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题(1)

更新时间:2024-01-14 1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

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主根 2.侧根 3.完全花 4.显性性状 5.隐性性状 6.表现型 7.基因型 8.纯合体 9.杂合体10.杂种优势 11.基因突变 12.多倍体 第二章

1.生长 2.发育 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 5.顶端优势6.植物生长的大周期 7.双受精8.春化作用 9.光周期现象10.长日照植物(长日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性植物) 12.生态型

第三章

1.光合作用 2.光呼吸 3.呼吸作用 4.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

1.积温 2.生物学下限温度 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 5.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第五章

1.伤流现象 2.吐水现象 3.蒸腾4.空气相对湿度 第六章

1.土壤肥力 2.土壤 3.田间持水量4.土壤耕性 5.土壤质地 6.土壤容重 7.土壤孔隙度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主动吸收3.被动吸收 4.营养临界期 5.最大效率期 6.复合肥料7.肥料利用率 8.配方施肥 第八章 1.季风 2.暖带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植物的细胞由( )和( )构成。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由( )、( )及( )组成。

3.染色体是( )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必须是( )的,否则便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发育。

4.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的,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称为( );不同对的染 色体之间形态结构不同,则互称为( )。

5.性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通常以( )和( )分别表示体细胞和性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 6.细胞通过( )分裂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通过( )分裂能使染色体数 目有规律地减少一半,( )就是通过这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7.植物的组织依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 )和( )两大类。 8.( )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9.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的分枝叫( ),它是( )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

10.一个完整的叶包括( )、( )和( )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 。 11.禾本科植物的叶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2.一朵花中( )、( )、( )、( )四部分齐全的花,叫(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花 ,叫( )。13.花的雌蕊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14.当一朵花受精以后,( )发育成果实,里面的胚珠发育成( )。 15.种子是由( )、( )和( )三个部分组成。

16.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原始体,它由( )、( )、( )、( )四部分组成。

17.有胚乳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 )中;无胚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 )中。

18.在维管束系统中,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经由( )或( )输导到各个部分, 直到树冠;

由同化组织制造的有机物质经由( )输送到所需部分,直至根部。 第二章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和( )。

2.每个花粉粒中含有一个( )和两个( ),它们均含有( )染色体数。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指一个( )与一个( )结合成为( );另一个( )与两个 ( )结合成为( )的过程。

4.在被子植物中,当双受精完成后,由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而胚乳细胞则发育成 种子的( )。 5.当一朵花完成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胚珠发育成( )。

6.根据植物春化过程对低温要求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7.对短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 ); 同理,对短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 )。

8.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条件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列简单公式表示:( )=( )+( ) 9.自花授粉

作物的异交率(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 );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 率( )。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 )、( )和( )三类。 11.同一品种因肥力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植株在株高、穗子大小、籽粒重量等方面的差异 ,属于( )变异。

12.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只能影响个体的( )型,不能改变( )型。

13.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类,即( )、( )和( )。

14.植物生长发育进入生殖器官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故将这一时期称为植 物需水的( )期。

第三章

1.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因子是:( )和( )。

2.植物的光合性能包括:( )、( )、( )、( )和( )。 3.农田中光损失主要是:( )、( )和( )。 第四章

1.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 )期,5—5℃时期称为( )期 ,10—10℃的时期称为( )期,15-15℃的时期称为( )期,20-20℃的时期 称为( )期。 2.松土具有( )、( )和( )的作用。

3.镇压土壤除了可以调节土温外,还有( )作用。 4.垄作的作用在于( )、( )、( )和( )。

5.地膜覆盖的作用在于( )、( )、( )和( )等。

第五章

1.免耕与少耕必须与( )和( )相结合。

2.抗旱土壤耕作技术有( )、( )和( )等。

3.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 )、( )和( )等。 4.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有( )、( )等。

