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3 23: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第三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计算题

1[解析] (1)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核算。

计算大华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总额=200+200×17%+300-54=48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的比例=336/(336+144)=70%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44/(336+144)=30%

则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480×70%=336(万元)

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480×30%=144(万元)

(2)大华公司编制的有关会计分录: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 3 360 000

固定资产 1 440 000

银行存款 5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 1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500 000

投资收益 400 000

②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 000

贷:投资收益 500 000

③借:主营业务成本 1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1 500 000

(3)计算A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总额=336+144+54-200×17%=500(万元)

库存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200/(200+300)=4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300/(200+300)=60%

则换入库存商品的成本=500×40%=200(万元)

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500×60%=3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400 000

累计折旧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2 400 000

借:库存商品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000 000

固定资产清理 1 440 000

投资收益 360 000

银行存款 54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 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40 000

2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答案]

[解析] (1)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210+140+140×17%-110×17%=355.1(万元)

②换入资产的各项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汽车=355.1×[240/(240+110)]=243.50(万元)

库存商品—乙商品=355.1×[110/(240+110)]=111.60(万元)

③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累计折旧 4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固定资产—车床 260

借:固定资产—×汽车 243.50

库存商品—乙商品 11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0×17%=18.7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210-200=10

主营业务收入 1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0×17%=23.8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贷:库存商品 15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

(2)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240+110+110×17%-140×17%=344.9(万元)

②换入资产的各项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车床=344.9×[210/(210+140)]=206.94(万元)

库存商品—甲商品=344.9×[140/(210+140)]=137.96(万元)

③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汽车 350

借:固定资产—车床 206.94

库存商品—甲商品 137.9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0×17%=23.8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250-240=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

主营业务收入 1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0×17%=18.7

借:主营业务成本 170

贷:库存商品—乙商品 170

借:存货跌价准备 70

贷:主营业务成本 70

3

[答案] (1)2005年2月1日,M公司接受投资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借:固定资产--设备 200

贷:实收资本 (800×20%) 16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0

(2)2005年3月1日,购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2.8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14(17+2×7%)

贷:银行存款 120 (117+3)

(3)2005年12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A产品的估计售价225-A产品的估价销售费用及税金10=215(万

元)。

由于丙材料的价格下降,表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15万元低于其成本250万元,丙材料

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量:

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A产品的估计售价225-将丙材料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100

-A产品的估价销售费用及税金10=115(万元)。

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15万元,低于其成本15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

贷:存货跌价准备 35

(4)2005年12月31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5年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200-预计净残值200×4%)/(预计使用年限5×12)

=3.2(万元)

2005年应计提折旧额=3.2×10=32(万元),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68万元。

因可收回金额为140万元,需计提28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

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0万元。

(5)2006年7月1日,出售原材料

借:银行存款 58.5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其他业务成本 35

存货跌价准备 35

贷:原材料 70

(6)6.4/100=6.4%<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006年9月5日,用设备换入工程物资

计算设备换出前的账面价值

2006年1月起,每月计提的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40-预计净残值0.8)/(预计使用

年限4×12)=2.9(万元)

2006年1~9月计提的折旧额=2.9×9=26.1(万元),换出设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13.9万元。

M公司换入钢材的入账价值=113.9-6.4=107.5(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3.9

累计折旧 58.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

贷:固定资产 200

借:工程物资――钢材 107.5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银行存款 6.4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3.9

4

[答案] (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判断:36÷600=6%<25%,因此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360+240-36+360×17%+166.8=792(万元)

(3)编制2006年3月1日,一舟公司收到补价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6

贷:预收账款 36

(4)编制2006年4月1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792

预收账款 36

累计摊销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60×17%=61.2

无形资产 4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40

银行存款 166.8

(5)计算各年折旧额

2006年折旧额=792×2/5×8/12=211.2(万元)

2007年折旧额=792×2/5 ×4/12+(792-792 ×2/5)×2/5×8/12=232.32(万元)

2008年折旧额=(792-792×2/5)×2/5×3/12=47.52(万元)

2008年3月31日账面净值=792-211.2-232.32-47.52=300.96(万元)

