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12-13 1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标定位]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是”或者“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想一想: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伽利略的实验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三、惯性与质量

对于任何物体,在受到相同的力作用时,决定它们运动状态的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它们的质量.

想一想:

(1)是不是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2)有人说“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受力越小惯性越大”,对吗?

答案 (1)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2)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而与速度大小无关,与受力大小也无关.

一、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二千年.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例1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41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图411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解析 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

答案 ②③①④ B

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注意:

(1)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等效的.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 例2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

答案 ABD

三、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无关. 4.惯性的表现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例3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 C.“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 D.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 解析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A正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B错误;“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C正确;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D正确.故选A、C、D.

答案 ACD

借题发挥 分析有关惯性的问题时,应注意惯性的三个性质:(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无关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无关;(3)唯一性: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图412

例4 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B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可能落在A处 B.一定落在B处 C.可能落在C处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 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车速相同的速度,因此在下落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落回到B点,故选B.

答案 B

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

A.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正确的 B.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斜面放平后,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是由力来维持的,故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D正确.

答案 BD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 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加工、推理后总结出来的,A正确;虽然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它与受合外力为零时是等效的,故牛顿第一定律仍有实际意义,B错误;物体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无关,与物体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无关,C、D错误.故选A.

答案 A

对惯性的理解

图413

3.如图413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

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

解析 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

答案 B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解析 人起跳后,水平方向保持起跳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速如果不变(静止或匀速),则人和车水平方向相对静止;车如果加速,人相对滞后,掉在后面;车如果减速,人相对超前,掉在前面.故选C.

答案 C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 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始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与此观点相反的选项是D.

答案 D

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故选B、D.

答案 BD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向着某个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

解析 当物体速度增大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必受外力作用,A正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可以不在此方向上受力的作用,B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

态可能变化,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错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并不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D错误.

答案 A

题组二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正确;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外界因素无关,即力的存在和消失对惯性没有影响,D错误;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则一定存在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C错误.故选A.

答案 A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解析 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答案 C

图414

6.如图414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解析 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答案 B 7.

图415

如图415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解析 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没有水平或其他方向上的速度,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可以有合力外,其他方向上没有合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

答案 B

题组三 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8.关于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解析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和所在地理位置无关,A正确,B、C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球接触球板后速度很大),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因为它的质量很小,即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D正确.

答案 A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

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解析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不是物体失去了惯性.

答案 D

1

10.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

6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16

A.惯性减小为,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解析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物体的重力是个11

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G月=mg月=m·g地=G地.故正确选项为C.

66

答案 C

1

616

图416

11.如图416所示,在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放一竖直木块,突然发现木块向西倒,则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

A.向东做匀速运动 B.向东做减速运动 C.向东做加速运动 D.向西做减速运动

解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突然向西倒,说明小车具有向东的加速度,由力和运动关系可知,小车可能向东加速或向西减速,所以A、B错误;C、D正确.

答案 CD

图417

12.如图41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密闭水箱,A、B、C三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ρA

>ρ水,ρB=ρ水,ρC<ρ水,均用细线系在水箱中开始时,水箱静止,细线竖直,现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的瞬间,则( )

A.细线均竖直

B.A线左倾,C线右倾,B线竖直 C.细线均左倾

D.A线右倾,C线左倾,B线竖直

解析 当用力向右突然拉动水箱,由于ρA>ρ水,ρB=ρ水,ρC<ρ水,A球的惯性大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线向左倾斜;B球的惯性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相同,线不倾斜,仍竖直;而C球的惯性小于相同体积的水的惯性,线向右倾斜,故B正确.

答案 B

13.下面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经关闭了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 )

A.汤姆问话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 C.宇航员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的答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解析 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B错误,C、D正确.

答案 AC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l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