5.水土保持的蓄水保土措施有( )、( )和( )等。 6.抗旱栽培技术主要有:( )、( )、( )和( )等。 7.覆盖节水技术主要有( )、( )、( )、( )等。 8.滴灌可实现( )、( )同步进行。

第六章

1.土壤的三相组成是指( )、( )、( )。 2.土壤矿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3.土壤矿物颗粒中,粒径( )称为物理性砂粒,( )称物理性粘粒。 4.粘质土含( )较多,( )占主导地位,通透性较差。

5.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和( )两方面的转化。 6.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 )、( )。

7.土壤耕性的好坏,一般可依据( )、( )、( )等三个方面来判断。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指( )与( )的差值。

9.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时,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 10.土壤胶体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11.一般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分( )、( )、( )、( )。 12.( )是土壤水分和空气运动的通道和仓库。 13.施用石灰,可以降低红壤的( )。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

2.植物主要通过( )和( )吸收养分。

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分( )和( )两种类型。 4.植物缺钾时,老叶叶缘呈( )。

5.在酸性土壤上,易发生作物( )中毒。 6.旱田中氮素通常以( )的形式被流失。 7.氯化铵应避免施用于( )。

8.硝酸铵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用,易发生( )而造成氮素损失。 9.硝态氮肥贮存时,应特别注意( )。 10.土壤速效磷包括( )和( )。

11.在水—旱轮作制度中,磷肥应重点施于( )上。

1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常采用( )、( )、( )等方法。 13.在温室大棚中,增施( )气肥可提高作物的产量。

14.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18-46-0是表示含( )、( )、( )。 15.在作物生育期中,两个需肥关键期为( )和( )。

第八章

1.我国气候的四大特点是:( )、( )、( )和( )。

2.我国冬季受( )高压和( )低压的影响,盛行( )风。我国夏季受( )高压和( )低压 的影响,盛行( )风。

3.农业气候的特征有:( )、( )、( )和( )。

4.护田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主要是:( )、( )、( )、( )。 5.伏旱发生于( )月份,主要出在( )地区。

6.干旱对谷类作物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和( )。

三、判断题

第一章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

2.一般而言,性细胞中的染色体全部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

3.由于维管束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因此它是输导组织。( ) 4.山楂、柑橘植株上的刺状物为叶的变态。( )

5.在被子植物中,无胚乳种子在其发育的初期即未产生胚乳细胞。( ) 6.小麦的籽粒在植物学上称为种子。( )

7.海带具有根、茎、叶,它是蕨类植物。( ) 8.杂种优势存在于杂种后代的所有世代中。( )

9.大多数的基因突变对植物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 第二章

1.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是种子的健壮萌发温度。( )

2.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营养体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 3.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需水量少于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 )

4.根据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原理,要促进或控制器官的生长,必须在植株或器官生长最快时 期及时采取农业措施。( )

5.要使甘薯结出硕大的薯块,只要在薯块形成期施以充足的肥水即可,而与前期蔓生长得 好坏无关。( )

6.植物在生长最适温度下,长得最好,植株健壮。( )

7.在植物生长的初期由于对矿质营养的需要量不大,因此这时即使缺乏必需营养元素,对 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大。( ) 8.在光周期现象中,中间型植物是指这类植物每天所需的日照时数介于短日照植物与长日 照植物之间。( )

9.无论是短日照植物还是长日照植物,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在其一生中都是非常严格的。( ) 10.自交是指成熟的花粉授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而不包括同株异花间的授粉。( ) 11.异交是指一朵花的花粉授到另一植株的花的柱头上。( )

12.一个高产品种如果某一年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高产特性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 13.植物的春化过程可以促使植物开花,因此当春化过程完成后马上就能开花。( ) 第三章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2.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植物的光合产量是植物生产的最基本任务。( )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吸收的CO2和水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 过程。( )

4.当绿色植物水分严重亏缺时,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并且难以恢复。( ) 5.保证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促进其光合作用的基础。( )

6.在北半球一年中生长期内日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变短。( ) 7.在北半球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 )

