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复习

更新时间:2023-11-19 17: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

(1)第一次高潮,20实际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罗宾逊

(2)第二次高潮,20实际70年代,结构—行为—绩效,梅森,贝恩,凯森,麦克尔,麦

克汉姆,艾德曼 2、产业组织研究方法

(1)由哈佛学派所倡导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 (2)价格理论

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基本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P5图 (1)基本条件:

消费者需求: 生产供给: 需求弹性 技术 替代品 原材料 增长率 产品耐用性 区位 区位 季节性 规模经济 购买方式 范围经济 (2)结构

买者和卖者数量 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化 纵向一体化 多样化 政府管制 厂商规模 (3)行为

定价 广告 研究与开发 产品选择 合谋 兼并 内部组织 投资 (4)绩效

生产效率 配置效率 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利润 平等 3、边际收益函数

(1)总收益表示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边际收益表示每增加一商品数量所带来的总收益

dTR(y)增加量。 MR?即: dy1](2)利用需求价格弹性,表示 MR?p[1? ed4、消费者剩余 P11图表示

衡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后他的福利(利益)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消费估价不同,所以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金额也会不同。单个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5、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P17图表示

(1)规模经济:指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趋势曲线段。 (2)规模不经济:指随着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增加,在平均成本曲线中表现为曲线的

上升趋势曲线段。

6、范围经济

当单个企业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总成本时,即存 在范围经济。

C(ya)?C(yb)?C(ya,yb)

SC? C(ya,yb)7、生产者剩余:是所有生产单位边际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

8、总剩余:就是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即总剩余=消费者

剩余(CS)+消费者剩余(PS)。总剩余衡量了通过生产和交易市场上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市场上的生产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体情况。

9、垄断条件下的福利特征:P23

10、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运用(分析)P24 (1)价格控制

政府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可以分为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目的。

(2)税收或补贴

11、无谓损失时什么意思?为什么控制价格通常会产生无谓损失?P24,25 无谓损失又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 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2、假设政府规定商品的最低价格,这会使得生产者整日处境恶化吗?请加以解释P25

13、市场结构的含义

所谓市场结构是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集团之间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市场结构有两层含义:(1)市场结构指市场的组织特征,如一市场是竞争性的还是垄断性的,市场的进入障碍和产品差异如何等。(2)市场结构指对特定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对集中度的衡量来确定市场的结构类型。

14、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一、完全竞争:是指在市场上没有任何支配力量存在,企业之间是纯粹竞争的关系。

特征:

(1)市场中企业数目众多且规模小,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卖者和买者,每个卖者和买者提供或需求的产品都非常少,也就是说相对于市场总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单个卖者或买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他们每个人都是给定价格的价格接受者。

(2)市场上每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时完全同质的,产业内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之间不存在任何产别。产品之间存在完全的替代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把价格定在市场价格之上,将完全失去销量。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或原有企业退出产业都有充分的自由,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转移没有任何障碍。

(4)完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市场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既了解市场上每个生产者的成本、技术和产品,也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支付能力。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 二、完全垄断 特征:

(1)只有唯一的供给者。完全垄断产业中可能会有多个生产企业,但是,向市场提供产品的企业只有一家,它所提供的产品是市场上的全部产品。

(2)唯一的供给者供给的产品没有替代产品,制定价格不必考虑其他替代因素 (3)进入壁垒非常高。新企业很难或者不能进入该产业 X低效率:指企业生产经营低效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X低效率用来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资源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企业明显存在超额的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并不明了,所以称作X低效率。

三、垄断竞争 特征: (1)市场上有数量众多的小企业,每个企业的产量在产业总产量中只占到一个很小的比例。

(2)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相互之间的替代弹性较大。

(3)产业的进入障碍较低,新企业能够自由进入产业。当产业内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而

导致企业收益下降或亏损时,企业也可以退出产业。

(4)在垄断竞争的产业内,各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由于产品产别的存在,各个企业又可以拼接产品差别的特定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四、寡头垄断: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特征:

(1)产业内的少数几家大企业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又可以分为两种结构形态:一是少数几家大企业占有大部分的市场,同时产业内还有很多小企业占有小部分市场;二是少数几家大企业占有产业的全部市场

(2)寡头垄断产业有的产品有差别,有的产品没有差别。存在产品差别的市场称为“差别寡头垄断”,不存在差别的市场称为“纯粹寡头垄断”。

(3)进入壁垒很高。新企业进入产业往往相当困难。大量投资、专利权垄断和产业内原有企业的协调行为等因素,形成了新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 15、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P40

(1)市场集中度:表示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它反映了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 集中度的衡量:

a、 集中度比率:

b、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c、 郝芬达尔指数

(2)产品差别化: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可替代的不完全性。具体地说,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可以区分的特点。

(3)进入和退出壁垒: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指从长期来看已有企业能将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成本以上销售而不致引起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因素。佛根森将进入壁垒定义为,那些使得新进入企业无利可图,然而已有企业却可以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并长期获得垄断利润的因素。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成本,它是准备进入某一产业的新企业必须承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企业无须承担的成本。

(4)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5)纵向一体化 (6)多元化程度 (7)政府介入的强度和企业制度 (8)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9)短期生产成本结构

16、对市场集中于营利性关系的解释

(1)一种比较正统的观点是:市场集中度较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力量越强,因而产业利润也越高。但贝恩认为,不同产业的利润率差异主要来自于大企业间的串谋所制定的价格,是具有垄断性的串谋价格导致高利润率。显然,某以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间越容易达成串谋价格,从而取得较高的利润率。而德姆塞茨等经济学家则认为,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大企业可以比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不是因为大企业间的串谋,而是因为大企业高效率的经营。因为大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内部组织效率,从而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可见,大企业的高利润率来自于成本优势。因此,某一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意味着大企业越具有主导地位,产业的利润率也越高。

(2)在合谋观点看来,企业盈利性的增加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而从效率观点看,企业盈利的增加主要和生产率提高联系在一起。所以从后者看,尽管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势力增加了,但社会可能得益更高。两种观点的政策含义几乎相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l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