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更新时间:2023-05-23 11: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黄绮丹1,熊晓红2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2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广东广州510730)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说;健康管理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的美国,经发达国家先后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已形成了产业。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的过程,通过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达到远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享受生活的目的,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2】。

在西方医学背景下产生的健康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如何将中医体质学说融入健康管理之中,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一下几个方面,尝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中医体质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医体质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3】。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现代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以王琦为课题组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肥胖人痰湿型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H】。麻仲学等陋1通过流行病学调研发现老年人异常体质较正常体质易罹患胃病(P<O.001)。

通过客观的评价个人的中医体质,可以更加全面的了

解个人的健康状况,获得预测个人未来发病风险的资料,并且可以通过改善体质的方法,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促进个人的健康水平,为健康管理服务。

2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的养生方法是健康管理、健康计

划的重要内容

健康计划即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工作效率的整体服务,目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整体健康,提供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和疾病的全面干预。是基于健康档案基础上,由健康学专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后,设计出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保健、恢复等一整套增进健康的方案,从而使其在身体、精神、社交、生活等方面都能达到完美的状态【6】。改善措施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健康干预等。

按照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根据四诊合参所收集的资料,对个人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其体质类型,通过中医综合调治,如运用中药调补、药膳、针刺、气功、按摩和传统健身运动,并配合调摄的独特方法,使体质得以纠正,从而改善健康状况。钟旭敏等p1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改善措施,例如对于阴虚体质,宜食滋阴清热之品,如西洋参、沙参、玉竹、枸杞煲乌鸡、水鱼等;平时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辛辣之品等。起居方面宜选择安静环境,早睡早起,忌熬夜等。

因此,通过评价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并且给出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对于改善个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医体质学说和健康管理有着共同的服务人群

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匡调元喁1认为:体质可以分为正常体质和病理体质,所谓病理体质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但绝对的阴平阳秘是没有的,因此,所谓的正常与病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阴阳两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都属正常。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便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是异常,但不是疾病。它仍然处在潜在的似病非病的过渡时期,称之为病理性体质,也就是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因此,实际上,中医体质学说应用的人群,也就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经现代医学体检,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有些指标的轻微变化,然而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该部分人群,我们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只能给出其中医体质的分型。对于疾病人群,需要临床治疗,中医主要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出相应的中医诊断和中医证型。

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是健康管理的重点服务对象。广义的讲,所有人群,包括疾病人群都是健康管理服务的群体,但是,根据现在的医疗服务体制,疾病人群一般都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获得整体的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他们本身没有疾病或者仅仅是亚健康,没有必要到医院治疗,而且对他们进行健康管理,能够维护他们的健康,让他们少得病或不得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预防医学具有一致性,承袭了“预防为先”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干预,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减少医疗开支。

4中医体质学说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健康管理的流程和中医体质学说的特点,提出两者结合的操作设想,具体如下:j-4.1中医信息采集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对人体作全面的、

整体的检查。可以设计了专用的中医体检表,基本内容包括:望诊:神、色、形态;面色、头颅五官九窍、络脉;舌质、舌苔。闻诊:声音、气味。问诊: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现在症状。切诊:肌肤、手足、胸腹、脉象等等。4.2中医体质评价

根据收集的四诊资料,四诊合参辨别体质类型。关于中医体质类型,从古至今有各种不同的分类。如中医学古代有二十五型的分类,现代中医体质研究从临床应用角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琦九分法、匡调元的六分法、母国光的九分法、何裕民的六分法、田代华的十二分法、胡文俊的四分法等p]。以王琦等研究的体质9分法较为成熟吲,具体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4.3健康改善计划

评价结束后由体检医师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质给予指导,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膳食(药膳)指导、情志调节指导、锻炼指导、生活方式调整指导。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中医体质学说和现代健康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好的结合点。这种结合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如何进一步完善两者结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总结探讨。

参考文献

[1]盛增秀,王琦.略沦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新医药学杂

志,1978(7):25[2]Edingtond

trendsHealth

in

the

W,LouiS

Y,Ku

of

KuIhealth

I,et

a1.Recent

development

management[J】.

ManagementResearch,2001,76(103):140~47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4】王前飞,等.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辽宁中医杂志,1993,3:15

[5]麻忡学,等.老年人体质及其与胃病关系的中医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87,2(5):269

[6]喻陆.现代健康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展望.中国现代医院

管理杂志,2004,2(10):2t

[7】钟旭敏,熊卫红.中医体检初探.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29(4):71

[8】匡调元.论辨证与辨体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8(2):1

[9]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68~90

收稿日期:2007-02-18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黄绮丹, 熊晓红

黄绮丹(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熊晓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广东,广州,51073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2007,5(7)0次

参考文献(9条)

1.盛增秀.王琦 略沦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 1978(7)

2.Edingtond W.Louis Y.Ku KuII 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2001(103)3.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4)4.王前飞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1993(3)5.麻忡学 老年人体质及其与胃病关系的中医流行病学研究 1987(5)

6.喻陆 现代健康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10)7.钟旭敏.熊卫红 中医体检初探[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4)8.匡调元 论辨证与辨体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2)9.王琦 中医体质学 1995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zyyxdycjy20070700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13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d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