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

更新时间:2024-01-14 13: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一、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概述……………………………………………………1

(一)独立审计质量的概念????????????????????1 (二)信息不对称与独立审计质量?????????????????2 (三)对审计供求现实的评价??????????????????4

二、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5

(一)中国监证会的处罚公告???????????????????5 (二)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7 (三)审计机关的检查结果????????????????????7

三、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8

(一)我国证券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内在需求不足??????????8 (二)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10 (三)行业监管尚未理顺?????????????????????12

四、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的制度安排……………………………………12

(一)提升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12 (二)提升独立审计行业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13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14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相继爆出银广夏、东方电子、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上市公司造假丑闻,湖北立华、深圳中天勤等曾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头养的会计师事务所轰然倒塌;国外独立审计市场也不平静,“安达信”因安然事件而分拆,“德勤”、“毕马威”也相继卷入财务欺诈丑闻。社会公众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深表忧虑的同时,也对被誉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提出了质疑。可以说,当前独立审计行业已进入严寒的冬季,整个行业正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注册会计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重拾公众信心,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独立审计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独立审计质量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主要是从质量控制规范(如质量控制准则)、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手段、方法、途径等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然后从技术方面对审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并诱发虚假审计信息。因而,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独立审计质量现状的治理,不是多颁布几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所能解决的,仅靠宣传和号召注册会计师行业讲诚信也是不够的,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才是解决审计信息失真、审计诚信风险的治本之举。通过制度的创新来改变独立审计供需双方的预期和行为,能为独立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种更广阔的思路。

基于上述考虑,结合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从审计服务的需求、供给以及监管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组织和构建,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一、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概述

(一)独立审计质量的概念

1.独立审计质量 (1)涵义

审计工作的特征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审计的结果的表现形式——审计报告是相对抽象的,是很难用带刻度的尺子去衡量的。审计的产品——审计报告需要一系列的审计工作来支持,没有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判断,也就不存在审计报告这一书面文件,但审计包括一系列具体过程——审计计划、收集证据、审计判断、提出意见和结论的过程,具体的审计报告只是审计过程的结果。审计结果仅仅是审计过程的内容的一部分,它同审计过程中其他工作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计结果质量仅仅是审计质量的部分体现。考察一项审计活动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的

1

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该项活动的结果,而应当将形成其结果的整个活动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刻地去认识该项审计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将审计质量表述为:审计质量就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满足客户需要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质量。

[1][2]

(2)独立审计质量高低的界定

虽然“高”与“低”在程度上有区别,但为了便于简单说明问题,在此就借用郝振萍等的简单二分法,将管理者编报的财务报表分为真实的财务报表和虚假的财务报表两类,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提供真实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提供虚假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两类,由此可形成四种审计结果状态和相应的两种审计质量状态,如图1-1所示:

财务报表

图1-1

财务报表真实

真实——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虚假 财务报表真实

虚假——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虚假

根据该图,高质量审计指的是第一种和第四种状态,这是一种完美和理想的审计结果及质量状态,社会或市场对审计的期望正是如此。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能满足顾客要求并使顾客满意,或者说没有缺陷;而低质量审计指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状态,这种审计结果及质量状态是全社会所不希望出现的,这意味着审计报告不能满足顾客要求并使顾客满意,或者说有缺陷。

[3][4]

(二)信息不对称与独立审计质量

1.独立审计服务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到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叫代理人,另一方叫委托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财产所有者把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委托给他人代为管理或经营时,二者之间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财产所有者为委托人,财产经营者为代理人。经济学家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ckling)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关系下,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或一些人(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权代理人某种决策

2

权力,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现实中由于委托代理双方效用函数的非一致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代理人往往不能按契约的规定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代理人直接处于代理活动的前沿,一般具有较充分的信息,而委托人所掌握的信息则是有限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代理人在契约达成后利用委托人无法观察和知晓代理人是否恪尽职守、是否严格按契约的要求为委托人服务而不履约,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导致了代理成本。此时,资产所有者通常会实行各种措施力求缓解和消除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制止道德风险,如报告制度、内部激励与约束制度及外部监督制度。

