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知识培训

更新时间:2024-01-17 04: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换知识培训 第一章 交换网络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电信交换基本概念、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和机型介绍。

§1.1交换设备专业基本概念

1.长途局:长途局分为DC1和DC2长途局,DC1长途局即一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DC1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长途局即二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秦皇岛DC2长途局还兼做省内智能网SSP(业务交换点)、关口局、端局功能。

2.关口局:关口局主要是完成中国铁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之间通信业务的转接功能,从而实现网间业务的互联互通。

3.信令转接局:即将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转到另一条信令链的信令点局,信令转接局(STP),包括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其主要功能是为电话网、智能网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消息。我国信令网为三级结构,即HSTP、LSTP、SP(信令点),H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L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及其它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4.市话汇接局:在本地网中负责转接端局之间(也可汇接各端局至长途局)话务的交换中心称为市话汇接局。若有的汇接局还负责疏通用户的来、去业务,即兼有端局功能,则称为混合汇接局。在本地网中市话汇接局为端局的上一级。

5.端局:本地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端局直接和用户连接,端局以下还可以接远端模块、用户小交换机等用户装置。根据端局设置地点的差异,可以分为市内端局,县(市)及卫星城镇端局,农村乡、镇端局,它们的功能完全一样,并统称为端局。

6.七号信令直联与准直联:七号信令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直达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话路和信令链路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同在2M中继模块中)。七号信令准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预先设定的由STP串接的多个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的话路和信令链路不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分别占用不同的2M中继模块)。

7.智能网:智能网(IN: Intelligent 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提供

新的电信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的核心是如何高效地向用户提供各种新的业务,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中把交换和智能分离开,实行集中业务控制。

8.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是指省内长途、省际长途和国际长途接续到本地被叫端的能力,它反映了电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网络接通率的计算方法为到达被叫终端的占用次数/总占用次数,即:

网络接通率=(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2+拨号不全或空号+承载业务未获得)/(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拨号不全或空号+对端拥塞+本端拥塞+呼叫失败+承载

业务未获得+其他呼损)*100%

9.中继线、中继群、子路由、路由

交换设备的话路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中继线(TRUNK)、中继群(TRUNK GROUP)、子路由块(SUBROUTE)、路由(ROUTE)。

中继线是指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用来传递话音、数据的物理通道,一条中继线对应于一条PCM链路上的一个信道(channel)。中继线按照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两种。所谓单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只能一端占用这条中继,所谓双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都能占用这条中继。

中继群是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的同类中继线的集合。这些中继线具有相同特性,如相同的方向、相同的信令方式。

子路由是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中继群集的有序集合。子路由的定义对于呼叫建立的行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子路由才包含能最终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中继,而且根据定义只有它才满足对承载能力和信令相关性的要求。子路由通常分为直达(优选)子路由和迂回(次选)子路由,迂回子路由只有在直达子路由中断时才会被占用。来话方向没有子路由的概念。

路由是能够到达同一目的地所有子路由的集合,即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可能中继群的集合。一个路由可以包括多个子路由,不同的路由中可能包括有相同的子路由。这里的目的地并不仅指相邻的交换局。另外,路由的定义只标明呼叫建立的方向,而对于来话方向没有路由的概念。

10.七号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合(链路组)、信令路由、信令路由组

交换设备的七号信令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七号信令路由。

信令链路:指在信令网的各信令点之间传递信令消息的物理通道。

信令链路集:指直接连接两个节点(信令点)之间的一束平行的信令链路。当两个节点之间有多条信令链路时,可以将它们组成一个或多个链路集。

信令路由:是一个信令点到达消息目的地所经过多个信令点的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路径。信令路由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分为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两类。替换路由只有在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消息时才用以替换正常路由来传递信令消息。

信令路由组:即是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之间的全部信令路由总和。信令关系通常包括两个信令点之间具有直达电路、需传送端到端信令和至信令转接点的信令连接三类。

§1.2秦皇岛本地网络概况

§1.2.1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图:

