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规划

更新时间:2023-07-21 15: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二五规划

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马铃薯加工业

十二五规划

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粮、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经济农作物。自1995年以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加工业是随着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而兴起的新兴行业,加工量和产值逐年递增。“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正逐步由粗放加工、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转向精深加工、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对推动“三农”及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马铃薯加工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指导未来五年马铃薯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依托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努力适应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环境,积极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马铃薯种植业平稳发展,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长。2010年,种植面积达520.5万公顷,总产量达8153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6.6%和15%,基本满足我国居民食用消费和马铃薯加工业原料供应需求。

2.加工产业迅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50余家,马铃薯加工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140万吨、197.4亿元、60亿元、192.7亿元、25.8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49.0%、98.6%、89.2%、107.2%、110.8%,年均增长分别为8.3%、14.7%、13.6%、15.7%、16.1%。变性淀粉、全粉、薯片加工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规模以上企业均由2005年的10家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25家以上。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相关装备制造业每年增加产值10余亿元,淀粉、变性淀粉、全粉等马铃薯加工产

十二五规划

品作为重要的工业原辅料,支撑了食品、造纸、纺织、医药、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692万吨,比2005年提高28.4%,年均增长5.1%。以品种计,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产量为:淀粉45万吨,变性淀粉16万吨,全粉5万吨,冷冻薯条11万吨,各类薯片30万吨,粉丝、粉条、粉皮30万吨(以干基计)。

专栏1:“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万吨)产品2005年

40

10

2

5

16

皮252010年45165113030累计增长(%)12.56015012020020年均增长(%)2.49.820.117.124.63.7

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冷冻薯条、各类薯片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占加工产品总量的比例达到45.2%,比2005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基本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4.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技术优势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马铃薯淀粉前5强生产企业2005年产量占总产量的15%,

十二五规划

2010年占23%,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新兴产业变性淀粉、全粉、薯条和薯片加工业在企业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仍保持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前5强生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在40%以上。

5.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通过组织实施一批与马铃薯加工密切相关的食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在食品用马铃薯蒸汽去皮及水力切条、提高马铃薯淀粉提取率和节水率、变性淀粉生产应用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马铃薯变性淀粉品种由10多种增加到30多种;马铃薯加工产出率、副产物利用率均有所提高。研制出一批包括马铃薯蒸汽脱皮装置、大型滚筒干燥装置、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装备,部分装备已实现整机出口。

6.质量体系逐渐完善

随着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食品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以上的马铃薯冷冻薯条、薯片、全粉加工企业60%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比“十五”末增加30个百分点。同时,马铃薯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制(修)订马铃薯加工相关标准35项。

十二五规划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

维护粮食安全为马铃薯加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将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作物,摆在关系国民经济和“三农”稳定发展的重要地位。同时,规划纲要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消费结构升级为马铃薯加工业拓宽应用领域提供了契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活水平的改善、城镇化率的提高、工业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促进高附加值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快速增长。同时,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和全粉作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市场潜力较大,将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安全需求。

经济全球化为马铃薯加工业提供了国际化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发达国家先进的马铃薯加工技术和装备、新型产品等加速向中国市场推广,并被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和技术需求的增加,为我国

十二五规划

马铃薯加工业扩大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独特的马铃薯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亚太、拉美和非洲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科技进步为马铃薯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马铃薯育种、种植、储运、加工、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技术升级,为马铃薯加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面临挑战

原料保障压力增大。我国马铃薯总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但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脱毒种薯比例和单产水平较低,马铃薯加工用原料的稳定供应面临挑战;生产条件差,收获及储运装备相对落后,马铃薯出现伤痕、腐烂而造成损失的现象突出;加工专用薯种缺乏,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小规模种植、分散经营的马铃薯种植“小农业”与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马铃薯加工“大生产”矛盾突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缺乏,产业化基地建设薄弱。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马铃薯加工原料尤其是高品质加工专用薯的原料需求将不断提升,原料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虽有改善,但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初级加工产品比重较大,高科技含

十二五规划

量、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和产量尚待扩大;技术装备先进、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偏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质量和出品率低的落后产能还占较大比例;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制约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科技研发投入仍相对偏低,目前仅占销售收入的0.4%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设有研发中心的企业不足30%。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国外新型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竞争压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推动马铃薯加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进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结构合理、技术领先、环境友好、标准健全、质量安全、转化能力强的马铃薯加工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保障我

