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18 23: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理念:

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也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物品的活动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教学活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通过“例2”的动手操作活动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最后通过多样的练习活动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平均分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多种多样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个桃,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2、学生自由分。

(教师要关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操作感知的过程。) 3、 汇报与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呢?”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二、 通过分类,提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真能干!产生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那么你们能给这些分

法分类吗?

(1)学生分类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 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 提示“平均分”: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用课件写出来,孩子齐读一遍.

三、合作交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但不知道每位同学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现在请同学们帮助检查下面几道题: 1.请看课本第12页情境图,他们是怎么分的?是平均分吗? (学生经过观察、数数认识到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所以,情境图1是平均分,每份两瓶矿泉水;情境图2也是平均分,每份两块面包。情境图3如果把手中一个橘子放进两个的一堆里,是平均分,每份三个橘子;情境图4如果把手中一粒糖放进五粒的一堆里,也是平均分,每份是六粒糖。)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2.教学例1。情境图中的分糖果,你认为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从两种不同分法区分出“平均分”。分糖是平均分,因为它每

份分得同样多,都是6粒,所以是平均分。分橘子不是平均分,如果是平均分,应该每份是同样多。) 师:你会帮他们调整为平均分吗?

(只要从4个那堆里拿出一个放进两个的一堆里,这样每份是3个橘子,就是平均分了。)

3.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面包。 (要求学生先圈后填再汇报。) 四、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师:(出示例2)想一想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小组讨论分的方法后,动手分。)

教师请各个小组说说本组是怎样分的。(预设) 组1: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的分,每份是3个。 组2:我们小组是3个3个的分,每份也是3个。

组3:我们小组先是2个2个的分,再一个一个分,每份也是3个。

组4:还可以先分成几份,再调整每份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 (比较上述分法。择优,使大家都认可。以准确、简便为原则。)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做一做”。

2.课件演示练习三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再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第2种分法是正确的?

(2)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么做? (3)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你能帮助它变成平均分吗? 3.插花活动。(每个小组三个花瓶,由各组组长选择花的枝数进行插花,要求同一组每个花瓶插花枝数同样多。)

师:如果给每小组13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花的枝数同样多,怎么插花呢?

(小组讨论后再插花,重点解决各小组都剩一枝花怎么办。) 4. 彩灯

元宵节,喜盈盈, 公园门口挂彩灯。 彩灯一共七十整, 请小朋友来动手, 怎么挂灯最公平?

六、回味“平均分”,体验成功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知识进行小结。)

2.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总结: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

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