独立审计服务市场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审计关系的形成。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在独立审计市场中,审计委托人——财产所有者为市场需求方,审计人——注册会计师为市场供给方,作为需求方的所有者委托作为供给方的注册会计师对财产经营者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市场中交易的产品的具体表现。当审计师介入委托——代理关系后,其自身也成为财产所有者的代理人,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单一委托关系转变成由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及注册会计师三方所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独立审计职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上市及证券市场的兴起,该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计服务的需求方扩大到了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以会计信息做出决策的整个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成为CPA的唯一委托人”,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独立审计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见图1-2。该图描述的实际上是一种多代理人(multi-agent)关系,管理层是所有者经营管理公司资产意义上的代理人(管理代理关系),审计师是代表所有者经营管理公司资产意义上的代理人(审计代理关系),独立审计实质上就是“代理人”监督“代理人”的过程。审计代理关系一定存在于这种多代理人结构中,它以管理代理关系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审计代理关系的存在又是管理代理关系能够得以维系的保证。

委托人 包括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公众

审计代理关系

审计师 代理人

图1-2 独立审计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5][6]

代理人 管理当局 管理代理关系 3

2.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承如前述,企业委托代理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求,独立审计就是为了揭示经营者的私人信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做出的制度安排。然而,这种机制同时也带来了审计师相对所有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服务是一种特性难以准确界定的无形商品,其过程的难监测性以及对其质量判断的多歧性导致了审计服务供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审计服务接受者(社会公众)的有界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及审计知识传递的较高成本,则使得审计服务接受者不能容易地判断审计产品的质量。尽管审计师作为职业服务的供给者在与委托人进行交易时,可以对职业服务的品种、交易金额、完成日期等加以约定,但对职业服务的质量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审计失败被揭穿之前,公众对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并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这无疑使审计师在寻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中比委托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由于审计师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往往与委托人不一致,这样,独立审计市场中就可能出现审计主体的“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审计质量问题由此产生。

(三)对审计供求现实的评价

审计以社会需要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有效供给分析就是必需的,因为供给与需求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不断地形成平衡又不断地被打破,如此渐进地发展。在经济学上,有效供给,指的是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和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合成的实际能力;在审计领域,需求是一定社会结构的产物,是由社会体系所决定的,而供给则受审计人的素质、审计的技术手段、审计人对需求的理解、审计人与社会各方联系的影响。

1. 审计需求

审计的需求,有社会结构决定,这就要求审计职业界更多地研究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债权人和所有者利益没有被强化之前,也即契约关系并不明显时,人们对审计的需求只是为了纠正会计师的错误和舞弊,以确定其诚实性。而在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更多地依靠内部控制来约束企业内部会计师的行为时,审计的需求就转移到对管理当局的审计上来,因为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操纵会计数据和有关事项,以契约为杠杆实现自己的意愿,因而审计的关注点便放在检查证实管理当局的报告责任的履行情况上,鉴证他们所呈报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这种变化正好与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相吻合,验证了审计目标首先决定与社会需求这一特征。

2. 审计供给

审计供给短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给绝对量不足,二是供给内容不全,三是供给质量不高。

4

(1)供给绝对量不足

即审计服务量的不足。表现在:审计覆盖率低,如外商投资企业以年10%的速度递增,但对其审计覆盖率仅为60%。国家审计也如此,大量的建设项目得不到审计,大量的非法收费项目得不到检查制止。很多种审计还开展得不够,特别是一些特别项目审计和常规审计。

(2)供给内容不全

审计行业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在结构上不符合公众期望。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对企业继续经营能力的评价,对舞弊和欺诈的揭露,对经营管理的建设性贡献等,审计对公众的需求的满足程度还不令人满意。