秦皇岛交换网图.ppt

§1.2.2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概述

如上图所示,秦皇岛本地交换网主要由秦北长市合一局、秦北中兴汇接局及若干端局、模块局构成。其中秦北长市合一局为集DC2、关口局、SSP、端局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混合局,与秦北汇接局一起构成秦皇岛本地交换网核心杻纽,两个局点均为单节点配置。秦皇岛分公司交换网设备包括华为C&C08、中兴ZXJ10、贝尔S1240三种机型,其中以华为C&C08交换机居多。

第二章 华为CC08交换机介绍

C&C08交换机介绍包括32模块03T版本和128模块8K版本。

§2.1 C&C08交换机介绍 §2.1.1 C&C08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由一个管理/通讯模块(AM/CM)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如图2-1-1所示:

BAMBAMFAM/CM40M40MSM#240M#0SM#1 SM#1. . . . . . . . SM#n

(A)多模块局

(B)单模块局

图2-1-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

FAM—Front Administration Module,前管理模块 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 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讯模块 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

? 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由一个中心模块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中心模块由管

理通信模块(AM/CM)、业务处理模块(SPM)和共享资源模块(SRM)组成,其中BAM是属于AM/CM中的一个模块。如图2-1-2所示

2-1-2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

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信模块

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 SPM—Service Processing Module,业务处理模块 SRM—Shared Resource Module,共享资源模块 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

§2.1.2 C&C08交换机(含32模块和128模块交换机)基本组成功能模块及主要功能介绍

? 管理模块(AM)由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构成。前管理模块(FAM)负

责整个交换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后管理模块(BAM)是后台维护工作站和前台主机系统的接口。

? 通讯模块(CM)主要由中心交换网和通信接口组成,负责各模块间话路和信令链路接续。 ? 交换模块(SM)具有独立交换功能的模块,SM提供各种接口(用户线接口、中继线接

口),负责同模块内来自各种接口的呼叫接续。(SMII模块结构与SM基本相同) ? 业务处理模块(SP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使用AM/CM上提供的对外接口(SDH、

E1),用于开局间中继,完成交换模块(SM)的几乎所有功能,单模块处理能力与交换

模块(SM)相比更大、集成度更高。业务处理模块(SPM)与后管理模块(BAM)之间通过10M/100M TCP/IP网口直接相连。

? 共享资源模块(SR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提供业务处理模块(SPM)在处理业

务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包括信号音、双音收号器、多频互控收发器、会议电话、主叫号码显示等资源。

§2.2 C&C08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1.1管理通信模块AM/CM的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 模块通信板(MCC)是32模块的通讯控制中心,按功能和位置分为主控板(MCCM)与非

主控板(MCCS)两种。

? 信令交换网板(SNT)是AM/CM的信令交换中心,2块SNT板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 ? 中心交换网板(CTN)是AM/CM的中心话路交换系统,实现16K*16K的时隙交换,完成

模块间的接续,是各模块间通话的桥梁。

? 光接口板(FBI、FBC)实现AM与SM间的通信,每板两路光口;

? 16路传输板(E16、DRC)主要完成16路E1信号的收发,用于带远端交换模块SMII。 ? 时钟板(CKS),通过板上拨码开关的设置可配置为三级时钟。

§2.2.1.2交换模块SM主要硬件配置

分为主控部分、网络部分、协议部分、光接口部分、中继部分、用户部分:(SMII没有光接口部分,SMII通过IDT板与AM的E16板配对通信。)描述如下: 1、主控部分

主处理机板(MPU): MPU板是模块内的中央处理单元,负责对SM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处理模块内的上报信息,控制各从节点动作,完成交换的功能,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 2、网络部分

模块内交换网板(BNET)板: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交换中心,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 3、协议部分

? 协议处理板(LAP):LAP完成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处理,通过配不同的单板

软件,可以配置成以下5种单板:LAPN7、LAPV5、LAPPRA、LAPRSA、LAPMC2等 ? 模块通信板(MC2):用于完成SM与AM/CM通信时的链路控制。 4、光接口部分