8.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有生命的象征,一旦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将终止,这就意味着死亡 。( ) 9.植物的有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吸收氧气。( ) 10.植物的无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不需要吸收氧气。( ) 11.CO2浓度增高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 12.植物种子内含水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 13.植物的叶面积越大,植物光能利用率越高。( ) 14.实行间作套种对提高农田光能利用率有利。( )

15.起源于高纬度的植物为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的植物为短日照植物。( )

16.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失散热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在夜间才有地面有效辐射。( ) 17.空气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大,气温下降越快。( )

18.地面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的差值。( ) 19.一切生产措施,归根到底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

20.延长光合时间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所以条件许可时,应提倡选用晚熟品种。( ) 第四章

1.起源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作物,比较耐寒,三基点温度范围较低。( ) 2.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低温大。( )

3.在计算某种作物某一生育时期的活动积温时,应扣除该作物在该生育时期的生物学下限 温度。( )

4.一般来说在温暖季节或白天,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远大于地表各项热支出,所以土 壤温度升高。( )

5. 热容量大的土壤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6.导热率大的土壤地表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 7.疏松土壤与紧实土壤相比,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8.在春季砂土地比粘土地地温高,应早播种。( ) 9.春秋季节凹地比较容易出现霜冻。( )

10.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幅,随土壤深度而增大。( )

11.窖藏农产品时,地窖深度应在当地最大冻土层以上。( )

12.白天空气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 ) 13.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日变化增大。( ) 14.晴天气温日变化比阴天大。( ) 15.沙漠地区气温日变化最大。( )

16.谷地、盆地气温日变化比岗地、坡地小。( ) 17.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减小。( )

18.清晨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较正午好。( ) 19.温暖季节松土可以提高地表温度。( )

20.在降温季节,镇压过的土壤比未镇压的土壤温度高。( )

21.在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表土层的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 22.南北走向的垄比东西走向的垅土温分布均匀。( ) 23.沟种在寒冷季节里有保温作用。( )

24.粘质土壤起垄栽培时掺砂或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增温效应。( ) 25.用透明薄膜进行覆盖增温效果最好。( ) 26.砂田的增温效应主要在春季。( )

27.灌溉地日、夜温差比未灌溉的大。( ) 28.温暖季节灌溉有保温作用。( )

29.冬灌的麦田比未冬灌的5cm地温高。( ) 30.温度日较差大的地区瓜果香甜。( ) 第五章

1.水是绿色植物不可缺少的,没有水便没有生命。( ) 2.植物主动吸水是由根压引起的。( )

3.植物的被动吸水是由植物的蒸腾作用引起的。( )

4.一般来说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打开。( ) 5.温度越高,植物蒸腾作用越弱。( )

6.空气湿度较低时,植物蒸腾作用加强。( ) 7.通常情况下,光照增强,蒸腾减弱。( )

8.一般情况下风速较大时蒸腾加强,但风速过大时反而抑制蒸腾。( ) 9.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占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 10.我国水资源总量少,合理开发和保护刻不容缓。( )

11.农作物的水分敏感期是其需水关键时期,又称水分临界期。( )

12.在农作物的水分临界期,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能起到明显增产效果。( ) 13.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畦灌、沟灌节水效果最好。( ) 14.霜冻来临前可以采取灌水办法,以避免霜冻危害。( )

15.水稻育秧时为避免低温危害应采取夜排日灌的方法,调节稻田温度。( ) 第六章

1.砂质土保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强,是一种理想的土壤质地。( ) 2.土壤有机质既可为植物提供养分,又可保蓄土壤中的养分。( ) 3.在土壤质地层次中,垆盖砂这种层次结构既保水又保肥。( ) 4.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 )

5.土壤胶体在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是它对养分的吸持性。( )

6.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约占田间持水量一半时,适合于多数作物生长发育。( )7.在地下水含可溶性盐分较高时,毛管悬着水有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可能。( ) 8.植物在砂壤土上生长出现萎蔫时的含水量大于粘壤土。( ) 9.我国土壤的酸碱变化呈“南酸北碱”的规律。( ) 第七章

