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更新时间:2023-12-17 01: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实际,根据《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必须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任务和职能,其核心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课程,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二、课程理念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的理论品质。新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教育学生。

(二)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即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课程的出发点;注重学生成长“特点”,即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这是课程的着眼点;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即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回答好当前形势下学生成长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科学的知识来启迪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这是课程的着力点。

(三)在课程建构上,着力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在课程实施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切实加强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要求,切实增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认识,形成方法;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充实思想,提高觉悟。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做到目标开放、资源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结论和评价的方式方法开放,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在课程评价上,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新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

2

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要着力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课程目标

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对这些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课程内容。

总 目 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知识 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能力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分 类 目 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 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 3

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和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一)要准确理解总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关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是综合各个具体模块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育教学目标,它对各个模块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分类目标具体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18条要求。总目标与分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总目标统领分类目标,分类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展开和体现。

(二)准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程分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要明确三维目标各自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每一条目标要求的内涵。

同时,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它们各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灵魂。因此,当我们把它们转化成内容目标时,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它们又

4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知识目标是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知识基础,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的方法,提高实际能力,实现情感的发展,进而发展健全的人格,因而它是其他目标形成的基础。能力目标是要掌握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它是中间层次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以前两个目标为基础,要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实现价值观的升华,它重在体验与感受,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当我们把它们转化成内容目标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三)准确理解课程目标的特点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目标设置,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本学科新课程的特点,这种特点既反映在与其他学科的横向比较上,也反映在思想政治学科新老课程的纵向比较上。其中突出的特点是:内容选择由过去的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转到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组织方式由过去的只遵循理论逻辑转到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课程总体框架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被列入“人文与社会”这一学习领域,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Ⅰ模块和若干选修Ⅱ模块。各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课程模块结构图如下:

5

课程设计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Ⅰ 思 思想 想政 政

选修课程Ⅱ 科学思维常生活中的法公民道德与伦理

地方课校本课 思想政思 想 政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国家和国 治 治 治 治 1经济生2政治生3文化生4生活与程 程 识 际组织 识 律常识 常识 活 活 活 哲学

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必修模块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分别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这四个模块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

选修课程是为所有希望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提供的自主选择修习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6

选修Ⅰ课程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课程,由六个模块构成,它们是四个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相对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更依赖于相关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更具有“探究性”的色彩;而相对于大学课程,它们则淡化了学科的体系结构,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并多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更多地反映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关切。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各地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设好选修课程。六个选修模块中的每个模块均为36学时,2个学分。

选修Ⅱ课程是普通高中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组织开发的选修课程。它有利于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国家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学生需求的三者统一,构成思想政治学科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应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依据当地的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若干门校本课程。

二、课程内容 1.必修模块

四个必修模块内容标准以表格形式体现。每个模块都有一段文字说明本模块的教学基本目标,并分单元提出“内容目标”和“提示与建议”。“内容目标”主要列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示与建议”主要是对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中可采用的方式提出建议。新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各模块内容的功能如下。

必修1(经济生活):改变现行课程内容(经济常识)遵从学科体系的规范,内容不再要求面面俱到、体系完整,而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背景,立足中国、着眼特色,沿着为何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线索,围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经济现象,以及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从中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使其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必修2(政治生活):改变了现行课程内容(政治常识)远离学生生活、缺乏参与性的状态,立足中国、着眼特色,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基本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修3(文化生活):作为新增设的课程模块,着眼于高中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讲述文化认同、理解和选择的意义以及文化的多样

7

性。课程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而展开。引导学生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统领,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体系结构中一以贯之,走出以往课程的学科模式,以“求真务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为主导,以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例为基础,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集中进行“三观”教育。

掌握以上四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要把握三个问题:

第一是内容规范,即“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

第二是能力目标,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动词,如解析、归纳、描述、说明、识别、树立、评议等等。

第三是教学建议,即“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演示、点评等等。

2.选修模块Ⅰ

选修Ⅰ六个模块的内容几乎都是新增设的内容,和必修模块课程比较,它以“专题”形式呈现,没有明显区分教学内容的章节,给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应认真学习研究。

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可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拓展性课程,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程,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相对于中学的历史课和思想政治的必修课程,它较为系统、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高校的同类理论课程,它采用的是“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