光纤接口板(OPT):OPT实现SM模块与AM/CM通信时的物理承载功能,每板1路光接口。 5、用户部分

? 模拟用户板(ASL):一块ASL提供16路模拟用户,每一路接口完成基本的呼叫功能、

极性反转和主叫号码显示功能。

? 数字用户板(DSL):一块DSL提供8路数字用户(ISDN用户)。 ? 双音收号驱动板(DRV):每板有16路双音频收号器,有通信驱动功能。

? 测试板(TSS):位于用户框,提供对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的内外线测试,同时为模拟用

户提供嗥鸣音。 6、中继部分

数字中继板(DTM):每板有2个PCM系统,提供60路数字中继。通过人机命令进行设置,可以把DTM设置成DT、TUP、ISUP、V5TK、PRA、IDT、RDT等板。

§2.2.2 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2.1管理通信模块AM/CM主要硬件配置

这里需指出:管理通信模块(AM/CM)在逻辑上由中央处理模块(CPM)、中央交换网(CNET)、通信控制模块(CCM)、同步定时系统(STM)、业务线路接口模块(LIM)、后管理模块(BAM)和综合告警箱七大部分组成。下面介绍AM/CM各逻辑模块的具体硬件: 1、中央处理模块(CPM)的硬件配置有:

? 主处理机板(AMP):完成对中心模块的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维护、告警、流量统计及

负载控制等功能,提供与BAM间的维护接口,集中受理BAM来的所有人机维护命令。 ? 中心数据库处理板(CDP):对全局数据集中管理,包括号码定位、小交选线、中继选线。 ? 总线控制板(BCP):完成消息搬移工作。 ? 特殊号码变换板(ISP):完成特殊号码变换功能。 2、中央交换网(CNET)的硬件配置有:

? 交换网通信控制板(NCC):完成交换网板的控制作用。 ? 总线驱动板(BDR):完成交换网板的总线驱动功能。

? 中心交换网板(CNU)和边缘交换网板(SNU):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换网,实现业务数据

或语音的交换。

3、通信控制模块(CCM)的硬件配置有:

? 总线管理控制板(BAC):是通信控制模块的总线管理控制板。

? 帧交换网板(FSN):是通信控制模块的帧交换板,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信令交换。 4、同步定时系统(STM)的硬件配置有:

? 时钟板(CKS):主备用关系,交换机时钟系统的基准时钟源产生板,跟踪外部基准信号,

为交换机提供一个优良的时钟源。 ? 时钟驱动板(CKD):时钟驱动功能。 5、业务线路接口模块(LIM)的硬件配置有:

? 高速信号接口板(QSI):板配置2对393Mbps光纤连接到CNET框的SNU板。 ? 近端/远端光接口板(OBC/RBC):提供2路光接口。

? E16板提供16路标准的E1接口,主要完成16路E1信号的接收、发送、交换、HDLC

链路控制以及复接和解复接功能。

? STU板:提供STM-1(155M)的光接口,出63路E1,通过光缆直接接到SDH设备上。 ? 多HW接口板(MHI):提供对内的HW接口。

§2.2.2.2业务处理模块SPM主要硬件配置

? 业务处理板(SPC):板完成本框内各单板间的通讯及与AMP板间的通讯。每对SPC板互

为主备用,构成一个SPM模块,可处理128个E1端口(4096路中继电路)。 ? 协议处理板(CPC):根据板上加载软件不同,CPC板可处理不同协议如LAPN7、LAPV5

等。

? 总线通讯板(BCC):完成SPC与CPC间的消息搬迁功能。

§2.2.2.3共享资源模块SRM主要硬件配置

? 信号音资源板(SPD):提供SPM模块所需要的各种信号音。

? 资源板(SRC):为SPM模块提供各种需要的资源,如:双音收号器DTR、主叫号码显示

FSK、会议电话CONF、多频互控收发器MFC。

§2.2.2.4

交换模块(SM)主要硬件配置请参考32模块交换机SM配置,只不过协议板

由MC2板改为LAPMC2板。

第三章 中兴交换机介绍

本节主要介绍了ZXJ10(V10.0)交换机的系统基本构成,典型组网方式。

§3.1.1 ZXJ10交换机的系统组成

ZXJ10(V10.0)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为模块间全分散、模块内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以通用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局域网技术为支撑、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为控制结构的基本形态。