1.植物的某些必需营养元素可以由其它营养元素来代替。( ) 2.增施磷肥可改善作物对钾的吸收。( )

3.作物只能通过根部吸收养分。( )

4.施用氮、磷肥可减轻土壤中氯离子的毒害。( ) 5.植物缺氮时,新叶先开始发黄甚至枯死。( ) 6.植物缺硫时,幼叶开始黄化,叶脉先缺绿。( ) 7.硫铵适于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 ) 8.碳酸氢铵可以撒施在土壤表面。( )

9.在土壤中铵态氮易被胶体吸附,移动性小。硝态氮易淋失,移动性大。( ) 10.酸性土壤增施适量石灰,有利于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

11.在作物轮作换茬制中,每茬作物都需要施用足够的磷肥。( ) 12.硝酸铵易结块,在施用时可用铁锤将其击碎。( )

13.几种肥料混合时,只需考虑混合肥料养分不受损失即可。( ) 14.人粪尿应避免施于忌氯作物。( )

15.只要注重施肥,作物就可以高产。( ) 第八章

1.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 )

2.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雨量年际变化小。( ) 3.气温日、年变化大是我国大陆性气候的重要特点。( ) 4.我国南北各地气温差异冬季大,夏季小。( )

5.我国气候的重要特点是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 )

6.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可以任意利用,无需保护。( ) 7.实行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的热量资源。( )

8.发展设施农业可以避开不利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 9.一般来说太阳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少。( ) 10.高山上气温月、年变化比平原上大。( ) 11.降水量随海拔高度而增加。( )

12.坡地的坡度越大,太阳辐射也越大。( )

13.我国大部分山区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利于喜光、喜温作物生长。( ) 14.盆谷地的气温日、年差较小。( )

15.山区应根据立体气候的特点,实行农业的立体布局。( ) 16.山区水利条件差,要多种耐旱作物。( )

17.防风林带的方向必须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风作用。( ) 18.防风林带可以减少农田的蒸发和蒸腾。( ) 19.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 ) 20.霜冻发生的季节主要在冬季。( ) 21.果树的成熟枝条最易受冻害。( )

22.冷害是指温暖季节中相对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 23.南方的“寒露风”害危害的主要作物是水稻。( ) 24.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

四、选择题

第一章

1.原核生物是指该生物的细胞中( )。

A.具有最原始的细胞核,核的结构比较简单 B.细胞核很小

C.仅含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 D.细胞核不稳定,容易解体

2.真核生物是指该生物的细胞中( )。 A.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核

B.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 C.细胞核具有两个以上的核仁 D.具有较大的细胞核

3.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光合作用

B.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合成蛋白质

D.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4.叶绿素的功能是( )。 A.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进行光合作用 C.合成蛋白质

D.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5.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 A.合成蛋白质 B.进行光合作用

C.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D.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在细胞中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的是( )。 A.染色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

7.由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 )。 A.与分裂前的母细胞一致 B.为分裂前母细胞的一半

C.接近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D.接近母细胞的染色体数 8.性细胞中的染色体( )。 A.为体细胞染色体的任意一半 B.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C.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含有体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D.接近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9.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 )。 A.明显减少

B.为分裂前母细胞中的任意一半 C.接近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D.为分裂前母细胞的一半,含有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10.木栓层属于( )。

