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更新时间:2023-04-10 16: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吉林省延吉市第二高级中学

数学组:李春花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摘要】新课改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种大力提倡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的形势下,对

教师教学的要求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学。所以要在课堂上学好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才是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听课是学习中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广度与深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教师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要以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充分体现“问题驱动”的作用,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重视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数学地提出问题并深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现在教科应该是以新技术为主辅助教师的教,以科学计算器并结合图表辅助学生的学。对于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现在是以计算机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尽可能平衡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尝试超脱技术的绊。我们可以用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来观察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现代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二.“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利用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水平。特别地,在教科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尽最大可能展示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探索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学会借助数学符号和逻辑关系进行数学推理和研究,推求新的事实和辩证猜想,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和规律、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的悟性和潜能,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能够有条件、理地、符合逻辑地进行思考、推理、表达与交流。

四.“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展应用意识。

利用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活动和建设成就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活动,从事物中抽取“数”“形”属性,从一定的现象中寻找共性和本质内涵,并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结论,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联系性”:以有层次和完整的结构。提供多种选择。

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重点、难点的建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能力培养,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对例题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说明;对“观察”“思考”“探究”中的内容以及边空中的问题,给出解释或解答。

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积极主动地坚持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七.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总结是为了让所学的知识条理化,从而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使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而不应急于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把各个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串”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理解。

八.从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灵活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特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情境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其数学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库,使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面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建立的,储存了本学科的大量可用于教学的资料的数据库。由于现在已有的多媒体超文本编辑功能、光盘存储技术、大容量高性能服务器以及因特网应用的发展,建设和应用这样的”资源库”并不困难。这样的系统让教师备课中可能占有海量的教学信息,也能向学生提供自主、互助和探索性学习的支持环境,是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软件系统。教师个人也可能在自用的微机系统上建立小型的”资源库”,从学校的服务器上分享资源、从因特网下载资料、积累本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信息技术和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因此,教师应在课前精心备课,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更多提问,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数学,使一般大众都懂得数学,能够欣赏数学,并觉得数学可亲。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成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能获得一些成就感。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实现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的目的,需要教师正确面对个体差异,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悦状态,就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3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另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这样都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最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作用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称赞与批评应是建立在爱心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我们即能真诚地说出“精彩极了”,也能大胆的说“回答糟透了”。不管是称赞或是批评,爱都能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爱心加称赞会给学生以信心、力量;爱心加批评会给学生以反思、鞭策。新的教育理念只是“战略”的指导,最后必须“战术”上精湛,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自我完善,积累、总结实践经验,促进新课程改革更加深入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蔡曰芳《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艺术》武清教育

李长吉《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b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