ZXJ10交换系统有两种典型的组网方式如下

图3.1.1 以SNM为中心的多模块组网

图3.1.2 以PSM为中心的单(多)模块组网

OMM:操作维护模块; PSM:外围交换模块; RSM:远端交换模块; RLM:远端用户模块; SNM:中心交换模块; MSM:消息处理模块; 说明:

方式一:以SNM32(64)K交换网为中心,三级组网方式,模块间连接可采用DT或ODT连接,PSM作为纯中继模块出局,终局容量56万(32K)。

方式二:以PSM为中心的三级组网方式,中心PSM是ZXJ10(10.0)中最基本的独立模块,集中了中继模块,消息模块,信令模块的功能,完成本交换模块(PSM)内部的用户之间的呼叫处理和话路交换;以及出入局呼叫的路由功能。

§7.1.2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对以上两种组网方式作了简单了解后,大家需对中兴交换网络结构有初步的映像,下面针对以上组网中的典型功能模块作一简单介绍。

? 外围交换模块PSM

ZXJ10交换机基本模块,有8K、16K之分,机架外观一样,仅网络层不同。可单模块成局完成PSTN、ISDN用户接入和呼叫处理;多模块成局时作为其中一个模块接入中心模块。

? 远端交换模块RSM

模块和PSM模块的内部结构完全一样。实际使用中,RSM与中心网的连接可以通过数字中继接口,以PCM形式通过PCM传输设备将RSM接入系统。也可以象PSM一样通过FBI/ODT或采用内置SDH的光纤接口直接相连。

? 消息交换模块MSM

消息交换模块MSM主要完成ZXJ10交换系统内各模块之间的消息交换。PSM、RSM、PHM连接到SNM,由SNM的半固定接续将其中的通信时隙连至MSM,MSM中的MP根据路由信息完成消息的交换。MSM与PSM中的主控单元结构相同, 由一对主备MP和若干COMM板组成,当系统较大,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扩充,提高数据交换能力。

? 中心交换模块SNM

多模块局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完成多模块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话路交换,并将来自多模块的通信时隙经半固定连接后送至MSM。有32K网、64K网、256K网之分。64K网中心架用单块网板(64K)来实现,也可采用32K单T网板来实现。256K网中心架采用64K网板叠加组成。

? 操作维护模块OMM

采用集中维护管理方式,网络采用了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服务器结构、WINDOWSNT4.0操作系统。其内容包括管理和维护交换机运行所需的数据、统计话务量、话费、系统测量、系统告警等,整个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在OMM中完成,由SNM向每个外围模块传送,并且可进行远程操作维护管理。MSM(或其他PSM模块)的主处理机也可通过标准的TCP/IP协议连在以太网上,从而实现OMM和前台处理机消息的互通。

? 紧凑型交换模块

小于5000用户交换局的建议配置方案,结构简单,节约成本。可独立成局,也可作为外围模块接入中心模块,但一般不做近端,仅做为网络末端节点使用,不可再带下一级模块

? 远端用户单元RLM

主要为远端集群用户提供接入,一般限于960门以内。RLM基本结构形式与PSM机器相类似,由用户单元和传输单元组成,其用户单元与PSM的用户单元完全相同,传输单元可以选择PCM方式或光纤方式,一个RLM最多允许连接960个(模拟)用户。RLM的传输单元具有时钟提取电路,作为RLM与母局时钟同步的基准。

第四章 S1240交换机介绍

本章简要介绍S1240交换机的系统结构、硬件配置。

§4.1 S1240交换机系统概述

S1240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公众电话网的数字交换系统。S1240交换机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结构模块化。S1240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都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使系统配置灵活,设备扩容方便;第二,全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由分散在整个系统中的许多微处理机来完成,若交换机终端控制单元出现故障,不会造成全局性中断,只会影响该处理机功能的实现。

§4.1.1总体系统结构

S1240交换机的功能结构非常简单,它由一个内部交换网络和连接在网络上的不同的模块构成。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取决于交换局的容量和提供的业务,通过下图可以直观地表示S1240的结构,见图4.1.1。