A.机械组织 B.保护组织 C.基本组织 D.分生组织 11.( )属于输导组织。 A.维管束 B.纤维

C.木栓层 D.筛管和伴胞 12.( )属于基本组织。 A.表皮 B.叶肉细胞 C.木质纤维 D.石细胞 13.( )属于机械组织。

A.纤维 B.木栓层 C.表皮 D.维管束 14.不定根是指( )。

A.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

B.根的生长方向不定 C.由侧根上生出的根

D.由茎、叶、胚轴生出的根 15.须根是指( )构成的根系。 A.由很多不发达的主根

B.没有主根,只有许多不定根 C.由少数几条主根和大量侧根

D.有一条不发达的主根,在茎基部生出许多不定根 16.瓜类、葡萄属于( )。 A.直立茎 B.攀缘茎 C.匍匐茎 D.缠绕茎 17.( )属于缠绕茎。

A.牵牛花 B.瓜类 C.甘薯 D.匍萄茎 18.甘薯、草莓属于( )。 A.缠绕茎 B.直立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19.不完全叶是指( )。 A.叶片表面有缺损的叶 B.禾本科植物的叶

C.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

D.缺少叶柄或托叶或两者皆缺的叶 20.完全花是指( )。 A.花冠完整无缺的花 B.花瓣大小形状一致的花

C.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 D.由许多花集生在花轴上的花 21.隐性性状是指( )。 A.白花性状

B.在杂交后代中很少出现的性状 C.在F2中未表现出的性状 D.在F1中未表现出的性状 22.显性性状是指( )。

A.在杂种后代中表现明显的性状 B.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红花性状

D.在F2表现出来的性状

23.将抗病、晚熟的品种与感病、早熟的品种杂交,后代的重组类型是( )A.抗病早熟和感病晚熟 B.抗病早熟和抗病晚熟 C.感病晚熟和抗病早熟 D.抗病晚熟和感病晚熟

第二章

1.在种子萌发的初期不需要供给其营养物质,这是由于( )。 A.幼苗自身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养料来源于胚或子叶中所储藏的营养物质 C.可以从空气中吸收少量氮、氧等元素 D.可以从水分中吸收少量矿物质

2.在生产上,播种后因田间积水造成烂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种子吸水过多,致使种皮破裂

。 B.微生物的活动使种子腐烂

C.土壤温度降低,使种子不能发芽 D.土壤缺少氧气,使种子窒息而死 3.植物生长协调最适温度( )。 A.就是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 B.应略高于最适温度 C.应略低于最适温度

D.应略高于生长的最低温度

4.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大体是这样的( )。

A.苗期需水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大

B.苗期需水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水量大;成熟期需水量小 C.生殖器官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体平衡

D.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要量大;成熟期需要量大 5.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大体是这样的( )。 A.生长过程中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大体平衡

B.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要较大;成熟期需要最大 C.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和成熟期需要量大

D.苗期需要量小;生殖器官形成期需要量大;成熟期需要量小 6.花粉粒中含有( )。

A.一个精子 B.一个营养核和一个精子 C.两个精子 D.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 7.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 )。 A.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相结合

B.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细胞结合 C.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助细胞结合 D.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一个反足细胞结合

8.长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受到促进。因而每天光照越长,则( )A.每天开花的时间越早 B.开花期越提前 C.开花数量愈大 D.开花时间愈长 9.冬性强的植物是指( )。 A.适合冬季播种的植物 B.适于冬季生长的植物 C.起源在北方的植物

D.春化过程中要求温度低,且要求低温时间较长的植物 10.自花授粉作物是指( )。 A.100%为自花授粉的作物 B.异交率低于1%的作物 C.异交率低于5%的作物

D.群体中大多数为自花授粉的作物 11.异花授粉作物是指( )。 A.100%为异花授粉的作物 B.异交率大于50%的作物 C.异交率大于80%的作物 D.由昆虫传粉的作物 

12.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条件三者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出来:( )A.基因型=表现型+环境条件 B.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C.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D.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  第三章

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质是通过( )作用来完成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2.小麦、燕麦、大麦、碗豆、马铃薯是( )作物。 A.长日照 B.短日照 C.中性

3.地区间相互引种时,以( )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A.纬度相近地区 B.南方向北方引种 C.北方向南方引种