(3)供给的质量不高

自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优化改革开放环境,帮助实现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无论在为保持独立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而进行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相关措施的执行上,以及审计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缺陷。这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普遍缺乏奉贤与忧患意识,不重视维护声誉和提高业务水平,为一时之利,不惜与被审计单位合谋造假,欺骗投资者。

[7][8]

二、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

我国独立审计质量问题在近几年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尽管证券审计监管部门为提高独立审计质量曾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近年来,证券市场爆发了大量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与上市公司合谋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欺骗广大社会公众的恶性案件,无不暴露出我国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严重性。鉴于独立审计质量的不可直接观察性,下面拟从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现状作一番考察。

在我国,有权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中国监证会、财政部及中注协。本节将通过分析这些监管部门公开披露的涉及独立审计质量的检查和处理情况,来揭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的现状。

(一)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

近年来证券市场爆发了大量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及其他有损于投资者利益的违反法规行为,部分注册会计师作为有关信息的鉴证者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或恪守职业道德,未能揭示客户公司的违规行为,甚至与客户公司串通舞弊,极大地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之

5

一的证监会在对其他有关涉案主体做出处罚的同时,也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表2-1 2003-2007年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涉及的违规会计师事务所 年度 2007 号 公告文号 会计师事务所 所 所涉案上市公司 嘉瑞新材 证监罚字[2007]3号 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证监罚字[2007]18北京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 美雅集团 2005 证监罚字[2005]27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号 所 天一科技 证监罚字[2005]15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号 所 天歌科技 2004 证监罚字[2004]39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号 所 菲菲农业 证监罚字[2004]44华证会计师事务所 号 证监罚字[2004]46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号 所 丰乐种业 数码测绘 2003 2003 证监罚字[2003]32原无锡公证会计师事号 务所 小天鹅公司 证监罚字[2003]34广东康元会计师事务号 所 中炬高新 证监罚字[2003]35广东正中会计师事务号 所 中炬高新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公布的处罚公告

涉案上市公司的问题集中于虚增利润、虚构交易、虚构重要原始凭证、隐瞒重大违反法规行为(披露不充分)等,而注册会计师对于这些问题均未做到勤勉尽责,未能在审计报告中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报告有关事实。十分突出的是,基本没有发现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方法进行造假的案例;在大部分案例中,涉案公司的舞弊动机都十分明显,而注册会计师则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甚至成为舞弊行为的同谋。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此外,不难发现,涉案公司聘请的大都是本地区的事务所,折射出地方保护主义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巨大负面影响。

6

(二)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我国《会计法》第7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第31条规定:“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作为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为了履行其会计监督职能,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12次向社会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从最近的第十二号《公告》检查情况看,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重点包括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检查发现,个别中央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故意进行会计造假,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虚假关联交易、滥用会计政策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外商投资企业也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偷逃国家税收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等企业的会计监督力度,财政部加强了与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政府监管合力,综合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是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环节。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报表的鉴证者,被誉为“经济警察”,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一道重要防线。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确保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执业,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整个会计行业的社会诚信。

近年来,财政部不仅强化了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等较大规模事务所的监督检查,也加大了对内部管理混乱、社会反映强烈的部分中小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对严重违规执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门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监管,惩处少数,教育多数,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甘肃合盛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调查取证,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就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青海华翼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未经注册会计师同意在审计报告上擅自加盖注册会计师个人印章并仿冒其签字,违规出具审计报告。山西世纪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未实施监盘和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与总账严重不符、未确认收入3.3亿元等违规问题未予以关注,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针对上述违规问题,财政部分别对甘肃合盛、青海华翼、山西世纪等事务所予以暂停经营业务的处罚,并对相关注册会计师分别予以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等处罚。

