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BBG高三地理一轮-区域地理-第一章 第1讲

更新时间:2023-06-04 16: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讲 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

1.东亚

(1)

(2)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为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3)

(4)种植,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2.日本

考向一 东亚

下面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黄河中游比较,R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C.结冰期短 B.有春汛 D.无凌汛

2.甲所在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D.可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

3.影响乙国工业区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海洋运输

C.铁路运输 B.消费市场 D.技术水平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与黄河中游相比,松花江有两次汛期,除夏汛外还有春汛。但松花江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凌汛。第2题,松嫩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其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原因。第3题,日本能源、矿产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区。 考向二 日本

4.(2009·上海地理)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解析 河流水文特点的描述,要结合区域内气候、降水、地形、陆地形状等。自然因素中,航运价值的优劣取决于:气候——流量,落差——水流速度、航行条件;水能价值优劣取决于水量、落差。两地降水量多少的原因在于夏季风风向、地形、迎风、背风;水资源丰歉要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重点阐述人为需求、污染、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处于地形雨雨影区一侧的濑户内海沿岸河流大气降水补给较少。

微专题二 东南亚、南亚-印度

1.东南亚

(1)了印度洋与太平洋,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2)

(3)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4)最大产地;③矿产:锡和石油为主。

(5)人口: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爪哇岛。 热点关注 南海问题、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等

(1)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

(2)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湄公河水能开发与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南亚

(1)

(2)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

(3)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注入印度洋。

(4)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快,已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新兴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3.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6~9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c

(4)def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印度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向一 东南亚

(2012·浙江文综)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回答1~2题。

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

A.软件产业发达

C.运输条件优越

答案 1.A 2.D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泰国的气候类型、地形地势和人口状况。第1题,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地势北部高,中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积涝成灾。第2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同时,硬盘生产工厂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考向二 印度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B.国内市场广阔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4.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B.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阿拉伯海

D.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

答案 3.D 4.D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拔、地势起伏可以判断图中甲、乙分别为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印度半岛以高原地形为主,属于印度洋板块,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属亚欧板块,矿产以锡和石油为主。两地都属热带季风气候。第4题,中南半岛位于太平洋、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位臵。

微专题三 北非-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北非

(1)

(2)

(3)作物为主。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储量大。

2.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水源。

(2)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3)

(4)主要城市:开罗(最大城市、首都)最大港口)。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主要地形区:“高原大陆”;图中ab处为刚果盆地。

(2)主要河流:图中cd为尼日尔河,e为赞比西河。

(3)气候类型:f处为热带草原气候,g处为热带沙漠气候,h处为地中海气候。

考向一 北非

1.(2011·江苏地理)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气候资料及甲、乙所在的地点可知,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降水、气温特点差异显著。从成因上看,甲地气候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信风控制。第(2)题,依据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及地理位臵分析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热量、光照、温差、水源等。第(3)

题,根

据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交通等)分析该地区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第(4)题,结合图1中的等高线、城镇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分析、判断。

考向二 埃及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罗河流域图(图1)和埃及旅游交通图(图2)。

材料二 地理学家发现,尼罗河口附近海域有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如图3所示。

(1)分析青尼罗河的流量特点。

(2)古代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往往地中海有赤潮发生,试分析原因。

(3)联系上题简述腐殖质含量很高的沉积层的形成过程。

(4)旅游业是埃及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根据材料分析埃及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1)河流流量较丰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

(2)尼罗河泛滥时,从中上游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加上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是主要农耕区,受洪水影响,耕地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致使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出现赤潮现象。

(3)

赤潮发生时,藻类爆发,导致底层海水缺氧,海水底层生物大量死亡,加上洪水泛滥带来

大量的腐殖质,也沉积在海底,形成腐殖质含量高的沉积层。

(4)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好;历史文化价值高;交通便捷,通达性好。

解析 第(1)题,读图1,根据图例可知,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受来自陆地干燥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所以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年降水量数值看出,最大可超过2 000mm,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丰富。第(2)题,赤潮是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生态现象。尼罗河的每次泛滥,中上游受洪水影响,土壤中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致使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从而出现赤潮现象。第(3)题,赤潮发生时,藻类爆发,导致海水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尸体沉积海底。同时,洪水泛滥从陆地上带来大量的有机质也沉积在海底,这些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含量高的沉积层。第(4)题,埃及有金字塔,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都很高,尼罗河沿岸的风光,两岸的沙漠,人文景观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有铁路、航空线交通便利,离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近,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考向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家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水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2)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答案 (1)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2)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业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

解析 第(1)题,调水要考虑经济因素和可行性,水源地一般从水资源丰富程度和调水路径远近等方面综合选择。第(2)题,图示乍得湖1963~2007年湖面面积急剧缩小,不但有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加剧、荒漠化加剧等自然原因,而且还有过量引水等人为原因。产生的后果联系湖泊的作用回答。

微专题四 欧洲西部 俄罗斯

1.欧洲西部

(1)地形区:图中ab为西欧平原。

(2)气候类型:图中c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e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f处为寒带苔原气候。

(3)经济: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发达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2.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ab西西伯利亚平原,cd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鄂毕河,叶尼塞河,f