4.短日性植物南种北引时,生育期将( )。 A.缩短 B.不变化 C.延长  5.短日性植物北种南引时,将( )。

A.缩短生育期 B.不变化 C.延长生育期 6.长日性植物南种北引时将( )。

A.缩短生育期 B.不变化 C.延长生育期 7.长日性植物北种南引时,将( )。

A.缩短生育期 B.不变化 C.延长生育期

8.如果考虑温度和光照两方面的影响,短日性植物,南北向引种比长日性植物要( )。 A.容易些 B.没有差别 C.难些 9.春、秋分日全球各地( )。

A.白昼长于黑夜 B.黑夜长于白昼 C.白昼和黑夜长相等

10.除赤道外,北半球各地夏至日( )。 A.白昼最短 B.黑夜最短 C.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

11.地面和大气辐射又称( )辐射。 A.长波 B.短波 C.中波

12.不同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呼吸强度不同,( )呼吸强度最低。 A.生殖器官 B.叶、茎、根 C.休眠的种子

13.为了抑制贮藏的植物种子呼吸作用,必须使种子内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油料 的种子含水量应在( )。

A.30%以下 B.5%以下 C.8-9%以下

14.应用气调法贮藏果、蔬时,应使塑料袋内的O2浓度维持在( )水平。 A.3-6% B.8-10% C.10%以上

15.改善“株型”能提高植物的光合性能,较为理想的株型是( )。 A.上部叶片比较挺立,下部叶片近于水平 B.上部叶片近于水平,下部叶片比较挺立 C.上部、下部叶片都比较挺立 D.上部、下部叶片都比较水平

16.从理论上讲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可达到( )。 A.5% B.10% C.12%

第四章

1.在0-35℃常温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植物生长( )。 A.迅速 B.减慢 C.无规律

2.植物完成某一生育阶段,或完成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 )。 A.无规律 B.相对稳定 C.稳定

3.若要表示某一地区热量资源大小时应用( )。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生物学下限温度

4.若要表示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时应用( )。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生物学下限温度

5.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 )期。 A.农耕期 B.作物生长期 C.生长活跃期 6.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5-5℃的时期称为( )期。 A.农耕期 B.作物生长期 C.生长活跃期

7.为了防止土壤冻融交替对植物的伤害,要及时( )土壤。 A.疏松 B.耕翻 C.镇压

8.为了防止土壤冻融交替对植物的伤害,要选用分蘖节( )品种的小麦。 A.较深 B.较浅 C.深或浅都可以

9.窖藏农副产品时,地窖的深度应在当地最大冻土层( )。 A.以上 B.以下 C.任何深度

10.冬小麦灌冻水时要掌握在初冬土壤( )。 A.冻结前 B.冻结后 C.日化夜冻之时 11.垄作栽培前,垄的方向以( )为好。 A.南北向 B.东西向 C.东南西北向 第五章

1.绿色植物的含水总量占其总鲜重的( )。 A.20-30% B.30-40% C.70-90% D.95%以上

2.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在离根尖端( ) 的范围内。 A.1m B.0.5m C.0.3m D.0.1m

3.植物叶尖出现吐水现象时,表示土壤含水量( )。 A.充足 B.不足 C.严重不足

4.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 )进行的。 A.角质层 B.叶肉细胞 C.气孔 5.植物蒸腾主要在( )。

A.白天 B.夜间 C.不分昼夜

6.苗木移栽时应剪去部分枝叶,主要作用是( )。 A.容易移植 B.容易运输 C.减少蒸腾失水

7.农田中空气相对湿度以( )为宜。 A.<60% B.70-80% C.>90% 8.滴灌比喷灌可节水( )%。

A.10 B.30 C.40 D.50

9.发展迳流农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当地年降水量不少于( )mm。 A.50 B.100 C.150 D.200

10.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就应及时灌溉。 A.40-50% B.50-60% C.60-70% 11.谷类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在( )时期。 A.播种 B.成熟 C.孕穗至抽穗开花 第六章