(三)中注协的检查结果

2006年6-10月,中注协组织各地方协会对1248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执

7

业质量检查,占年初全国事务所总数的24%。本次检查的重点是为工商登记和年检提供验资、审计业务较多的事务所以及新设立和小规模的事务所。

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处罚”的精神,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执业质量问题,各地方协会共对111家会计师事务所和124名注册会计师给予行业内通报批评,对34家会计师事务所和60名注册会计师给予公开谴责,并将存在重大执业质量问题、严重违反职业道德、不符合设立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移交有关部门予以撤销或进一步延伸调查。

中注协负责人表示,加强行业监管工作,严厉惩处损害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的行为,是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切实维护公众利益的必然要求,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和中注协刘仲藜会长对此非常重视和关心。近三年来,中注协共组织对全国3000多家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严格检查,坚决惩处违规行为,此举对于促进事务所加强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上述资料虽不十分全面,所揭示的审计质量问题也只是“冰山一角”,但不难看出,我国审计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审计质量问题仍然隐患重重。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注册会计师,本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守护神”和“经济警察”。然而,上述资料表明,注册会计师并未扮演好“警察”的角色,其在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时并没有严格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而是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出具严重失实和有重大疏漏的审计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9][10]

三、 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现状,重塑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中的公信力,我们不仅需要理性地思考上述现状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需要理性地思考上述现状产生之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使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笔者认为,迫使审计师出具失实审计报告的原因很多,除了审计师自身的一些因素外,更有外部的制度环境因素。在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目前尚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供给和监督。

(一) 我国证券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内在需求不足

针对独立审计质量问题,李岚清曾有精辟见解,他说:“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是一种产品,究竟谁是用户,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若市场需要高档优质产品,生产者就会向优秀方向发展;若用户需要处理品,生产者就会向假冒伪劣方

8

向发展。由于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购买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它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能需要事务所的服务就是欺骗股东,或是为了应付行政法规的要求,即委托业务的需求本身缺乏强调真实性的内在动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前任秘书长李勇也指出:“当前注册会计师难以公正执业的主要症结之一,就在于整个市场对高质量的信息缺乏强烈的需求。”需求是生产之母,也是服务之母。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状况。独立审计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一种特殊服务产品,也应服从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从根本上说,有效的市场需求是高质量审计最为有力的保证。在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高质量审计服务便没有生存的土壤。

1.从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路径来看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设立起源于三中全会后,引进外资是出于对中外合作企业中合资各方出资实物资产价值的认定、合资企业利润的确定等。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范围仅限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少量的内资企业。由此来看,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以及初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类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自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自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随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证券市场蓬勃发展,注册会计师开始从事与股份制有关的鉴证业务。但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审计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它们的利益并没有边际意义上的影响,它们之所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也是遵循政府法规的要求。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对财务报表鉴证质量的关注程度低于市场中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是因为市场中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所做出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将由自己承担,而政府部门作为非人格主体,其风险和收益将最终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其对审计质量的关注是间接的、派生的,是建立在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的关注的基础之上,因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仅仅把独立审计看成一种行政手续。所以,现阶段以政府部门为主要需求者的独立审计市场缺乏对审计服务质量的高度关注,政府干预弱化了我国审计市场中审计需求者对高质量审计的自主需求。

2.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通过外部的市场及管理机制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有关政府部门监控及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与惩罚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

9

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安排及其运作来进行。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结构难以发挥作用,上市公司及其内部人对虚假审计意见有强烈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够完善。(2)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失效。

目前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治理结构失衡,外部治理结构失效,严重缺乏对公司管理当局的产权约束。造假带来的巨大收益与微不足道的成本使得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造假冲动,进而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

[11][12]

(二)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

如果市场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即:降低审计质量。但是,从供给方的角度看,如果审计师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那么他们也不易陷入上市公司设下的一个个陷阱之中,更不可能与其共谋舞弊。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的特殊制度安排,使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铤而走险,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主要原因有:现行审计聘任制度严重扭曲、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独立审计违规行为的法律约束不足。

