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丰互通-B匝道桥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3-12-28 2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 明

1.设计依据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投标,中标承担D2合同段(工可桩号:K59+800~K105+100,路线长45.3km)的勘察设计工作,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

⑴ 广州大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发布的D2合同段“中标通知书”; ⑵ 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2合同段勘察设计合同书; ⑶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关于《广东省连平(赣粤界)至从化公路项目申请报告现场咨询评估专家组意见》;

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大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项目申请报告现场调研意见》;

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连平(赣粤界)至从化公路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基础〔2011〕3263号);

⑺ 交通运输部《关于连平(赣粤界)至从化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12〕219号);

⑻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2设计合同段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的通知》(粤交基函〔2010〕2246号);

⑼ 广州大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关于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2合同段定测外业验收的会议纪要》(穗大广会纪〔2011〕17号);

⑽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本项目《总体工作大纲》、《施工图设计指导原则》;

⑾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等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有关文件、函件、会议纪要等; ⑿ 我公司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⒀ 交通部部颁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1998)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0162-92)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2.技术标准

⑴ 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⑵ 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Ⅰ级。

⑶ 桥梁横断面布置:匝道路基标准宽度10.5m,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梁内外侧设置50cm宽的墙式防撞护栏,桥面净宽为9.5m。

⑷ 桥面铺装:现浇箱梁采用“10cm厚C40防水混凝土”;预制T梁采用“15cm厚C40防水混凝土”。

⑸ 洪水频率:1/100。

⑹ 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按VII度设防。 ⑺ 其他指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执行。

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见第四篇设计总说明

4.桥位自然概况

4.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桥位区位于新丰县江屋村附近,桥轴线走向方位角约为220°,线路附近地形起伏较大,斜坡自然坡度为15°~35°,桥位范围内中线地面高程168.67~216.65m,最大相对高差约为47.98m。

桥位区附近仅有狭窄山路通过,交通条件差,地表植被发育,桥位所经地段经济欠发达,居民生活较贫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4.2气象

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春夏温和多雨水,秋冬凉爽无严寒,植被四季常青。该区年平均气温 19.5~21.4℃,月平均气温最高 28.5 ℃,月平均气温最低9.8 ℃,极端最高气温38.1 ℃ ;极端最低气温-2.6 ℃。全年平均降雨量 1779.2mm~2200mm,主要集中在4-9月,以6月达到最高值,年降水量最大值达2728.3mm,年降水量最小值为1500mm,常年平均降雨157d,是我国多雨区之一。冬季多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为3.5m/s。累年平均年蒸发量1751.2mm,月蒸发量以2月最少,累年平均蒸发量86.8mm,7月份的蒸发量在各月中最多,累年平均蒸发量210.4mm。 4.3水文

本项目位于青云山脉以东,属东江水系,地区河流主要为新丰江,发源于县境内小镇乡,呈格子状分布,自西向南在河源市区流入东江,全河长163km,支流众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桥址区无大的河流,仅存在山间谷地发育的小溪流、支沟,勘察期间小溪流宽度0.3~2m,水深小于0.5m,水量及水位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具暴涨暴落特点。

桥址区地表水较发育,主要地表水体为一条山间溪沟,水量及水位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具

暴涨暴落特点。勘察期间小溪流宽度0.3~2m,水深小于0.5m,流量较小。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及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质黏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中,其赋水性较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下径流和下渗为主要排泄方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中,花岗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上部岩体节理裂隙多呈微张状,赋水条件较好,下部岩体延展性较差,裂隙多充填泥质物,呈闭合状,连通

性较差,赋水条件较差,裂隙水水量一般。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1.60~2.50m。

4.4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及室内岩土试验结果,桥位区上覆第四系(Q4)种植土、冲积粗砂层、残积砂质粘性土,揭露基岩为燕山早期(γ52(1))花岗岩,根据风化程度不同,主要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及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四层,具体地层自上至下描述如下:

第四系(Q4):

1-2种植土:分布不连续,仅1个钻孔见揭露,土灰色,湿,可塑,组成物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含少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1.40m。

2-3粗砂:分布不连续,仅1个钻孔揭露,灰褐色,很湿-饱和,松散,为坡积、洪积物,揭露厚度3.2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0kPa。

