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措施与取向

更新时间:2023-11-27 08: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措施与取向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因素的不断涌现,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我国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为经济在良性轨道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政策效果如何至关重要。认识和开展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在借鉴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和具体操作,旨在提出在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情况下,预计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以及如何进行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实践。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流动性紧缩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实际上面临着经济减速的威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本文从我国宏观形势入手,回顾近些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轨迹,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现状及货币政策发挥的影响因素,以及央行及时转变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适时推出了包括降低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收缩公开市场业务等放松银根的措施。预计2009年的经济形势CPI反弹力度不会很大,防止通缩,促进经济平稳地较快增长将是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任

务。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在坚持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障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中包括:保证央行的独立性、确立“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建立和完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等。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主题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是介绍西方货币政策部分代表理论,引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的必要性,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的重要性。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政策理论的一般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二部分从回顾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的轨迹入手,介绍了不同宏观形势下货币政策的变迁以及目前中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及其表现,当前形势下又进行了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第三部分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下的操作困难性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利因素。第四部分是预计下一步的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具体建议。【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取向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22.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引言12-171.1研究背景、主题与意义12-131.2文献综述13-151.3主要内容151.4研究方法15-161.4.1定

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5-161.4.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61.4.3理论继承与观点创新161.4.4对比方法161.5创新之处16-172西方货币政策理论17-222.1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17-182.2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18-202.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20-223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22-293.1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行轨迹22-233.2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23-243.3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24-293.3.1利率24-253.3.2存款准备金率25-273.3.3公开市场操作273.3.4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273.3.5对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支持27-294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各种因素29-374.1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关系29-314.1.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294.1.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29-304.1.3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304.1.4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30-314.1.5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314.2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不利因素31-374.2.1“二元经济”结构影响货币政策效果32-334.2.2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334.2.3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相关主体的状况33-354.2.4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354.2.5微观主体的预期因素35-364.2.6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其他因素36-375未来经济形势展望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建议37-435.1建议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优先目标37-385.2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保证中央银行决策的独立性385.3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综合协调38-405.3.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和组合必须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395.3.2加速货币调控机制改革,加强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消除二元结构差异,

开拓农村广阔市场39-405.4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405.5深化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40-415.6加强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开展金融市场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41-43结论43-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