1.审计聘任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独立性是独立审计的灵魂,审计意见是否正确,审计质量是否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等,但对审计人员独立性影响最大的是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的利益冲突,这一冲突模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当中,是不可避免的。诚如科恩委员会报告((AICPA )1978)中指出:“独立审计人员的任务通常是说服管理当局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处于力量优势的一方是管理当局,而不是审计人员。”进一步讲,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在与审计人员的力量博弈中占据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管理当局掌握着审计师的选择权和审计师对管理当局的经济依赖性。因而,审计委托聘任机制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最大障碍。当管理当局与审计师发生冲突,不能“购买审计意见”时,就会提出变更审计师,这是对审计师的最大威胁。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来自于控股股东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此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实际上从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严重失衡,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公正执业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

总之,在这种扭曲了的审计聘任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

10

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面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会计操纵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注册会计师为维持客户或竞争,将难保专业上要求的独立性,从而降低其职业敏锐性,淡化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最终影响审计质量。这给投资者的权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运作,乃至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

总体而言,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集中程度低的特点,市场结构极不合理。由于事务所规模偏小,不仅正常的审计业务难以规范,而且,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大公司,在经济上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客户产生依赖, 致使其难以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审计市场结构制约了会计师事务所培养良好的风险、质量和品牌意识。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客户数量过少,市场占有率过低,使得事务所的主要精力放于如何搞好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关系上,而不是努力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树立职业信誉、塑造优良品牌。同时,我国这种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的审计市场结构,就会使得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找到愿意满足其不当要求的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导致事务所为维持客户,更加屈从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操纵,严重危害了审计师的独立性。总之,当前不合理的审计市场结构加剧了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审计关系的失衡,为上市公司“购买审计意见”提供了条件,对独立审计质量的提高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3.独立审计违规行为的法律约束不足

从审计师的角度来看,在给定相对严格的执业环境和较高的法律风险的前提下,高审计质量会降低其可能承受的法律风险:反过来,如果审计师预见法律风险高,他的理性行为应当是提高审计质量,以尽可能降低法律风险。换言之,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关注程度与其降低审计质量后所要将承担的法律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在美国,审计质量主要是通过高风险来保证的。该国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对违规操纵和欺诈行为都做了有利于投资者的全面的民事赔偿安排,受害者具备主张权利的条件和积极性,沉重的法律风险与高额的诉讼成本迫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加稳健、审计师行为相应更谨慎。相比之下,我国有关法律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太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至今还没有一起成功的民事赔偿诉讼,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收益与违规成本严重不对称。刘峰、许菲(2002)的研究表明,我国审计市场上,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因此,可以预期,事务所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服务至少从经济上是有效的。既然违规收益远大于违规成本,虚假财务信息和审计报

11

告的泛滥也就顺理成章了。

[13][14]

(三)行业监管尚未理顺

为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不当行为的约束,保证审计质量,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和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按照政府对行业管理的介入程度不同,目前国际上有关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一般可分为行业自律型、政府干预型和独立管制型三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主要分为两的层次:一是政府监督,主要有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3个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检查,其中财政部门处于核心地位,二是由中注协和各地协会组织的业务检查。截止2002年底,我国实行的基本上是财政部领导下的行业协会管理模式,这种监管体制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中注协定位模糊,二是多头监管、重复检查。

[15][16]

四、 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的制度安排

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审计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相应地,提高审计质量需要综合治理。但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本章重点研究的是与第三章审计质量现状成因相对应的改进对策与措施。根据第三章的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可以从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2)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对高质量审计的高效供给;(3)加强对独立审计违规行为的有效监管。

(一)提升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需求

1.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变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运作的现状