1.土壤肥力主要是指土壤供给和协调( )的能力。 A.水分 B.养分

C.水、肥、气、热 D.热量

2.土壤质地中较理想的类型是( )。 A.砂质土 B.粘质土 C.壤质土 D.细砂土

3.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于土壤( )。

A.耕层 B.土体中上下均匀分布 C.犁底层 D.心土层

4.土壤中的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的主要作用是( )。 A.分解有机物 B.分泌酶

C.固定大气中的氮 D.分解矿物质

5.土壤有机质中( )约占有机质的85%-90%。 A.木质素 B.蛋白质 C.糖类 D.腐殖质

6.土壤溶液中的养分可通过( )吸附保存。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腐殖质

7.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释放养分、水分及能量。 A.矿化作用 B.腐殖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络合作用 8.土壤结构中最理想的是( )。 A.团粒结构 B.块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柱状结构

9.团粒结构主要是在( )的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而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A.铁锰胶膜 B.矿物质 C.动植物残体 D.腐殖质

10.土壤水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水是( )。 A.吸湿水 B.毛管水 C.膜状水 D.重力水

11.不同质地的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最高的是( )。 A.粘土 B.砂土

C.砂壤土 D.粉砂壤土

12.土壤胶体对养分的吸持特性可用( )来衡量。 A.无机胶体 B.阳离子交换量

C.有机胶体 D.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

13.土壤胶体对养分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 )。 A.分子量大 B.表面积大 C.层状结构 D.带电性

14.大多数作物适宜于( )土壤生长。 A.酸性 B.中性、微酸、微碱 C.碱性 D.中性

15.在土壤有机质少和无团粒结构的条件下,土壤宜耕期长短主要决定于土壤( )A.有机质 B.粘土矿物  C.质地 D.水分

16.通常可通过( )来提高有机胶体的含量。 A.耕作 B.灌水

C.施有机肥 D.施化肥

第七章

1.当植物的某种必需的微量无素缺乏时( )。 A.用其它微量元素代替 B.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C.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大 D.用大量元素代替

2.植物缺磷时,叶子呈( )。 A.黄绿色 B.焦枯状 C.暗绿色 D.银灰色

。 3.氮肥供应过量,会造成作物( )。 A.矮小 B.徒长

C.叶片发黄 D.生长缓慢

4.水田中氮素主要是通过( )损失的。 A.硝化作用 B.氨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D.挥发作用

5.铵态氮肥施用时,忌与( )混合。 A.酸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中性物质 D.硝态氮

6.水田中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会引起作物( )中毒。 A.NH3 B.N2 C.H2S D.SO2 7.硝酸铵施用时,适于作( )。 A.种肥 B.基肥

C.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施 D.追肥 8.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A.尿素 B.碳铵 C.硫酸铵 D.硝酸铵 9.最适于根外追肥的氮肥是( )。

A.碳铵 B.硫酸铵 C.尿素 D.氯化铵 10.磷素肥料在土壤中( )。 A.易被固定 B.易挥发 C.易淋失 D.易移动

11.由于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故施用时应( )。 A.撒施 B.条施 C.深施 D.集中施于耕层

12.过磷酸钙是酸性肥料,不宜直接施于( )。 A.酸性土壤 B.碱性土壤 C.中性土壤 D.旱田

13.作物磷素营养临界期一般在( ),故应保证作物早期磷素的供应。 A.幼苗期 B.中期 C.开花期 D.成熟期

14.烟草、茶叶、马铃薯等对氯敏感的作物缺钾时,应选择( )。 A.KCl B.K2SO4 C.草木灰 D.生物钾肥

15.在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中,( )供应充足,可增强作物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能力。 A.N B.P C.K D.S

16.以下有机肥中属“冷性肥料”的是( )。 A.猪粪 B.牛粪 C.马粪 D.羊粪

17.植物在生长( )期,若缺少某种养分,作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很大影响,即使以后再 补施该养分,也难以弥补。

