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3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05-16 06: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等重要问题。是对上一节课时大气运动的一个应用。又是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3)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难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原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什么叫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形式有哪些? 问: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看书明确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 、 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传 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 带和极地 带,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阅读教材P41内容,结合图2-2-11思考:

小结:副热带 气压带和副极地 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高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低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上升,降水往往较多。 6个风带的形成过程。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圈环流

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③近地面出现 个气压带 个风带。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的移动规律

读图2-2-12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 移、冬季 移;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同一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夏季, 受热快, 温度高, 温度低。冬季, 放热快, 温度低, 温度高。

读图2 -2-13“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1.该图所示为 月份,北半球为 季,陆地温度 海洋温度。 2. 据前面所学完成如下分析:

比较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与气压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分析。

3.思考: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 移动,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 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 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 上。

4.读图观察南半球此季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状况,南半球陆地面积较 ,海洋面积较 ,地表相对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相对完整,呈 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高低压相间呈 状分布。

读图2 -2-14“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 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 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它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环流的形成

1. 读图2-2-15,完成下表。

2.归纳:什么叫季风? 。 3.结合图完成下表,具体分析各支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课件展示知识框架。再次以课件形式对本节课做以总结。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这些规律具有全球性,那么对于小范围的天气、气候有有什么影响因素呢,下一节我们学习常见天气系统。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 九、板书设计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过程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三、季风环流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掌握其基础知识二、二、预习内容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1. 大气环流 (1)概念: (2)作用: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分布:全球近地面共有___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___个风带。其中,___个低气压带。

(2)季节移动:原因——地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南半球夏季时____移,冬季时____移。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

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夏季,陆地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仍是______作用,它是由海陆______差异和海陆______状况所决定的。即_____________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2)气压分布:

北半球7月: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

南半球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4. 季风环流

(1)概念:盛行风向随__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3)东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 (4)南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重难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二、学习过程

1.看书明确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 、 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传 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 带和极地 带,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阅读教材P41内容,结合图2-2-11思考:

小结:副热带 气压带和副极地 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高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低压控制下由于气流上升,降水往往较多。

6个风带的形成过程。填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道 圈环流

②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③近地面出现 个气压带 个风带。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

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的移动规律

读图2-2-12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 移、冬季 移; ★海陆热力性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相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同一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夏季, 受热快, 温度高, 温度低。冬季, 放热快, 温度低, 温度高。

读图2 -2-13“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 1.该图所示为 月份,北半球为 季,陆地温度 海洋温度。 2. 据前面所学完成如下分析:

比较同一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与气压差异,并完成热力环流分析。

3.思考: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 移动,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 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 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 上。

4.读图观察南半球此季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状况,南半球陆地面积较 ,海洋面积较 ,地表相对均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相对完整,呈 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高低压相间呈 状分布。

读图2 -2-14“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分析(以北半球为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 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 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它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环流的形成

1. 读图2-2-15,完成下表。 2.归什么

纳:叫季

风? 。 3.结合图完成下表,具体分析各支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 B.1月份,亚洲高压切断赤道低压带 C.7月份,大陆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D.南半球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带的影响 在假设

的条件下形成

气压带

球共7

赤道附近是

南北纬30°附近是

分布

南北纬60°附近是

气压带 气压带

个气压带6

信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西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极地东风带在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个风带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4.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① ;② ;③ 。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 ______________ 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冬季向 ______ 移动。

(3)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A所表示的时间相符的是 ( ) A.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华南开始进入雨季 D.印度一带盛行东北季风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成因相同 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极地高压的一部分 C.南半球40°~60°之间吹西南

D.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

2.东亚东南季风的成因有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北印度洋洋流影响 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D.飓风

3.当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 ( )

A.北半球为夏季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 C.南半球为夏季 D.济南昼长夜短 4.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所有的气压带 5.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热 A

冷 冷

热 B

冷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6.读图“亚洲季风图”,回答:

(1)图1代表的季节是 ,图2代表的季节是 。

(2)图1斜线部分的气压名称是 ;图2中位于世界最大大陆气压名称是 。

(3)图中A表示 __ 季风,B表示 季风。 (4)图2中C季风的性质 。季风的成因: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预习学案 1.大气环流

(1)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作大气环流。

(2)①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②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7 6 3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北 南 南 北 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热力 热力 分布 (2)副热带高 热低压(亚洲低压) 低 高 冷高压 高 低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4. 季风环流

(1)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 东南

(4)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东北 西南 当堂检测:

1.D 2.C 3.A 4.(1)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2)太阳直射点 南 (3)A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A 3.C 4. C 5. B

6.(1)冬季 夏季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4)湿热 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

(5)亚洲东部,背依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