十二五规划

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注重协调发展,强化原料保障

按照良种化、规模化科学种植,集约化、规范化系统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储藏物流的理念和模式升级传统马铃薯种植业及储运业,大力培育集育种、种植、储藏、运输、加工及产品营销为一体的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建设自有原料生产基地或发展订单式农业的运作模式,实现马铃薯加工业与种植业、储运业之间的优化布局、协调发展。

2.严格控制质量,保障产品安全

参照国际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统一、规范的马铃薯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控体系,提升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市场准入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保障马铃薯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3.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瞄准国际马铃薯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推动马铃薯加工业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十二五规划

4.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提高产品的出品率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提高马铃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发展目标

──原料保障。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单产达到18.75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5亿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马铃薯加工集中区域的专用薯种植比例达20%以上。

──储运体系。在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建设和匹配与仓储需求相符的规范化地下、半地下马铃薯储窖,解决薯农存贮和冻烂损耗问题,减轻薯价阶段性波动对马铃薯加工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马铃薯主要加工地区新建万吨级以上大型气调储库50-60个,提升加工产品品质,延长加工期,提高产能利用率。基本建成与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相配套的马铃薯储藏及运输体系,储藏运输过程的损失控制在10%以下。

──加工能力。到2015年,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万吨。

──产品结构。到2015年,马铃薯淀粉产量达到90万吨,

十二五规划

粉条、粉丝、粉皮35万吨,变性淀粉25万吨,全粉20万吨,冷冻薯条16万吨,各类薯片45万吨,新型马铃薯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20万吨,高附加值马铃薯精深产品产量占比由2010年的45%提高到50%。

──自主创新。加大研发中心建设力度,到2015年,拥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占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的5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0.8%以上。

──产业集群。到2015年,规模化马铃薯加工企业达200家以上,培育2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2-3个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马铃薯产业集群。

──质量安全。建立健全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标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和产品安全信息及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节能减排。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其中,化学需氧量(COD)减少15%。

十二五规划

专栏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8153

520.5

(吨/公顷)

占比(%)15.76.51500080018.752013.09.03.620.6

(%)

(个)1530-401080-100

192.7

25.8

马铃薯(万吨)69235045140012.711.815.1

占比(%)45.250

标准(项)

建立诚信体系占比(%)[35][50]100

收入比重(%)0.40.8

150

5强企业产量占总产量比例(%)2320030

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用水量降低(%)

(%)

注:[减少(%)]表示五年累计数。[30][30][80][10]

十二五规划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原料供应保障

促进马铃薯种植业的种薯脱毒化、品种专业化、种植规模化和机械化,保障加工专用薯的种植面积及单产的稳步增长。加大对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化集约经营和高产创建的支持力度,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稳固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及种植基地,与薯农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稳定的购销关系,逐步实现马铃薯种植业的产业化运作。建立马铃薯加工供求调节机制,加快马铃薯储藏、物流体系建设,确保优质加工专用薯原料的稳定供给。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行业区域布局,在马铃薯主产区及其周边地区,发展马铃薯淀粉和全粉加工。在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薯片、薯条、变性淀粉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鼓励跨区域整合,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完善的原料供应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体系。优化行业组织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应用。优化加工产品结构,提高马铃薯加工量,提高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五规划

提高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及研发队伍建设,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快的马铃薯加工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开发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专栏3:马铃薯加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名称

生产技术;

(2)马铃薯膨化食品、马铃薯泥、方便食品等高附加值及主食化

食品的开发及应用;

马铃薯加工(3)马铃薯加工鲜切菜肴保鲜、方便化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关键技术研(4)高分子量、高能量运动食品(野战食品)的研发和生产;究开发(5)高效吸水或保水剂、水处理剂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6)开发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7)低含油量、健康油炸薯制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8)马铃薯大宗产品综合加工技术及智能控制装备的研发;

