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的困惑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08 1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理的困惑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背景介绍

2004年3月12日某医院工业公司财务科长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至经理室。经理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为困惑:

1) 甲制药厂:是专门生产输液原料的,2002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

货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而2003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扩大销售,减少库存,但为何报表反映的利润2003年却比2002年下降?

2) 乙制药厂:也是生产输液原料,2002年经营状况良好,2003年市场不景

气,销售量比2002年下降,为何报表反映的利润等经济指标要比2002年还要好呢?

被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科长也觉得有问题,于是他将两个工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利润表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净利润 期初库存数 本期生产数 本期销售数 期末存货数 2002年 1,855,000 1,272,000 8,500 498,000 16,000 72,000 53,000 35,000 2003年 2,597,000 2,234,162 108,000 254,838 35,000 50,400 74,200 11,200 期末在产品 单位售价 单位成本: 材料 工资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35 24 7 4 3 10 35 30.11 7 5.71 3 14.40 其中: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000元和720000元,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利润表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销售费用 净利润 期初库存数 本期生产数 本期销售数 期末存货数 期末在产品 单位售价 2002年 1,200,000 1,080,000 30,000 90,000 100 12,000 12,000 100 100 2003年 1,100,000 964,700 30,000 1,053,000 100 13,000 11,000 2100 100 单位成本: 材料 工资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90 50 15 10 15 87.7 50 13.85 10 13.85 其中:工资和制造费用两年均为180000元,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认为这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保证国家利润不受影响,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甲制药厂和乙制药厂的分析结论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财务科长,你将得出什么结论?如 何向你的经理解释。

第三部分 探讨分析

1.(1)甲制药厂分析结论不正确。 导致甲制药厂利润下降的原因有以下:

1) 甲厂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一定的销售量,产量大则利润高。本年产量下降,固定费用(工资、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上升,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所以利润下降,下降金额50400×(30.11-24)=307944元。

2) 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且成本结转有误

本年度产量50400公斤,本年度销售量74200公斤,销售量大于产量,按照后进先出法,销售量中的50400公斤按照本年度单位成本30.11结转,74200-50400=23800公斤按照上年度单位成本24结转,而实际上甲制药厂销售成本全部按照本年单位成本30.11结转,这种作法是不正确的。此项造

成成本虚增23 800×(30.11-24)=145 418元,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3) 销售费用增加,减少利润

108000-85000=23000元。

最终导致甲厂2003年度比2002年度利润减少307944+23000-233200=97744元

在财务报表里,甲厂是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本年利润的,下面我们用变动成本法计算。

甲厂变动成本法计算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材料 燃料和动力 销售费用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工资 制造费用 税前利润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财务科长的结论并不正确,对2002年和2003年的数据对比发现,甲制药厂2003年利润下降的原因有:甲厂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且成本结转有误、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我们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发现,2003年度并没有下降,反而随着销量的增加而上升了许多。

2002年 1,855,000 7*53000=371000 3*53000=159000 85000 1240000 1008000 288000 720000 232000 2003年 2,597,000 7*742000=5194000 3*742000=2226000 108000 1747000 1008000 288000 720000 739000 (2)乙制药厂分析结论不正确。 导致乙制药厂利润下降的原因有以下: 1) 乙厂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乙制药厂利润上升,一方面是乙厂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增加产量使单位变动成本降低。

2) 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

由于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销售量小于于产量,故本年结转的销售费用全部为当年生产成本。

综合以上原因,乙制药厂03年净利润比02年净增加105300-90000=15300元。

具体分析如下:

(1)销售量下降,减少利润(11000-12000)×(100-90)=10000元 (2)产量增加,固定费用(工资、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下降,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增加利润11000×(90-87.70)=25300元

最终导致乙厂利润增加25300-10000=15300元

下面我们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乙厂年利润。

乙厂变动成本法计算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材料 燃料和动力 销售费用 1200000 750000 50*12000=600000 10*12000=120000 30000 1100000 690000 50*11000=550000 10*11000=110000 30000 2002年 2003年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工资 制造费用 税前利润

450000 360000 180000 180000 90000 410000 360000 180000 180000 50000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财务科长的结论并不正确,对比2002年和2003年的报表数据可以发现,导致乙制药厂2003年利润上升,一方面是乙厂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增加产量使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乙厂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销售量小于于产量,故本年结转的销售费用全部为当年生产成本扣除,故利润减少。

2、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如果我是财务科长,我将得出以下结论: ? 完全成本法计算以产量为侧重点,变动成本法计算以销量为侧重点。 ?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小于按照完全成本法计

算的损益。

?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照完全成本法计

算的损益。

因为企业利润实现是通过销售过程最终实现的,所以企业应当重视销售过程,因而运用变动成本法更能符合企业的目标。变动成本法更能体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状况,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公司可以考虑采用变动成本法账外进行分析决策,利用完全成本法进行账内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