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c3D命令--完整经典版

更新时间:2023-05-15 2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例分析命令:

1. X ,Y ,Z 旋转 Shift+ X ,Y ,Z 反向旋转

Gen zone ……;model ……;prop ……(材料参数);set grav 0,0,(重力加速度) plot add block group red yellow 把在group 中的部分染成红色和黄色

plot add axes black 坐标轴线为黑色;print zone stress% K 单元应力结果输出 ini dens 2000 ran z a b (设置初始密度,有时不同层密度不同);ini ……(设置初始条件);fix ……(固定界面)

set plot jpg ;set plot quality 100 ;plot hard file 图像输出(格式、像素、名称) plot set magf 视图的放大倍数为;plo con szz z 方向应力云图

2. ini z add -1 range group one 群one 的所有单元,在z 方向上向下移动1m ;然后合并

命令 gen merge 1e-5 range z 0此命令是接触面单元合并成一个整体,1e-5是容差

3. (基坑开挖步骤):Step 1: create initial model state (建立初始模型)Step 2: excavate

trench (开挖隧道)

4. group Top range group Base not 定义(群组Base 以外的为)群组Top

5. plot blo gro 使得各个群组不同颜色显示

6. (两个部分间设置界面;切割法):gen separate Top 使两部分的接触网格分离

为两部分;interface 1 wrap Base Top 在(Base 和Top )这两部分之间添加接触单元;plot create view_int 显示,并创建标题view_int ;plot add surface 显示表面;plot add interface red 界面颜色红色

7. (简单的定义函数及运行函数)new ;def setup 定义函数setup ;numy = 8定义常

量numy 为8;depth = 定义depth 为10;end 结束对函数的定义;setup 运行函数setup

8. (隧道生成)上部圆形放射性圆柱及下部块体单元体的建立,然后镜像。

9. 模拟模型的材料问题时为什么要去定义某个方向上的初始速度—

10. 渐变应力施加:apply nstress -1e6 gradient 0,0,1e5 range z ,0 plane dip 60 dd

270 origin .1 0 0;施加法向应力:apply nstress -1e6 range plane dip 60 dd 270 origin .1 0 0

11. d ip dd 确定平面位置使用:(纠结)

12. p rint gp position range id=14647 输出节点坐标

13.

a pply sxx -10e6 gradient 0 , 0, 1e5 range z -100 , 0在这个求解方程中,z 为变量,所以xx σ为:65=-1010+10xx z σ?? ;原点(0,0,0)

14. f ree x range x .1 z 放松x=0 平面上,z=7,10 这一部分在x 方向的约束(可以

在此处产生破坏)

15. 体积模量K 和剪切模量G 与杨氏模量及泊松比v 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16. 一般而言,大多数问题可以采用FLAC 3D 默认的收敛标准(或称相对收敛标准),即当体

系最大不平衡力与典型内力的比率R 小于定值10-5;(也可由用户自定义该值,命令:

SET mech ratio <value>)

17. 所谓体系最大不平衡力,是指每一个计算循环(或称计算时步)中,外力通过网格节点

传递分配到体系各节点时,所有节点的外力与内力之差中的最大值;

所谓典型内力,则是指计算模型所有网格点力的平均值。

18.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少网格到多网格的思路。

19.混合离散化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适当调整四面体应变率张量中的第一不变量,来

给予单元更多体积变形方面的灵活性。

20.g en zone ref以z=0平面为对称面镜像生成网格; gen zone ref gen zone ref dip 90以y=0面

为对称面镜像生成网格; gen zone ref dip 90 dd 90以x=0平面为对称面镜像生成网格21.球体模型建立:make_sphere函数循环使用。计算球心至节点距离、获取节点坐

标、调整坐标值得到球面至球心距离、完成八分之一球模型。变换节点内存地址!

22.①变形云图:(位移、应力、速度等等);plot add cont szz out on shade on打开szz

的等值线图(outline、effective网格、有效的…显示);PLOT con szz out on ;

PLOT con zd ou on magf 20(块云图bcon不能跟magf放大倍数);plo con zdisp outline on shade on 打开zdisp的等值线云图

②变形矢量图:(变形方向、大小PLOT sk dis scale 其中scale用来改变箭头大小,默

认是);

③塑性区分布print zone state都可以用来显示模型的塑性区

命令显示那些应力符合屈服准则的区域(或称塑性区)

应力正位于屈服面,或说正处于破坏状态时以shear-n 或tension-n 标识;

曾进入过屈服状态,但现已经退出以shear-p 或tension-p 标识

根据塑性区标识判断破坏机制是否在起作用,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④变量监测(历史跟踪):Hist gp zdisp 1;Hist gp szz 2输出2和1的hist关系图

用:plot his -2 vs 1 如果应力值都为负数,则加-2是为了应力坐标轴为正!默认id=1 2 3 4 …依次(hist id= Gp zdis x y z);hist write 7 v 8 file 使用该命令,程序会在默认文件夹中生成一个名为的文本文件,读者可以打开这个文本文件观察所得的数据结果