选修2:经济学常识作为“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拓展课程,

8

旨在进一步提供一些基本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与通常讲述经济学原理的学科课程不同,它是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选择地采用专题方式,通过介绍重要人物的理论观点,及其对当时和后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经济现象的认识。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必修课程2——政治生活”的拓展课程。相对于政治生活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国际政治为框架,着眼于“三个面向”的要求,在现代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国际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是作为“必修课程4——生活与哲学”的拓展课程。相对于必修课程,它着眼于思维的具体过程和方法,更具技能性和应用性,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思维。本课程以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价值。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可作为法律教育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侧重于讲述在民事关系和诉讼程序中,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针对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民事纠纷,提供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面对现代社会,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作为“文化生活”的拓展课程。本课程进一步从理论意义上阐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直面当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进一步丰富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道德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提升道德境界。

掌握选修课的内容标准,要抓住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是序言,即每个模块的第一段文字阐述。它提出了本模块教学基本要求和目标,是教学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目标。

第二是理论要求,即每个模块列出的基本问题和要点。它类似于必修课的“内容目标”,同样包括有知识范围和能力目标两部分,可参见必修模块的要求把握。

第三是活动建议,即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活动与实践。这些活动与实践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充分反映选修课的特色,需要认真开展,以增进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3.选修课程Ⅱ

9

选修课程Ⅱ是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兴趣组织开发的选修课程。它有利于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应性,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学生需求的统一,构成思想政治学科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我省将开发与思想政治学科相关的地方课程,供各地各校的学生选修;学校必须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依据当地的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若干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原则上每个模块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但也可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设立18学时、1个学分的选修模块。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认真领会课改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重庆市 》等文件,把握新课程的实质,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确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质量观等。要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深层次更新和转变教师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和建设者。要把教学看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要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文化的共建者。

2.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更新传统知识,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相对于原来的课程,新课程增加了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科学思维、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都是教师过去所不太熟悉的,需要加强学习,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二、严格执行课程政策,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10

各区县和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必修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

建议必修课程的学习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各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一般情况下应该以一学期为单位,每周2学时,也可以半学期(一个学段)修完一个模块,每周4课时。四个模块全部修完可获8个学分。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选择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应集中在高三上学期开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探索穿插在必修课程中,在高一二年级进行。可以每周2学时,一学期完成,也可以每周1学时,一学年完成。各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可获2个学分。根据《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我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教学计划可参考下面提供的两种模式选择使用,学校亦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修与选修科目三学年计划表1

年级学期 高一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选修…… 高考复习 学时 36 36 36 36 学分 2 2 2 2 高二 高三 36/每模块 2/每模块 注:在本模式中,在高三第一学期必须同时开设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文科生必须包含限定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修与选修科目三学年计划表2 年级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一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一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选修Ⅰ、Ⅱ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选修Ⅰ、Ⅱ 选修Ⅰ、Ⅱ 高考复习 每模块学时 36 36 36 36 36 36 36 每模块周学时 2 2 1 2 2 1 2 模块学分 2 2 2 2 2 2 2 高一 高二 高三 注:各学年的选修课程,每个模块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2课时,也

11

可在一个学年内完成,每周1课时。

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按我院颁布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模块学习要求》执行。选修模块的开设,应在通过调查掌握学生个性兴趣、家长的期望、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实际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

对于必修模块修习后不合格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必须进行重修。选修课修习后不合格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可以重修,亦可以改修其他模块。学生对于某些模块要求免修并申请学分的,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三、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切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和坚持“三维”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无论是对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的规定,还是对具体“内容目标”的规定,都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讲,知识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了知识也就没有了能力,也很难有真正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同时知识服从并服务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换句话讲,为了一定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作支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思想政治观点为主体,是最终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独立的三种要求,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参照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和坚持“三维”的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科书,都力求把学科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弄清社会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单元社会生活主题是什么,又含有哪几个专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哪些学科知识来支撑;要弄清思想政治观点与知识的关系,为了社会生活主题的解决,需要给学生哪些基本的观点,观点统帅知识点,知识服从、服务于观点教育;要处理好价值观念多元化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关系,在价值观念的冲突中,给学生正确的价值标准,让学生学会选择。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不是不要知识,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同时也是培养能力、增强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1.要以基本观点的树立为根本。一改旧教材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那种思路,变成由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主题提供必要的但非系统的知识。

