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分类

更新时间:2023-08-12 10:52: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分类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 电流通过人体头部、脊髓和心脏等器官的危害;

2. 热效应会造成人体电灼伤;

3. 化学效应会造成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4.电磁场辐射会导致人头晕、乏力和神经衰弱

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1.

2.

3.

4.

5.

6.

7. 电流大小(感觉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 持续时间 电压高低 频率 通过人体的途径 人体电阻状况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类

1、电击

当人体触及带电导线、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其他带电体,或离高压电距离太近,以及遭遇雷击或电容器放电等,都可能导致电击。

(1)电流流过人体的时间较长,可引起呼吸肌抽缩,造成缺氧而使心脏停搏。

(2)较大的电流流过呼吸中枢时,会使呼吸肌长时间麻痹或严重痉挛,从而造成缺氧性心脏停搏。

(3)在低压触电时,会引起心室纤维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脏停止有节律的泵血活动,导致大脑缺氧而死亡。

2、电伤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肌体外部,而且往往在肌体上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常见的电伤有:

a) 电弧烧伤

b) 电烙印

c) 皮肤金属化

第二节 人体触电形式

一、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

定义: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体造成的触电。

单相触电:人体直接接触到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的一相带电导体,或者与高压系统中一相带电导体的距离小于该电压的放电距离,造成其对人体放电,这时电流将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到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的两相带电导体,或者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过分靠近两相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则电流将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

二、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四周流散,这时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要20米以外大地电位才等于零。人假如在接地点周围20米以内行走,其两脚之间就有电位差,这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

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和人体两脚之间的距离。

三、接触电压触电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内部绝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由于安装不良,造成设备的带电部分碰壳;或其他原因会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人若碰到带电外壳,就要触电,这就是接触电压触电。

接触电压是指人站在带电金属外壳旁,人手触及外壳时,其手、脚之间承受的电位差。

第三节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一、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

定义: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原理:采用保护接地后,人触及带电外壳时,由于人体电阻与接地装置电阻并联,人的电阻有1000~2000Ω,而保护电阻小于4 Ω,因此大部分电流通过保护接地装置走了,仅一小部分电流通过人体,大大减轻了人身触电危险。

保护接零

定义: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零线(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零干线)直接相连接。

原理:实施保护接零后,假如电气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就构成了单相短路,短路电流很大,使碰壳相电源自动切断(熔断器熔断丝熔断或自动空气开关跳闸),这时人碰到金属外壳就不会发生触电。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注意事项

在同一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低压公共电网内,不准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零;假如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零,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时,会使变压器零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构成触电危险。

二、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者称为高压,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者称为低压。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

三、装设触电保安器

触电保安器又叫漏电开关,是一种防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按照控制原理分为电流动作型、电压动作型、交流脉冲型等。

电流动作型触电保安器由零序电流互感器、脱口机构以及主开关等部件构成。零序电流互感器作为检测元件,可以安装在系统工作接地线上,构成全网保护方式,也可以安装在干线或分支线上,构成干线或分支线保护。

工作原理

当系统内发生人身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经过大地及接地装置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中便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加在与之相连的触电保安器的脱扣线圈上,当触电电流达到某一规定值时,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感应电动势就足够大,使脱扣器工作,主开关便迅速切断电源。

第四节 触电急救

一、解脱电源

★ 迅速设法切断电源;

★ 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设法解脱触电者

二、迅速诊断

★ 判断是否假死,死亡的特征:

♂ 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放大;血管硬化;出现尸斑;尸僵

三、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是心肺骤停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

♂ 畅通气道;

♂ 口对口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转移与转院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还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终止。

六、触电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方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跳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七、杆上或高处触电急救

发现高处有人触电,应争取时间及早在高处开始进行抢救。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绝缘工具以及牢固的强索等,并紧急呼救。

救护人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与电源隔离,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环境安全距离内无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

若在杆上发生触电,应立即用绳索迅速将伤员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措施送至平台上。

在将伤员由高处送至地面前,应再口对口(鼻)吹气4次。触电伤员送至地面后,应立即继续按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如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条件和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

第五节 防雷、接地技术

一、雷电的形成

a) 雷电是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面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电破坏有三种基本形式: 直击雷 二、雷电破坏的基本形式

b)

c) 感应雷 雷电波

三、雷电的危害

I. 热效应

II. 机械效应 III. 雷电反击

IV. 雷电流的电磁感应 雷电流引起跨步电压

四、防雷设备

1、接闪器

a) 避雷针 b) 避雷线 c) 避雷带 d) 避雷网

2、避雷器

3、消雷器

消雷器的防雷原理 1——离子化装置 2——联接线 3——接地装置 4——被保护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