4-2砂质粘性土:分布连续,11个钻孔揭露,黄褐、褐灰色,稍湿,硬塑,组成矿物除石英颗粒外,均已风化为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揭露厚度1.80~6.9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2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0kPa。

燕山早期(γ52(1)):

10-1全风化花岗岩:分布不连续,6个钻孔见揭露,黄褐色、棕褐色,原岩已风化为密实土状,浸水易散,岩芯呈散体状、砂状,揭露厚度普遍偏大,揭露厚度2.40~20.2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80kPa。

10-2强风化花岗岩:分布连续,13个钻孔均见揭露,褐黄、灰白色、棕红色,原岩已强烈风化为半岩半土状,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块,揭露厚度2.20~21.6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5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10kPa。

10-3中风化花岗岩:分布连续,所有钻孔均见揭露,青灰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芯多呈中柱、块状,未揭穿,已揭厚度1.70~10.6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50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300kPa。

10-4微风化花岗岩,钻探深度内1个钻孔揭露,青灰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芯多呈中柱、块状,未揭穿,已揭厚度7.33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3500kPa。

5.主要材料

5.1 普通钢筋及钢材

设计用普通钢筋为HPB235和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分别为195、280Mpa,其中钢筋直径≥12mm采用HRB335钢筋,直径<12mm一般采用HPB235钢筋,部分φ1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技术标准应符合国标《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的规定。桥面铺装钢筋焊接网采用CRB550级钢筋,钢筋焊接网应符合国标《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10)的规定。

设计中用到的预埋及调平钢板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A),技术标准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规定,焊接钢材应满足可焊性要求。 5.2 预应力材料

⑴ 预应力材料包括预应力钢束和相应的钢束管道、锚具及锚下钢筋。

⑵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各项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标准。设计中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s

15.2mm,设计强度标准值f5

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Mpa。

⑶ 塑料波纹管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 的有关规定,金属波纹管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2007)的有关规定。锚具应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的规定及相关行业标准。 5.3 混凝土

C40以上混凝土宜采用不低于425硅酸盐水泥浇筑,所用砂、石料、水的技术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有关条文规定。

混凝土细骨料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

现浇箱梁、预制T梁上部结构采用C50混凝土,绞缝、现浇湿接头采用C50微膨胀混凝土(需掺入适量膨胀剂),现浇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混凝土。

支座垫石采用C40小石子混凝土。

桥墩盖梁、墩身、桥台台帽、耳背墙采用C35混凝土。 桥墩系梁采用C30混凝土。 护栏、桥头搭板等采用C30混凝土。 钻孔桩基础采用C30水下混凝土。 5.4 伸缩缝

伸缩缝采用GQF系列伸缩缝, 0、21号桥台位置采用GQF-80型伸缩缝; 3、6、9、13、17号桥墩位置采用GQF-160型伸缩缝。 5.5支座

支座采用GJZ 500×500×90、GJZ 350×400×99板式橡胶支座,GPZ(II)盆式支座,支座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规定、标准。

6.桥梁设计

6.1 设计概况

拟建新丰互通立交B匝道桥于新丰县江屋村附近,为跨新山间冲沟以及主线、C匝道而设置,拟建桥梁中心里程桩号为BK0+627.375,起讫桩号BK0+315.0~BK0+939.750,桥长624.75m,桥宽10.50m,设计桥孔和跨径(孔×m)3×(3×28.75)m现浇箱梁+3×(4×30)mT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及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实体花瓶墩、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桩基础。本桥位于曲线上,桥梁跨径按道路设计线布置,4号墩按主线中心线布置,其余桥墩台径向布设。 6.2上部结构

第一~三联上部结构采用3×28.75米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面宽10.5,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梁高1.75m,箱梁悬臂长2.25m,腹板厚45~65cm,顶板厚28cm,底板厚22cm。部分桥墩位置采用墩梁固结,其余横桥向每个墩台顶设2个支座。

第四~六联上部结构采用4×30米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桥梁宽10.5m, 第六联终点侧变宽,5片梁,等宽段梁中心距2.025m、20号墩顶位置梁中心距2.136m、21号墩顶位置梁中心距2.386m、梁高2.0m。悬臂板等厚段16cm,粱肋在标准段厚20cm、底部加厚为50cm,支点处加厚到50cm。中梁宽170cm,边梁平均宽195cm。本联位于曲线上,预制梁通过内、外侧边梁悬臂长度的变化形成与桥梁线形相适应的曲线。