图 4.1.1 系统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S1240程控交换机的结构中心是数字交换网络(DSN),所有的模块都连接到数字交换网络上。处理呼叫时,按照不同的功能使用各种模块,模块间信息的交换由数字交换网络来实现。所有模块都包含一个结构相同的部份--控制单元(简称CE),控制单元由一个微处理器及存贮器,和一个连接交换网络的标准接口构成。控制单元(CE)通常分为两类:终端控制单元(简称 TCE)和辅助控制单元(ACE)。

终端控制单元(TCE)含有一个标准接口,这个接口与具有特定模块功能的终端电路相连,比如用户电路,中继电路等。辅助控制单元(ACE)不含任何终端电路,主要用于完成一些特殊任务,比如:错误处理、字冠分析、本局用户标识。

§3.1.2基本组成模块及主要功能

S1240交换机通常包括以下模块:

模拟用户模块(简称ASM):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组用户电路构成,提供到模拟用户的接口。这些用户电路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模拟用户(普通用户、公用投币话机用户等)。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模块:也是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组用户电路构成,提供到数字用户的接口。

数字中继模块(简称DTM):由一个控制单元(CE)和数字中继电路构成。通过标准的PCM链路,数字中继模块作为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比如:交换局、小交换机、远端用户单元等。数字中继模块还可以处理不同的信令类型(随路、七号信令或ISUP信令等),当然这是在专门的信令处理模块(服务电路模块和数字信令处理模块)的支持下完成。

外设和装载模块(P&L):作为与外设(人机通信终端、打印机、光盘等)、告警盘和告警灯的接口,进行人机命令的处理,还有装载模块、计费存储等功能。

时钟和信号音模块(CTM):提供系统同步信号和产生必要的电话信号音等。 辅助控制单元模块(ACE):实现辅助控制功能。

§3.2 S1240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3.2.1 DSN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DSN)是实现S1240程控交换机全分散控制的关键部分,可以说是交换机结构的心脏。DSN的独特结构实现了所有模块终端电路相互间的联系,以及模块控制单元间的内部通信。因此DSN能传送话音、数据、内部信令、内部和外部消息、数字编码信号音、测试样值等等。

数字交换网络由一系列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结构单元称为数字交换单元(DSE)或多端口(multiport)。DSE具有时分、空分交换能力。通过DSN的交换,实现模块之间的访问和交流。一个 DSE对应一块印刷电路板SWCH板,在SWCH板上有一块大规模集成路(LSI),将DSE的16个端口集成在一起,这个LSI被称为交换单元(SWEL)。SWCH板上除SWEL外,还有一些用于信号放大的附加电路以及时钟电路等。

数字交换网络(DSN)由一系列DSE按一定的连接方式构成,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模块之间的访问,另一方面能使网络内部阻塞的情况减少到最小程度。整个DSN分为两大部份,选面级Access Switch(AS)和选组级Group Switch(GS)。AS提供模块到网络的入口,使得模块能访问选组级。选组级最大可以达到四个平面,在每一个平面最多可有3个交换级:第1级(stage1),第2级(stage2)和第3级(stage3),如图4.2.1。

TI ACSW N SE1S SE2S SE3S

ACSW N+4 SE2S SE3S

TASL AS1L S12L S23L 图 4.2.1 网络结构

TI: 终端接口

ACSW: 选面级 TASL:终端接口到选面级的链路 SE1S:第一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AS1L:选面级到第一交换级的链路 SE2S:第二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S12L:第一交换级到第二交换级的链路 SE3S:第三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S23L:第二交换级到第三交换级的链路

ACSW、SE1S、SE2S、SE3S对应于硬件是SWCH板。 TASL、AS1L、S12L、S23L对应于硬件是网络电缆。

数字交换网络就是通过这些交换网板和网络电缆实现各个模块间的通信。

对于一个交换局,其网络的大小是由终端模块数和话务量决定的。终端模块的数目决定网络需配几个交换级。交换平面的数目取决于模块的话务量。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一般交换局装备四个交换平面(plane)。

