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杨河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更新时间:2023-07-27 02: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乡与环境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o l o gy R e v i e w

四川省杨河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宫以栋阳正熙(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 1 0 0 5 9 )[摘要]四川省峨边县杨河铅锌矿是以沉积为主叠加后期热液改造(富集)的碳酸盐型铅锌矿,三个矿体均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大致顺层不连续地分布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 (∈ l m)中,产状和地层近于一致。本文介绍了杨河铅锌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概况,详细总结了矿区内矿体特征、矿石特征,以及围岩蚀变类型,并系统分析和归纳了各类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杨河中图分类号: F3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9 1 4 X( 2 0 1 3 ) 0 4— 0 l 1 6— 0 2

四川省杨河铅锌矿位于峨边县南东 1 0 0。方向,行政区划隶属峨边县杨河乡管辖,交通条件较差。勘查区附近以往地质工作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前的采矿业, 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地勘成果较少。近年来,先后有几家地质科研单位进行了 调查研究,基础地质工作相对比较完善,积累了一定的地质找矿资料。 1区域地质背景峨边县杨河铅锌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缘 (见图1 - 1 )。矿区位于杨子准地台西缘铜铁 (钡钛黼锌银矿成矿带之蛾眉山—布拖成矿远景区之北端,属攀西重点勘查区中的马边一雷波专项规划勘查区。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大槽河组、沧浪浦组、龙王庙组、筇竹寺组、西王庙组、二道水组、奥陶系红石崖组、二叠系茅口组、栖霞组、

表3 -1矿石矿物组份表

主要

次要

少量

偶见

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黄铁矿、闪方铅 土状矾类矿物 (氧黄铜矿及微量锌矿矿化后 ) 针铁矿白云石石英 碳质表3— 2矿石结构构造简表

结构构造

自形半自形细一中晶粒状结构、细一中晶它形粒状结构或等轴粒状结构星散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或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块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土状、蜂窝状构造、皮壳状构造

梁山组

区内的构造以断裂为主,从区域空间位置上看,各级断裂大致构成南北向, 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三组断裂带,近“十字架”形分布:前震旦纪东川期形成的东

西向挤压性断裂,控制了区域内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并对后期断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南北向、北北东向断裂则具有规模大、演化时间长及多期次、反复活动等特点,对区域内沉积盖层的形成,火山活动,构造变形活动和成矿作用等起着控制作用,是川滇地区铅锌成矿带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区内岩浆活动极其频繁,岩石类型繁多,是我国著名的火成岩发育地区之其岩浆活动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东川一晋宁一澄江期,加里东晚期一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一印支期,燕山一喜山期。其中与研究区有关的主要为广泛发育的海西期一印支期蛾眉山玄武岩,对区域内铅锌矿床的改造、叠加以及后期富集有重要影响。 2矿区地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及第四系。震旦系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四段 ( Z b d n 4 ),为一套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微~粉晶白云岩,硅质自云岩夹燧石条带。寒武系为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 ( E l m)、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 (∈l q )、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 ( E l c )、寒武系下统石龙洞组 ( E l s )、寒武系一

图1 -1矿区大地构造所处位置5 3 4 j 5

中上统西王庙组 ( E 2 - 3 x),其中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E l m)岩性为薄一中厚层状微晶、粉一中晶白云岩,含铅锌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含泥炭质瘤状白云岩及硅质白云岩,夹薄层硅质岩及硅质条带,局部含顺层的似层状透镜状铅锌矿化体;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 ( E l q )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石英粉砂岩、长英粉砂岩或白云质长英粉砂岩,底部为0 . 3 m~2 m的黑色炭泥质粘土岩,为区域性标志层,亦为矿区范围矿化体顶部隔水层。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活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其中n为区内主要断层,平均倾向2 o o ̄ t,倾角7 4度,为左旋正断层,错断整个矿区地层及矿体,地层垂直断距约1 2 0; ̄ ( z,使断层以南含矿层位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I号

矿体受此断层影响,层间破碎带较发育,局部矿体较厚呈囊状。 F 2断层规模较小,长度仅百余米, 两端被第四系( Q)覆盖,断层性质不明。 F 3断层位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四段 ( Z b d n 4 )白云岩中,断层两侧地层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性质不明。 3矿床地质特征 3 . 1矿体赋存部位含矿地层为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 ( E l m),岩性为薄一中厚层状微晶、粉一 中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含泥炭质瘤状白云岩及硅质白云岩,夹薄层硅质岩及硅质条带。其中白云岩或碳硅质白云岩为赋矿岩石。 3 . 2矿体特征

3 4冉

|\\// 2"- --

/,t _l q

本矿床共圈定铅锌矿体共三个,矿体编号I、 1/、 I I I,其中I号矿体为主矿体 (图 3一1 )。三个矿体均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大致顺层不连续地分布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 ( E l m)中,产状和地层近于一致, I和Ⅱ I号矿体距麦地坪组顶界8一l 3米, I I号矿体距麦地坪组顶界4 4— 5 2米。 I号矿体被F l断层错断,断距较大,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至,走向 2 3 2— 2 5 0。,倾向3 2 2 - 3 4 0。,倾角 7 - 8 。矿体厚度较稳定,矿体厚度0 . 9 4— 4 . 1 6米,平均厚度 2米。矿体品位变化较大,铅品位: P b O . 0 5 - 0 . 9 0%,平均P b O . 4 8%,锌品位:

! 3| 5

I: I号矿化体; 1 I:Ⅱ号矿化体;Ⅲ:Ⅲ号矿化体; Q:第四系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 E l q: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泥质石英粉砂岩; Z b d n 4: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四段白云岩;∈l m: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白云岩图3 - 1矿体平面简图

l 1 6{科技博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c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