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1框感受文化影响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必修3

更新时间:2023-05-04 21: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感受文化影响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科学文化素质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体现文化环境建设;陶冶学生情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C、D均与题意无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错误。

【答案】 A

2.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福建古田慰问演出,与老区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会激发老区人民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这说明( )

①文化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②文化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是错误的。

【答案】 D

3.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她)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日两国老年人对让座的不同态度,表明人们的交往方式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故②正确。通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和做法,可见文化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故④正确。①观点错误,人的行为最终是由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素养的培养,排除

1

③。

【答案】 D

4.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影响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接受的

【解析】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故A符合题意。题中并未涉及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故C、D均与题意不符。B 观点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

【答案】 A

5.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而不是潜移默化,故排除B;A、C不能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征,故排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D。

【答案】 D

6.2015年4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4~2015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 2015年度要加大对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力度,重视公益广告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深远持久的特点B.消极被动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D.瞬息万变的特点

【解析】加大对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力度,让人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素质,重视公益广告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C。

【答案】 C

7.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

2

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题干说《论语》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素养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获得,但是阅读经典不是唯一途径,故排除;C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经典影响民族的生存发展但不是根本,故排除。

【答案】 D

8.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通过读一些优秀书籍,感悟人生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主要说明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D.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要有选择地读书,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故选D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9.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对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做了如下解释: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结合总理的解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的原因。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我国倡导全民阅读。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分析。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全民阅读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倡导全民阅读会使人们潜移默化得到一定的思想启示或精神享受,使人受益终生。

[能力提升]

3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观花,植物学家以植物学的知识审视它,把它归入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去;而画家则以美学的知识去欣赏它,获取美的灵感。这说明( )

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②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要依托一定的物质形态为载体③人们的实践方式不同,创造文化的形式也不同④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感受也不同

A.①④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植物学家和画家的文化素养不同,对花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故①正确。材料只体现认识活动,没有涉及实践活动,排除③。材料没有体现思维的物质载体,故排除②。植物学家和画家观花的不同,可见其文化修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故④正确。

【答案】 A

11.“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这是《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无形的、被动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同时说明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故入选。不同形式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①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④错误。

【答案】 B

12.北京市科协组织青少年开展“节粮在我身边”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呼吁人们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使青少年自觉提高节粮意识。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

4

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呼吁人们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使青少年自觉提高节粮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

1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D符合题意。A体现了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B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C体现了团结统一的精神,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14.“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确切地讲,广场文化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娱乐,人们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得以陶冶情操、净化身心。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对广场文化的认识。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广场文化。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分析。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同样如此,城市广场作为特定的文化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广场文化中的建筑、雕塑、民族艺术等,都蕴含着某种风俗习惯或文化印记,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交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地不同的广场文化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广场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文化氛围,人们在那里欣赏艺术表演、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潜移默化中会得到一定的思想启示或精神享受。广场文化中的特色建筑、雕塑,各种民族艺术节等,对人的影响都是长久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7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