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28 20: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课 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教师】 人大附中---王 红

【授课班级】 高中一年级12班 【学习目标】

1、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等地理意义;

2、利用相关教具、动画演示,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相关教具,分析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会进行简单的地方时计算

和区时的换算;

4、归纳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偏转规律,会画出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物体发生

偏转的方向,理解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方时的含义和区时的换算;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 时】 1学时 【教学流程】 课标 要求 分 析 地 球 运 动 的 地 理 意 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地球的运动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 播放动漫短片--------《S先生的困惑》请同学们边看动漫边归纳S先生一路上的困惑 动漫结束,提出问题: S先生遇到了哪些令其困惑不解的事情? 转承、引出课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S先生这些困惑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为S先生答疑解惑吧。 重现动漫一:S先生打电话的场景 解惑一:昼夜更替现象 一、昼夜更替现象 提出问题: 1、你知道昼夜更替的原因吗? 2、记得昼夜更替的周期吗? 3、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 通过教具观察地球昼夜分布状况,引出昼夜半球分界线---晨昏线,指导学生理解晨昏线的意义和完成晨昏线的判读。完成解惑一。 重现动漫二:S先生在飞机上因时差问题而困惑 解惑二:地球上的时差 二、地球上的时差 提出问题: 1、你有类似经历吗? 2、地球上的时差还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1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短片 归纳S先生困惑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设计思路 联系生活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学会观察 提取信息 归纳问题 激活学生储备知识;培养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培养观察和运用知识能力。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引发思维 转承: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时差呢?让我们从地方时说起 提出问题:1、什么是地方时? 2、请分析地方时的形成原因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地方时计算的简单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地方时的特点) 3、如果世界各地都把所在地地方时作为当地的计时标准可行吗? 4、现在各国计时方法怎么定的? 教师讲授:划分时区的规定、区时的概念及应用 利用时区图完成时区的认定和简单的区时换算: 1、北京、洛杉矶分别位于哪个时区? 2、用饭店前台时钟推导区时换算规律 3、S先生想同步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请你帮助S先生选择洛杉矶的具体收看时间(仅考虑理论区时)。 4、何为“北京时间”?东西横跨五个时区的中国是如何使用时间的?完成解惑二。 重现动漫三:收看天气预报----发布台风警报 解惑三: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三、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提出问题:台风为什么呈涡旋状运动呢? 引出水平地转偏向力,归纳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 学生活动:以北半球气流为例画出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方向。 运用这一规律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完成解惑三。 课外拓展:1、搜索日界线及日界线的由来 2、搜索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地理现象。 昼半球 学生读书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归纳 学生实际练习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思考和参与中获得知识。 联系实际 自然过渡 明晰概念 建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发现地理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精神。 晨线 【板书设计】 地 球 自 转

昼夜现象 晨昏线 夜半球 昏线 昼夜更替 (周期24小时) 地方时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上的时差 全国共用时间) 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物体水平运动 方向的偏转 偏转的规律 (“北右南左赤道无”)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m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