⑤切片设置:剖面(plot set plane ori 0 0 norm 0 1 0)、云图命令后面加plane、

加网格(ske)加矢量(dis)、坐标系(axe)等修饰效果。

23.输出信息:print zone stress 在命令窗口中会输出模型全部单元的6个方向应力数值

print gp dis 该命令会显示模型中全部节点三个方向的变形大小

SET log on 在命令行中使用上述命令后,程序在默认目录自动建立一个名为的文件,并开始记录命令窗口中的所有信息,直到用户设置log状态关闭(set log off)为止

rest

set log on

set logfile

print zone stress

print gp dis range id a any id b any

set log off 之后重新打开

24.最大不平衡力不代表没有了塑性流动,只是不平衡力趋于零,并不完全归零。

记录不平衡力随步数的关系。

hist unbal监测不平衡力,并保留历史记录;save 保存到文件t1;

hist gp zdisp 4,4,8监测网格坐标点(4,4,8)在z方向的位移,并保留历史纪录

plot set rot 20 0 30视图的旋转角度为(20,0,30)

PLOT block group 查看计算模型 Ctrl+G 变成灰色图像

25. 采用2种方式观察网格节点速度::HIST gpvel<x y z>记录某个节点的速度;PLOT

vel 命令绘制完整的速度矢量场图;力平衡时,由于网格节点力不为零就存在网格节点速度,仍有可能产生较大位移。

26. 初始地应力场:通常用的是以下三种方法,即弹性求解法、改变参数的弹塑性求解法

以及分阶段弹塑性求解法。

① 由于为弹性求解,在体系达到平衡时,岩、土体中并未有产生屈服的区域model elas ② 更改强度参数的弹塑性求解法生成是指求解过程中始终采用塑性模型model mohr

此法与前述弹性求解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达到最终平衡时,岩、土体中可能有产生屈服的区域,较合理。

③ (先把基点处总的力算出,然后渐变,一般是递减),高度z=3 密度2000;设置初

始应力:ini szz 60e3 grad 0 0 20e3 ran z 0 3;

ini sxx 30e3 grad 0 0 10e3 ran z 0 3; ini syy 30e3 grad 0 0 10e3 ran z 0 3;水平为竖向的一半。如果都在水下,则孔隙水压力为ini pp 30e3 grad 0 0 -10e3 ran z 0 3渐变的过程 饱和密度、干密度、孔隙率以及饱和度间关系式为:=+s d w ns ρρρ(存在问题) 27. I D 号查询通过标题栏查看或者执行【Plotitems 】/【1 Block group 】/【Modify 】命令中

grid_point ID ’s

28. 建立接触面单元的各类方法(桩的接触面桩端和桩侧最好采用不同id 号的接触面单元)

接触面参数的选取见文件155页。接触面有关的常用命令 162页。

① 移来移去法:两个模型分开,一个建立接触面单元,然后移动使两个模型合并。 ini z add -1 range group one 移动命令。

接触面单元interface () face r ange cylinder end1 (0,0, end2 (0,0, radius .31 查看施加结构单元那部分命令(施加接触面单元),—柱体两端面圆心及半径。

② 导来导去法:总模型;删掉其他群组,留下一个群组建立接触面单元(文件

1);总模型;删除留下的群组del ran group 2 ,expgrid 导出(文件2);restore 接触单元文件1,导入文件2,impgrid 文件2。.

interface 1 face range x 1 y 1 2 z 1 2

interface 1 face range x 2 y 1 2 z 1 2

interface 1 face range x 1 2 y 1 z 1 2

interface 1 face range x 1 2 y 1 2 z 1

interface 1 face range x 1 2 y 1 2 z 2

定义群组方法!

Gen zone brick size 3 3 3 ;

group 2 range x 1 2 y 1 2 z 1 2 ;

group 1 range group 2 not

删除其它群组 只保留群组2 del ran group 2 not

Plot blo gro range group dam 只显示dam 组的单元

③ 切割法:gen separate group1(表示在1组上建立面) ;int 1 wrap group1

group2 , plo int red 红色接触面。

29. r ange name=Bin group Bin

range name=Material group Material range name= 组 group 组

30.建立各类结构单元: id on node on scale ()改变节点、id大小。两单元

共用一节点时,需要连接时用 node-node连接,还要改属性(刚度自由度)。

平移自由度属性(x y z),转动自由度xr yr zr

①桩单元:sel pile id=1 beg 0 0 0 end 0 0 10 nseg 4 ID为1 长度10m,

五个结构节点(端面两个,杆件三个);四段pile单元构件(结构杆件)。

plot sel geo(查看单元) CID结构构件的编号Node结构节点的编号

gap on 打开缝隙对桩的影响SEL pile prop rockbolt on 激活锚杆特性

②梁单元:sel beam id=1 beg 0 0 0 end 2 0 0 nseg 2 类似桩单元

法二:先建立结构节点Node,然后连接。sel node id=1 0 0 0;sel node id=2 2 0 0 ;sel node sel beamsel id=1 cid=3 node 3 4 ;plot sel geo id on nod on scale

③壳单元:常用建立方法为sel shell id=()range —每个模型的建立要清楚。

sel node init zpos add ()移动壳单元位置

④锚索单元:sel cable id=() begin=() end=() nseg=() 类似桩单元

⑤格栅:sel geogrid range z y 1 6 衬砌sel liner range z y 1 6 x 1 4

⑦结构单元的连接

⑧Table表使用

31.结构单元后处理:plot sel type和hist sel type,其中type可以为beam、pile、cable、shell、

geogrid、liner

32.sel type prop……赋予参数

33.sel delete link range id 1 ;删除原来自动建立的链接

sel link id=100 1 target zone ;建立新链接

34.pretension 预紧力。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o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