(6)2008年3月31日处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96

累计折旧 491.04

贷:固定资产 792

借:银行存款 1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0

借:营业外支出 120.96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96

5

[答案] (1)支付补价40万元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补价之和800万元的比例为5%,

小于25%,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算。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760+40=800(万元)

设备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200/(200+600)=25%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600/(200+600)=75%

则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800×25%=200(万元)

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800×75%=600(万元)

(2)东方公司编制的有关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设备 200

无形资产600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20

投资收益 1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

银行存款 40

6

[答案] (1)收到补价9 000元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360 000元的比例为2.5%,小于25%,

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算。

红旗公司换入原材料的成本=360 000-9 000-51 000=300 000(元)

借:原材料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银行存款 9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4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80 000

投资收益 40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 000

贷:投资收益 80 000

(2)红旗公司换入设备的成本

=(520 000-20 000)+600 000×17%+600 000×10%+20 000+3 000=685 000(元)

借:固定资产 685 000

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贷:库存商品 5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 000

银行存款 23 000

(3)收到补价20 000元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400 000元的比例为5%,小于25%,应按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算。

红旗公司换入专利的成本=400 000-20 000=380 000(元)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 34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 000

累计折旧 220 000

贷:固定资产 600 000

②借:银行存款 20 000

无形资产 38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40 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60 000

7

[答案]

(1)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220+150=370(万元)

②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280+90=370(万元)

③换入资产的总成本=370+150×17%-90×17%=380.2(万元)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④固定资产——×汽车的成本=380.2×280/370=287.72(万元)

库存商品--N商品的成本=380.2×90/370=92.48(万元)

⑤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250

累计折旧 3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固定资产--车床 300

借:固定资产——×汽车 287.72

库存商品--N商品 92.4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 (90×17%)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0

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150×17%)

借:营业外支出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库存商品--M商品 180

(2)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220+150=370(万元)

②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280+90=370(万元)

③换入资产的总成本=370+90×17%-150×17%=359.8(万元)

④固定资产——车床的成本=359.8×220/370=213.94(万元)

库存商品--M商品的成本=359.8×150/370=145.86(万元)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⑤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150

贷:固定资产--×汽车 450

借:固定资产--车床 213.94

库存商品--M商品 145.8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150×17%)

贷:固定资产清理 280

主营业务收入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90×17%)

借:营业外支出 2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存货跌价准备 80

贷:库存商品--N商品 180

二、综合题。

1.

(1)

[答案] C

[解析]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440-100-340=2000(万元)

(2)

[答案] B

[解析]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银行存款 1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300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投资收益 440

(3)

[答案] C

[解析]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340+100=2440(万元)

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银行存款 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

存货跌价准备 50

贷:库存商品 1550

第二章、债务重组

1(1)债务重组日:

重组债权的公允价值为250 000元。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50 000

坏账准备 4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7 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327 000

(2)2009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12 500

贷:财务费用 (250 000×5%) 12 500

(3)2010年12月31日收到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62 50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50 000

财务费用 12 5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

(1)债务重组日

应计入债务重组利得的金额=327 000-250 000=77 000(元)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 327 000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25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77 000

(2)2009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12 500

贷:银行存款 12 500 (250 000×5%)

(3)2010年12月31日偿还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250 000

财务费用 12 500

贷:银行存款 262 500

2

(1)2008年3月10日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借:库存现金 30 000

固定资产 70 000

坏账准备 8 000

营业外支出 9 000

贷:应收账款 117 000

(2)2008年7月10日

借:库存现金 158 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 000

固定资产 190 000

坏账准备 50 000

贷:应收账款 468 000

资产减值损失 30 000

(3)2008年8月10日

重组债权的入账价值=(351 000-51 000)×40%=120 000(元)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20 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 000

固定资产 6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71 00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4)2008年9月5日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00 000

坏账准备 20 000

贷:应收账款 206 000

资产减值损失 14 000

3(1)A企业的账务处理

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1 500-540-750×1.08)×80%=120(万元)

借:固定资产 540

长期股权投资 810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20

坏账准备 40

贷:应收账款 1 500

资产减值损失 10

借:银行存款 123.6 [120×(1+3%)]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20

财务费用 3.6

(2)B企业的账务处理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540-450=90(万元)