§3.2.2 系统ACE

S1240程控交换机由数字交换网络以及和网络相链接的功能模块构成,所有模块都有两个基本部分:模块终端电路和控制单元(CE)。模块终端电路随模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控制单元对所有的系统模块而言则是相同的。控制单元的结构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微处理器及其存贮器,负责执行控制模块功能的软件程序;另一部分叫做终端接口(TI--Terminal Interface),它是模块之间通过交换网络进行通信的接口。

系统中还有一类模块没有自己的终端电路,这就是辅助控制单元模块(ACE),它们只含控制单元这一部分,并通过TI与网络连接。ACE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支持辅助功能。与别的模块相比,这些支持辅助功能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分配给 ACE,而与 ACE 的硬件无关,并且一旦出现故障,它们还可由别的ACE接替工作。这些辅助功能包括:字冠分析、计费分析、中继资源分配、统计等。

系统ACE的电路板有多种类型:MCUA、MCUB、MCUC、MCUE、MCUG等。不同功能的ACE,所配的电路板型号也各不相同。EC7.2版的系统ACE主要见表4.2.1,EC7.4版的系统ACE主要见表4.2.2。

表 4.2.1 EC7.2版的系统ACE硬件

名 称 MONI DFCE SACEADM 功 能 S12交换机的监视器终端。 负责实现交换机的防卫功能。 进行交换机中央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统计数据(包括对中继监控,出用户和中继数据观察报告,网络话务量管理等)。 执行7号信令网络管理(包括7号信令链路管理,通道路由管理,7号信令链路重组管理)和控制功能。 实现OSI-stack 处理,TCAP,SCCP功能及智能网业务。SCCP功能主要可以应用于GT能力的翻译。 此ACE处理包含所有BCG话务台、PBX(包括ISPBX)用户线与PBX(包括ISPBX)组的资源及动态数据管理。 处理跳表计费,详细计费,立即计费等与计费相关的数据。 具有对当前所有本地用户线和中继线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的功能。 对中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对设备相互作用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 用户呼叫处理,路由选择等功能。 中继呼叫处理,路由选择等功能。 此ACE处理了包含所有与BCG用户级有关的数据。 热备用MCUB。当某MCUB处理机的ACE出现故障时,SPARE386可以随时顶替出现故障的ACE,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热备用MCUC。当某MCUC处理机的ACE出现故障时,SPARE486可以随时顶替出现故障的ACE,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构 成 MCUA/TCPB+TERA MCUB MCUC SACEN7O SINOSI SACEPBX SACECHRG SACELDC SACETRA SCALSVL SCALSVT SCALSVC SPARE386 MCUB/MCUC MCUB/MCUC MCUC MCUB MCUB MCUB MCUC MCUC MCUC MCUB SPARE486 MCUC

表 4.2.2 EC7.4版的系统ACE硬件 名 称 MONI386 DFCE SACEADM 功 能 S12交换机的监视器终端。 负责实现交换机的防卫功能。 进行交换机中央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统计数据(包括对中继监控,出用户和中继数据观察报告,网络话务量管理等)。 执行7号信令网络管理(包括7号信令链路管理,通道路由管理,7号信令链路重组管理)和控制功能。 实现OSI-stack 处理,TCAP,SCCP功能。SCCP功能主要可以应用于GT能力的翻译。 此ACE处理包含所有PBX(包括ISPBX)用户线与PBX(包括ISPBX)组的资源及动态数据管理。 此ACE处理包含所有BCG服务员和BCG组的资源及动态数据管理。 此ACE处理了包含所有与BCG用户级有关的数据(半永久数据和动态数据),对所有BCG用户执行PNP转化及BCG用户线动态数据管理功能。 此ACE处理了包含所有与用户级有关的数据(半永久数据和动态数据),完成所有受话呼叫及BCG和PBX用户的发话呼叫的初始化处理及所有用户的动态数据管理。 处理人机命令。 处理所有与计费输出有关的功能。 处理跳表计费,详细计费,立即计费等与计费相关的数据。 具有对当前所有本地用户线和中继线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的功能。EC7.4版本中还负责对计费记录进行标准格式化。 对中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对设备相互作用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 用户呼叫处理,路由选择等功能。 中继呼叫处理,路由选择等功能。 处理智能网业务 热备用MCUB。当某MCUB处理机的ACE出现故障时,SPARE386可以随时顶替出现故障的ACE,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热备用MCUG。当某MCUG处理机的ACE出现故障时,SPARE486可以随时顶替出现故障的ACE,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构 成 MCUB/MCUA/ TCPB+TERA MCUB MCUG SACEN7 SACEOSI SACEPBXP SACEPBXB SACELBCG MCUB/MCUG MCUB/MCUC/ MCUG MCUG MCUG MCUG SACELPUB MCUG SACEORJ SACECP SACECHRG SACELDC MCUG MCUG MCUB MCUB SACETRA SCALSVL SCALSVT SACEIN SPARE386 MCUB MCUC/MCUG MCUC/MCUG MCUG MCUB SPARE486 MCUC/MCUG

