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

更新时间:2023-04-26 02:48: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28 页

目录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二)

................................................................................................................................................ 6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三)

.............................................................................................................................................. 12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四)

.............................................................................................................................................. 17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五)

(24)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28 页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五套模拟

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冲刺模考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模拟预测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2. 语言混合

【答案】语言混合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目前己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可能标志着新的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产生。例如,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买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

3.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4.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卜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例如,黑话、行话和官腔等等。

5. 索绪尔

【答案】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28 页 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简答题

6. 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考试(期中/期终)。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 轻声与否)。

b.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c.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b.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指向老王,也可指向女)。 ④语境不同造成的歧义

指代不明、省略不明、范围不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等。

7. “烫手山芋”(hot potato )是借词吗?为什么?

【答案】借词也称外来词,它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如果两个社会的接触程度不深,即地域上不相邻且只有一般性的物质交换或文化交流,例如像我国汉代同西域的接触或现代与西方的英、法、德、荷兰各国的接触这一类的情况,则借词在语音、语义、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

山芋,虽然是借词,但是,“烫手山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已经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再是借词。山芋煮熟后肉质比较松软,热山芋容易把人烫伤。因此,“烫手山芋”在中国文化中作为歇后语、俗语,指棘手的问题。可用来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

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体。

因此,“烫手山芋”不是借词。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28 页 8.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语言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大特点。

②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所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9.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是语言符号在音、形式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也存在象似性的现象,如拟声词的发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汉语的语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请谈谈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跟任意性是否矛盾,如何看待象似性跟任意性的关系?

【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②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象似性体现在语音的象似、词形的象似和句法结构的象似。

(2)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

象似性和任意性并不矛盾,二者的关系是:

①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中,但’已不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②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③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④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10.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答案】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的相同和不同表现如下:

(1)相同点

语法意义是反映词语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的高度抽象的意义的,性、数、格、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a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