股本溢价=750×1.08-750=60(万元)

债务重组收益=1 500-540-810-120-15=15(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450

累计折旧 300

贷:固定资产 750

借:应付账款 1 500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0

股本 7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20

预计负债 15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9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5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20

财务费用 3.6

预计负债 15

贷:银行存款 123.6 [120×(1+3%)]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5

借款费用

1[答案] (1)2007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4 000×8%-1 000×0.5%

×6=290(万元)

2008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4 000×8%×180/360=160(万元)

(2)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年)=(4 000×6%+20 000×8%)/(4 000+20

000)=7.67%

20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 000×180/360=2 000

(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 000×7.67%=153.40(万元)

20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 000+3 000)×

180/360=3 500(万元)

2008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3 500×7.67%=268.45(万元)

(3)2007年利息资本化金额=290+153.40=443.4(万元)

2008年利息资本化金额=160+268.45=428.45(万元)

(4)2007年:

借:在建工程 443.4

应收利息 30

贷:应付利息 473.4

2008年:

借:在建工程 428.45

贷:应付利息 428.45

一般借款不存在闲置资金产生投资收益抵减资本化金额计算的问题,这是需

要注意的一点。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①专门借款:

应付利息=6000×9%÷12=45(万元)

短期投资收益=2400×6%×1/12=12(万元)

应予资本化的金额=45-12=33(万元)

②一般借款:

应付利息=费用化金额=3720×6%÷12+3000×8%÷12=38.6(万元)

③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3

银行存款(应收利息) 12

财务费用 38.6

贷:应付利息 45+38.6=83.6

(2)2月

①专门借款:

应付利息=6000×9%÷12=45(万元)

短期投资收益=1770×6%÷12=8.85(万元)

应予资本化的金额=45-8.85=36.15(万元)

②一般借款:

应付利息=费用化金额=3720×6%÷12+3000×8%÷12=38.6(万元)

③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6.15

银行存款(应收利息) 8.85

财务费用 38.6

贷:应付利息 83.6

(3)3月

①专门借款:

应付利息=6000×9%÷12=45(万元)

资本化金额=6000×9%÷12=45(万元)

②一般借款:

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

=2340×30/30+510×0/30=2340(万元)

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资本化率=(3720×6%+3000×8%)/(3720+3000)

=6.89%

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金额=2340×6.89%÷12=13.44(万元)

应付利息=3720×6%÷12+3000×8%÷12=38.6(万元)

费用化金额=38.6-13.44=25.16(万元)

③合计:

资本化金额=45+13.44=58.44(万元)

费用化金额=25.16(万元)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借:在建工程 58.44

财务费用 25.16

贷:应付利息 83.6

3[答案] (1)计算200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适用的资本化率:

由于第一季度只占用了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即为该借款的利率,即1.5%

(6%× 3/12)。

由于第二季度占用了两笔一般借款,适用的资本化率为两项一般借款的加权

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当期应摊销的折价)/

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200×6%×3/12+300×5%×3/12+(285×6%×3/12

-300×5%×3/12)]/(200×3/3+285×3/3)×100%=1.5%。

(2)计算200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及编

制相应会计分录:

第一季度超过专门借款的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100×3/3+50×

2/3+50×1/3=150(万元)

第一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150×1.5%=2.25(万元)

第一季度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200× 6%×3/12=3(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2.25

财务费用 0.75

贷:应付利息 3

第二季度超过专门借款的一般借款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100+50+50+200)×3/3+60×2/3=440(万元)

则第二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440×1.5%=6.6(万元)

第二季度一般借款的实际利息费用=200×6%×3/12+300×5%×3/12+(285

×6%×3/12-300×5%×3/12)=7.275(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借款费用 6.6

财务费用 0.675

贷:应付利息 3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75 (300×5%×3/1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0.525

(3)2007年9月30日

①计提利息

第三季度利息费用=(100×6%/12×3)×8.2=1.5×8.2=12.3(万元人民

币)

第三季度利息收入=0.2×8.2=1.64(万元人民币)

第三季度利息资本化金额=12.3-1.64=10.66(万元人民币)