梁长变化段应设置在靠梁端的第一个中横隔梁与腹板变宽点间,但预制梁内预应力钢束变化段应设置在跨中直线段内;横桥向可通过调整边梁外翼板长来适应曲线变化。 6.3 下部构造

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实体花瓶墩,墩顶宽4.5m,墩底宽2.5m,连续墩墩身厚度1.5m,过渡墩墩身厚度1.7m,基础采用2根直径1.8m钻孔灌注桩。

预制T梁下部结构均采用实体花瓶墩接盖梁形式,10~19号墩盖梁横桥向宽9.4m,纵桥

向2.0m宽,墩顶宽4.5m,墩底宽2.5m,连续墩墩身厚度1.5m,过渡墩墩身厚度1.7m,基础采用2根直径1.8m钻孔灌注桩;20号墩盖梁横桥向宽9.844m,纵桥向2.0m宽,墩顶宽4.5m,墩底宽2.5m,墩身厚度1.5m,基础采用2根直径1.8m钻孔灌注桩。

桥台采用柱式台,0号台台帽高1.3m,21号台台帽高1.5m,基础采用2根直径1.5m钻孔灌注桩。

桩基础均按端承桩设计,要求桩端进入基岩深度不小于2D米。

7.结构计算

7.1现浇箱梁

纵向采用桥梁结构静力计算综合程序QJX以及桥梁博士,分别按平面杆系和空间模型进行计算。

1、恒载

一期恒载:主梁重量按设计尺寸计算,容重按26.0kN/m3

二期恒载:现浇箱梁桥面铺装按“10cmC40混凝土”计,两侧防撞护栏按实际构造尺寸取,横梁重量按节点集中力计入。

二期恒载仅作为荷载参与计算,不考虑其对结构刚度、强度等的贡献。 2、支座沉降

不均匀沉降按1cm考虑,考虑各种可能的沉降组合。 3、活载

汽车活载:公路-I级。现浇箱梁根据其实际桥宽按规范规定车道数布载,并考虑相应横向折减系数,纵向折减系数为1.0,偏载系数取为1.15。

4、温度

桥址地有效温度标准值为最高38.1,最低-2.6.合拢温度设定为18~22度,计算采用体系升温温差为20℃,体系降温温差为-25℃。

箱梁表面温差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有关规定取值;下部结构墩身表面温差按内外侧升、降温5℃计算。

① 温度变化1:体系升温+断面不均匀升温; ② 温度变化2:体系降温+断面不均匀降温 5、荷载组合

纵向总体静力计算按结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进行验算,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结构应力验算等。主要荷载组合见下表:

组合 荷载组合 组合Ⅰ 永久作用+汽车荷载 组合Ⅱ 永久作用+基础沉降+汽车荷载 组合Ⅲ 永久作用+汽车荷载+基础沉降+升温 组合Ⅳ 永久作用+汽车荷载+基础沉降+降温 7.2预制T梁

1、本图的结构体系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按A类预应力构件设计。

2、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向分配系数按刚接梁法计算,并采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校核。

3、设计参数

⑴ 混凝土:重力密度γ=26.0kN/m3,弹性模量EC=3.45×104MPa。 ⑵ 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γ=24.0kN /m3。

⑶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p=1.95×105 MPa,松驰率ρ=0.035,松驰系数ζ=0.3。 ⑷ 锚具: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μ=0.25,偏差系数k=0.0015。

⑸ 支座不均匀沉降:Δ=5mm。

⑹ 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取值。

4、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

部位 恒载(kN) 恒+汽(kN) 边支点 537 1065 中梁反力 中支点 1218 1926 边支点 597 1097 边梁反力 中支点 1351 2066 5、本套图纸设计中桥面现浇层采用φ10带肋焊接钢筋网,规格为10×10cm。 8. 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桥梁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施工中,除本设计图中提出的特殊技术和质量要求外,有关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有关规定。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尤其是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等重要事项进行详细研究。如有不明处及时与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以便采取妥善措施;对设计文件中错误和前后矛盾处及时告知设计单位,以便及时修改、变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8.1现浇箱梁上部构造

