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案例分析:欧美酝酿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

更新时间:2023-06-02 02: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例分析:欧美酝酿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

世贸组织原材料案终裁刚一公布,欧美就把诉讼延伸到我国另一稀缺资源——稀土。据悉,欧美正着手将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

然而,我国2011年以来的稀土出口配额根本没有用完,原材料案中被诉讼的铝土和锌也一直没有出口。市场供求表现与欧美诉讼的矛盾之处表明,欧美并非只盯某一种资源在某一阶段的市场,而是长远战略布局,直指我政策核心。中国资源类产品正陷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博弈之中。

这次稀土被推向WTO仲裁舞台,“实行出口配额”无疑是被指责违反世贸规则的关键部分。中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供应全球近90%的稀土资源。因无序开发和竞争,前几年稀土曾以“白菜价”大量贱卖出口。自2008年以来,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实行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按照惯例,每年商务部会在年初和年终分两批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和配额数量。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目前出口配额不是“不够用”而是“用不完”。和此前天价配额“一票难求”的景象不同,201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稀土价格大幅跳水,稀土出口已经开始降温。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4750吨,仅占全年出口配额总量的49%,大量出口配额没有使用。

有色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表示,实际上,除了稀土以外,这次WTO诉讼我国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其中的铝土矿根本没有出口,原锌也没有出口。国外对中国原材料的申诉很多都是“无中生有”。

种种迹象表明,欧美并非只盯某一种资源在某一阶段的市场,而是长远战略布局,直指我国政策核心。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钢表示,此次原材料案,美欧墨在三个方面发起挑战:一是部分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二是部分产品的出口配额;三是我国配额分配管理、出口许可证、出口最低限价、配额招标方面的管理措施。前两部分针对涉案的9种工业原材料,而最后一方面“剑指”我国工业原材料、资源类产品的出口管理模式。

据悉,原材料案的上诉机构3个成员分别来自美国、墨西哥和日本(美国和墨西哥正是本案的原告),而司法程序的基本概念就是要有利益冲突回避。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傅东辉表示,本案的关键问题,即GATT第20条为何不能被援引的分析过于简单“如此关键的问题在裁决报告中只有不到2页纸。”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则表示,中方尊重WTO的裁决,但是裁决本身有偏袒欧美利益的嫌疑,本案也暴露出争端解决机制的公正性问题。

有专家表示,如果WTO裁决后中国不作出改变,原则上利益相关国有权采取“贸易报复措施”。据悉,为应对WTO裁决的影响,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已经召开了应对会议,研讨调整原材料出口管理政策。霍建国表示,中国是出于环保目的对出口有所控制,“当然,政策需要相应作出一些调整,使国内政策与世贸规则接轨。” 傅东辉也表示,不妨把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裁决看做深化国内改革的动力,借此机会适度推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胡涛表示,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应高度关注我国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议在进出口环境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投资等环节增加环保“阀门”。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以征收出口环节环境关税的税金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同时可以设立外贸企业环境友好奖励基金;建议相关部门深入系统研究建立完善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目的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 分析与评述:

1、 欧美国际起诉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这是为了自己

国家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国家的自私行为。

2、 中国政府在处理稀土问题上对外国企业没有歧视,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上,在稀土的供应上,对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标准和数额是一致的,是同等政策对待的。

3、 我们应该积极准备,如果一旦起诉,要主动地去应诉,在受到损害时,能及时运用法律

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 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

诺;限制重要自然资源的出口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5、 国内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稀土资源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加强稀土行

业管理,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3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