借:在建工程 10.66

银行存款——美元户($0.2×8.2)1.64

贷:应付利息——美元户 ($1.5×8.2)12.3

②计算汇兑差额

第三季度本金的汇兑差额=100×(8.2-8)=20(万元人民币)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第三季度利息的汇兑差额=1.5×(8.2-8.2)=0(万元人民币)

第三季度本金和利息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20+0=20(万元人民币)

借:在建工程 20

贷:长期借款——本金(美元户) 20

(注:资本化期间为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在此期间产生的汇

兑差额可全部资本化)

2007年12月31日

①计提利息

第四季度利息费用=100×6%/12×3×8.5= 1.5×8.5=12.75(万元人民

币),全部资本化。

借:在建工程 12.75

贷:应付利息――美元户($1.5×8.5)12.75

②计算汇兑差额

第四季度本金的汇兑差额=100×(8.5-8.2)=30(万元人民币)

第四季度利息的汇兑差额=1.5×(8.5-8.2)+1.5×(8.5-8.5)=0.45

(万元人民币)

第四季度本金和利息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30+0.45=30.45(万元人民币)

借:在建工程 30.45

贷:长期借款——本金(美元户) 30

应付利息——美元户 0.45

第八章、政策变更

1

(1)①结转固定资产并计提2007年下半年应计提折旧的调整

借:固定资产 2000

贷:在建工程 2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贷:累计折旧 5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0

贷:在建工程 190

②无形资产差错的调整

2008年期初无形资产摊销后净值=400-(400/5 ×1.5)=280(万元)

借:无形资产 28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0

③对销售费用差错的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

贷:其他应收款 600

④对其他业务核算差错的调整

借:其他业务收入 2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

其他业务成本 1500

⑤对差错导致的利润分配影响的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借:盈余公积 6.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

(2)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

按账龄分析法,2008年1月1日坏账准备余额应为720万元

(3000×10%+500×20%+300×40%+200×100%)

新旧会计政策对2008年度报表期初余额的影响为700万元(720-20)

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计差异影响数为525万元[700×(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贷:坏账准备 700

借:盈余公积 78.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8.75

②折旧方法变更的会计处理

按年限平均法,至2008年1月1日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900万元[(3300-300)÷5×(1+

1/2)]

按年数总和法,至2008年1月1日应计提的累计折旧1400 万元[(3300-300)×(5/15+

4/15×l/2)]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贷:累计折旧 500

借:盈余公积 56.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6.25

(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0500-500)/10/2+(10500-1500)/(6-1.5)/2=1500(万

元)。

2

(1)判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政策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

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

(2)计算并编制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3年累计会计计提折旧=900÷12×3=225(万元)

3年累计税收计提折旧=900÷10×3=27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675(900-225)>资产计税基础630(900-270),差额=45万元,属于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125(11.25×90%)

盈余公积 1.125(11.25×1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1.25(45×25%)

(3)计算20×7年改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额=(900-225)×(2/5)=270(万元)

3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1)设备2008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20(万元)

设备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20%=16(万元)

(2)2010年1月1日设备的账面净值=100-20-16=64(万元)

设备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64-4)÷(8-2)=10(万元)

(3)按原会计估计,设备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16)×20%=12.8(万元)

上述会计估计变更使2010年净利润增加=(12.8-10)×(1-25%)=2.1(万元)

4

对于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具体更正如下:

(1)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270-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15=255(万元);由于存货账

面余额305万元,高于可变现净值255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5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5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75(37.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2)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6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4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3)对于公司的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应冲回确认的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投资收益) 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丁公司(损益调整) 4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0(400×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

(4)对于无法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不摊销,甲公司应冲回已摊销的无形资产。

借:累计摊销 80(800÷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8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2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注:在无形资产摊销时,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价格一致;在无形资产不摊销时,每年末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60×10%)

(5)收到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属于政府补助,应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 2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收入) 2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200×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5

第六章、所得税会计

1[答案] (1)

①该机床的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 该项机床的计税基

础应当是90万元(原值120万元减去计税累计折旧30万元)。

②该项应收账款的账面金额为30万元;相关的收入已包括在应税利润中,

因此该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是30万元。

③该批证券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计税基础是22万元。

因为按照税法规定,公司不应当调整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④该项负债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是100万