市场选择和政府选择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为了维护审计质量,市场选择和政府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各有其作用的范围。通常,市场选择是维护审计质量的一种基础性的选择,正是由于市场的选择,才需要也才可能有高质量的审计。而政府选择是一种补充性安排,由于市场选择可能存在某种缺陷,需要有政府选择来强化和保证审计质量。一般来说,在一个不成熟的审计市场上,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需要完善市场,也就是主要让市场自己选择审计质量,而政府选择则作为一种补充。

现阶段我国的独立审计市场不够完善,上市公司对独立审计服务的需求仅仅是给予政府管制性干预所产生的名义上的审计需求,政府的过度介入导致了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淡漠。因此,中国要保证审计质量,关键应想方设法来完善审计市场,强调市场对高质量、高独立性审计的选择,同时加强政府选择作为补充。为了促进审计需求者形成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主性需求,为了给予审计供给者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力,当前政府对审计市场监管的正确理念应该是以市场化替

12

代行政化;凡是审计市场能解决的问题由审计市场解决;凡审计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该创造条件由审计市场解决。为创造一个宽松的高质量审计市场环境,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尽可能减少监管政策对公司赢余操纵、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审计需求者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诱发程度,使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由政府选择走向市场选择。在这种理念下,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制定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游戏规则”用以规范审计市场各参与者的行为,并对违规者实施严厉的处罚。

需要指明的是,政府的管制性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国审计服务市场的混乱,但这并不表明政府选择是不必要的。对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各发展中国家,政府管制的准确到位,会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牢固的平台,关键是如何把握政府管制的度与定位,让政府管制服从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

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审计质量问题的治本之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导致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制度根源,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审计质量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方面,通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股东、经营者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各担风险,对于经营者对虚假审计报告的需求冲动有釜底抽薪的效果,同时也切断了其诱逼审计合谋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建立以质论价的有序竞争,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然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变革公司产权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机构投资者制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17][18]

(二)提升独立审计行业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

1.完善审计聘用制度

纵观独立审计走过的历程,其实是在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固有利益关联和冲突中走过的,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重犯同一性质的错误,而且每况愈劣,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尽管人们也在不停地寻找对症的药方,但已有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审计制度安排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些改良措施,过两年又可能旧病复发。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审计市场现有的病因所在是审计独立性受损,而且这种受损的独立性源于古典审计委托聘任制度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的冲突,那么要想治好这种病痛的有效方法,就应该寻找新的制度安排,建立真正的独立审计。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规避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目的。因此,为了确保审计师独立于管理当局以最终保证审计执业质量,除了要对管理当局聘任事务所的制度进行改革以纠正上市公司审计关系的失衡外,还有必要关注审计师变更的潜在不利经济后果,并加强对变更审计师的监

13

管工作(尤其是信息监管方面),特别是对变更前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监管,以防止上市公司随意更换事务所。

2.完善审计市场结构

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这种“产品”的特殊价值(直接影响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和无差别性(均为按审计准则执业的法定审计,各家事务所在同一领域进行竞争),我们认为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是十分有益的:(1)通过市场集中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再采用威胁变更事务所逼其就范的不正当手段,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审计的可靠性。(2)可以造就若干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增强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实力。因为大型审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即更有能力抵制客户不许披露欺诈行为的压力;大型事务所有更多的客户,由于某个客户更换审计师而引起的“准租金”(quasi-rents)损失很可能小于未能报告欺诈行为对事务所声誉和审计收入造成的影响。(3)利于保护审计业务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通过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客户的审计风险来提高以后的审计质量,通过利用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简化重复性的审计程度、提高搜集和鉴别审计证据的效率来降低以后的审计成本(并使首次审计的固定成本得到分摊),增加事务所的利润。这样,就避免了规模过小的事务所因后续审计的不确定性易出现的短期化行为及对审计质量的损害问题(不愿意投入必要的审计人力和财力)。当然,大型事务所能够在内部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和质量控制系统,自然也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从这一角度看,通过提高市场集中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为事务所培育对其业务拓展至关重要的良好声誉和品牌创造了条件。应该指出的是,寡占不是完全垄断,并没有扼杀必要的竞争,只是提升了竞争的层次和水平,即几家“寡头”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深度上进行竞争。