A.中期 B.营养最大效率期 C.营养临界期 D.后期

18.植物在( )时期,对养分的要求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吸收速率都是最高的。 A.苗期 B.营养最大效率期 C.营养临界期 D.生殖生长期

19.由于作物秸杆碳氮比较高,因此在秸杆还田时,应配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20.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虽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仍有提高,但增产幅度却随着 施肥量的增加而( )。

A.增加 B.不变

C.大幅度增加 D.逐渐递减 第八章

1.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的关键时期是( )。

A.播种出苗 B.拔节 C.乳熟中、后期

2.当一日中最高气温≥35℃,14时相对湿度≤25%,14时风速≥3m/s时,即会发生( )干热 风害。

A.轻度 B.重 C.严重

3.在小麦开花时遇到干热风害,将( )。 A.缩短灌浆期 B.降低灌浆速度 C.减少穗粒数

4.在作物营养生长期,遇到低温冷害,将( )。 A.延迟生育 B.籽粒空秕 C.分蘖过多 5.我国发生土壤掀耸的主要地区是( )。 A.华北 B.华南 C.淮北地区 6.我国发生冻害的农作物主要是( )。 A.蚕豆 B.油菜 C.冬小麦

7.灌水可预防霜冻,应在霜冻来临前( )天进行灌水。 A.1-2 B.3-4 C.5-6

8.当土壤相对湿度<( )时,大多数作物开始受旱害。 A.<65% B.<60% C.<50%

9.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 )。 A.10倍左右 B.15倍左右 C.25倍左右 D.30倍左右

10.山坡地的方向不同,得到的太阳辐射也不同,其中以( )最多。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11.山坡坡向不同,土壤最高温度也不同,其中( )。 A.南坡最高 B.东坡最高 C.西坡最高 D.冬季西南坡最高,夏季东南坡最高

1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下降,一般为( )。 A.0.1-0.2℃/100m B.0.4-0.5℃/100m C.0.6-0.65℃/100m D.0.7-0.8℃/100m

13.在海拔不大高的南方热带、亚热带山区,适于种植茶叶、竹、杉、罗汉果、猕猴桃、天 麻、黄莲等,因为那里( )。

A.蓝紫光多 B.太阳直射强 C.云雾缭绕,散射比例大

14.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要以农业气候资源( )为依据,以减少风险。 A.50%保证率 B.80%保证率 C.100%保证率

五、问答题 (见教材各章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答案

种植类各专业通用

一、名词解释 (见教材)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细胞壁 原生质体

2.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器 3.遗传物质(基因) 恒定

4.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5.一半 2n n

6.有丝 减数 性细胞 7.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8.直

9.分蘖 禾本

10.叶片 叶柄 托叶 不完全叶 11.叶鞘 叶片

12.花萼 花冠 雄蕊 雌蕊 完全花 不完全花 13.柱头 花柱 子房 14.子房 种子

15.胚 胚乳 种皮

16.胚芽 胚根 子叶 胚轴 17.胚乳 子叶

18.导管 管胞 筛管

第二章 1.水分 温度 氧气 2.营养核 精子 n

3.精子 卵子 受精卵 精子 极细胞 初生胚乳细胞 4.胚 胚乳 5.果实 种子

6.冬性 半冬性 春性 7.延迟 提前

8.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

9.小于5% 介于5%-50%之间 大于50%

10.植物生长促进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延缓剂 11.不遗传

12.表现 基因

13.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 中间型植物 14.临界

第三章 1.太阳高度角 大气透明度

2.光合面积 光合能力 光合时间 光合产物消耗 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利用 3.漏光 反射 透射

第四章

1.农耕 生长 生长活跃 喜温作物积极生长 热带作物积极生长 2.增温 保墒 通气 3.提墒

4.增温 增大受光面积 排水 通风

5.增温 保墒 增加近地层光强 增加近地层二氧化碳 第五章 1.覆盖 化学除草 2.镇压 深土 耙耱

3.修水库 筑拦河堤 治沙田 4.种草 种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