元。因为其相关的费用在确定其发生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已予以抵扣。

(2)

①该项机床账面价值110万元与计税基础90万元之间的差额20万元是一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司应确认一项6.6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②该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均为30万元,故不存在暂时

性差异。

③该批证券的账面价值2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22万元之间的差额2万元,构

成一项暂时性差异。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

33%=0.66万元。

④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构成暂时性差异。

(3)2007年应交所得税=(800-20+2)×33%=258.06(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258.06+6.6-0.66=264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64

递延所得税资产 0.66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8.06

递延所得税负债 6.6

2[答案] (1)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5 000-1 043.27×5%(事项1)+(1 500×5/15-1 500/5)(事项3)+10

(事项4)+100(事项6)+80(事项7)

=5 337.84(万元)

应交所得税=5 337.84×33%=1 761.49(万元)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33÷33%+200+50+100+80)×25%

=13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132.5-33=99.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16.5÷33%×25%=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12.5-16.5=-4(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99.5-50×25%)-4=-91(万元)

所得税费用=1 761.49-91=1 670.49(万元)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1 670.49

递延所得税资产 99.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761.49

资本公积 12.5(50×25%)

3[答案] (1)2008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 000万元,计税基础=2 000×150%=3 000(万元)

暂时性差异=1 000万元,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 000-(500+500)×50%=4 500(万元)

应交所得税=4 500×25%=1 125(万元)

所得税费用=1 125万元

(2)2009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 000-2 000/10=1 800(万元),计税基础=3 000-

3 000/10=2 700(万元)

暂时性差异=900,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 000-(3 000/10-2 000/10)=4 900(万元)

应交所得税=4 900×25%=1 225(万元)

所得税费用=1 225万元

(3)2010年末

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 000-(2 000/10)×2=1 6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 600-1 400=20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 400万元

计税基础=3 000-(3 000/10)×2=2 400(万元)

暂时性差异为1 000万元,其中800万元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 000-(3 000/10-2 000/10)+200=5 100(万元)

应交所得税=5 100×25%=1 27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 275-50=1 225(万元)。

(4)2011年末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 400-(1 400/8)=1 225(万元)

计税基础=3 000-(3 000/10)×3=2 100(万元)

暂时性差异为875,其中700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75×25%=4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额=50-43.75=6.2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 000-(3 000/10-1 400/8)=4 875(万元)

应交所得税=4 875×25%=1 218.7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 218.75+6.25=1 225(万元)

第五章、外币折算

1.(1)编制恒通公司6月份外币交易或事项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6月3日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69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00×7)700

②6月5日

借:库存商品 81600

贷: 应付账款――美元户 ($1000×12×6.8)81600

③6月10日

借:原材料 3260(2760+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37.2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 ($400×6.9)2760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037.2

④6月14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 ($600×6.9)4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140

⑤6月20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300×6.8)204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 ($300×6.8)2040

⑥6月25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8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0×1×6.8)68

⑦6月30日

计提外币借款利息=1000×4%×3/12=10万美元

借:在建工程 67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美元户) ($10×6.7)67

高级财务会计 隋春蕾主编

银行存款账户汇兑差额=(800-100+300-10)×6.7-(5600-700+2040-68)=-239万元(损失)

应收账款账户汇兑差额:(400+600-300)×6.7-(2800+4140-2040)=-210万元(损失)

应付账款账户汇兑差额=(200+400+12000)×6.7-(1400+2760+81600)=-1340万元(收益)

长期借款账户汇兑差额=1010×6.7-7000-10×6.7=-300万元(收益) 借:应付账款――美元户 134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239

应收账款――美元户 21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891

借:长期借款――美元户 300

贷:在建工程 300

(3)2008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1×l×6.7=73.7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7(73.7-68)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7

(4) H 商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10×6.8-950×10×6.7=43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350

贷:存货跌价准备 4350

2.(1)编制长江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1月15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 000 000×8.15) 8 150 000

贷:实收资本($1 000 000×8.15) 8 150 000

②1月18日:

借:固定资产——设备 4 115 000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 ($400 000×8.20) 3 280 000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240 000+595 000) 835 000

③1月20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200 000×8.20) 1 640 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5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