2.由封闭到开放。要跳出教科书的限制,广泛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2

包括学生资源(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资源、环境和情境、网络、多媒体与CAI课件等。

3.由书斋到生活。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要面向丰富法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问题。 五、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教学上可能遇到如下困惑与问题:知识点多而杂,教不完,课时不足;探究活动难以进行;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生活逻辑怎样体现等。

同时,由于受教学评价功利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容易走入如下误区:教学内容泛化、知识技能虚化,教材和文本被冷落,教学过程海阔天空,认知失去支撑;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不强,在强调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普遍价值,曲解文本、案例的本意和思想导向;教学中过于标榜知识点的教育价值,出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贴标签现象,不理解教育无痕化的意义;重形式轻使用,教学过程形式化,为收集信息而收集信息、为情景化而设置情景、为课堂丰富多彩而使用现代化设备、对话变为问答、有活动没有体验,忽视教学资源的恰当、充分利用,把简单的教学问题复杂化;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滥用赞赏而缺少批评、重视成功教育而回避挫折教育,重视尊重赏识而忽视正面引导,重视自主学习而排斥接受性学习,等等。

为此,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一)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认识、评价事物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尝试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七步教学法(或四环节)、三类教学模式(南京)

2.坚持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原则。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教学实际

13

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与学生共同开展领悟知识、观察生活、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要以学科科学的逻辑顺序来开展,初步构建模块知识结构,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奠定认知基础。同时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评价生活事件,对待解决生活问题,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活动环节,在活动中理解基本观点,掌握基本能力,形成基本信念。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强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处理好知识和活动的关系问题,依据教学内容,努力促进有关内容教学活动化。

4.对《思想政治》的“综合探究”教学怎样实施?我们也特提出

以下指导意见。新课程《思想政治》的综合探究既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又是该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既考察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能力,又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了

14

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每个必修模块的每个单元后面,都设有“综合探究”,但如果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时间、空间都成问题,师生都疲于应付,质量也都堪忧。为此要求:(1)各学科备科组在开学前集体备课,提交综合探究活动的计划和方案给学校,学校统筹安排,尽量把相近学科的活动合并安排。(2)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中所设的活动。如把活动分拆或合并;或分组承担,集中展示等。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大胆创新教学内容结构,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克服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困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教学设备运用过程中,要克服形式化的倾向,使手段为内容和目的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服务。

(二)自主、探究、合作,优化学习方式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具体方式有研究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和谐合作式、综合活动式等等。

●研究式 :研究式学习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讨论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自主探究式:自主探究式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协作式:小组协作式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小组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 和谐合作式:它是将课堂变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场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互相提问、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平等合作。

●综合活动式:综合活动式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

15

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学校和政治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多元的大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努力为学生拓宽学习途径,创造实践条件,增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加大资金投入,配备涉及社会科学、时事政治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文字与音像资源。除完善原有课程资源外,特别要注重开发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方面的人力课程资源,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聚集各方面积极力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2.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实践环节,丰富社会信息。除完善原有课程资源外,特别要注重开发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聚集多方面力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要充分认识乡土社会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增强开发利用意识与能力。

3.教师、学生是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努力从课程的执行者发展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评价者,努力提高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的能力,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不断积

16

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资源库和教研网站。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课程资源。要在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实践环节,丰富社会信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水平。

4.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在进行必修和选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需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联系当地实际及学生实际,积极参与学本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多样发展要求,更好地完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5.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课程目标的展开与实现服务。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网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

七、建立实施新课程的教研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制订教学计划,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市、县(区)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

各级教科研部门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专题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课学术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教学研究。要组织开展新课程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课件制作评比、教学案例分析评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评优活动对教师学习研究的激励、导向作用。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开展课程培训和教学研究,努力为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共享成果开辟宽广的渠道。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网”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加强合作学习和研究活动。

各地教研部门要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制定本地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对本地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

(2)研究本地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方案,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本地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

17

(3)组织、指导试验教师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试验过程的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确保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

(4)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思想更新、教学业务提高、教学技能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教师执教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5)指导本地区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使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落到实处;

(6)认真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教研活动,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引领本地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改革传统教学弊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中健康地发展;

(7)评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论文,构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网上交流论坛,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示教学与教研成果的平台。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基础和重点是抓好学科组建设。对学科组建设,我们要求:

1.做好教学计划的制订和管理工作。教学计划体现教学理念,反映教学管理的水平,指导和规范着教学的过程。教学计划一经论证审定,就要坚决执行,任何人不能随便改动,必须以它来组织和指导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2.做好师资队伍的质量控制和提升工作。首先是做好对科组长的培养工作。其次是抓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第三是把好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晋升两道关口。

3.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制度,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建立“备、说、听、讲、评、研”的学科组教研制度。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4.实施“课题驱动”、“科研引路”的策略。

5.以学论教,采用新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方式。

第四部分 课程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贯彻教育

18

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的基本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课程评价必须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首位。而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新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课程评价既要坚持目标多元化的原则,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更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

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评价方式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新的课程评价,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等都应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学互评,可以使学生互相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也发挥了集体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给予鼓励。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全面、真实,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学发展的功能。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学生以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使评价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为此,一方面,要尊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差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收集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析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等能力)都要用发展的眼光、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地肯定,客观的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19

传统的教学评价,着重对结果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业的完成,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各种能力的提高,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因此评价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要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学习、成长的各阶段入手,综观全过程,要着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行为的变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各种信息,调整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考试评价中,要进一步探索考试命题改革,促进考试命题科学化。要认识客观性试题在考核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方法、推理过程、知识运用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多种题型,加强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评价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知识掌握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既注意评价学生对《课程标准》中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运用。

能力发展评价: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事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模块评价包括以平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模块考试为基础的评价。两个部分的占比由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探索确定,建议先按3:7或4:6实施。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参照下表进行,亦可将“二级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20

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表

模块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学习态度端正 态度与方法 学习习惯良好 学习方法正确 作业完成情况 能够正确表述 合作与交流 尊重他人意见 参与小组合作 出勤情况 突出表 现成果 学生自评 未出勤时数及原因: (可附相关资料) 自评意见: 自认等级: 本人签名: 时间: 评定意见: 同学互评 评定等级: 组长签名: 时间: 教师评语: 教师评价 总评等级: 教师签名: 时间:

学生学分的认定,以模块评价结果为依据,由任课教师负责。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学时数,学习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者,给予本模块的学分。为了监测和调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省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规定实行。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应该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情况、教学业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课程开发利用能力。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学的教学情况。教师教学评价可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21

评定等级 1 2 3 4 出勤时数: 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模块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可参考以下评价项目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项目表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教学目标准确、全面,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0分)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符合实际,反映学科特色。 教态认真,服务意识强,价值观取向正确,为人师表。 (一)教师素养 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教学内容熟知,语言准确、清晰、形象生动,有条理。 评价等级 A B C D 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恰当使用教学多种教学手段。 二、教师行为表现 (40(二)教学设计与教善于驾驭课堂教学,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富有特色,有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1.资源开发利用。 设重视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巩固、深化、应用,处理好教学预约与课堂生成计 关系。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与时事2.热点,教学处理有创意。 知基本知识和技能到位,概念、观点正确。 识 3.能准确、恰当、熟练地运用教学工具。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全面发展,有效合作,主动探究, 力 生生、师生互动充分。 4.情感价值观 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理念。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相关教学要点的教育价值。 分) 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教学目标转为学生学习目标。 22

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角度回答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情感投入程度,通过交流、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使教学立体化。 结合教学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 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充分。 (一)学三、学生行为表现 (25分) 生学习目的与状态 善于利用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国内外时事热点。 每个学生能够自始至终地以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能倾听、接受、修正别人的意见,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当堂理解知识点。 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思维开阔,富有创造性,有独(二)学生参与课堂表现 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讨论性学习,能自我演绎学习内容。 学生精神面貌饱满,情绪积极,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四、教学效果 得到陶冶和升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15分) 观。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综合印象良好,达到教学目标, 师生满意。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特色 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含教科书) (10分) 在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注: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有待改进。

立见解。 3.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在教学中对课程标准、新教材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为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信息。

23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1.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观察与测试、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应该包括平时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主要由学校组织,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日常考查等。要通过个人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实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以及高中三年来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动态过程。考试评价包括模块考试、结业考试和升学考试,考试作为高中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运用综合的、开放的题型。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方式。评价要逐步探索和建立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

3.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由教师实践探索与专业人员分析研究相结合进行。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乐于思考、善于探究,学习、理解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各级教研部门要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组织专题研讨等,对课程和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推进课程教材的不断完善。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f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