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节测试

更新时间:2023-04-26 02:5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

化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秋冬季节,沭河两岸、青峰岭水库周围经常出现浓雾,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 烧水时在壶口上分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 衣柜了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3.下列四幅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该图可以反映出海波熔化的过程

B. 图乙: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罐内

C. 图丙: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图丁: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会变小,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深秋,喷淋后在草叶上出现“冰挂”

B. 水蒸气在凉玻璃杯形成水珠

C. 冬季,推在户外的雪人没融化却变小

第1页/共10页

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5.

(1)如图为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曲线,下列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凝固曲线

B. 晶体熔化曲线

C. 非晶体熔化曲线

D. 非晶体凝固曲线

(2)第(1)小题选项中的A项和C项图像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态

B. BC段表示物质在放热

C. EF段表示物质在吸热

D. GH段表示物质温度在上升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C.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D. 给墨水瓶加盖

8.下列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秋天的早晨,小草上霜的形成

B. 雨后山上雾的形成

C. 寒冷的冬天,室外潮湿的衣服结冰了

D. 养鱼缸里的水一段时间后变浅了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的“水浴”加热装置中,M容器和N容器中盛的都是水,当M容器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对N 容器中水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第2页/共10页

A. N容器中的水不会随之沸腾

B. N容器中的水将一直不断吸收热量

C. N容器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不会沸腾

D. N容器中的水温度不会达到100℃

10.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1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如图所示,开水倒入杯水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 可能处于固体

B. 可能处于液态

C. 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三、填空题

12.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__ 热量,________ 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

13.常用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温标,它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的温度为规定100摄氏度.

14.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 温度计.熔点沸点

酒精﹣107℃ 78℃

水银﹣39℃357℃

1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________.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6.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此过程需要 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四、解答题

第3页/共10页

17.寒冬的某一天早上,爸爸送小洁上学,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五、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像,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萘在AB过程中是________态,该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2)萘在BC过程中是________状态,温度________,但需要不断________热,这个过程用了________分钟,萘的熔点是________℃。

(3)在第20分钟末是________态。

(4)从熔化图像可以看出,萘是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选填字母标号}

A. B.

第4页/共10页

C. D.

(4)分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六、综合题

20.物理合作交流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__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________ (选填“AB”或“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3)如图甲(a)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

(4)在AB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体的状态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雾是液态的,早晨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液化要放热.

故选B.

【分析】首先知道雾是液态的,然后看它是由气态还是固态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最后判断吸放热的情况.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故A错误;

B、烧水时在壶口上分看到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樟脑丸减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同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②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人眼不能直接观察;③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

第5页/共10页

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①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②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人眼不能直接观察;③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此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液化现象和升华、凝华现象,是物态变化重要规律的考查,也是一道联系生活的应用题.

3.【答案】C

【解析】【解答】A、图甲:该图可以反映出海波凝固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图乙: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罐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C符合题意;

D、图丁: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会变小,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液态的海波与固态的海波随时间的延长温度是降低的,是凝固的过程;B、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C、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D、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吸热的过程。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深秋,喷淋后在草叶上出现“冰挂”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在凉玻璃杯形成水珠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冬季,推在户外的雪人没融化是雪升华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D、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是吸热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

5.【答案】(1)D

(2)A

【解析】【解答】(1)A、温度升高且有中间水平的一段,为晶体熔化图像,A不合题意;

B、温度一直升高,为非晶体熔化曲线,B不合题意;

C、温度降低且有中间水平的一段,为晶体凝固图像,C不合题意;

D、温度一直降低,为非晶体凝固曲线,D符合题意;

(2)上小题选项中,温度升高且有中间水平的一段,为晶体熔化图像,AB段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 段为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CD段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上小题C选项中,温度降低且有中间水平的一段,为晶体凝固图像,EF段为液态放热温度降低,FG段为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GH段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

【分析】熔化时吸热,所以温度变化整体呈升高趋势;凝固时放热,所以温度变化整体呈降低趋势.而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而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所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间有水平的一段.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所以温度会一直升高或降低.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不符合题意;

第6页/共10页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水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7.【答案】C

【解析】【解答】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代替沟渠来输水,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同时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既降低了温度,又减小了表面积,还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C、湿衣服展开后蒸发面积增大,向阳处温度较高,通风处空气流动快,属加快蒸发的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

D、给墨水瓶加盖是为了控制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针对这三个因素,可采取措施使蒸发的速度加快或减慢,据此来对本题中的选项做出判断.

8.【答案】D

【解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分析】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什么物态变化形成的,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放热.不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放热.不合题意.

C、水结冰是凝固,放热.不合题意.

D、水变浅了是水汽化成水蒸气,是汽化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二、多选题

9.【答案】A,C

【解析】【解答】解:

第7页/共10页

当容器M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M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容器N中的水从容器M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M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M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10.【答案】AB

【解析】【解答】解:A、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故A正确;B、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在﹣20℃温度下液体也可以蒸发,故B正确;

C、蒸发仅发生在液面,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故C错误;

D、蒸发吸热,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蒸发较缓慢,而沸腾则是很剧烈的;(2)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蒸发有降温作用.

11.【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故选ABC.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物质在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三、填空题

12.【答案】吸收;熔化

【解析】【解答】解: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13.【答案】摄氏;冰水混和物;水沸腾

【解析】【解答】解:①常用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标;②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答案为:摄氏,冰水混和物,水沸腾.

【分析】①温度计上的℃表示摄氏温标.②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4.【答案】﹣3℃;酒精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第8页/共10页

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故答案为:﹣3℃;酒精.

【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②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

15.【答案】放热;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解: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的液态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故答案为:放热;压缩体积.

【分析】空调的原理即利用制冷剂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室内的热量搬运到室外,起到制冷的目的.

16.【答案】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解: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产生过程:车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消失过程:暖风既提高液体温度,也加快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汽化,所以消失快。

【解析】【解答】高温水蒸气遇低温物体放热液化。爸爸与小洁呼出的(相对)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前窗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附在玻璃上,对着玻璃吹暖风,既提高液体温度,也加快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汽化,所以消失快。

【分析】液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固;吸;升高

(2)固液共存;不变;吸;12;80

(3)液

(4)晶体

【解析】【解答】解:(1)AB段物体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AB段为固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2)萘在BC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此物质的熔点为80℃.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t=20min-8min=12min.

(3)萘在20min和末已经全部熔化完,是液态.

(4)萘由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故答案为:(1)固;吸;升高;(2)固液共存;不变;吸;12;80;(3)液;(4)晶体。

第9页/共10页

【分析】(1)由图像提供的信息知萘在熔化前是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2)由图像提供的信息知萘在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由图像提供的信息知萘在20min已经熔化完;(4)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9.【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测得不只是液体的温度,而是液体和烧杯的混合温度

(2)96;低于

(3)B

(4)不变

【解析】【解答】(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测得不只是液体的温度,而是液体和烧杯的混合温度.(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水的温度是94℃.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应该是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以得出,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象B符合条件,故选B;(4)分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测得不只是液体的温度,而是液体和烧杯的混合温度(2)96;低于(3)B(4)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知道水沸腾的特点,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六、综合题

20.【答案】(1)温度计

(2)DE

(3)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4)固液共存

【解析】【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需要用用秒表来记录时间,同时还需要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图乙是冰的熔化图象,DE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由图象甲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4)AB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温度计;

(2)DE;

(3)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4)固液共存.

【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同时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温度,同时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3)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4)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是液态.

第10页/共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qa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