§4.2.3 时钟和信号音的分布

S1240交换机的时钟和信号音的分布如下: 由外设架的时钟和信号音模块(CTM)中CCLA或CCLC、RCCB或RCCC产生系统时钟,系统时钟首先送至 \板 (时钟和信号音分布板),CLTD板也在外设架的第七分架上。外设架的第七分架上有两个CLTD(21插槽和53插槽),分别与第七分架上的一个CTM相对应。时钟经过这个CLTD的再分配后,形成多路时钟输出,分别送往各排机架中的头架(Lead Rack)。在导架中也有一对CLTD,与外设架中的两个CLTD相对应。导架中的CLTD接收来自外设架的时钟后, 再对时钟进行分配,把时钟分别送到本排各机架里的RCLA(机架时钟板)中, 由RCLA负责机架内的时钟分布。每一个机架里都装备有两个RCLA,如图4.2.2。

R C C C R : : C C L L C C : : L T T L B A D D A

R C C C R

C C L L C : : L T T L : : C B A D D A

外设架 第一列头架 第一列任何机架

: : : : : : : : C R : L C : T L : D A C R : L C : T L : D A

第N列头架 第N列任何机架

图 4.2.2 时钟分布图

类似于时钟的分布,信号音由CTM中的DSGA产生,通过CLTD和RCLA与时钟信号并行地分配到交换机的每个机架,如图4.2.3。

D M C C R S : : C L L C G : : U T T L A B D D A

D M C C R

S C L L C : : G U T T L : : A B D D A

: : : : : : : : C R : L C : T L : D A C R : L C : T L D A

第N列头架 第N列任何机架

图 4.2.3 信号音分布图 §4.2.4 用户模块和中继模块 §4.2.4.1 模拟用户模块(ASM)

模拟用户模块是模拟用户和交换机的接口,它为模拟用户提供用户线终端电路。 以前5版的S1240交换机配置的模拟用户模块带有16块模拟用户板ALCB。每一块ALCB板能处理8个用户。因此一个模拟用户模块能为128个用户服务。除了模拟用户线路板外,模拟用户模块中还有模块控制单元MCUA,用于产生铃流的铃流产生板RNGA,用于测试的测试存取单元板TAUA以及收集告警的机架告警板RLMA。

72版以后S1240交换机新扩的模拟用户模块所带的模拟用户板为ALCN板,一个模拟用户模块配带8块ALCN板,每一块ALCN板能处理16个用户。模块控制单元为MCUA板或MCUE板。铃流产生板为RNGF板,测试存取单元板为TAUC板,机架告警板为RLMC板。

测试存取单元板和机架告警板不是每个模拟用户模块都有的,通常一个机架装2块机架告警板,1块或2块测试存取单元板。所有这些属于模拟用户模块的终端电路板通过两条连线与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相连。采用交叉连接(Cross Over)的方法,用户线路板通过两条连线与两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相连。如图4.2.4,如果一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出现了故障,与之交叉的另一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控制单元可以负责处理出现故障的

用户模块的用户线路板,即此时它负责处理256个用户。

交叉连接的两个模拟用户模块,一个称为偶(EVEN)模块,一个称为奇(ODD)模块。 注意:由于ALCB板和ALCN板的电路特性不同,在日常维护时,千万注意不要将这两种用户板相互插错,否则用户板将会烧坏。