3.健全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民事赔偿是威慑侵权的必要机制。建立以民事赔偿为主的惩罚体系有利于保护和促进我国发展中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过低的法律风险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赔偿不到位是我国独立审计还存在作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风险和违规成本,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监管,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作用。否则,前述事务所合伙人的无限责任安排对独立审计诚信行为的培养作用就会落空。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

及时发现审计师的不当行为并高效率传递此信息,要求建立合理高效的行业监管制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的选择上,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进行规范的主流。英国从

14

1999年起便由原来纯粹的行业自律模式过渡到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并继续探索两者的有效结合;美国2002年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尽管十分重视政府在CPA行业监管中的作用,但也并没有全盘否定行业自律。

[19][20]

从实践上看,只有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有机地配合起来,才能更好

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因此,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是未来我国审计监管模式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监管模式的关键在于确定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各自内涵。应明确定位,理顺关系,按“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逐步确立和完善行业的新型管理体制,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协会的定位和职能。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独立审计是为了揭示经营者的私人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而做出的制度安排。

2.透过独立审计市场中供需双方的行为分析考察了形成审计质量的内在机制:(1)独立审计需求方通过市场选择引导审计师的行为,间接地影响着独立审计质量;(2)通过研究管理当局与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审计师主动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因素。

3.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不能仅归因于审计师的执业水平不高这一表面现象,而应从制约审计师行为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环境中去探索其根源。

4.针对我国独特的审计执业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立足于需求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培育对高质量审计的社会需求;立足于供给方——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对高质量审计的有效供给;立足于监管方——完善行业监管体制,将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独立审计违规行为的有效监管。

15

致 谢

本文是在刘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中,得到众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他们的身上让我学到了大学四年中最宝贵的专业知识,让我终生受益。

在校期间,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众多师长无私的谆谆教诲和指点,离不开同窗在学业上给予我的的切磋以及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我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母校——嘉兴学院,感谢我的学院——南湖学院。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让我在四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吸取新知,不断的充实自己。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们多年来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支持和鼓励。在我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予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我得以顺利完成了学业。本文凝结了他们的心血、教诲和温暖!

16

参考文献

[1] 王华,姜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保证机制研究[M].第一版.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5-58.

[2] 胡志勇.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行为研究[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68-87.

[3] 蔡春,车宣呈,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第一版.北京:中国时代经

济出版社,2006:15-33.

[4]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M].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6-34.

[5] 彭桃英.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7-53. [6] 潘琰.审计质量与审计诚信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5-141. [7] 张勇.独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58- 163.

[8] 张彦.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现状及其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2006.

[9] 任夏仪,刘星.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博弈模型刻画及其分析[J].《中 国管理科学》.2006,12(6):28-29.

[10] 董玲玲.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D].山东: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 7-11.

[11] 张奇峰.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独立审计需求[M].第一版.上海:立 信会计出版社,2007:65-74.

[12] 徐正刚.中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M].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82-93.

[13] 李莎莎.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广州:

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04:12-17.

[14] 任夏仪.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博士论 文,重庆大学,2006:25-31.

[15] 林小娟.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福州:硕士论文,福州大学, 2006:8-12.

[16] 唐梅.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硕士论文,西

南农业大学,2003:16-21.

[17] 程梅.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J].《中国农业会计》.2007,(6):

17

31- 32.

[18] 雷光勇,刘丹.独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

(8):60-61.

[19] Oliverio,Mary Ellen. Promoting Audit Quality:U.K.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 Discussion Paper[S].London:The CPA Journal,2007:15. [20] GAO Reports. Single Audit Quality: Actions Needed to Address Persistent

Audit Quality Problems[S].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07:15.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