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讲义圆顿子

更新时间:2023-09-10 13: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庭经讲义圆顿子.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黄庭经讲义.圆顿子 弁言

《黄庭经》不着撰人名氏及时代,惟陶隐居 《真诰》云:「《上清真经》,晋哀帝兴宁

二年,南岳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隶宇写出。 数传而后,为某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 漂,惟《黄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为 晋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字贤 安,幼而好道,摄心夷静。年二十四,适太 保掾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 瑕。其后幼彦物故,夫人携二子渡江,璞为 温太真司马,至安成太守。瑕为陶太尉从事, 至中郎将。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晋成帝咸和 九年化去。以时代推之,兴宁二年,较此尚 后三十年,则魏夫人辞世久矣!《真诰》所 谓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时,诸弟子得其 口授,后始笔录,否则早有隶字写本秘藏, 至兴宁二年,方传于世耳。 《黄庭》旧有〈内景〉、〈外景〉二篇。《真 诰》所指,殆〈内景篇〉也;晋王右军有《黄 庭经》楷书,历代传刻,以为珍宝,即〈外 景篇〉也。当右军时代,〈内景〉尚未行世, 自无所谓〈外景〉之名。故右军所写,祇称 〈黄庭〉,后人据《真诰》之言,遂滋疑义。 盖未知此经原有先后之分,内外之别也。两 篇文字,不必出于一手,而精理贯通,体用 相备,真知个中消息者,当不复存歧视。故 吕纯阳真人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 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 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又陆放翁〈道室 杂兴诗〉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 限西东;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虹。 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 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书怀诗〉 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 凭君为买金鸦嘴,归去秋山锄茯苓。」所称 两卷经者,非即〈内景〉与〈外景〉乎?东 坡居士尝书〈黄庭内景〉,复仿其文体而为 之赞,备极推崇。世儒狃于《晋帖》,漫谓 〈内景〉非真,其识解讵出苏陆二公上耶? 又从来着丹经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诀自 有别传,而《黄庭经》则历代女真以之得道 者,如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之流,具见

载籍,颇不乏人。是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 门之总持矣!

第是经文义曼衍,多立名洞,设譬语,虽无 奥颐隐密之谈,然学者读之,罕能知味。余 承同志之勖,就两篇义蕴,沉潜探索,择其 精要,分类诠释,务使辞皆能解,理尽可通, 庶几玄圃丹台,资为先路云尔。 第一章 黄庭 欲读《黄庭经》,必先知「黄庭」二字作何 解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 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吾人 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 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 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 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 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 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 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 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 内空处,即「黄庭」也。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 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

第二章〉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 〈外景经第一章〉黄庭真人衣朱衣,关门牡 钥阖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 微。〈外景经第二章〉 解释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 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 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 「生门」即脐。涵虚子云:「合上下前后左 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 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 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 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 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 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 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 「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 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幽 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 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 背脊骨

第十四椎下,即

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 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 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 故曰「牡钥」。「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 「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 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 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 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气微」之微 字,最宜领会,必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 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 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着精气之麤迹,将何 以臻神化哉?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 位,与本经微有不同。

第二章 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 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炼家最 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 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 精补脑」是也。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 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 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 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 惟有仙家妙术,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 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 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命有所归。虽不 仙,不远矣!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 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 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 〈内景经第七章〉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 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保我泥丸 三奇灵,恬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 一章〉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 〈内景经第十九章〉 解释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 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 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 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 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 央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 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 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总居脑中。脑

为人身主宰,得其主宰,则易为功也。「琼 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 「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 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 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 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 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观」谓闭目返观, 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 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 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即上入 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 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 同。

第三章 魂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颐, 不可毕陈。挚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 陈氏《礼记注》曰:「魂者,阳之灵,而气 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高诱《淮 南子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 神。」二、以五行论魂魄者: 朱子全书曰:「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 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三、以五脏论魂 魄者:

《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 肺藏魄。」又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 魄与精为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 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四、以鬼神 论魂魄者: 《礼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 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 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 气无不知。」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全》引宋儒 说云:「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 二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 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人 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 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 氏易解》曰:「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 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曰:

「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 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 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祭义》陈 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 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 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 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 初间纔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 成魄,便渐渐会动,属阳曰魂。以上诸说, 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 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 《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 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 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 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 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 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 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又朱子曰:「无魂 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都与 魄相离。老氏便只要相守得相合。老子云: 「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 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 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 冷而生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 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 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 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魄载 魂,以二守一,则水火固济而不相离,所以 永年也。愚按:朱说颇有合于丹家魂魄相拘 之旨。徒知炼魂,不知炼魄,死为鬼仙;徒 知炼魄,不知炼魂,则尸居余气耳。 引证《黄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 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 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 景经第三十章〉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 最罕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 〈内景经第二十七章〉魂欲上天魄入渊,还 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第十五章〉垂绝 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 十一章〉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q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