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更新时间:2023-12-26 14: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刘雅兰(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13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2013550807)

[摘 要]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指“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其中,以“一边倒”为核心。“一边倒”指坚定不移的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其的顺利开展与群众力量的支持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共领导人为了外交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步一步逐渐获取有利条件,直至成功与苏联形成同盟,但与此同时,新中国也作出了许多的让步,让祖国在后面的发展中受到了阻碍。

[关键词] “一边倒” 群众力量 外交局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指“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其中,以“一边倒”为核心。下面分几个小节来谈谈对“一边倒”的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因,群众力量对外交的支持,中共外交局势的转变,以及“一边倒”政策带来的损失。

一、“一边倒”的成因

新中国刚刚经历了100余年的屈辱外交,列强的烧杀抢掠,两次世界大战的荼毒,和蒋介石的国民党进行的8年内战,我们迫切的需要同各国友好建交,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改变之前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然而,美帝国主义极力阻扰以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承认我国,并对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遏制,各方面都进行打压,使得新中国外交工作开展的异常艰难。[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抵制,所以,苏共和斯大林在中共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因此,“一边倒”有利于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的团结。消除苏共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2]苏联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老大哥”,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我的理解是,当然是苏联与我们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政治理念更加符合,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一边倒”是唯一且最好的选择。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3]

苏联最开始并没有在国共之间选择共产党,甚至可以说是偏向国民党的,这是因为与哪一个政党建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个政党能够维护其在二战后与中国签订的那些条约所获取的利益。直到后来,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是有利益冲突越发严重,这使得美国并不能花大力气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也是后面美苏冷战的导火索。俗语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就是最好的例子,苏联与其帮助在美国援助下的国民党,那么帮助和其同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共产党则要好得多。

二、群众力量对外交的支持

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4]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与国民党的八年抗战时期,是人民群众在后方支持解放军,是解放军的依靠。我认为,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得以正确,高效的实行与人民群众是密不可分的,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坚守,人民群众的不怕牺牲与无私奉献。党心中有民,民心中有党。

相反的,从我们的对立面国民党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进行八年抗战之初,他们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可以说,是他们的系骄傲轻敌和腐败失去民心使之在局势上面节节败退。我们每一个政权,每一个朝代,当权者和执政者的治理国家的核心都应是为百姓谋福祉,办实事。自古以来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5]历史上面那些不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朝代无一不是被新的朝代所取代。中国共产党是群众拥护的核心,是群众力量所支持的政党。即群众力量“一边倒”向共产党。

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对新中国的支持,代表的有:王进喜,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大庆油田,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和钻井二大队大队长、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6]欧阳海,1959年3月应征入伍。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人称“小老虎”。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7]

三、中共外交局势的转变

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研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从8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共产党与国名党的内战爆发,到国民党一开始具有的军队优势,美苏的战略支持,中共经历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逐渐占据更多的优势直至反攻,美苏冷战的爆发,中共当机立断的选择“一边倒”外交,以得到苏联的支持,让局面由之前的“三打一”(美苏和国民党对阵共产党)变成后面的“二打二”(美国支持国民党,苏联支持共产党),到最后的“二打一”(美国放弃国民党,由苏联支持下的共产党对阵国民党),[8]最后就是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将其赶至台湾,然后新中国成立,与其他各国建交,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最终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与之前的屈辱外交告别。

对于以上局势的转变,中共领导人是作了非常多的努力的,其中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他们将毕生奉献给了祖国,这才有后面的越来越好的局面,越来越好的未来。

四、“一边倒”政策带来的损失

新中国的“一边倒”政策,即坚定不移的导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阵营,使得中国与美国的矛盾激化,在各个方面受到美国的打压及遏制,并且朝鲜战争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机会,也失去了较早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机会。[9]并且由于中共对于除社会主义阵营外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帝国主义的坚决不与之建交的态度,也是新中国外交树敌无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中国在世界外交格局中夹缝中求生存的难度,使得中国与外国的建交速度停滞不前。

“一边倒”政策给新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中国为了和苏联结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在中苏条约中规定的援助条款,中国受到的所有来自苏联的援助都要付出代价。作为交换,中国向苏联提供了矿产品和农产品及大量外汇。中苏同盟的关系要求中国在政治与经济方面都与苏联高度一致的采用苏联模式,使中国对苏联技术和资金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以致苏联后来的撤资撤专家给新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0]

祖国改革开放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策相应出台,这些告诉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世界角度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世界的百分之五的人口掌握着高达百分之九十的资源与技术。但是,“一边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国教育,科

技的发展。我们在拒绝与资本主义建交的同时,也就拒绝了科技,教育的进步,拒绝了更快的打破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意味着我们将在更长的时间内用着低效率的生产技术,破坏更多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将提高的较缓慢。

结语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的研究学习,收获颇多,感悟颇深,让我为中共领导人的勇气,胆识与智慧所深深折服。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弱国无外交”的含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优秀。通过对新中国起初外交政策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之做出的努力,让我感叹国际形势的复杂,新政权建立的艰难,各方势力的牵制与利用,为中共的机智与无私点赞,虽然有一些小的问题,但丝毫无损于其自身的优秀。以后我会更加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不再那么肤浅的看待祖国对于各项外交事件的处理,看不到其背后各方势力的牵制就随波逐流的跟随大众的观点妄加评判。 参考文献:

[1]于洪君:《略论苏联的外交改革及其得失》,《苏联研究》,1990年第3期第19-23页。

[2][9]纪后伟,曹金举:《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分析》,《 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4期第51页。 [3]王宝山:《大国博弈:只有利益是永恒的》,《文史博览》,2013年第No.37606期第1页。

[4]张晓东:《 试析江泽民同志的宗旨理念》,《 实事求是》,2000年第2期第6-8页。

[5]刘新伟:《 走群众路线 讲群众语言》,《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5期第9-11页。

[6]李向阳,金江山,王晶,曾旺:《王进喜:中国石油铁人》,《传承》,2010年第No.8513期第42-43页。

[7]魏勇:《新中国前十七年间英模文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4月。 [8]杨初晓:《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日华侨的政治态度》,《史林》,2003年第No.7405期第75-79页。 [10]晏姣:《试析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第47-4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