(3)城市:h莫斯科;港口城市g圣彼得堡,i摩尔曼斯克,j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4)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①东欧平原中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有伏尔加河和顿河流经,水热配合较好,为主要的农业区。 ②俄罗斯北部气温较低,是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区。

③中南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水热配合欠佳,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④东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多为山地,制约了种植业发展。

考向一 欧洲西部

下图为“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甲)和人口密度(乙)”。读图,完成1~2题。

1.a、b、c、d是该国四个农业区,其中,四个农业区降水量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图示地区农业类型分界线东、西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种植业 林业

C.林业 畜牧业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可判断该国家为英国。a、b地地处沿海西风带的迎风坡,a地海拔较高,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最多;c、d地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第2题,受西风带和山地丘陵的影响,英国西部(或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多,湿度大,日照较少,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牧草生长较好,畜牧业发达;东部(或东南部)地区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日照较多,生长季节较长,适宜小麦等谷物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业发达。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多山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亚平宁山脉,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该国大理石资源丰富,世界闻名。

材料二 意大利区域图(图甲)和波河流域图(图乙)。 B.种植业 畜牧业 D.畜牧业 林业

(1)根据材料说出图示地区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判断理由。

(2)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补给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1)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变质作用,有大理岩(或变质岩)分布。

(2)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春夏季,气温升高,得到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汛期;

冬季,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得到雨水补给,形成汛期;夏末秋初,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

量减小,形成枯水期。

解析 第(1)题,读图乙,图示地区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褶皱形成的,即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图甲中有火山符号,表明有火山分布,说明有岩浆活动。材料提示该地大理岩丰富,说明岩浆在侵入或喷出过程中,变质作用普遍。第(2)题,读图乙,波河水系发达,南北两侧支流众多,先后进入汛期。春夏季,气温升高,得到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季,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流域受西风影响,雨水补给多,形成汛期;夏末秋初,气温降低而使冰川融水减少,同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降水少,故形成枯水期。

考向二 俄罗斯

下图表示某面积大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指标(%)。据此回答4~6题。

4.该国最有可能为( )

A.美国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中国

5.该国淡水、矿产等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但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和交通

C.国家政策 B.距离海洋远近 D.科学技术

6.对于该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大规模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B.西部人口稠密是农业获得发展的首要因素

C.全国绝大部分国土在东部,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D.气候条件是决定该国农业地域类型的首要因素

答案 4.B 5.A 6.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国人口主要集中在面积较小的西部,东部地广人稀,符合此情况的只有俄罗斯。第5题,俄罗斯东部虽然淡水、矿产资源丰富,但气候过于寒冷、且交通不便;西部为平原,气候相对温暖,铁路交通便捷,故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第6题,俄罗斯东部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俄罗斯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因其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充足。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河段的水文特征。

(2)甲地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评价甲地小麦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案 (1)径流量较大,有春汛,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有凌汛,流速慢。

(2)利:地势相对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夏季水热组合较好,日照时间较长,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弊:纬度高,易发生低温冻害。

解析 第(1)题,A-B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又有支流汇入,径流量较大;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汛明显,径流季节变化大。该河段地势平坦,径流流速缓慢;位于高纬度,结冰期长;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有凌汛;流域内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第(2)题,小麦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势、气候(光热、降水和气象灾害)和水源等方面分析。

思维建模 俄罗斯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思路

微专题五 北美-美国

1.北美地区

(1)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河流

①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②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等。密西西比河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③密西西比河的作用:a.航运便利——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b.水源、水能丰富。

(3)

2.美国

(1)地形区:图1中ab中央大平原,c落基山脉。

(2)气候:图1中de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2中农业带: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4)产业中心。

(5)城市:图2中e纽约,f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g

1.北美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3.美国三大工业区

考向一 北美洲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美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单位:℃)图。

材料二 上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

(1)材料一图中等温线M的值为________℃,请说出判断理由。

(2)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大陆)性,请用材料二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成因。

(3)试简述材料一图中R河对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 (1)20 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M等值线内为河流源地,海拔高,气温低。

(2)大陆 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或N地气温年较差大),N地年降水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匀。 成因:N地位于中部大平原,冬季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气温低,夏季受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西部高大山脉(或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受海洋影响小。

(3)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稠密的河网并与湖海相通,形成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高,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或支流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

解析 第(1)题,M位于河流源头处,地势较高,气温较低;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M的值应为较小的20℃。第(2)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N地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N地位于南北贯通的中部大平原,冬季北冰洋寒冷气流长驱南下,受其影响气温低,夏季受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受海洋影响小。第(3)题,图中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连海通湖,流域面积广大,不仅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还可以形成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很高。支流(尤其是西侧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于

发展水电。

考向二 美国

2.读“美国本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美国本土西部沿海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请说出甲处河流的名称,并说明该河径流变化特点。

(3)乙地区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 (1)特点:美国本土西部沿海地区的年等降水量线从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自北部向南部递减,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原因: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受沿岸山脉阻挡,在西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东侧背风坡则少雨;沿岸南部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水偏少。

(2)甲处河流为密西西比河。 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

(3)温带海洋性 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上可知美国本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由沿海向内地递减、自北部向南部递减,年等降水量线密集,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原因与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第(2)题,甲处河流为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3)题,乙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考向三 加拿大

3.(2012·广东文综)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a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