(9)推动组建马铃薯加工产品研发中心、马铃薯加工工程实验室。

马铃薯加工

高效综合利

用和产业化

示范

马铃薯加工

人才培养基

地建设(1)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渣转化为饲料等成本低、可行性高的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示范,薯条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2)生产线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以马铃薯加工领域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构建1-2个符合我国马铃薯加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基地,为马铃薯加工行业输送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

的应用型人才。内容(1)满足不同食品加工特殊需求的高附加值马铃薯食用变性淀粉

针对我国马铃薯原料和加工产品的特点,开发高水平的马

十二五规划

铃薯加工专用和成套设备,提升国产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成套性以及工艺材质和自动化水平,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完善质量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马铃薯加工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马铃薯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马铃薯加工原料、产品、流程、检测方法、环保等相关标准50项;推进马铃薯加工安全、质量检测公共平台建设,配置必备仪器设备,提高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控水平;强化马铃薯加工产品的质量监管,推动企业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和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提高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五)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拥有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强、诚信度较高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工作,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育3-5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提升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大马铃薯加工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的推进力度,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与加工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和综合

十二五规划

利用基础设施。加快马铃薯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确保污染物排放和节能降耗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开发马铃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加快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行业发展方向

(一)马铃薯淀粉、全粉加工业

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和引入订单式农业运作模式,强化马铃薯淀粉、全粉加工原料供应保障;通过产业整合和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能和资源利用率;所有企业拥有与其加工规模相配套的污染物处理能力,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节能减排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品牌知名度。到2015年,马铃薯淀粉优级品率提高至60%以上;推广全旋流、全自控式先进工艺装备,合理规模在3000吨淀粉/月以上。加大全粉生产应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拓宽应用领域;尽快制订全粉类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原料使用和贮藏标准;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基地建设,普及专用品种。

(二)马铃薯冷冻薯条、薯片等加工业

大力发展冷冻薯条、薯片加工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大国产化冷冻薯条、薯片加工装备的研

十二五规划

发力度,提升自主化装备水平及所占比例;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切实保障薯条、薯片等大众化食品的原辅料品质和安全,加强生产技术研发,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因地制宜,在发展薯类保鲜加工制品的同时,发展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复合类加工制品,丰富花色品种;加强同品种开发和农业种植企事业单位合作,大力开发、推广专用品种,提升仓储、物流水平。

(三)马铃薯新型产品加工业

重点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变性淀粉系列产品(食品添加剂、精细化工产品、双降解产品、医药辅料产品、膳食纤维产品等)以及马铃薯深加工食品(方便休闲食品、膨化烘焙食品、功能食品等),鼓励发展薯类保鲜制品、半成品等马铃薯产品加工业,形成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终端产品与半成品相结合的马铃薯加工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消费需求。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

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部门间配合以及产业政策的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环保、土地、财税、金融、流通、工商等相关政策,加强部门间配合以及产业政策的衔接,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

十二五规划

的政策环境。引导马铃薯加工行业区域间协调发展和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推进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

(二)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财政政策及资金渠道,对马铃薯加工产业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重点装备自主化和自主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和高产创建示范规模,扶持马铃薯种植业发展,提高马铃薯产量,保障原料供给。加大对马铃薯仓贮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薯业增产增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商业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马铃薯加工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贷支持,对实力强、资信好、效益佳的企业优先安排贷款,增加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马铃薯工业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募集生产经营资金。

(三)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按照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清理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加快建立健全产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加快马铃薯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无缝隙覆盖的质量安全检(监)测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马铃薯加工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十二五规划

的责任,建立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各环节全程监管的部门协同机制,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四)鼓励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

鼓励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遵循资源配置和市场规律,实施企业兼并重组,继续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职工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各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五)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增加科技投入,加强马铃薯开发利用基础研究,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组建马铃薯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和马铃薯加工工程实验室;引导和推动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鼓励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科技人员。在相关项目建设、课题安排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六)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深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与诚信评价活动,做好行业质量诚信宣传,严格行业自律;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在市

十二五规划

场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社会宣传等环节参考使用企业诚信相关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

(七)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地方有关政策法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加强对马铃薯加工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诉求。强化对马铃薯加工业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发布,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发布渠道,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六、规划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农业部统筹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推动形成部门、地方、行业组织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做好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落实各项任务和工作措施。

各地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实施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相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协同推动本规划的贯彻落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