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

更新时间:2023-11-10 00: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环保,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保持适度的公共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三是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推进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促进扩大消费需求。四是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增加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五是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合力。

2、大力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一是完善支农补贴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四是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安排好各项就业扶助经费,支持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二是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切实支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工矿棚户区改造。四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根据物价变动,适时调整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保障企业下岗职工、城乡低收入群体、农村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基本生活。

4、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三是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同时,对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过程实行优惠税率,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四是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强与社会资金的协调配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5、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一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消费税制度。抓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续工作。三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等税收制度。

6、狠抓增收节支。要在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狠抓增收节支。一是大力支持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应著眼於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著眼于选择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投资项目,以支援我国长期发展。第二,著眼于支援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政策的实施,这既是国内发展需要,也是国际公约的要求。第三,著眼于保民生,特别是承担国家在社会保障上的需要。第四,著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以有利於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需求。第五,著眼于支援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专家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围绕政府职能的需要,并重视促进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点,为此,必须要支援国家的改革部署,并贯彻财政体制的改革。 【货币政策】

2010年的货币政策,既不同于危机时期的“危机式管理”,也不同于正常年份的“周期性管理”。2010年的宏观调控需要对危机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也需要应对改革产生的各种冲击和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可能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呵护经济内在的复苏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等,是多目标的权衡。

除此之外,2010年的货币调控还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通胀预期来源于老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觉,也反映了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程度。管理通胀预期,并不是某些领导说说,简单的宣传就能调整的,而是要未雨绸缪,从影响未来通胀的各种因素入手,并通过必要的手段,如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产生现实的效果,提高大众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特别是大众感觉较为强烈的房地产价格。管理通胀预期,是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更高要求,是从原因,从机制入手,前瞻性管理通货膨胀,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技巧。

近期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对此,我们仍应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取向,既不能制造泡沫,以我国未来经济运行的隐患来服务于国际经济的复苏,同时也不能压制经济中的复苏力量,过早执行全面紧缩的政策。总之,我国应严格坚持货币政策调控结果的“适度宽松”。 【两者区别】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当一个经际体发生通货膨胀(inflation)的时候。对策(反通货膨胀的办法)1.财政政策:a紧缩政府的支出。b增加租税、提高税率、或降低起征点、c减少公共投资、d减少有效需要。2.货币政策:a提高存款准备率。b提高再贴现率。c政府出售各种有证券。d减少货币供给量。当一个经际体发生通货紧缩(deflation)的时候。对策(反通货紧缩的办法)1.财政政策:a

赤字财政政策、b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公共投资)、c减少租税、d社会安全制度 2.货币政策:a降低再贴现率、b降低存款准备率、c购入有价证券。

简单地说: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济决策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的政策。

利率调整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201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 存贷款利率各上调25基点(2010年12月2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见附表)。

附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一年 一至三年 三至五年 五年以上 5.35 5.81 5.85 6.22 6.40 2.25 2.50 2.75 3.55 4.15 4.55 0.36 调整后利率 央行今起加息25个基点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仍为0.36%。

相比11月份5.1%的CPI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11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增速情况,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其中10月份,居民储蓄减少7003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

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在上周召开的央行年度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中国央行30天内第3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为17.5%)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 贾靖峰)中国央行10日晚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亦是最近30天内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度密集属罕有。

央行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别在11月10日、19日,今次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CPI数据前夜宣布上调,亦不出市场预料。

此前,央行官员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十分关注内地宏观经济运行及流动性状况,并宣称除加息之外,还正以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工具收缩货币。

但近期公开市场操作面临“有票无市”之窘境,央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倒挂,令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效力尽失,市场发现,三年期央票发行步调近期已突然放缓。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明确,“从紧”预期骤增,更加大了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不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两天前曾向外界暗示,中国加息将加大国内国际货币利差,挤压利率工具空间,她同时说,央行会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因此上调存准率不会对银行产生硬冲击,并重申“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的立场。

综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中国眼下最安全与温和的货币工具,未来其使用频率仍将大大高于加息,此外,时间判断上,此次调整亦未超出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数据之前出手的惯例。

为何上调?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汤敏说,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经济学家王小广还认为,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客观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存贷款利差过大,银行主要靠放贷赚取利润,导致一些银行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上来。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0年货币政策取向和特点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操作应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抑制通胀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应由侧重于“宽松”转向“适度”。尽管去年和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都是“适度宽松”,但重点应有明显不同。去年为保增长而侧重于保证充足的货币供给、增加市场流动性;今年为防通胀,同时要继续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应更加注意政策的精细化操作,确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实现既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又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目标。为此,在货币供应总量上,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保证经济运行通畅;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加息等调控工具,力争将过高的货币供应量降至20%上下,避免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过快增长和通胀压力的快速积聚。

第二,信贷政策应更加注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过去长期依靠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成本实现快速增长,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为此,信贷政策应更加注重“有保有压”,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严格控制向“两高一低”行业和项目投放贷款,同时对于弱质产业和新兴产业,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应进一步强化,鼓励和支持银行信贷向农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海外投资活动、兼并重组等方面倾斜。

第三,面对复杂形势,更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强化合规性管理,对银行体系的高风险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资本跨境流动要加强跟踪和监控,多部门协同动作,打击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跨境热钱流动。

第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加大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29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