的独幕剧代表作。她的独幕剧《琐事》写于1916年,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1899—1901年期间,作为《德梅因报》的记者,格拉斯贝尔全程报道了一个印第安诺拉农妇玛格利特·郝塞克谋杀丈夫的案件。郝塞克最终被判终身监禁。在长达16个月的时间里,格拉斯贝尔撰写了26篇文章报道案件审判的进展,表现出了对当事人极大的关注和同情。1916年格拉斯贝尔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琐事》,并同年在“普城艺人”剧团首次上演。

剧中讲述了男主人约翰﹒赖特(John Wright)深夜熟睡时被人勒死在自家床上,其妻子明妮﹒赖特(Minnie Wright)是最大嫌疑人,已被关押在镇上的看守所里。警长彼得斯(Peters)、乡村律师亨德森(Henderson)和黑尔到赖特家,一起调查案情,寻找谋杀的动机和线索。彼得斯太太和黑尔太太也被叫来为赖特太太取生活用品。剧中,男人们在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四处寻找线索,女人们则待在厨房,

关注“琐事”。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人们一无所获时,真相却在男人们所不屑的厨房和琐事中慢慢浮出水面,例如明妮未完成的拼花,不规则的针脚,被扭坏了门的鸟笼和被拧断了脖子的金丝雀等等。故而她们推断出赖特太太勒死丈夫的理由: 赖特几十年来一直压制着妻子的心灵,而赖特太太因不堪忍受丈夫的精神虐待而将其勒死。出于心理认同和同情,她们决定隐瞒证据,并把重要的证据,一只拧断脖子的金丝雀带离案发现场。

长期以来,男权社会压制着女性,摧毁她们的自我意识。20世纪初,女权主义浪潮席卷而来,当时的美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经济独立权和社会参与权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运动。格拉斯佩尔深受女权主义作家如凯特﹒肖邦的影响,她本人也是当时一个激进妇女组织的创建者之一,有着激烈的女性思想。“普林温斯顿剧社”和她的丈夫库克对其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剧社使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关注现实,接触新的人和思想。她找到了抒发自己思想的平台,创作也愈加成熟。就她自己的生活而言,她自身的婚姻生活并不和谐。这些原因促使她开始创作一部女性抗争题材的戏剧,塑造一些渴望把自己从传统世俗赋予的角色中解救出来的女性形象。

苏姗·格拉斯贝尔(Susan Glaspell)是20世纪初美国戏剧界最活跃的作家之一。由于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女性的地位、女性的孤独、女性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女性与男性的矛盾冲突,因而她被文学评论界理所当然地定义为女性主义作家。作为一个有极强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主义作家,格拉斯贝尔对传统的反叛主要表现为对男性中心社会“性别支配”这一权力概念的颠覆。她认为男人获得权势并在女人身上运用权势,男性通过性别政治支配女性、男性为女性规定性别角色,把她们局限于性、生育和家庭事务中的传统,剥夺了女性的“天赋人权”。她通过自己的小说、戏剧为处于从属、依附地位的女性呐喊。她的第一部,也是她最著名的一部独幕剧,《琐事》便是这样一部作品。该剧通过莱特太太的生活故事和彼得斯太太、黑尔太太的侦探故事,塑造了一个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发言权、没有决定权的女性群体,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里,无可奈何的女人如何寻求解脱,如何反抗与报复,以及如何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挑战主流价值观念,为弱者伸张正义。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琐事》(王恩铭,2002)。

二、《琐事》里的女权意识分析

《琐事》充分体现了男性和女性对法律和正义的标准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男性倾向于将道德原则理论化,而女性则具有移情的特点。在整个事件中,男人们在意的总是所谓的“客观”事实,对事物的判断以逻辑推理为依据,而女人们的行为并非像男人们那样具有系统性,经历了感性、直觉和移情等非理性的心理过程(许丽莹,2006)。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人们自鸣得意的态度使他们无法认清案件的真相,而是“关心琐事的”女人们发现了真相。女人们在为赖特太太准备衣物的过程中,开始重新审视赖特太太的生活,发现与她们自己的生活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开始本能地把她们自己放在赖特太太的位置上(李全文,马大森,2006)。鸟作为赖特太太惟一的精神安慰,遭到了其丈夫的虐杀,她身上的鸟儿一样的活力也被扼杀了。当她们看到赖特太太生活的这些细枝末节时,慢慢理解了她杀害其丈夫的动机,这是男人们不屑一顾并且也理解不了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男人们讥笑她们“只爱关心一些琐事”时,黑尔太太反驳道: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只是在等他们收集证据的空当做些家务活儿而已。这没有什么好笑的。”没有人(包括她们自己)意识到她们已经从“琐事”中发现了线索,虽然女人们不愿承认她们关心的事是“琐事”。

在剧中,格拉斯佩尔设计了一个缺席的女主角——赖特太太,借助其他女性的语言,去展现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人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她们处于社会的边缘。女主角的缺席讽刺了男权的至高无上:她的缺席使她不仅逃过了男人们的监督,还逃脱了男人们的控制。赖特太太虽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但她一直没有和黑尔太太、彼得斯太太分开。她们站在一起为获得男性统治的社会的认同而斗争。当男人们贬损赖特太太的家务活并嘲笑女人们“只关心一些琐事”时,这两个女人“靠得更近了些”。在知道了赖特太太的困境是由赖特先生造成的之后,她们下定决心来保护赖特太太免于被指控谋杀。屋外的严寒象征着女性所生活的恶劣环境。她们不能单独与之作战,只能团结起来。每当女人们被男人嘲笑时,她们就会站得更近些。彼得斯太太对黑尔太太说,“我很高兴你能和我一起来,如果是我自己将会很孤单??”剧终时,她们把证据藏起来以保护赖特太太,这是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抵抗男性制定的传统司法制度。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中产阶级内部盛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观念, 认为女性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家庭私域”(domestic sphere),经营、维持良好的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r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