图 4.2.4 ASM结构

§4.2.4.2 ISDN用户模块(ISM)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模块(简称ISM)用于连接“U-interface”(U-接口)。这个U-接口采用和连接模拟用户一样的a,b线接收和发送来自或送往用户的语音、数据以及信令信息。这个接口为语音或数据提供了两条64Kbit/s的B-信道(B-channel),为信令或X.25信包(packet)提供了一条16kbit/s的D-信道(D-channel)。通过U-接口,用户能访问网络,因此又把这个接口称为BA(Basic Access—基本入口)。

如图4.2.5,ISDN用户模块由一块MCUB板和八块ISTA、ISTB或ISTC板构成。每一块ISDN用户终端板可以处理八个用户,这样一个ISM可处理64个ISDN用户。与模拟用户模块相似,两个ISDN用户模块也采用交叉连接方式。

图 4.2.5 ISM结构

§4.2.4.3 数字中继模块(DTM)

数字中继模块是用作传输媒介的速率为2Mb/s的PCM链路与系统中速率为4Mb/s的内部链路之间的接口,在某些情况下,还可用于交换机控制的信令之间的接口。根据所用的信令方式,有处理随路信令的中继模块,也有处理七号信令的中继模块。

DTM分为两大类,一类是DTM-L(低端的数字中继模块),早期E型机的DTM由两块电路板组成:MCUA/MCUE和DTRE,J型机的DTM则由一个电路板DTUA或DTUE构成。另一类是IPTM(综合信包中继模块)又称高级数字中继模块,可用于处理公共信道信令,也可用于处理X.25等。整个模块由两块电路板组成:DTRI和MCUB。DTRI则是IPTM完成七号信令处理的主要功能板。

根据装载的不同软件,DTM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从CE TYPE 名称中可以看出,如:ECASTCE和DCASTCE 处理R2信令;EISUPTCE和DISUPTCE负责ISUP电路;ENTUPTCE和DNTUPTCE负责TUP电路;DV52TCE处理V5.2协议(和IPTMV52配合)。

图 4.2.6 DTM-L(DTUA/E)

§4.2.5 安全块 §4.2.5.1 安全块的定义

为了方便维护,整个交换系统按各软硬件单元的特性,分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以配合维护软件的运行。这样就产生了安全块。

安全块(SBL)是一组硬件电路与相关软件组成的执行一系列电路功能的集合。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效,则其余功能就不能再被系统使用。

从维护角度来讲,一个安全块是一个功能单元。在某些情况下,安全块与硬件单元一一对应;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安全块是由若干硬件单元所构成,或者是若干安全块构成一个硬件单元。通常,安全块不会互相重迭,并且所有安全块的总和覆盖了整个系统。

§4.2.5.2 安全块的参数

一个安全块由以下四个参数来定义: ?

交换机标识(EXCH)

交换机标识是0~127中的某个值,其中“0”定义为本地交换机,“1~127”定义为连接本地交换机的其他子交换机。在同一个交换机内,所有安全块具有相同的交换机标识。 ? 成。 ? ?

安全块类型(SBLTYPE)

安全块类型标识了安全块的不同种类(如:CTLE-控制单元,SLIF-模拟用户线等等)。

安全块编号(NBR)

安全块编号是安全块组合中的顺序号。它用于区分一组具有相同的交换机标识、网络地址以及安全块类型的安全块。只有在同时给出上述四个参数时才能唯一定义一个安全块。

网络地址(NA)

网络地址是指一个模块对于数字交换网络(DSN)的访问地址。它由四位十六进制数组

§4.2.5.3 安全块的分类

安全块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 ?

控制单元 主要指系统内所有的控制单元(如CTLE);

交换单元 指系统内的数字交换网络中的元件以及相关的链路(如TASL、AS1L、S12L、

S23L、ACSW、SE1S、SE2S、SE3S等);

? ? ?

终端设备 指用户线、中继线、收发码器等(如SILF、DTCH、MFRC等); 外围设备 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如MMCH、ASST、UDSC等);

系统设备 主要指时钟、信号音设备、告警设备等(如OPLL、OFLL、PFLL、CTOD、DTGE、 RKAL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q2o.html

Top