⑴ 上部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做好高标号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控制好水灰比、用砂量及坍落度,箱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加强养生工作,避免因混凝土收缩引起结构开裂。

⑵ 为避免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要求对骨料进行试验分析,材料设计参数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要求。

⑶ 普通钢材、预应力钢绞线等均应按设计技术指标采购,并按相关规范检验和验收。 ⑷ 上部箱梁施工前应严格按照设计平曲线及竖曲线放样。

⑸ 上部箱梁采用满堂支架就地现浇施工,施工采用的落地支架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架必须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预压重量不少于箱梁一期恒载的120%,三天连续沉降量不超过1.5mm。在支架预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观测点,进行全方位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⑹ 上部箱梁浇筑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浇筑混凝土前,必须预埋好支座调平钢板、支座、伸缩装置、防撞墙等相关构造的预埋件,同时预留好伸缩装置的槽口。

⑺ 混凝土必须捣实,禁止出现蜂窝麻面,要求保留并记录主梁的试件。

⑻ 桥梁的纵、横坡由箱梁的底模形成,箱梁底模高程及调平楔块顶部高程应按照道路的平纵横设计严格计算,并计入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

⑼ 预应力钢束张拉应严格按本设计提供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进行。施加预应力应在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并必须养生7天以后进行。箱梁预应力钢束采用同时对称张拉。

⑽ 所有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要求采用张拉吨位与引伸量双控,实际与理论计算引伸量之间的允许误差控制在6%以内。钢束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计算引伸量用的预应力管道摩擦系数、偏差影响系数及锚端锚圈口损失等应在施工现场通过试验确定,并对设计提供的引伸量进行调整。施工中若发现实际与理论引伸量差别较大,应寻找原因并予以修改。

⑾ 钢绞线应妥善保管,避免刻痕及严重锈蚀。在使用前必须对其强度、引伸量、弹性模量、外形尺寸及初始应力进行严格检验、测试。采用的锚具必须质量可靠并符合设计要求。

⑿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应有安全措施,张拉千斤顶后不能站人。

⒀ 张拉预应力钢束时要求同一断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 ⒁ 箱梁底板上、下层的定位钢筋下端必须与最下面的钢筋焊接牢固;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管道位置冲突时,只能适当挪动钢筋的位置,但不得切断或去除任一钢筋。

⒂ 预应力管道必须严格按设计的曲线要素定位,预应力管道定位钢筋要求采用Φ12钢筋,每0.8米设置一道,曲线段(含平曲线和竖曲线)加密至0.4米。

⒃ 预应力管道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接头处不得有毛刺、卷边、折角等现象,接口处要封严,不得漏浆。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通孔、清孔,发现堵塞及时处理。应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管道变形或穿孔,以杜绝因漏浆造成预应力管道堵塞。

⒄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保证锚具和预应力钢材的质量,并尽快进行封锚。

⒅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并切实保证压浆质量。压浆材料、外加剂及水泥浆配比应根据管道形成、压浆方法、材料性能及设备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浆要求尽量减小收缩和泌水,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以保证压浆密实饱满。压浆所用的水泥浆标号要求C50,并据此进行配合比设计。

⒆ 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清除预应力管道内杂质,然后方可压浆。

⒇ 应严格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特别注意腹板与底板连接处及锚垫板下混凝土的密实度。

(21)待预应力钢束张拉、封锚后,方可进行桥台背墙混凝土浇筑或预制梁吊装。 (22)伸缩装置由厂家作技术指导,施工单位应按厂家提供的伸缩装置装配图安装,并应根据实际安装温度计算确定安装定位宽度。

(23)现浇箱梁时,应注意上部构造预埋件(桥面排水管等)的埋设,以及预埋钢筋(防撞护栏、伸缩缝等)的埋设。

(24)为保证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光洁、平整,建议全桥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的水泥混凝土。 8.2 预制T梁上部构造

1、主梁预制

⑴ 浇筑主梁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管、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能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管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特别是锚下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⑵ 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预制梁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预制梁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预制T梁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下表所示,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砼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施工设置反拱时,预应力管道也同时反拱。

