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10-16 1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武钢三中 肖继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关于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质疑能力

心理学研究指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更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就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得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有机会质疑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 “满堂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有的教师怕学生听不懂,一节课从头讲到尾,且讲的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被动的成为被“填的鸭子”。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的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我认为可以利用好如下的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质疑:1.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课上阅读课本,课后温习课本,促使学生再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如在学习摩尔先要求学生预习质疑,上课时让学生相互交流找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2.留给“空白地带”,让学生有机会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把所有内容讲得清请楚楚,应适当留有余地,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探求答案。如做演示实验时,不要把现象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由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出结论。在学习概念理论等内容时,可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推导出有关规律。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景,激励学生质疑

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情景中。关键是要教师善于设疑,并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设疑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会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设疑提问呢?在设疑的内容和时机上,要注意从教材的难点出设疑,从要害处设疑,

从困惑处设疑。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处于“跳一跳,摘到桃”的状况。在设疑的方法上,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用以下方法:(1)发散设疑:用发散式提问方法,诱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来思考问题。如讲题时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2)激趣设疑:通过与化学有关的趣闻逸事、化学史或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设疑,使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到新奇有趣,有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以及他们对化学的兴趣。(3)变序设疑:打破事物发展的顺序,把事物的某个要紧部分提到前面,从而形成悬念,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先提出“氯气是有毒的,但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这一事实,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阅读课本来解决问题。(4)层层设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一问套一问,互相串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如讲气体摩尔体积时,可设计如下提问: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是什么?1mol不同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再相同状态下体积相同吗?为什么?在相同状态下1mol不同气态物质的体积相同吗?为什么?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是多少?这样层层设疑,促使学生判断推理,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5)实验设疑:通过对仪器、药品的选择以及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的设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对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还可有意识提出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而言之,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和编排。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如:时机掌握程度,难易适中程度,适宜的跨度,合理的坡度,多变的角度,合适的速度,适中的疏密度。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得恰倒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三、加强质疑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质疑

学生缺乏质疑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因此,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下方面来指导学生(1)模仿法:对于质疑能力差的学生,先指导他们模仿教师的提问方法,如模仿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纲模式和课堂上的提问清单,学会模仿后,再指导他们自主提出问题。(2)比较法:对于容易混淆的化学名词、概念、规律、反应方程式,把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几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他们得失电子的情况,就会发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3)反向法:对于教师和教材所讲的内容,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向去提问,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4)因果法:对于所做的习题和所学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性质、现象、用途、结论等,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5)联想法:对于密切联系的章节、内容或知识点,将它们连在一起思考,以便发现问题,揭示规律。如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反应方程式外,还可指导学生按如下顺序联想思考: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检验方

法→ 尾气处理装置。这种方式以点带面,很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6)发散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方法来分析、发现问题。总之,对不同的内容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再实际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和科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

有的学生缺乏质疑能力,除表现为不会质疑外,更重要的是不敢质疑,这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有错被同学老师笑;二是怕提出的问题与老师观点不同,令老师不高兴。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不会害怕出错 ;当一个人心理自由时,他才会有思维上的自由,才能表现出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才能质疑求异。为此,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问难,形成质疑的良好风气。

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平等、民主、尊重个性的教育观,把课堂教学从“一言堂”转变成“群言堂”,把教师的权威教学转变成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的民主教学,并给学生的思维,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能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课堂上应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质疑,要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也要首先肯定他们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再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由于知识有限,有些学生提出一些肤浅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应仔细倾听,切记心不在焉,甚至讥笑或挖苦,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对于很少有质疑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每天要求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可以是书面提问也可口头提问,使他们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肯钻研、常提问、会质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讨论、辩论、评论等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的良好素质。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90。

[2]杨孟萍、唐卫海,《教育心理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199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 [4]尹俊华、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6。 [5]陆建法,《提高学生质疑能力谈》,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第1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x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