预加力引起的上拱度及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值表 位 置 钢束张拉完上存梁30d上存梁60d上拱存梁90d上拱二期恒载产生拱度(mm) 拱度(mm) 度(mm) 度(mm) 的下挠值(mm) 边跨 22.1 38.4 40.8 41.9 -5.7 边梁 中跨 19.2 30.3 33.6 35.7 -1.4 边跨 17.8 31.2 33.1 32.2 -3.9 中梁 中跨 15.2 24.0 25.5 25.1 -0.9 (表中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

为防止同跨及相邻跨预制梁间高差过大,同一跨桥不同位置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应基本一致,相邻跨的预制梁的存梁时间亦应相近。

⑶ 主梁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

2、预应力工艺

⑴ 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⑵ 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预制梁内正弯矩钢束及墩顶连续段处的负弯矩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 fpk =1395Mpa。

⑶ 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⑷ 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50%N2→100%N3→100%N2→100%N1。

⑸ 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3、主梁安装

⑴ 结构连续一联上构施工顺序:主梁预制→架梁,浇注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形成连续体系→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安装护栏,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安装附属设施→成桥。

⑵ 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⑶ 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⑷ 待墩顶现浇段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张拉连续束。 4、其他

⑴ 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⑵ 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连续结构的端横隔板侧面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

最好在浇注T梁后及时进行。

⑶ 浇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注意预埋泄水管及交通工程的通讯管线预埋件。

⑷ 本通用图未示伸缩缝预埋钢筋,使用时应根据选用的伸缩缝布置相应的预埋钢筋。 ⑸ 预制梁简支安装时,应设置临时支座,待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才能拆除。 8.3 下部构造 1、工程地质复核

⑴由于桥墩基础桩基数量较多,必要时,征得业主同意,可在桩基施工前适当增加超前钻孔,以验证详勘结论。

⑵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设计文件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部门,以便作适当调整。

2、构造定位控制

⑴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桥梁墩台控制里程桩号、桩位坐标、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如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图中提供数据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

⑵ 应对桩基础施工作好控制测量,桩基护筒竖向倾斜度不大于1/200,单桩平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孔底高程,只有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⑶ 桥墩墩身施工要求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应严格控制墩身施工倾斜度,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1000,同时其墩底、墩顶平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

⑷ 墩顶支座垫石位置和高程控制要求精确。 3、混凝土浇筑

⑴ 应严格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严禁出现混凝土蜂窝、空洞。

⑵ 加强养护,控制拆模时间,从而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 ⑶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宜不超过3.5cm。

⑷ 墩身或盖梁顶面搁置支座处必须平整、清洁、粗糙,方可浇筑支座垫石。 ⑸ 相邻两根桩不得同时成孔或浇筑混凝土,以免扰动孔壁,发生串孔、断桩事故。 ⑹ 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检查桩底持力层高程和容许承载力,只有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

⑺ 钻孔桩应严格清孔,端承桩桩底沉淀物厚度应不大于5cm,摩擦桩桩底沉淀物厚度应不大于10cm,确保桩基础混凝土质量及承载力。

⑻ 桥墩的钻孔桩取一半布置检测管,埋设具体设计请参见《桥墩桩基钢筋构造》。挖孔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无需埋设检测管。施工完毕检测管不再使用后,应将检测管灌浆封闭。

⑼ 桩基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间断。 4、钢筋施工

⑴ 若钢筋长度超过定长,可采用绑扎、焊接、钢筋连接器等方式接长,HRB335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方式接长。钢筋接头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接头错开布置。

⑵ 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必须采用套筒挤压接头或镦粗直螺纹接头等机械方式连接。

⑶ 受力主钢筋接长时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任一接长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不得大于50%。

⑷ 采用绑扎方式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40倍钢筋直径,采用焊接方式接长时,应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倍钢筋直径。

⑸ 桥墩盖梁纵向受力钢筋应按设计图指定方式预先焊接形成骨架,浇筑混凝土前直接将骨架安装就位,再绑扎其它钢筋。

⑹ 桩基钢筋笼可采用分段加工,吊放时接长。每根桩的钢筋笼接长次数不应超过3次,钢筋笼安放时应采取有效的定位和下放措施,确保钢筋笼准确定位和防止对孔壁的影响。钢筋笼就位后应做可靠的固定,避免在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5、支座

⑴ 支座中的上下垫板为支座配套产品,支座上下垫板钢制品,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测,证明合格后方可安装。

⑵ 在支座安装前应进行试压。

⑶ 墩顶支座垫石位置和高程要求控制准确,垫石顶面必须保持平整、清洁。支座垫石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支座下垫钢板的预埋。下垫钢板的顶面、上垫钢板的底面务必保持水平。

⑷ 支座安装时应保证支座的滑动方向正确。 ⑸ 支座安装应在供应商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8.4 桥面系及附属构造

1、防撞护栏

上部结构梁片预制时,应注意护栏有关钢筋的预埋。 2、桥面排水设施

⑴ 浇筑上部结构时,应注意泄水管及纵向输水管定位托架预埋钢板的设置。

⑵ 泄水装置包括无砂混凝土和泄水管,待混凝土浇筑之后,再切割沥青混凝土、安装泄水管填筑无砂混凝土。

⑶ 桥面水落地后,应妥善引入地面排水系统,以避免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伸缩装置安装

⑴ 伸缩装置选型设计时设定温度为18~22°,若非在此温度范围内施工,应重新计算伸缩装置的定位值。

⑵上部结构梁片预制时,应注意伸缩装置有关钢筋的预埋。

⑶ 在沥青混凝土铺装碾压前,伸缩装置预留槽口处填充砂石,全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碾压完成后,切除槽口部分沥青混凝土,再安装伸缩装置。

⑷ 伸缩装置安装时,应注意和护栏连接处的防水处理和护栏接缝的遮挡、装饰。

9.耐久性设计

9.1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

本项目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提出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9.2提高耐久性措施

本项目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为保证工程结构质量,提供结构耐久性,另外提出以下要求:1、混凝土

混凝土的各项指标除必须满足现行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外,同时也须满足下列方面要求;⑴ 工作性能

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坍落度:6±2c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14±2cm,同时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坍落度、均匀性、保水性能。

⑵ 力学性能

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一定的富余。

⑶ 常规耐久性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具体措施有:

① 增加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② 控制裂缝宽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增加配筋,设置防裂钢筋网,增大截面尺寸等措施限制裂缝宽度。

③ 采用真空吸浆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采用真空吸浆施工工艺,确保压浆密实。 ④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材料抗氯离子渗透的根本方法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HPC)。 ⑤ 对各混凝土构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计使用寿命与维护周期。 2、支座

要满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支座的耐久性显得尤其重要,设计上从支座的结构、材料、以及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墩顶留有起顶位置,必要时可更换支座。

3、施工要求

⑴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① 采用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② 为改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水泥细度不宜超过350㎡/kg,水泥含碱量(按

水泥中含Na2O当量计)不宜超过0.6%,掺合料必须品质稳定。

③ 配制骨料应满足:骨料质地坚固、均匀,级配良好,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细骨料含

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粗骨料粒径与保护层厚度比值不宜超过2/3。

④ 配制耐久性混凝土所用化学外加剂应注意配比、计量要求,要通过实验分析外加剂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⑵ 混凝土施工

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构施工顺序、搅拌振捣要求、混凝土养生措施等。

⑶ 混凝土质量检测

进行无破损检测,测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混凝土表面强度、抗渗性等。

⑷ 预应力混凝土应注意对钢绞线防护和锚头的防护,分散预应力体系,提高结构的防水

性能,提高结构的延性。

10.抗震构造设计

本设计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采用的抗震构造措施如下:

⑴ 采用墩梁固结的刚构体系;盖梁宽度>2×(70+0.5L)=170cm;边墩设置较高的板式橡胶支座,以满足抗震细则7.5条支座抗震剪切位移要求;盖梁抗震挡块厚度采用35cm,挡块主钢筋直径采用直径20mm,保证E2地震作用下,满足抗震需求;盖梁挡块与箱梁侧之间净距离为5cm,保证E2地震作用下,支座有足够的位移;在盖梁挡块与箱梁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以吸收地震水平力,降低地震力对挡块的破坏。

⑵ 加强下部结构抗剪设计、增强节点构造配筋、加强结构抗剪箍筋设置,以增强桥墩的抗震能力。

⑶ 合理设置联长。

11.其它

为防止护壁泥浆侵入桩体而削弱断面,并影响桩基施工质量,要求桩基施工时钻头直径与设计桩径要相符,禁止采用小直径钻机通过扩孔方法形成桩基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jl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